李白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39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白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白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李白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李白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李白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李白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李白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李白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李白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李白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白论文.docx

《李白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白论文.docx

李白论文

毕业论文思路

论李白诗歌的特色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从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等方面来论述,并分别举例说明。

(一)现实主义特色

(1)对国家的热爱,对现实的批判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曾写下了《行路难》等一系列的著名诗篇。

李白的一生有伟大的抱负,但残酷的现实使他不能让自己的才学报效国家。

胸中积了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愤怒,愤怒出好诗,他所写下的诗被称为“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在诗中就阐述了现实的残酷。

(2)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市场诗人蔑视功名利禄,追求自己理想的豪情壮志。

(二)浪漫主义特色

杜甫和他是知己,最了解他的诗,杜甫称赞他的诗说:

“笔落惊风雨,诗成哭鬼神”。

(1)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

 

(2)丰富的想象,喷发式的情感

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丰富的想象,李白诗歌中的想象一是丰富,二是奇特。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名篇,写的是梦境。

诗人以大胆的想象,描绘了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和绚烂多彩的神仙境界,而这实际是诗人用以同黑暗现实相对立的一个“理想王国”。

诗中写梦醒后对梦境的议论更直接表示了他在现实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斗争精神。

他所创造的艺术境界都具有瑰奇宏廓的特点,令人叹为观止。

(3)大胆地夸张,闪耀迷离的章法

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中,“三千丈”、“三千尺”都是极度夸张,

(4)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也是构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

李白的诗歌中,往往通过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形象,如用水比喻感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比喻愁情不断,抽刀断水正有不可断的特点。

(5)清水芙蓉的语言

“清水出芙蓉”已成为李白诗歌语言特色最生动的概括。

在创作上,李白诗歌的语言不愧为盛唐诗歌语言最典范的代表。

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三)比兴手法的特色

比兴手法源于《诗经》、《离骚》,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

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比兴言志,就是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各种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他的《长相思》并不是一首凄艳动人的爱情诗,而是对君臣遇合的期待,实现政治理想的苦恋。

(四)学习乐府民歌的特色

小结

 

论李白诗歌的特色

李白是唐代诗人。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而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人。

他最让人诗兴焕发,才华灵动,神气飘逸,心胸俊爽。

李白是站在唐诗顶峰上的一颗奇松。

他的诗歌很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有“诗仙”之称,他留给后人的诗有九百多篇。

是一个天才诗人,为什么他的诗歌能成为千古流传的诗句呢?

下面我就从他诗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等方面来论述。

一、现实主义特色

李白的一生有伟大的抱负,但残酷的现实使他不能让自己的才学报效国家。

胸中积了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愤怒,愤怒出好诗,他所写下的诗被称为“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在诗中就阐述了现实的残酷。

(1)对国家的热爱,对现实的批判

李白留给后世有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在长安经历了三年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怒。

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等一系列的著名诗篇。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吻合。

李白生活的唐朝,在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腐败王朝的江河下,李白被权贵排挤出来。

他感到自己有回天之志,却毫无用武之地,他只能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不仅表达了他对权贵们的抗争和蔑视,更是对黑暗社会的彻底绝望。

虽然绝望,但他不屈服,敢在诗中无情地加以揭露,有力地打击了当时奸臣当道,贤臣糟弃的社会现实。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白应李璘的招聘加入永王幕府,本想以平叛立军功,却不料李璘被认定为叛乱,被杀。

李白被迁涉流放到夜郎,途中的诗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苗》中写道: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诗表明了他对国家的眷恋,对这次糟遇流放的的绝望。

返回长安,报效祖国的机会没有了,他像是地沙漠中行走而又无助的人,对生活充满向往却无望。

所有的苦恼和伤悲都埋藏在心里,此时心里是无限的委屈,只好借助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李的在四十二岁那年,他天天苦于不被重用,又不满朝政,天天只能借酒消愁,而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千言佳句。

这种豪情壮志,真是古今罕见,所以贺知章才会称赞他为“谪仙人”。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

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

(2)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在中国古典讲坛上,李白是美政的使者,他希望朝廷能推举贤人。

让自己能像孔子那样写出一部《论语》而流传千古。

这或许只是诗人的一时冲动,但无论如何是表达了一种政治上的愿望。

李白并不满足于做一个诗人,而要效法孔子,成为退则激扬文字、评论历史政治之得失,进则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政治家。

