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702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重点Word下载.docx

特点:

1.民族性,是由民族内部所有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并由社会普遍传承的。

2.集体性,民俗的创造和传承是要靠集体的行为来完成。

3.变异性,民俗是集体创作、靠口头和行为传承和传播,这就是决定了它总处于不断变动状态之中,从而导致了民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异。

4.延续性,时间上的传承性和空间上的传播性,它可谓大规模的时空文化的连续体。

5.神秘性,在我国诸多民俗现象中,有不少民俗具有不可捉摸和不可理解的神秘性的特点。

二.熟悉江苏的传统民俗。

1.寿诞。

一般60岁以下叫“生日”,60岁以上称为“寿辰”。

但全省并不统一,如苏州等地,50岁以上称“做寿”,50岁以下的为“做生日”。

沿海地区,30岁便称“做寿”。

扬州人家孩子从周岁开始,年年要“做生日”,要做大,其他小生日称为“长尾巴”则比较简单。

太湖流域一带,16岁虚岁生日那天,叫“慢罗汉”,男女都做,要设“罗汉酒”,认为孩子办过“罗汉酒”就正式成人了,从此瘦可变胖、矮可长高,甚至愚笨者也会渐渐聪明起来。

很多地方“做九不做十”,因为在吴语中,十、戒同音,不吉利、不光彩。

2.婚嫁。

20世纪20年代以前,全省通行旧式婚姻,因旧式交通不发达,婚配都在相邻地区,种种婚俗由此而产生。

20年代后,民风开放,城市盛行新式婚姻,婚俗渐变。

3.节庆。

江苏传统节庆活动包括农事活动、祭祀活动、纪念活动和庆贺活动,但并非所有时节都举行节庆活动。

除夕晚餐各地叫法也不同,一般叫年夜饭或团圆饭,一般扬州叫分岁饭,苏州叫合家欢。

年初一旧俗中晚餐饮食,各地差别很大,南京五天不吃米饭,吃年糕、馒头、面条等;

常州有些地方初一中午吃面条;

南通初一不吃荤腥,叫“素戒”。

4.建房。

旧时建房注重朝向,坐北朝南,略偏西,谓之太平向。

造屋禁忌“门对门”、“门对弄”、“门对墙角”等,若如此,俗称“相冲”。

5.交往。

江苏人很重视人际交往,把社交活动看成是“做人”的重要内容。

“泡浴室”以南京为先,为近代宁、苏、锡、常、镇、扬一带城镇人主要社交方式之一。

“泡”字形象的反映了洗浴为次,而谈生意、会朋友、聊天为主的社交方式。

第三章:

中国自然景观

山地自然景观

一.熟悉山地自然景观的基本情况。

地球表面的形态状况叫地貌,我国的地貌宏观格局是由中生代的名叫燕山运动的地质构造活动所奠定的,现在地势的差别则主要是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的结果。

以荷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这些南北走向的山脉为界,东部和西部的大型地貌有明显差异。

此线以东,是我国人口集聚之地,目前旅游活动也开展较好。

此线以西,人口稀少,有众多高山冰峰和沙漠戈壁,是极有潜力的探险旅游地。

山脉以西北---东南走向占优势,山体绝对高度都很大,地貌组合以大型盆地、海拔很高的大高原和高出雪线以上的极高山为主。

“高山”指山岳主峰的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中山”指其主峰相对高度在350米至1000米,“低山”指其主峰相对高度在150米至350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山岳作为风景资源来开发的国家,也是最早把山岳风景作为旅游观光对象的国家之一。

“名山“是具有自然景观之美和人文景观之胜,并显示较浓重宗教色彩的山岳综合体。

中国名山风景区的特点:

1)在历史上经长期的筛选、淘汰、最终为社会所公认而保留下来的佼佼者。

2)相对较高大。

3)蕴藏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掌握花岗岩名山、石灰岩景观、丹霞风光的景观特征和形成规律。

1.花岗岩名山。

花岗岩是分布很广泛的酸性侵入岩,即由地下深处含石英成分较多的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酸性岩浆侵入到地壳中逐渐冷凝而成,颜色常为灰白色或肉红色,具有明显的粒状结构。

花岗岩经地壳运动抬升,外力作用剥去覆盖在其上部的岩石盖层后,常以山地形态展现出来。

花岗岩名山的地貌特点是怪石众多,奇峰峭拔,时有洞穴及一线天景观。

2.石灰岩景观。

碳酸盐类岩石,典型岩溶景观的基本特征是:

