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545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Word文件下载.docx

怎么办呢?

这时就砸碎一个干净的玻璃瓶罐或瓷器碗什么的,找出最尖锐的作为瓦针(当然,郑重场合讲究规范,该用三棱针),用酒精或酒消毒,在消毒后的最肿处扎几下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或纸屑,点燃后塞进广口玻璃或塑料瓶子里,迅速把瓶子罩在出血点的肿面,拔出一定量的带气泡的血。

治扭伤,这是最好的办法,比吃什么药贴什么膏都管用。

后来我在一所职业中学教书,全校师生凡有扭伤,都是请我作如此处理,我成了师生心目中的编外校医。

为了避免可能对皮肤的烫伤,现在已经有了真空玻璃拔罐器,那可就更好了!

在我们读初中的时候,学校还开有一门地方性的课程,就是《农业基础知识》。

好象这里边也涉及到了一点医疗常识。

初三毕业以后,我进入离家不远的县师范学校。

有一次我母亲病了,这是一个很好的"

事亲"

机会。

中医在历史上金元时期,有咱们学医避不开的四大家,大家告诉我有哪四大家?

......对了,有寒凉派的刘完素,有攻邪派的张子和,有温补派的李东垣,还有滋阴派的朱丹溪。

其中张子和有一部"

高技常孤非主流,正是吾人着力处"

的名著叫《儒门事亲》,对吧?

作为人子,现在"

的时候到了。

可遗憾的是,我并不懂得医道,于是只能陪着母亲到处寻医问药。

大小医院进了不少,个体医生求了更多,西药中药几乎成了每日生活必需品,辗转一两个月过去了,就是不见任何好转。

大家都知道鲁迅吧?

鲁迅先生是上世纪中国近代文化革命的旗手。

他早年留学日本,在仙台学习医学。

由于历史注定要他避免彷徨来呐喊呼吁疗救中国的国民性,所以其学医总是心不在焉,结果医道半途而废,学无所成。

大家都读过他的散文《藤野先生》吧?

那篇散文最后说:

"

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

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鲁迅终于是弃医从文了。

弃什么医?

当然是西医。

那他对中医怎么样呢?

终身反感!

为什么呢?

那和他少儿时期接触到的只会玩之乎者也的不争气的蹩脚中医人有关。

他说他父亲得病后,请了当地"

有名"

的医生来诊治,而所谓的名医们总是会开一些稀奇古怪的药引子,什么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而最可笑、最为难人的就是,需用药引子蟋蟀一对,一公一母,还要原配!

......气死你!

中医人的故弄玄虚,医道浅薄,导致了鲁迅先生对整个中医的反感,以致后来他在文章中,就非常情绪化地写了一些影响特大的语言,比如: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这是鲁迅的不幸,也是中医的悲哀。

这是中医人的罪过!

阿弥陀佛的是,我们有幸。

我母亲结果让一个民间土郎中给迅速治好了。

大家都看过近年的一个电视连续剧《神医喜来乐》对吧?

那可是民间中医的集中体现。

不要认为喜来乐很神,民间不可思议的喜来乐多得很。

在某些大场面,无意中我都做过让某些主流科班权威医生下不来台的神医喜来乐。

一个题外话,或许就是因为这样,后来才有据说很多半老不老的"

老中医"

到某个我得罪不起的部门多次反映:

这个人不要成全他,免得今后影响大家的饭碗。

但是由此,我更看到了民间中医的力量,那可是当今主流科班中医的源头。

有个话叫作"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在今天主流科班中医发生了橘枳之变的背景下,可以这样说,真正的中医还在民间。

民间中医在广阔的农村和广大的基层,一直在默默地救治着不少人的生命,解除着不少人的痛苦,节约着不少人的钱财。

广大的民间中医人,现在看来,他们以前是、现在仍然是真正中医的主要脊梁。

我母亲病愈后,我感觉是得学医。

于是准备买书来自学。

但是当时书很难买,就只买到了一本好象是广州中医学院(现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主编的《方剂学》。

由于没有基础理论作底子,又没有人给予指点,就

[优论论文]只好暂时放弃,转而从武学的角度,来学习点穴推拿。

点穴推拿同样无人指点,却居然学有所成。

我点好过我母亲的胸胁撞伤,还点好了周围一部分老人的腰疼。

在本地一定范围的老人口碑中,还曾获得过"

小医生"

的爱称。

师范毕业,我就进入了地区农校作一年的农学师资培训班学习。

其间,买到了几本有去年刚去世的新中国"

