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4552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B.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C.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B.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水资源不会短缺

D.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生活用水一定是软水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碘酒的溶剂是酒精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C.缺碘会导致人的甲状腺肿大

D.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越多越好

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

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1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硫B.镁条C.红磷D.铁丝

15.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①中的溶液一定未达到饱和状态

B.烧杯②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C.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二、填空题

16.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化学物质,请在氮气,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氧化铁,盐酸,二氧化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的化学式及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1)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主要物质_____;

(2)用来制作糕点的发酵粉成分之一_____;

(3)写出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中包含的阴离子符号_____;

(4)铁锈的主要成分,并标出其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7.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在空气中,铝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

(3)某同学取少量工厂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

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A、B、C、D四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

【最新】5月18日,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可燃冰试采工作。

可燃冰是上述物质中的______(填字母)物质的水合物。

(2)上述物质中产生温室效应的是______(填字母)。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4)物质构成的最准确说法,D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三、实验题

19.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_____,铜片的主要作用是_____.

(2)通过实验2,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

(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加热的作用

②实验1要有通风设备

③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铁丝

④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⑤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四、科学探究题

20.

(1)图1装置中既能制O2又能制CO2的是_____(填序号)。

请写出实验室用你所选装置制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制O2:

_____。

制CO2: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来检查装置气密性,如图2,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_____。

(3)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

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

Ⅰ.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

Ⅱ.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B.NaOH溶液C.澄清石灰水D.CuSO4溶液

②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

(5)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在实验室里,可用图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变为_____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通过实验我可以得出的一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是_____。

2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猜想)猜想一:

可能是NaCl和NaOH;

猜想二:

可能只有NaCl;

猜想三: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_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成立

五、计算题

22.今天是某校实验室开放日,晓明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先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然后将60克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4

试计算:

(1)共制得氢气_____g.

(2)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3.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维生素C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化简到最简整数比);

(2)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

A、铁水铸成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防毒面具中填充活性炭吸附毒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石油的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2.D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海水、食醋、黄铜、煤,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干冰、冰水,都是化合物;

水银、金刚石都是单质。

选D

3.D

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

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

3=0,则x=+5;

B、钠元素显+1价,设:

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y=0,则y=﹣1;

C、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

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2z+(﹣2)×

2=0,则z=+1;

D、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

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w+(﹣2)×

4=0,则w=+7。

氯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D。

故选D。

【点睛】

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4.C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

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内有115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核内有115个质子,则中子数为288-115=17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A

【解析】A、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A。

点睛:

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

6.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车胎在阳光下爆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C、闻到不远处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7.B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3O2

2CO2+2H2O,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故选B。

8.D

A、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故A正确;

B、生石灰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所以在食品中可以做干燥剂,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C正确;

D、亚硝酸钠是有毒物质,不可代替食盐做调味品,故D不正确。

9.C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

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

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能使燃烧更剧烈,正确;

B.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正确;

C.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是不可改变的,错误;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正确。

10.A

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将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正确;

B、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而不是蒸馏,错误;

C、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很少,某些地区水资源存在短缺问题,错误;

D、自来水在净化过程中没有去除其中的钙、镁离子,所以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生活用水不一定是软水,错误。

11.B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酒的溶剂是酒精,故B正确;

C、溶质不一定是固体,也可能是液体或气体,故C错误;

D、浓稀是指相同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含量的多少,由于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影响,当温度、溶质种类、溶剂种类不完全相同时,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12.D

人体缺少微量元素会引起某些疾病,如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缺铁引起贫血等,但并不是微量元素在人体中越多越好,如碘在人体内过多,也会患甲状腺肿大,钙元素过多会引起骨质增生等。

13.C

A、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物中的碳酸钠的质量不会为零,即图象错误,故A不正确;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产生氧气的质量相同,加入催化剂则反应速率大,不会出现氧气质量不同的情况,即图象错误;

故B不正确;