山地相对高度不大,石峰造型丰富;

多大型容洞,洞内多钙质沉淀而形成的丰富多姿的时钟乳、石笋、石柱、石化等;

时有地下暗河流过。

水在石灰岩地表长期流动就可以在岩石表面溶蚀出石沟,石沟之间突出的牙状石脊叫“石芽”。

高大的巨型石芽就叫石林。

3.丹霞风光在长江以南丘陵地带有广泛分布。

其中作为著名风景区的主要有广东仁化县丹霞县、福建武夷山、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安徽休宁县齐云山和四川青城山等。

丹霞风光的主要特征是陡峻的红色砂岩峰群与碧水的组合。

丹霞风光的景区还常常有道教等文化景观。

三.熟悉各自代表性名山的位置及主要特点。

花岗岩名山。

1.黄山。

属安徽省黄山市,它以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海内外。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2.华山。

屹立在陕西省华阴县城之南,为“五岳”之西岳。

主要有北峰云台峰、东峰朝阳峰、南峰落雁峰、西峰莲花峰、中锋玉女峰组成。

南峰海拔2160米,为华山主峰,与渭河平原高差达1700米。

3.衡山。

位于湖南省衡山县,为“五岳”中之南岳。

祝孔融峰是衡山主峰,海拔1290米。

山上终年烟云缭绕,溪涧潭泉遍布,故衡山有“五岳独秀”之誉。

衡山历史上是读书人聚集讲学之地,建有南岳书院,邺侯书院等,还有众多亭台寺观等古迹。

4.三清山。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与玉山县的交界处。

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和玉虚、玉华合为三峰。

惟妙惟肖的“司春女神”,横空出世的“巨蟒出山”,躬身俯首的“老子看经”等十绝景。

三清山与黄山均为花岗岩名山,三清山是道教名山,200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5.天平山位于江苏苏州城西。

海拔221米,以怪石,清泉。

红枫取胜。

6.莫干山是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庐山,崂山,峨眉山。

莫干山位于浙江省杭嘉湖平原的德清县境内,莫干山素以竹云泉“三胜”,绿,凉,清,静“四优”驰名。

还素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美称。

石灰岩景观。

1.漓江山水。

广西桂林至阳朔的漓江两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极秀美的岩溶风景区,有“甲天下”之美称。

其特色为山环水绕,相映生辉,无山不洞,洞洞有景。

其中芦笛岩,七星岩深邃幽奇,洞内钙质沉积物琳琅满目。

2.云南石林。

即原路南石林(原路南)彝族自治县境内。

“石林”风景区主要由大石林和小石林等组成。

3.宜兴溶洞,我国著名的溶洞较多,如贵州的织金洞,广西卢迪洞,江西龙宫洞,浙江瑶琳洞,但多数在南方。

位置相对偏北而又较多著名的是苏南的宜兴溶洞。

丹霞风光

1.武夷山风景区。

以澄清晶莹的九曲溪、夹岸森林的三十六峰和妙趣横生的九十九岩为基本内容。

2.龙虎山。

这里不仅有典型的丹霞风光,还是我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3.齐云山。

又名白岳,在丹霞地形中,它的高差较大。

齐云山是一座道教名山,三天门往上的月华街附近散布着太素宫、天宫府、梅仙道院、小壶天、东岳庙等因山而建的具有皖南民居的道观。

其他自然因素形成的山地景观。

1.泰山。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在中国著名山中,泰山声望最盛,影响最大,被列为五岳之首。

其主峰天柱峰玉皇顶海拔1548米,虽在五岳中仅名列第三,但它平地拔起,高山平野,高差在1300米以上。

2.庐山。

又名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峙立于长江南岸,东临鄱阳湖。

山顶的山恋绿荫丛中建有大批风格各异的西式别墅建筑群,其避暑胜地的名声越来越大。

庐山于1996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景观。

3.九寨沟风景区。

位于四川省南坪县,因沟内有九座藏族村寨而的名。

“九寨美,美在水”,水是九寨沟的精华。

世界自然遗产

4.张家界。

在湖南省张家界市。

张家界的总特色是“峰三千”、“水八百”、树木种属繁多。

5.云台山。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

由前、后、中云台和东西连岛等组成,主峰玉女峰海拔625米,为江苏山地之最。

6.雁荡山。

位于浙江省乐清市东北部,雁荡山就地拔起的岩峰、石柱、石墩,景色奇特,故有“地貌造型博物馆”之称。

大龙湫是我国四大名瀑之一,以单级落差最高而闻名。

大龙湫从连云峰上飞泻而下,高度达197米。

7.浙西大峡谷。

位于浙皖接壤的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处浙江省西北临安市,属黄山山系的余脉,也是钱塘江水系的源流所在。

