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857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docx

中药大讲堂桑全身都是药

中药大讲堂——桑的全身都是药

桑(桑叶、桑葚、桑枝、桑根白皮)一、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

种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桑树的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

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

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

我国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分属15个桑种3个变种,是世界上桑种最多的国家。

其中栽培种有鲁桑、白桑、广东桑、瑞穗桑;野生桑种有长穗桑、长果桑、黑桑、华桑、细齿桑、蒙桑、山桑、川桑、唐鬼桑、滇桑、鸡桑;变种有鬼桑(蒙桑的变种)、大叶桑(白桑的变种)、垂枝桑(白桑的变种)。

桑树喜光,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

耐寒,可耐-40℃的低

温,耐旱,不耐水湿。

也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

喜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

抗风,耐烟尘,抗有毒气体。

根系发达,生长快,萌芽力强,寿命长,一般可达数百年,个别可达数千年。

桑树全身都是宝,桑树的叶、果实、木材、枝条等可以用来饲蚕、

食用、酿酒、编筐、造纸和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还是防治疾病的良药。

二、桑树全身都是宝

桑叶:

又称铁扇子(想起了铁扇公主那把能扇灭火焰山的铁扇子)。

以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

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

常用于治疗

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肝阳头痛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出血及盗汗等证。

现代还用于治疗下肢象皮肿。

可内服、外用,也曾被制成注射液。

此外,把鲜桑叶摘破叶脉后取其渗出的白色液汁,药名叫桑叶汁,味苦性微寒,功擅解毒清热止血,主治痈疖、瘿瘤、外伤出血及蜈蚣咬伤等。

桑叶的蒸馏液还可用于治疗目疾。

桑枝:

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

水气。

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证,尤擅疗上肢痹痛。

可煎汤或熬膏内服,亦可煎水外洗。

此外,把桑树的枝条烧灼后,可沥出汁液,名桑沥,《本草纲目》等书载其能治疗“大风疮疥”、破伤风、小儿身面烂疮等症。

桑根,又名桑白皮:

冬季采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药用。

性味甘

寒,入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

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

多入煎剂、散剂,也捣汁或煎水外用。

桑根带皮用亦可入药,书载其味微苦性平,能治疗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崩漏等。

此外,全株桑树皮中的白色汁液叫桑皮汁,可治小儿口疮和外伤出血。

桑葚:

桑椹又名葚、桑实、乌椹、黑椹、桑枣、桑葚子、桑粒、桑果、聚花果等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

常用于治疗阴亏血虚之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及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

煎汤、熬膏、生啖、浸酒、外洗用均可

桑木:

桑树的木材入药有三用,一是木材所烧成的灰,叫桑柴灰,

可治疗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等。

二是桑柴灰加水制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名桑霜,可治疗噎食积块及痈疽疔毒。

三是老桑树木材上的结节,名桑瘿,古人认为能祛风除湿,疗风湿痹痛、老年鹤膝风等。

明代孙志宏撰提出桑木是最好的煎药用木柴:

煎药大法用桑柴火不缓烈,取几分者,必准其数。

可惜现在临床对桑木已鲜用。

桑寄生:

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古药书称桑耳,性味甘平,能治疗肠风、痔疮出血、衄血及妇人崩漏、带下、心腹痛等。

此外,目前临床通用的桑寄生为桑寄生科多种植物的枝叶,但古人认为寄生于桑树者为佳,其性味苦平入肝肾经,擅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

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及妇人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等症。

《神农本草经》相关记载:

桑根白皮味甘寒。

主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叶,除寒热,出汗。

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腹痛,阴阳

寒热,无子。

五木耳,名薷(木旁),益气不饥,轻身强志。

桑上寄生,味苦平。

主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齿发,长须眉。

其实,明目、轻身、通神。

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

生山谷。

桑螵蛸味咸平。

主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

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生桑枝上,采蒸之。

一名蚀肬。

三、功效与作用

桑枝的功效与作用

桑枝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

全国各地均产。

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生用或炒用。

【药性】微苦,平。

归肝经。

【功效】:

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

【主治】:

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应用】风湿痹证。

本品性平,袪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宜于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

