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014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清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

“第一个人”是(  )

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黄宗羲

6.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7、下列名言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2015年11月28日,人民网在《治国之道》一文中提出: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发展中内涵不断丰富,产生了孔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等站在中国主流思想天空云端上的人物”。

下面关于儒家思想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9.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曾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思想文化闻名于世。

下列有关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智者学派的兴起

B.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民主政治的确立

C.智者学派的兴起→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

D.民主政治的确立→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

10.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

“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11.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

“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

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

”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12.“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

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材料说明(  )

A.宗教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具

B.宗教取代科学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C.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宗教职能的变革

D.宗教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3.下图所示名言中,“枷锁”的本质含义应是(  )

A.宗教压迫B.君主专制C.法律制度D.自然理性

14.有人认为,西方先哲们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

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

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

15.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

“从它的社会根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B.重理论C.重民众D.重实验

16.(2015·

池州联考)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B.儒家思想在欧洲各国得到推崇

C.当时启蒙思想已经在欧洲传播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17.从社会关系的视角看:

《西游记》体现了“天上有人”,《三国演义》体现了“朝中有人”,《水浒传》体现了“道上有人”,这种艺术展现从本质上说明了

A.封建制度的衰落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推行D.重视个人主观能动性展示

18.郑绩在《人物画论·

肖品》中评论道:

“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

何谓肖品?

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

”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  )

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B.“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千里”

C.“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D.“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

19.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

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材料表明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20.反映明朝故事的豫剧《七品芝麻官》里有一段唱词:

“盼到了北京城开了科选,我辛辛苦苦前去考官,三篇文做得好,万岁称赞,任命我到河南信阳五品州官,到吏部去领凭我先得把那严嵩见,老贼要三千两磨墨的钱。

”剧中主人公()

A.体现了庶族地主的进取精神B.受益于自己的出身与门第

C.三篇好文文体格式完全相同D.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界的进步水平 

21.(2013·

江苏卷)“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22.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蒸汽机      B.计算机C.牛顿经典力学D.达尔文进化论

23.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

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A.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良B.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C.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D.改变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24.据美国盖洛普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三次民意调查,坚信上帝造人的美国成年受访者达44%以上,作为达尔文故乡的英国相信“物种的进化非由神定”的人也不到4成。

这说明科学和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很大。

这一分歧的根源在于(  )

A.教育的进步状况B.科学的发达程度

C.世界观的认识差异D.生产力的水平高低

25.假如你可以从2015年穿越时空来到19世纪90年代的英国伦敦,可能看到的场景应该是(  )

A.英国女王召集议会开会,任命新首相B.飞机在伦敦上空飞过

C.爱因斯坦访问伦敦,宣讲相对论D.泰晤士河水质恶化

26.“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被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如帆船,如风车和水车。

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表述主要阐明

A.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B.科学理论对工业发明的主要作用

C.机器的发明完全源自经验D.近代以前人们就发明了机器

27.魏源将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将公羊“三世”说解释为太古、中古、末世三世,认为“三世”气运循环,社会历史由“淳朴”的太古递嬗为中古,再由中古递嬗为“弊极”的末世。

末世之后,“气运再造”,历史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

材料表明魏源()

A.认为历史是周期循环的B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做了客观分析

C.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D.倡导变革社会政治制度的主张

28.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民主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

关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陈独秀号召发动工农群众起来反抗军阀专制统治

B.材料背景是要领导五四运动

C.材料中的“政治觉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D.陈独秀要实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9.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

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

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

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

这突出表明()

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

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

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30.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31.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

“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B.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C.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D.推翻满人统治,建立民国

32.2015年初的某一天,假如洪秀全、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等历史名人有机会穿越时空坐在一起回顾交流各自一生的奋斗历程,他们共同关注支持的话题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

A.推翻满清政府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学习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D.追求中国独立、民主、富强

3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

A.毛泽东故居    B.瑞金苏维埃旧址C.延安窑洞D.遵义会议旧址

34.美国学者罗斯·

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

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3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6.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这些话包括(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③社会主义革命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④⑤

37.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

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

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

B.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C.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38.“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个激情和返逆的年代,其时间大约是指1963年至1973年之间”,这与我们通常将1960年到1969年视为“六十”年代的做法不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20世纪各国历法尚未统一,史家采用不同纪年而出现差异

B.史家因主题而定分期标准,故各种分期都有自己学理根据

C.各国分期方法不同,虽求同存异但年代终始计算仍有歧义

D.世界各国有关历史的分期都有公认的标准,不可任意调整

39.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0.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

”这一文艺形式(  )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

41.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

“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

这一史实说明(  )

A.“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B.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42.观察下图可知,促使1978~2008年小学、初中入学率跃升的关键因素是(  )

A.教育大革命的进行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C.高等教育的开展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43.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44.欧·

亨利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称为“欧·

亨利笔法”。

据此判断,“欧·

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45.19世纪中期欧洲有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

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能与小说的风格一致。

以下最符合出版社要求的画家是(  )

A.德拉克洛瓦B.米勒C.塞尚D.舒曼

46.19世纪下半叶,一些绘画家创作阳光照耀的公园和风景、波光粼粼的湖泊和河流以及精巧复杂的肖像,他们忽略了很多细节,只是以大致的轮廓、形式和颜色作为第一感觉,而其余的全凭想象进行绘画,他们的作品富有美感和装饰性并且稍微有些反传统。

这一画派应该属于(  )

A.古典派     B.浪漫派C.印象派D.现代派

47.“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看电影当做一种学习。

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

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

”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电影成为青少年主要的娱乐方式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一种艺术

C.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具有引导作用D.电影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48.詹姆斯·

库兰在《大众媒介与社会》中指出:

“有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音乐。

相反,正是音乐的种种特殊品质——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来源——是唱片工业起步时不必按照国家的边界进行组织和管理。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音乐具有超越国界的特质B.唱片工业是音乐全球化的本质

C.国家边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再存在D.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

第Ⅱ卷(满分52分)

2、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49题21分,第50题15分,第51题16分。

49.(2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

曰:

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

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

……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

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

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

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

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

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西塞罗

材料三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

(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

(4分)

(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

(7分)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50.(15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民主启蒙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二:

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

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问题三:

民观

材料三: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

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

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

“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

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

”后来他又指出:

“国者,民之国也。

”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

(2分)试分析其原因?

(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

51.(16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95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95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运而生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材料二 继承与超越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

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

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

——《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

材料三 走什么路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