中医司令"

吕炳奎老前辈作序的"

中医自学丛书"

,并抄读了从农校图书管里借到的《中医是怎样治病的》诸如此类的书籍。

农校结业以后,分配到了一所职业中学教书。

教书的同时,坚持着中医自学,未曾间断。

一九八九年,我考入了省教育学院(四川教育学院)。

由于对人生和社会突然发生了困惑,我放弃了医学自学,而对佛学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从教院图书馆,我借阅了很多佛学书籍,并萌生了准备数年后报考佛学研究生的想法。

一九九一年教院毕业,被原执教学校要回,很不情愿地出任了校团委书记兼教导员,成为上级重点培养的年轻对象。

可我意不在此,而在将来的学术研究。

不是准备想报考佛学研究生吗?

那我找个机会,先看看佛教里边佛学是怎么回事吧。

机会终于来了。

听说贵州梵净山已经开放,那地方离我们本地不是太远,何不就去看看?

我这人向来天马行空、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一九九三年三月,就拒绝挽留,强行留职停薪,深人梵净佛门。

和出家人朝夕相处,得以捧读了为数不少的佛家经典,深感大学那些教授、学者由于自己没有修行,他们的佛学研究从书本到书本,终是隔靴搔痒。

须知,佛学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问,和医学一样。

于是终于放弃了准备佛学研究生报考的打算,转而欲出家修行。

当时曾作诗云:

自古人生多梦幻,千般风流归涅盘。

何须闹市求功名?

且向梵净共青山。

可惜因缘不济,出家未能,结果至今,就只是做了一个白衣居士--佛门俗家弟子。

我想读佛学院,可是佛学院只有出家人才有资格报考。

无奈,只好转到黔西北赤水天台山。

赤水,可能你们都知道,就是中国工农红军"

四渡赤水"

的那个地方。

在那儿,我寻得了一个北上求学的机会。

结果,我参加了半年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中国社 

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合办的全国性高级佛学培训班。

一九九四年四月,在重庆华岩寺,我结识了华岩佛学院(后改为重庆佛学院)的教务长柳禊先生。

柳先生是当代佛学唯识大家,唐代大诗人李白故里人(四川江油),后来知道他也精于医道,13岁就进入过由四川名医张先识、孙子方等先生组织的汲古医塾。

由于先生继承了李白"

安能推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倔强个性,他终于灭了良医之梦。

一九九八年他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写道:

"

我平生淡薄名利,不求超凡出世,惟希潇洒人生,淡泊自安。

故治学不在成名成家,知医非望于良医良相、人饥己饥、人溺我溺,惟愿无过无求,何须获名获利;

知我者,谓我岩岸高筑;

不知我者,谓我不识时务。

先生当时有意留我,谁知我的所有证件手续都掉了。

知无缘,只得惜别离去。

从医以后,通过书信受其薪传指点良多,这是我至今一直非常感到幸运的。

离别了柳禊先生,我回到了赤水。

那里的政府和居士都对我很好。

但要把我的身家性命放在那儿,我犹豫了,加之那里的佛教开放尚需要时日,所以我就写了一首《别了,赤水》的打油诗:

我心寻遍了,此地善根好。

问彼因何去?

缘法还没到。

然后就到了习水,就是生产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大打广告的习酒的那个地方,被大善居士、黔西北著名中医师邓效农老师截留。

邓效农老师本是四川乐至县人。

大家知道,巴蜀之地自古藏龙卧虎,近代名医尤其众多。

但是新政权成立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老师落难贵州。

所幸为黔人所容纳,遂发心回哺。

为赋诗云:

离乱纷纷谁有罪?

黔地人民辨真伪。

胸怀岐黄展何处?

山野之地济人危!

后定居习水,德劭望重,享负盛名,成为黔西北著名中医师和佛教领袖。

由于其技确实莫测高深,其术可通鬼神,继后出家,而成了当今世外高人。

老师当时劝我拜师学医,他说:

人生一世如梦空,苦求富贵终有凶;

身居良相群奸起,何如救人医道中?

行医是你们秀才的衣禄饭碗,走到哪儿都有吃的,受人尊重。

秀才学医,笼里捉鸡。

据你的文化全力而医,将来一定不可思议,我们算得了什么!

如今中医快到无人才的地步,太可惜了!

我听了,并不以为然。

我说:

医乃雕虫小技,能医身不能医心有何意思!

老师生气道:

身尚医不了,谈何医心!