《普济本事方》单用煎服治风热痹痛,《景岳全书》一味熬膏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

但因单用力弱,多随寒热新久之不同,配伍其他药物。

偏寒者,配桂枝、威灵仙等;偏热者,配络石藤、忍冬藤等;偏气血虚者,配黄芪、鸡血藤、当归等。

若与柳枝、杉枝、槐枝等配伍外洗,可治风毒攻手足疼痛,皮肤不仁,如桑枝汤(《圣惠方》)。

此外,本品尚能利水,治水肿;袪风止痒,治白癜风、皮疹瘙痒;生津液,治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外用,适量。

功效主治

1.祛风邪、通血络《证治要诀·中风》曰:

“风乘之也,轻则为感,重则为伤,又重则为中。

”风邪中于经络,则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失养,而肢体拘挛;风邪袭于肌肤,则肌肤间气血受阻,脉络不和,皮肤中融融如虫行而痒作矣。

桑枝祛风通络行气血,濡肢节,止瘙痒,而用于四肢拘挛和肌肤风痒症。

2.祛风湿、利关节用于风、寒、湿痹。

《症因脉治·痹症论》曰:

“痹者,闭也。

经络闭塞,麻痹不仁。

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故名日闭。

”风气胜者为行痹,风性数变,故关节疼痛于上、下肢时时走窜;寒气者为痛痹,寒性凝滞,气血闭阻较甚,故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湿气者为着痹,湿性粘滞重浊,放关节沉重麻木。

桑枝性味苦,平,善走窜于肢节,祛风燥湿通络,散行痹之风邪,祛着痹之湿滞,通痛痹之血络,而疗风、寒、湿痹。

故《本草备要》曰:

“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

3.利水气、消浮肿,用于脚气浮肿等证。

脾为土,喜燥恶湿,外湿因脾,或脾虚寒湿内生,均可致脾失健运,影响津液的输布而成水肿,水性趋下,湿气下注而双下肢肿甚,甚可溃烂成疮,称之为脚气浮肿,桑枝苦平入脾肺二经,开水之上源,利水消肿;燥脾土之湿,形似枝而循驶,祛双下肢之湿,水去湿除,脚气浮肿自愈。

《圣济总录》方中即以桑枝单昧药,炒后,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以治水气脚气。

甚效。

鉴别应用

桑枝和羌活均可祛风除湿止痛而治疗风湿寒痹,又善走上而对上肢痹证尤佳。

但桑技无寒无热,其性平和,可用于各种痹证;而羌活气味雄烈性燥,易伤阴耗血,故血虚痹痛、阴虚痹痛忌用。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30一60克;或熬膏。

外用:

煎水熏洗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寒饮束肺者不宜服之。

药理作用

1.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桑枝对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下的患者有一

定的治疗作用。

如将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患者除给相应的治疗外,桑枝组每天加用桑枝30克煎服,对照组不用桑枝。

经一个月治疗,淋转率与用药前比,对照组无差别;而桑枝组显著提高。

2.具有一定的抗布氏杆菌的作用,其机理不详。

用桑树汤治疗慢性布氏病,对照观察,治疗组有一定的疗效。

【炮制方法】:

桑枝:

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润透后,切段,晒干。

炒桑枝:

取净桑枝段,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淡黄色,放凉。

另法加麸皮拌炒成深黄色,筛去麸皮,放凉。

(每桑枝段100斤,用麸皮20斤)

酒桑枝:

取桑枝段用酒喷匀,置锅内炒至微黄色,放凉。

(每桑

枝段100斤,用酒15斤)

〔临床应用〕:

1.(《圣济总录》)治水气脚气:

桑条60g。

炒香,以水10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空心服之。

方中桑枝行气消肿,为君药。

2.双桑降压汤(《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治高血

压病:

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g,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

卧前洗脚30-40分钟后即卧。

方中桑枝降血压,为君药。

3.桑枝煎(《太平圣惠方》)治紫癜风:

桑枝500g,益母草150g。

上药以水5斗,慢火煎至1500毫升,去渣,入小铛内,熬成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10g。