8.溪口雪窦山。

溪口雪窦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区,位于浙东奉化市西北部。

风景区主要由溪口镇、雪窦山、亭下湖三个各具特色的景系组成。

溪口是蒋介石的祖籍,蒋氏故居又名丰镐房,是溪口最主要的景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自然景观

一.掌握水的造景功能。

1.形态。

水本无一定形态,但当其受到各种地形约束或控制时,就呈现出多变的形态。

2.色彩。

纯水是无色的,但射入水中的光波受到水分子的选择性的吸收与选择散射,则可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3.倒影。

实景与虚影在水边相互辉映,清风徐来,水波闪烁,倒影扑朔迷离。

4.声音。

水在流动过程中或受到外力冲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

5.味觉。

如镇江的中泠泉和无锡的天下第二泉。

如水温超过20度。

则为温泉。

6.组合功能。

上述形态、色彩、倒影、声音、味觉为水体主要的造景功能,又以前四种更为重要。

二.熟悉江河景观、湖泊景观、泉、瀑、海洋的景观特征和形成规律。

1.江河景观从旅游景观角度将河流分为河源区、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和河口区五段.。

冰雪消融的水、大气降水或地下涌出的水,汇集在地表线型槽状的洼地中,在重大作用下流动,就形成了自然界的河流。

2.湖泊景观。

湖泊是陆地表面洼地积水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是重要的水体自然旅游景观。

除一般水体的观赏功能外,湖泊还以其开阔程度、独特的环境氛围和湖中特产来吸引游人。

根据湖泊的主导成因,可将我国旅游功能较好的湖泊大致分成三类:

构造湖、堰塞湖、河迹和海迹湖。

除上述主要的三类外,还有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湖、风蚀和溶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和溶蚀湖等。

泉。

埋藏在地表下的地下水,通过地壳裂隙或断层自然地涌出地面,称之“泉”。

泉水温度分为低温温泉、中温温泉、高温温泉及沸泉。

3.瀑。

从河床纵断面陡坡或悬崖上倾泻而下的水流称瀑布。

其景观特征为:

飞动的形态,洁白的色彩,轰鸣的声响,磅礴的气势。

景观特点:

河流瀑布、山岳瀑布、洞穴瀑布

4.海洋。

海洋浩瀚辽阔,旅游活动主要在海岸带进行。

特征:

沙滩优良广阔、可辟为海滨浴场

三.熟悉各自代表性的河流、湖泊、泉、瀑及海洋景观的位置、特点。

江河景观

1.长江。

源远流长的长江,通常分为三段:

从源地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段,从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段,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黄河:

自河源到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黄河至河口镇向南进入中游、孟津以下,黄河进入平缓的华北平原,一直至放海口为下游,黄河下游成人举世闻名“地上河”。

黄河主流及主要支流附近著名的旅游城市有兰州,银川,包头,延安,西安,太原,洛阳,郑州。

开封,济南。

2.珠江.2197米。

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的总称。

三江既无统一的发源地,又无统一的河道,分别从西,北,东三个方向汇流于珠江三角洲。

最后由虎门,横门,磨刀门和崖门等八个口门注入南海。

西江为珠江的主干,发源于云贵高原,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就在其支流打帮河上。

3.大运河。

一提起大运河人们就联想到隋炀帝。

隋炀帝下令以洛阳为中心挖掘运河,隋大运河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凿洛阳至江都的运河,该河段除改造疏浚原来的汴渠和杆沟外,还开挖了新的通济渠;

大业四年,为了出征高丽,便于军事运输,开凿了洛阳至涿郡(现北京)的永济渠;

大业六年,开掘京口(现镇江)到余杭(现杭州)的江南运河。

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湖泊景观。

1.鄱阳湖。

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位于江西省北部,北通长江。

“湖畔观鸟”成为湖区一大胜景。

2.洞庭湖。

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湖区水域宽广,登湖畔江南三大明楼之一的岳阳楼,可包揽“衔远山,吞张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的湖光胜景。

3.太湖。

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碧波荡漾的太湖中有大小岛屿48个,连同沿湖山峰,号称72峰,盛产柑橘、杨梅和名茶“碧螺春”。