用自己多情的诗笔探索着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在努力着,他时常把自己比作是大鹏,从《上李邕》中“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可以看出他向往大鹏这样展翅高飞,无拘无束的生活,希望他生活的朝代也是大家和平共处,一片繁荣的景象。

可见大鹏是作者心中的偶像,是他从始到终都为之付出真情实感的理想所在。

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市场诗人蔑视功名利禄,追求自己理想的豪情壮志。

再如《行路难》其一中: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此时,李白虽受到朝廷同列者的嫉妒,诽谤,内心苦闷,但作者仍有冲破险阻,实现理想的信心。

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不屈不扰的李的站在我们前面,我不能忽视李白一生都是经真诚的赤子之心来表达自己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观,整个未来,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而又不满足于现实。

在这种矛盾的时代气氛中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也达到了极致。

二、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作家,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杜甫和他是知己,最了解他的诗,杜甫称赞他的诗说:

“笔落惊风雨,诗成哭鬼神”。

这种神奇的艺术魅力,是他诗歌最神奇的地方。

(1)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

李白的经历,对其诗歌创作,尤其是浪漫主义特色的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李白观赏了祖国的壮美山河,诗人由此诗兴大发,用他那饱含深情的妙笔,描绘了蜀道的险峻,长江黄河的壮阔与雄伟,留下了众多的名句。

这些诗句,想像力惊人,夸张大胆,有的还善用了一些神话传说,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主观色彩。

李白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负,总想依靠自己的才能学识以获得帝王的特殊赏识,一步上青天,去建立赫赫功业。

但在求仙访道中,他又深受道家影响,,追求自由,蔑视王侯富贵和世俗平庸。

李白为了表达这种矛盾所造成的强烈感受,就选择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李白在诗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更是与时代密不可分。

首先,唐玄宗元年间,国家高度统一,国力空前强大,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相对安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乐观上进的信心,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而这种乐观向上的社会心态正是培养浪漫主义诗歌情调的优良温室。

其次,唐王朝采取了开明政策,社会思想文化比较开放活跃,封建礼教相对松驰,人们主观精神昂扬奋发,它与诗人们不平的遭运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那种慷慨激昂的精神特质。

只是这种精神特质在李白的身上,反映得更强烈,而且也更艺术性一些,因此他的浪漫主义诗才会更出色。

(2)丰富的想象,喷发式的情感

李白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的一重要因素,是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丰富的想象,李白诗歌中的想象一是丰富,二是奇特。

丰富,李白诗歌中有大量的想象,几乎每首诗都有想象,有的诗通首是想象,有的一首诗内就用了多种想象。

他不仅是浪漫主义的象征,而且还尽可能地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让想象溶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瑰奇宏廓”四字,抓住李白豪放飘逸诗风之关键所在。

李白诗歌的美首先表现为瑰奇的美。

超乎寻常的想象,古老而神奇的神话传说从而使李白的诗呈现出瑰奇宏廓的艺术境界。

《蜀道难》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全诗极力写了蜀道的千奇万险,高不可攀,从古及今,由秦人蜀,由自然到人事这三条线索的纵横交错,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三次咏叹,使全诗形成了瑰奇宏廓的艺术境界,一唱三叹,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梁甫吟》一诗也是如此。

该诗的主题是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渴望风云际会的迫切心情。

在这首诗中李白借助于艺术想象,把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紧密结合起来,写得宏廓而瑰奇,如天风海雨,咄咄逼人。

另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名篇,写的是梦境。

诗人以大胆的想象,描绘了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和绚烂多彩的神仙境界,而这实际是诗人用以同黑暗现实相对立的一个“理想王国”。

诗中写梦醒后对梦境的议论更直接表示了他在现实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斗争精神。

他所创造的艺术境界都具有瑰奇宏廓的特点,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诗歌有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和力量。

这是李白诗歌的抒情特点,也是他豪放飘逸诗风的又一表现。

表面上李白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他都体验过,表现过。

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了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他要入京做官,就宣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政治失意了,就大呼: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他想念长安,就说: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给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

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

在感情上,他从不掩饰收敛,一泻千里。

,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

如: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还有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天边绚丽云彩的飘逸和鲜花吐艳的娇美,赞美杨贵妃的天姿出色。