方中桑枝祛风通络,为君药。

【配伍应用】

1.配桑叶,疏通兼备,清热疏风解表,祛风通络止痛益彰。

多用于风寒湿热痹证等。

2.配桑寄生,一补一通,相互为用,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通络道,止疼痛,降血压益彰。

3.配桂枝,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祛风除痹效佳。

多用于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

《本草撮要》曰:

“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

4.配柽柳枝,祛风力强,行气止痒力佳,多煎汤沐浴,治风疹身痒,肌肤瘙痒等症。

《本草撮要》曰:

“黎枝,得柽柳枝洗遍身痒。

方剂制剂

1.治臂痛方(《本事方》):

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

2.治高血压(《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科选编》):

桑枝、桑叶、茺蔚子各五钱,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

睡前洗脚30-40分钟,洗完睡觉。

3.桑枝煎(《圣惠方》):

桑叶十斤(锉),益母草三斤(锉)。

药,以水五斗,慢火煎至五升,滤去渣,入小铛内,熬为膏。

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半合治紫癜风。

4.治水气脚气(《圣济总录》)桑条二两、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服之。

临床应用:

1.(《圣济总录》)治水气脚气:

桑条60g。

炒香,以水10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空心服之。

方中桑枝行气消肿,为君药。

2.双桑降压汤(《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治高血

压病:

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g,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

卧前洗脚30-40分钟后即卧。

方中桑枝降血压,为君药。

3.桑枝煎(《太平圣惠方》)治紫癜风:

桑枝500g,益母草150g。

上药以水5斗,慢火煎至1500毫升,去渣,入小铛内,熬成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10g。

方中桑枝祛风通络,为君药。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异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霜叶霜、桑叶蜜、桑叶、冬桑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入肺、肝经

【功效分类】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功效主治】祛风清热,凉血明目。

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l.5~3钱;或入丸、散。

外用:

煎水洗或捣敷。

【炮制方法】桑叶:

拣去杂质,搓碎,缀去梗,筛去泥屑。

蜜桑叶:

取净桑叶力口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

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桑叶100斤,用炼熟蜂蜜20-25

斤)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有栽培。

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

功用

1、疏散风热:

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

用于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

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视物昏花。

3、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

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

4、治疗感冒咳嗽时常用到桑叶,治风热感冒常用方桑菊饮中,用桑叶与菊花、连翘、薄荷、杏仁配伍用。

对于燥热伤肺,咳嗽咽干之症,可用桑叶与杏仁、麦冬、石膏等配伍,方如清燥救肺汤。

在用于治疗高血压时,桑叶也是常用之品:

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晕目眩,可与菊花、钩藤等配伍;

而对于肝肾不足的目视昏花或肢体麻木,可用桑叶与黑芝麻等份,制作成蜜丸,即为成方桑麻丸,该药常服能强筋骨,乌须发,悦颜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头晕耳鸣、肢体麻木有很好的疗效。

用于明目时,桑叶可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内服治风热目赤涩

痛;

单用桑叶煎汤外洗,可治风眼泪下;对沙眼目赤目痒,可先将桑叶煎汤去渣,再加入芒硝溶化,乘热熏洗。

桑叶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象皮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对老年

更年期综合征烘热汗出,用桑叶研末,空腹米汤送服,疗效颇佳。

桑叶内服时用量6-12克,外用洗眼时用量较大,可用至30-120克。

药理作用

桑叶1.桑叶有解痉作用。

2.桑叶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桑叶煎剂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另外,还可杀灭钩端螺旋体。

3.桑叶有抗炎作用。

4.桑叶有降血糖作用。

其所含的蜕皮甾酮对多种方法诱导的血糖升高均有降糖作用,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元,但不改变正常动物的血糖。

5.桑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桑叶提取液给狗麻醉后股静脉注射,

出现暂时血压降低,但不影响呼吸。

6.桑叶对平滑肌有影响,其对动物动情子宫有兴奋作用,对鼠肠肌有抑制作用。

7.桑叶还有降血脂、利尿作用。

相关选方

1)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

杏仁二钱,连翘一钱

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温病条辨》桑菊饮)

2)治风眼下泪:

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人芒硝。

(《濒

湖集简方》)

3)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

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陈。

然后洗眼,拭干;

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婉热,再洗,每日统三、五次。

(《养素园传信方》)

4)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

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

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屈口梧桐子大。

每服三钱,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

(《医级》桑麻丸)

5)治吐血:

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

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人图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

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

(《圣济总录》独圣散)

6)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

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

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方7)治小儿渴:

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

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

(《胜金方》)8)治大肠脱肛:

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琶纳之。

(《仁

斋直指方》)

9)治穿掌毒肿:

新桑叶研烂童之。

(《通玄论》)

10)治痈口不敛:

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

(《仁斋直指方》)

11)治火烧及汤泡疮:

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

(《医学正传》)

12)治咽喉红肿,牙痛:

桑叶三至五钱,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13)治头目眩晕:

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

钱。

水煎代茶饮。

(《山东中草药手册》)

14)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

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经验

1、桑叶能疏散风热,解表清热,养阴生津;桑椹能滋阴养血,补虚润燥;桑根白皮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桑枝能通经活络,除痹止痛;而桑树烧成的灰叫桑柴灰,也能用于治疗目赤肿痛、青盲、身

面水肿,坐卧不得、白癜风、头风白屑、大麻风等病证。

(于智敏:

《糖尿病百药效用奇观——谈桑叶》)

2、《本草备要》:

“代茶止消渴。

”现代研究表明,桑叶中含有的蜕皮甾酮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其实,我不大喜欢这个成份的药理作用。

因为桑叶的降糖作用非常有限。

我选择桑叶作为食物训练的材料,是喜欢桑叶的明目作用。

桑叶配黑芝麻滋养肝肾清肺润燥

桑叶味甘、苦,性寒。

归肺,肝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黑芝麻味甘,性平。

入肺、脾、肝、肾经。

润燥滑肠,滋养肝肾。

二药为伍,黑芝麻益肝肾,补阴血以治本;桑叶清肝明目,平肝潜阳以治标。

宜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视物昏花,口苦便秘等病症

桑叶配菊花

菊花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桑叶质轻气寒,轻清发散,能升能降,为疏散风热,宣肺泄热,润肺止咳之要药。

菊花质轻气凉,轻清走上,善疏风清热,清肝名目。

桑叶长于散风,菊花长于清热。

桑叶清疏之力较强,菊花清疏之力略弱,故二药协同为用,疏风清热,解毒退烧,清肝明目,润肺止咳效力增强。

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身热不甚,有汗表不解,咳嗽,口微渴以及肝阳上扰,或风热为患所引起的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

桑葚

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桑枣,农人喜欢摘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

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

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

常吃桑椹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

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

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营养功效】桑椹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

桑椹是中老年人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

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

桑椹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桑椹对脾脏有增重作用,对溶血性反应有增强作用,可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骨骼关节硬化,促进新陈代谢。

它可以促进血红细胞的生长,防止白细胞减少,并对治疗糖尿病、贫血、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辅助功效。

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蠕动及解除燥热。

祖国医学认为,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

【适合人群】一般成人适合食用。

女性、中老年人及过度用眼者

更宜食用。

每日20-30颗(30-50克)。

【食用禁忌】桑椹有黑白两种,鲜食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

未成熟的不能吃。

熬桑椹膏时忌用铁器。

因桑椹中含有溶血性过敏物质及透明质酸,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

少年儿童不宜多吃桑椹。

因为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

脾虚便溏者亦不宜吃桑椹。

桑椹含糖量高,糖尿病人应忌食。

桑椹通称桑果。

属桑科植物桑树上所结的一种聚合果。

嫩时色青,味酸,老熟时色紫黑,多汁,味甜。

桑椹子、桑皮、桑叶、桑枝都作

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桑叶有多量胡萝卜素及鞣质。

桑皮含还原糖,多缩戊糖及半乳糖酐。

成熟桑椹果含葡萄糖,蔗粮,琥珀酸,酒石酸,维生素B1、B2、C,烟酸,色素等。

未熟青桑椹含有氰酸。

药理桑枝煎汁,给予动物口服,证明有使血压下降作用,桑根白皮也有降血压作用,但根及新梢叶无降压作用

功用桑椹:

补虚益气,去水气。

桑叶降血压,清肝明目。

嫩桑

枝去风湿,治臂痛。

桑根白皮利尿、止咳、治浮肿。

[风湿性关节疼痛,麻痹不仁以及各种神经痛]

鲜黑桑椹30-60克,水煎服。

或桑椹膏,每服一匙,以温开水和少量黄酒冲服。

[风湿筋骨痛]

干桑枝切成寸段,劈细,桑叶等分,同置炉内,燃烟熏患处,一日2次,每次20分钟

[急性肾炎,喘咳,小便不利(包括慢性肾炎)]

桑根白皮、冬瓜皮、玉米须各15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高血压,头昏头晕,或感冒头痛]

经霜桑叶30克,黄菊花9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高血压,血管硬化,风湿筋骨痛,肢臂酸痛]

嫩桑枝30克,蚕砂15克,水煎服。

[贫血,神经衰弱,脚膝痛,肢体麻痹,中风后半身不遂,大便干结]

桑椹膏每服一匙,一日2—3次,以温水和黄酒少许化服。

[盗汗]

经霜桑叶30克,炒焦,搓碎,煎汤代茶喝。

[闭经]

桑椹15克,红花3克,鸡血藤12克,加黄酒和水煎,一日2次温服。

[破伤风痉挛抽搐]桑叶60克,水煎服。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葚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刺激胃粘膜,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

可见桑葚是食疗的佳品,且食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下面撷取几则,以飨读者。

下面介绍几款桑葚食疗方

NO1.取新鲜熟透的桑葚500克,米酒1000毫升,浸泡1-2个月

饮用,每日2次,每次1小杯,可用于贫血或关节炎的辅助治疗。

治疗肠燥便秘,桑葚50克,肉苁蓉15克,黑芝麻15克,炒贝壳10

克,水煎服,每日1剂。

NO2.桑葚30克(鲜者60克)、糯米60克,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少许服食,每日1剂。

可滋养肝肾,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视力下降、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肠燥便秘等。

NO3.桑葚、蜂蜜各适量,将桑葚水煎取汁,文火熬膏,加入蜂蜜拌匀饮服,每次10-15克,每日2-3次。

可滋阴补血,适用于阴血亏虚所致的须发早白、头目晕眩,女子月经不调、闭经等。

NO4.桑葚100克、黄酒500克,将桑葚置黄酒中密封浸泡1周后

按量服用。

可养阴利水,适用于阴虚水肿、小便不利、关节作痛、口渴、发白等。

NO5.桑葚40克、冰糖20克,用开水冲泡饮用。

桑葚性寒生津,

冰糖性平滋津,治肠道津液不足所致的大便干燥。

注意:

但是,桑葚性质偏寒,故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用。

桑葚又作桑椹事实上,本以“椹”为主的。

桑白皮

桑白皮在《本经》中又名桑根白皮,在《孟诜》中称它为桑根皮、桑皮,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桑树秋末落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人药。

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

具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

桑白皮的开发利用十分广泛。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

[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处方名]桑白皮蜜炙桑白皮桑皮

[用法用量]煎服,5~15g。

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桑白皮的具体药理作用如下:

1.1降血糖作用研究发现,复方桑白皮浓缩液大(30红kg)、中(15g/kg)剂量组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糖尿病有明显降糖作用,对葡萄糖性高血糖有一定降糖作用。

1.2利尿作用

1.3抗人艾滋病病毒[HWl作用

1.4降血压作用1995年,日本佐藤等使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自由摄食混有桑叶的饲料12-18周,亦发现其有降低舒张压的作用。

1.5抗菌作用

2桑白皮的开发利用

2.1药用桑白皮100g,生姜10g,拘相1吨,黄武1吨,首乌109,川椒10小红花10g,75%酒精2000ml,浸泡1周后过滤,去渣存酊。

所得复方桑白皮配治疗男性型脱发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新发生长,无副作用。

由桑白皮9g,泽泻10g,玄参12g,麦冬10g,地骨皮,黄芬各

9g,旋复花、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