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7,恰好中和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的pH大于7,图象正确,故C正确;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改变,图象错误,故D不正确。

14.D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正确。

15.D

饱和溶液是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也就意味着溶液的浓度不变。

A.硝酸钾没有具体质量,烧杯①中的溶液不一定未达到饱和状态,故A错误;

B.烧杯②中溶解的溶质是硝酸钾,t1℃时硝酸钾溶解度小于氯化钾,故B错误;

C.根据题中信息不能确定①溶液是否饱和,蒸发一定量的水,烧杯②是饱和溶液一定有固体析出,烧杯①若是饱溶液一定有固体析出,若是不饱和溶液就不一定有固体析出,故C错误;

D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将温度升高到t2℃,硝酸钾和氯化钾均全部溶解,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16.HClNaHCO3OH﹣

(1)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主要物质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2)用来制作糕点的发酵粉成分之一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3)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中包含的阴离子符号是氢氧根离子,离子符号为OH﹣。

(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铁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17.13.

(1)氧气和水蒸气(或O2和H2O)

(2)Al2O3(3)硝酸铜和硝酸锌[或Cu(NO3)2和Zn(NO3)2]

(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三种物质共同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在空气中,铝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

(3)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为:

锌>

铜>

银,向溶质是AgNO3、Cu(NO3)2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然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说明硝酸铜有剩余,可能是硝酸铜没有反应,也可能反应掉一部分。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铜和硝酸锌

18.ACBA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由各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可知,A的化学式为CH4,B的化学式为O2,C的化学式为CO2,D的化学式为H2O。

(1)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表示甲烷的是A;

(2)空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故选C;

(3)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气属单质,故选B;

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故选A;

(4)D是水,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9.温度达到着火点导热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气球先膨胀后缩小②④⑤⑥

(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即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的主要作用是导热。

(2)实验2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即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所以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3)锥形瓶中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急剧膨胀,所以气球先膨胀,燃烧熄灭后,冷却到室温,由于白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又变小,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4)①实验1中的热水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故不正确;

②五氧化二磷是白烟,污染空气,实验1要有通风设备;

故正确;

③实验2中红磷不可以换成铁丝,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故不正确;

④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故正确;

⑤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故正确;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故正确。

故选②④⑤⑥。

20.②2H2O2

2H2O+O2↑CaCO3+2HCl=CaCl2+H2O+CO2↑长颈漏斗的下口有气泡冒出CO2+Ca(OH)2=CaCO3↓+H2OD吸水干燥作用黑3CO+Fe2O3

2Fe+3CO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1)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来制取,图1装置中既能制O2又能制CO2的是②;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来检查装置气密性,如图2,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长颈漏斗的下口有气泡冒出。

(3)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甲装置中不能选氢氧化钠,只能选硫酸铜溶液,故选D;

装置丙是最终的干燥作用,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水;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为红色粉末变为黑色;

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该实验证明了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21.NaOH+HCl═NaCl+H2O可能是NaCl和HCl溶液不变色有气泡产生

(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2)[猜想]盐酸过量时,反应后的溶质是NaCl和HCl;

[进行实验]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猜想一不成立;

②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水,有气泡产生;

22.

(1)0.2;

(2)19.6%

根据前两次加入的硫酸可知,每加入20g稀硫酸生成的氢气为0.08g,而第三次却为0.04g,说明金属已经完全反应。

所以制得的氢气的质量为0.08g+0.08g+0.04g=0.2g。

根据每加入20g稀硫酸生成的氢气为0.08g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共制得氢气质量为:

0.08g+0.08g+0.04g=0.2g,

故填:

0.2。

(2)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20g稀硫酸中的硫酸完全反应,设20g稀硫酸中硫酸质量为x。

x=3.92g,

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3.

(1)3︰4;

(2)4.5%

试题分析:

(1)维生素C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6:

16×

6=3:

4;

(2)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12×

6+16×

6+8)×

100%=4.5%。

考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