顿悟。

结果,我乖乖地拜师,在他的指点下,重新学起了曾自学有年的祖国医学。

三个月以后,我的母亲来信说,父亲因为坐骨神经痛已经瘫痪不能动弹了,急需要我回去。

学医的人,不能"

,是何滋味?

大家都读过《伤寒杂病论》序吧?

那篇序是

[优论论文]所有学中医的人应当要首先背得的。

张仲景在那篇序里边痛然而说: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百家姓》大家读过吗?

所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魏,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张姓排到第十八位去了。

可是又有个说法,叫"

遍地张,满地杨"

可见古往今来张姓确实很多,你们数一数咱们历史上的张姓名医大医就知道了。

张仲景继续伤感地说道:

建安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同道们,如果你是张仲景,或者你的宗族也是如此未及十年就病死了三分之二,你会作何感想?

难道你能无动于衷吗?

看看张仲景吧,"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于是发奋"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颅药录,并平脉辨证"

,而为《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光耀千古。

当然,中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仲景只有一个。

可我们都是学医的人呐!

学医的人,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你都不能治,你学什么医!

咱们抬头看青天,师父在身边,那是多么幸福并让人羡慕的事!

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为了父亲,我只得挥泪告别了师父,而师父不久即出了家,法号"

道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我结束了三个月充实的拜师学医生活,不得已而走上随后十年漫长的医学自悟精研道路。

回到家里,我竟然轻易治好了我父亲的病。

说出来大家不相信,回到家里的第二天,就开始有人来找我瞧病了。

有一天据说要来七八个人,我怕啦,就事先躲了出去。

无奈的是,他们竟然说:

他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反正我们还得来请他。

有什么办法呀?

还好,当初虽懵懵懂懂、糊里糊涂,药方记不全,药味背不熟,居然也蒙好了不少人。

在一些病人的撺掇支持下,我进了240元的中药,从此开始了三年小有声名的业余郎中生活。

那年是公元一九九四年。

一九九七年,正是香港回归之年。

我作诗云:

诗书饱览性如水,行程万里究为谁?

莫羡方外清净地,热闹场中济人危。

我踌躇满志,自以为,以技救人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打治了药柜,杀向城里。

我写了请求公开业医的申请,可是烧香未能找到庙门, 

加之我既不是科班医出身,确实也不是国家拉郎配的师承,所以虽强行进了城,租了两大门面,而处境却非常艰难。

一九九八年二月,通过人为努力,终于获得了一份"

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

看来我只能"

非法"

行医,很是失望。

赏识我的人安慰我:

那有什么?

中医历来就是开药铺,你开药铺,谁能管你是卖药还是行医?

药铺的名称,批准的

是"

流秀特色药店"

,我怕人以为我真是卖药的,便擅自在所作的牌匾上添上了一个"

医"

字,变成了"

特色医药店"

从此,医药店颇为吸引人的,店名流传还挺远挺广,竟至于被传成了"

特色医院"

这或许也是今天我们当地政府去年以来的招商引资项目--兴建高级民营医院--"

的最早渊源。

二OOO年,我以"

师承中医"

名义,在朋友的帮助下,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报考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考试的机会。

注意,是执业"

助理"

医师,去掉"

两个字的"

执业医师"

,我被告知不能问津。

也就是说,我始终只能给人"

,但究竟给谁"

呢?

至今还没有谁能告诉我。

你说给执业医师"

吧,恐怕有一天还有执业医师想要通过关系来我这里找饭吃。

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之后,我可就不满足于开个体药铺或诊所了。

我知道,当一个人感到有股力量在推动他翱翔的时候,他是不应该爬行的。

那么给了一点阳光,你为什么不灿烂?

所以我要图大。

于是早已埋在心底的愿望终于形成了文字。

这就是我在俗世试图想要完成的"

立足渝东南,面向国内外"

的"

一所两院"

的构想。

一所,指的是"

渝东南新中医科技研究所"

两院,一是"

渝东南新中医特科医院"

,也就是特色医院,一是"

渝东南新中医科技学院"

为什么说"

埋在心底"

记得我曾经模仿过一部外国小说名著--大概是司汤达的《红与黑》吧--那里面的一段话,作为赠言写给我的一位杰出的学生:

你的天赋和才干将使你拥有许多追随者,但同时你也可能成为嫉妒和恶语中伤的对象。

以故,你必须为人精明,并准备着步入杰出人物的行列。

那位学生,如今早已成为了一个很大单位和部门的领导。

其实当初这段,也是说给我自己。

请大家听听,我在所写文论《从医诗稿》中的一篇--《认定》: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甫)吾人一生因个性、行为与众不同,总为周围太多某些人忌。

每为一事,皆遭重重意外阻力。

幸让彼等失望者,吾人凭着要让世俗人"

开着眼惊讶,闭着眼惭愧"

(徐志摩)之决心,总能获得人天辅佑而打破各种阻力,终达成既定目标。

郑板桥《题竹石》诗云:

咬住青山不

[优论论文]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下边是我作的诗:

一心认定医教研,懒得谙世自向前。

含辛非为私家计,忍辱缘因利人天。

再听听所写《从医诗言》文论中的一篇,题目叫《看破》:

15岁时曾作一诗,云:

饱融书卷贯终身,湖海山川万里程。

赍志长砺永不懈,自得精深过他人。

从中似可想见其一生个性与行为之与众不同,以致为医为教必常遭物议。

果然,职业从教之时,便已有"

某某中学三大怪杰之一"

之称,而今职业从医,又被冠以"

狂医"

、"

怪医"

之名。

狂耶?

怪耶?

实在皆非本意,然却竟使众叛亲离,让人敬而远之。

何等冤枉哟!

天耶!

心中孤独,有谁解得?

传说粤省曾有一邓姓怪医,诊所悬挂一联曰:

看破世情肠尚热,识穿人面胆犹寒。

此联恰为今日吾之所欲语者。

其语在前,真堪为吾之知音者矣!

下边也附有我作的诗:

自家亲族无从靠,早岁友朋多背叛。

都道生就成一怪,谁解孤独几泪潸?

镜中两鬓快霜斑,赍志长砺还依然。

然后再听听,我所写文论《从医诗谏》中的最后一篇,题目就是《写在后边》:

一新识朋友曰:

读你的文和诗,真觉得你性格内向、行为怪癖和为人狂傲。

可一见了人,你却是如此地开朗、和众与谦卑!

是否这也正是你难以让人理解的又一怪?

回云:

怎么说呢?

我人性格分明,或许有时也难免有一点儿偏激,但却总是给人以'

复杂'

的奇怪感觉。

就读于四川教育学院时,一位恩师叫赵伯勤的,曾给写过留言说:

'

执着、固执、坦荡、虚无,都是些毫不相干的词,但当他们集中在一起,就将变成一个难解的数学方程。

后来有高中学生也曾写过一首诗,诗云:

初见到你|我想起了|庙门前的金刚|--凶|接触你后|我想起了|庙内的十八罗汉|喜怒哀乐皆有|这辈子|你即使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值得欣慰而无愧者,正如以前刻在油印的一本《乏味的诗》封面上的话:

那大公无私,在思想上导向真理,在行为上导向公正,在情感上导向博爱。

我不说我没有一点偏私,但我的欲望和思想确乎为大家所能分享。

当初从教是如此,今天踏入医界,也还是一样。

朋友欢喜而笑:

原来如此!

思想的崇高,来自于它的痛苦。

高洁的灵魂,无不受孕于深深的痛苦。

哲人的痛苦,固然与环境有关,但最主要的,是他们看得太远太远。

因了太远,便觉孤独;

因了孤独,倍觉痛苦。

谁能知道,你本来就不是一个教师,也不是一个医生,而是真正的一个'

哲人'

呢?

尚愕

然。

朋友却已开门而飘然离去,只听走廊传来了诗声--

谁使无云遮望眼,独受高寒罪何该。

医......

诗声渐远渐远......

大家都清楚了吧?

为什么很多东西需要"

前两年在某些场合,我仅仅只是说,我想办研究所,就有人--当然不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一脸的不屑。

他们讥讽鄙视我,说我是"

癞蛤蟆打哈欠--口气大"

为什么不能"

口气大"

新中医"

,可是我"

板凳一坐十年冷"

面壁的结果,从基础到临床,确实可以改变现行整个主流中医落后的理论体系,是独一的,国内外没有,为什么不公开(阳起),以赢得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志同道合者的加入(而要处于一隅,独自,导致阳痿)?

我就乐意,把这"

癞蛤蟆呵欠"

给"

打"

下来。

可以告慰的是,我独资兴建的占地200㎡的六层科研大楼马上就要竣工了,我计划占地30亩的新中医特科医院,也就是特色医院,最近也获得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大投资人极有兴趣的关注,政府更早已开始注意了我。

前几天一个政府官员还打电话给我说:

张先生呐,你的宏大理想我们佩服,我们会尽其所能支持你。

但是我想给你提三点建议,不知你愿不愿接受?