李白诗的想象,常是异乎寻常,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

(3)大胆地夸张,闪耀迷离的章法

一提起李白,大家首先想到的他是“夸张之王”,他的夸张极为大胆,但又让人觉得是高度的真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时,我们不能不被他的忧思和愁绪所感染。

大胆的夸张,使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更加突出夸张与想象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在李白的诗歌中,它与想象一样,都是在平常的描写不足于表现他那种强烈、炽热的激情时,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

所以,大胆而恰切的艺术夸张。

也是构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

关于李白的夸张,鲁迅曾说: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确实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鲁迅全集》六卷185—186页)。

这就是艺术中夸张与真实的辩证法。

李白那些优秀诗歌中的夸张,从来没有脱离生活的真实,恰恰相反,他总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

因此,往往越是夸张,现实生活越是表现得深刻、真实。

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中,“三千丈”、“三千尺”都是极度夸张,但前者以诗人自己的愁情之长为基础,后者以庐山瀑布之高为基础,不但没有不真实之感,反而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深长的忧愁和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此外,李白还是个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

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是构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

在李白的诗歌中,往往通过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形象,如用水比喻感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可以看出,李白运用比喻,一是做到了形象;二是做到了贴切;比喻友人送我深情,千尺潭水正有深的特点;比喻愁情不断,抽刀断水正有不可断的特点,三是生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李白诗中,还引用了大量典故。

这些典故,一般地也都起着比喻作用。

诗人把许多揭露批判最高封建统治者不便直言的思想感情通过用典故尽情地表达出来,而且这些典故能够引起人们的丰富联想,往往比直言表达来得更深刻,更有感人力量。

李白除了运用夸张的手法,他的文章中还可常见闪耀迷离的章法,如《远别离》“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这南,潇湘之浦……”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针对玄宗晚年专事淫乐委国政于李林甫而发,表现了李白对人君得失,国家治乱的深切关怀,但因所言之事还不是已然,故不便明言,而借往古人事恍惚其词地表达出来,这首诗的开始即从二妃叙起,写出她们悲苦的所在地及其悲苦之深,接着“日惨惨兮”二句,一面在于承上烘染出二妃悲苦时的惨暗气氛,另一方面在于作为对当时朝政感觉的暗示,这二句乃是承上启下由古及今的过脉,所以下面“我纵言之”之句影射到现实局势,在权臣当道君主不明的情况下,自己有无限欲言难言之隐,“尧舜”句以下,忽然举出古代有关尧舜之事的异说,意在表明在上述局势下可能产生的后果,“以著人君失权之戒”,“九疑”二句作为这一片段的结束,这二句紧承着“舜野死”而来,因舜死葬于九疑,“帝子”以下更从舜死想象二妃当时伤恸的情状,归到首端的皇英,并极力形容出“此离苦”的程度,本诗首尾照应,中间奇思腾跃,极具惝恍迷离之致,然意脉仍自紧相连贯,而来表明自己有才却无用武之地。

(4)清水芙蓉的语言

李白创造了一种最能表现其豪放飘逸之美的诗歌语言,即清水芙蓉的语言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任情真率,随口而出,却能出神入化,清新自然,这就是李白诗歌语言的清水芙蓉之美。

首先,从理论上看,李白的诗论集中体现了自然美的思想。

他一方面反对六朝以来绮丽的文风,另一方面主张“清真”、“天真”、“天然”。

反对模仿,反对雕饰,提倡质朴自然。

李白对自然美的追求是一种自觉的追求。

“清水出芙蓉”已成为李白诗歌语言特色最生动的概括。

其次,在创作上,李白诗歌的语言不愧为盛唐诗歌语言最典范的代表。

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仿佛是灵感爆发的瞬间,带着内心的感情一齐从胸中流出似的,一下子将读者的感情吸引去了。

这种出神人化的语言主要得力于真挚感情的自由抒发。

也就是说李白诗歌的语言是服务于感情表达需要的,是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

一旦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他往往冲出格律的限制,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三,比兴手法的特色

一说到李白的诗,人们几乎都知道李白善于用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幻境,以景寓情,借物寓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前人评论李白的诗,也有“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这其实说的就是李白诗歌比兴言志的一大特色。

