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031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部参赛厘米的认识 杨金榜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器材:

直尺卷尺(有厘米刻度的)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老师发现同学们今天穿得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

还是在衣服店里做的?

在以前衣服多数是做的。

(出示阿福的图片)看这位先生

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观看阿福的新衣—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师:

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

(指生)当这个同学讲的时候,咱比比哪位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大家看得很认真仔细,小徒弟很是纳闷。

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能帮帮小徒弟找找原因。

1、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

(1)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2)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3)师傅量师傅做才行

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3)用尺子量一量。

哎,这个主意不错。

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于长度单位的介绍

2、认识直尺:

(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生:

(1)画:

这些漂亮的画是用来装饰小直尺的。

(2)图形:

以后画图是你会用得到。

(3)字:

哦﹑是有一些字。

(4)数:

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

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

(板书:

0起点)

(5)小竖线:

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

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

(板书并读:

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

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直尺的介绍:

(6)cm:

学生找不到的:

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cm表示厘米,(板书:

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板书:

厘米的认识)

二探求新知:

——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1)比划 

(2)说 

(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 

(4)找直尺上的 

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

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

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

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

请轻轻地放下小棒。

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

想起来了吗?

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

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短、小、又短又小)你用的词真好。

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生活举例:

(1)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比如:

(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

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

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

(教师巡视)

(3)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

那组有补充?

(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师小结:

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的更多。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

从1到2这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

3到4这大格也是1厘米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参与学习过程,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

(2厘米)

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4厘米有多长吗?

从0到4的长度!

为什么?

因为有4个大格。

有不同的找法吗?

或问:

(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

从1到5的长;

生2:

从2到6的长…… 

都有4个大格;

都有4个1厘米;

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

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

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

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长多少厘米?

比比谁的眼力好。

5厘米、7厘米、……

到底多长呢?

怎么办?

用尺子量一量(6厘米)。

你是怎样测量的?

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

2、小组活动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留作机动题,时间充足就坐此题)

看尺子你们已经会看了,那么怎样用厘米做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呢?

请看书本3页,尝试说一说:

下面纸条的长度是多少?

并把答案填在书本上。

4人小组讨论,怎样用直尺量物品的长度。

先小组讨论1分钟。

接着请小组到投影上演示,学生说量的方法,老师引导点拨出注意的问题,带出量的方法,再用电脑演示操作。

小结:

先把物品的一端对准直尺上标有“0”刻度的起点处,尺子要放正。

再看物品的另一端对着尺子的哪个刻度,这个刻度就是物品的长度。

选择你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可以离开座位,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得怎样?

自己评价一下。

在测量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3、测量自己的一拃:

(一拃的知识:

你的一拃有多长呢?

用直尺测量一下。

(老师巡视指导)谁想说说?

13厘米、14厘米、11厘米。

看来你们的一拃与小徒弟的一拃差不多!

[设计意图:

学会测量,实际应用。

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教会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掌握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意义。

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能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4、估测、测量老师的一拃:

估一估老师的一拃大约有多长?

到底有多长呢?

谁上来测量一下?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它是怎样测量的。

告诉大家大拇指指谁?

中指指谁?

告诉大家是几厘米?

谢谢你正确的测量出了老师的一拃。

看你估计的和测量的结果怎样?

差不多:

你们的估测本领真强。

五、课内练习设计

1、比一比,说一说,哪种量度方法正确?

(电脑出示,并演示)

2、第6页“练习一”第1题。

看一看,铅笔长厘米。

3、实际量度。

①实际量度一些实物的长度。

(如练习本、笔、粉笔盒是书本第6页第3题)。

②小组合作:

让学生动手分别剪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彩纸条。

4、小组讨论:

该怎样量呢?

(出示实物:

一把断尺、一把起点不明显的尺。

遇到这种情况,只要看物体两端的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该物体长度就是几厘米。

(因为纸条的左端对着4,右端对着9,所以9—4=5)

当尺子没有0刻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结束的刻度减去开始的刻度,就可以算出物体的长度了。

5、游戏:

比比看谁有一双“金睛火眼”。

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举数字表示。

运用迁移,认识“几厘米”。

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几厘米”。

用眼睛观察、用手比划、用笔画出几厘米。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

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量物体用的工具、知道1厘米有多长、知道了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请大家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节课的内容,交流学习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要知道物体准确的长度,应该用尺量。

1厘米=1cm

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内容是今后学生认识“长度”的重要基础。

多数学生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没接触过,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

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我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因此教学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建立起单位长度的观念。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思路如下:

一、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愿望。

在新授课教学开始之前,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询问学生身体高度导入新课。

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厘米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也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参与学习过程,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

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

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