第一,你要多多和官场往来,要不然你'

养在深闺人未识'

,没谁知道你......"

第二怎么怎么,第三怎么怎么,总之全是和善的支持和恭维的话语。

你们看,昨天的异想天开,是不是要变成今天的心想事成呢?

我的医道因缘就说到这。

下边就讲第二个部分:

学医从何入门。

第二个部分学医从何入门

佛家讲,成佛的途径有八万四千法门。

但从近代的佛教看,佛门的修行不外乎就是,以诵经为主的净土宗,以坐禅为主的禅宗,和以挽手印为主的密宗。

同样,学习中医,入门的途径也会有多种多样。

但,从我和我的两个学有所成而达到一定境界的医界朋友看来,也可归纳为三种:

一是从医典入手。

从源到流,深入浅出。

那可需要很高的文化功底,尤其是古汉语知识素养。

这样的深入,最先很难,投入的精力很大,没有相当的韧劲是难以坚持下去的。

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在他的散文《游褒禅山记》中,

[优论论文]曾有如此感叹: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同道们,咱们扪心自问,是不是能从源到流学医的料?

你如果是这块料,那就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开始学起吧。

从源到流的学习有两个好处:

第一,你可以避免枉读太多的废书,因为你已经象《西游记》里边孙行者悟空先生一样,经过了道家太上老君八卦炉的火炼,炼出了足以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

第二,你经过了深入浅出,已经没有了中医学习上的一切障碍,从此的困难皆势如破竹,迎刃而解,这也就是先难后易、先苦后甜吧。

大家所学的第一外语都是英语对吧?

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不是就是这样入门难深入易,和日语的学习刚刚相反?

我学过几年日语,入门真的太容易,但要精进,确实很难。

我敬佩从源到流这样学中医的人。

如果你们有谁知难而上,我转赠给他一首一位新中国元帅的诗: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叶剑英)还转赠给他一个哲人的话:

我发现,一旦内心有了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去干的决心,那么原来认为那几乎是不可克服的困难并没有那么难了。

山峰由于它的高度引起的眩晕,从来只存在于山下的观望者的感觉中,而不适用于登山者。

(金观涛著《我的哲学探索》)

从医典入手,这是一。

二是从药物入手。

先学抓药认识药物,或者跟师认识原样药材--我就拜过草药医师。

同时记熟药性,最好能背诵药性赋。

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你在用方的时候,药物加减能够非常得心应手,往往一味加减,即有起废振颓之殊功,并且记不到成方根本不在乎,可以利用对药物的熟悉程度另起炉灶组方,如果依理组合得好,可以创制新的高效成方。

我写过诗说:

莫要小瞧几根草,依理组合奥妙深。

事实上,咱们中医有很多经方和名方就是这样创制出来的。

当然,你如果知识储备不够,胸中只有树木不见森林(林>

木+木),也可能常常有药无方,导致临床中,只会莫名其妙地把各种药物作狂轰烂炸的堆砌,既害病家,又浪费药材,更贻笑大方。

三是从方剂汤头入手。

据我所知,这是古往今来绝大多数医家学习岐黄医学的下手处。

记得当初我跟师学习时,师父用的是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函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厚厚的上中下三本,师父叫一个月就看完,然后把所有时间用来突击《方剂学》,还特地另给了一本清

代医家汪昂的《汤头歌诀》要我背。

当时还有其侄女和我一齐学医,师父拿给她的是厚厚的几本《中药学》,没有《方剂学》和《汤头歌诀》。

我感到疑惑,就背地里悄悄地问师父的几位医道同仁:

学医最好是先看什么书呢?

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

汤头!

你方剂都记不住,病人来了,你怎么开方?

背了汤头就可以开方!

我这才确认师父确实厚此薄彼,对我的偏心没得说。

《方剂学》后边有汤头歌,不好背;

汪昂的《汤头歌诀》背起来更难。

于是我只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编,总共编了150多个汤头方歌,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数年间编了五版,当然一版比一版完美好背。

带弟子以后,我的徒弟们背的都是第四版。

背熟了汤头方歌,弟子们学医半年以后,就可以独立处方了。

我因此获得了师父背地的表扬--我师父从来都是当面贬我不表扬我--他说:

张流秀教出的弟子就是不一样,汤头掌握得没得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