比兴手法源于《诗经》、《离骚》,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

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比兴言志,就是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各种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比兴言志不仅是诗歌创作的形象思维问题,更重要的是强调了诗歌寓褒贬,辨别善恶的美刺作用,使诗歌成为不朽之盛事。

初唐时期,齐梁“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浮靡文风尚存,李白更以恢复古道为己任,从而开创了一代诗风,李白笔下常常出现高山大川、风花雪月、香草美人、神仙幻境,这些看起来远离社会现实的事物,正是作者丰富的比兴手段,寄托着诗人复杂而强烈的思想感情和追求。

他在《大鹏赋》、《临路歌》中以大鹏的形象或表现凌云壮志,或表达理想摧折的不幸。

他的《蜀道难》并不是山水诗,而是写报国无路,世路坎坷。

《梦游天姥吟留别》并不是游仙诗,而是写理想破灭的苦痛,远离朝庭的决绝。

他的《长相思》并不是一首凄艳动人的爱情诗,而是对君臣遇合的期待,实现政治理想的苦恋。

由此我们可以弄清楚李白的一大批作品中相思倾慕的真正含意。

同样他的咏物诗作品吊古实为伤今。

李白的这些作品往往是在婉丽的比兴中蕴藏着深刻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一部分诗歌几乎包括了李白的所有重要作品,把握李诗比兴言志的特点,也就基本把握了李白。

四,学习乐府民歌的特色

李白的诗歌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分不开。

特别是创造性地学习乐府民歌,开拓了自己诗歌发展的道路,形成了自己诗歌独有的风格。

在李白全部九百多首诗歌作品中,乐府诗就占了一百四十多首,他几乎运用过所有的乐府古题。

李白从在故乡接触巴蜀民歌起,就开始了学习民歌自拟新作的创作过程。

他每到一地,就学习当地民歌,不仅如此,他还向古代民歌学习,从汉魏六朝乐府中吸取养料,从简单模仿到创造性地运用乐府民歌。

李白继承了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学习乐府民歌而创新作时往往借古题写时事。

如《豫章行》,传统内容为伤别离,叹寿短等,李白《豫章行》却展示了安史之乱带给社会的动乱,人民的苦痛,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和现实性。

南朝乐府《丁都护歌》,虽“其声哀切”,不过是诉相思之苦。

李白的《丁都护歌》描写劳动者惊心动魄的苦痛,作者而为之掩泪发千古之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闪烁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

李白的李白创造性地继承乐府民歌还表现在对古辞的思想内容和体例都有重大改变上。

如南朝乐府《子夜歌》和《子夜四时歌》,前者多写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后者为四时行乐之词。

李白的《子夜吴歌》把此诗分为春、夏、秋、冬四时,主要写妇女对征夫的思念,表达人民渴望和平与幸福的心声,达到了同类题材的最高境界。

再如《长相思》,古辞写游子思妇之情,多以三、五、七言交替。

李白的《长相思》在三、五、七言间杂中又插入散文对句“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最后以两句三言“长相思,摧心肝”作结,犹如长叹,句式的变化与感情的起伏具有一致的节奏,而以此反映渴望君臣遇合,理想实现的主题。

李白创造性地学习乐府民歌的最大成就还是在歌行体创作方面。

歌行或名歌,或名行,或名歌行。

是从古歌谣、古乐府发展起来的一种诗歌形式。

可见歌行就是古代诗歌中的自由体。

唐代逐渐盛行,但并未形成气候。

李白首先赋予歌行刚健和自由;以比兴言志的传统,使之具有深广的思想内容;再以李白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情感因素来驱动,它就成了极好表现李白狂放个性的最好形式。

李白以此形式创作了一系列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篇,《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极度的夸张使之有了空前丰富的艺术形象,学习六朝乐府和当代民歌,赋予它动人的音韵和鲜活的语言;他继往开来的辛勤艺术创造,终于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

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政治理想而努力,同时又念念不忘归隐江湖;李白一生都渴望为国家效力,同时又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

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就有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色,当主观愿望与社会现实产生冲突,就有了李白抒发愤怒的豪情悲壮;当他亲近自然,接触社会,从中获得情趣和愉悦时,就产生了一系列大胆想象,夸张和语言优美的诗。

了解李白诗歌的特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代诗歌。

注释:

《鲁迅全集》六卷185—186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的版)

参考文献:

«李白的故事»(郁贤皓,何永康著)

«李白诗集精选»(韩盼山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