4.洪泽湖。

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

5.千岛湖和天目湖。

千岛湖位于浙江省西部淳安县境内。

因湖中有岛屿1078个,故名。

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

天目湖原名沙河水库,在江苏潥阳。

以水甜、茶香、鱼头鲜“三绝”而名扬旅游界。

6.杭州西湖。

又名西子湖、钱塘江等,因位于杭州城西而得名,是国内外以西湖命名的36处湖泊中最美者。

五大淡水湖:

鄱阳湖、太湖、洞庭湖、洪泽湖、巢湖

7.泉。

1.天下第一泉。

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有很多处。

1)北京玉泉。

位于北京西山和颐和园之间的玉泉山南麓。

2)济南趵突泉。

“趵突”指泉水出露地面的方式为跳跃出现。

3)镇江中冷泉。

中冷泉在镇江金山之西,为石英砂岩中的裂隙泉,水质甘冽醇厚,表面张力大,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而不溢。

2.天下第二泉。

即无锡惠山泉,传为茶圣陆羽所评定。

3.天下第三泉。

1)陆羽井。

在苏州虎丘。

2)虎跑泉。

位于杭州西湖附近。

此泉矿化度低,用此泉水泡附近产的龙井名茶,号称“龙井茶叶虎跑泉”双绝。

瀑。

1.河流瀑布。

河流瀑布主要形成于江河干、支流的中、上游河段。

其特点是:

水帘宽,水量大,气势宏大。

1)黄果树瀑布。

在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自治县打帮河上源白水河上。

2)壶口瀑布。

位于陕西省吉县以西。

2.山岳瀑布。

落差较大,水帘不宽。

造型丰富,受降雨影响,流量增减变幅很大。

3.洞穴瀑布。

这类瀑布多发育于石灰岩溶洞中,与曲折奥深的洞穴、造型丰富的洞穴堆积物和神秘的暗河共同组景。

1)金华冰壶洞。

冰壶洞为华山三洞之一。

2)宜兴善卷洞瀑布。

海洋。

1.海滨景观。

我国著名的海滨风景名胜区常见兼有海蚀景观和沙滩景观。

1)大连---旅顺口南端,海岸线长30多千米,礁石错落,海蚀地貌丰富而突出,海滩坡度小,为优良的海滨浴场。

2)北戴河海滨风景区。

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

背山临海,山多奇峰、怪石;

沙滩绵延10多千米,杀软潮平,海水清澈;

春无风沙,夏无酷暑,为避署观赏疗养胜地。

3)青岛海滨风景区。

青山、碧海、绿树、红墙、黄沙及星罗棋布的海蚀岩礁为海滨风景区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4)连云港海滨。

海湾中滩势平阔,细沙洁净,为江苏及临近地区海浴、垂钓、避暑的佳地。

5)海南三亚海滨风景区。

位于海南岛最南端三亚市,为著名的避寒旅游胜地。

2.潮汐奇观。

潮汐是周期性的海面升降现象,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所引起。

据水文资料统计,农历七月出现大潮的概率超过八月,大潮最早出现在五月,最晚出现在十一月。

因此,每年五至十月的初一、十五前后几天都是理想的观潮佳期。

第三节:

气候及天气景观

四.熟悉一些奇特的天气景观的名称、成因。

1.云海。

水汽在近底层大气中凝结的现象,称为雾;

水汽在高空大气中凝结就形成云。

如果人们视点抬高,从云层顶部俯视到大片的的波状起伏的层积云,那就是云海。

2.雾凇。

大气中的雾在寒冷条件下凝结,呈针状或粒状的疏松而微小冰晶或冰粒附着在地面的树枝、电线等一切物体的迎风面上,这种天气景观被称做雾凇景。

著名的吉林“树挂”为晶状雾淞。

3.烟雨。

即毛毛雨,它使景观呈现朦胧美。

烟雨不像雾那样遮挡视线,但能恰到好处地降低能见度。

4.佛光。

佛光是由光线的衍射作用产生的。

5.霞景。

霞是在日出或日落时,在伴随旭日或夕阳的云层上出现的以红橙黄为主的光学现象。

6.月色。

月色要在晴或少云的天气状况下欣赏。

月光虽皎洁,但亮度并不大,月色使万物朦胧。

第四节:

动植物景观

一.掌握植物景观的旅游功能。

1.观赏性。

植物以其形、色、味、声、古、光、影等感知特征引起人们的美感。

2.冶情性。

即植物的风韵美或象征美,中国传统上将植物人格化,赋予某种涵义。

3.生态环境疗养功能。

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减少扬尘、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声。

二.熟悉观赏植物的类型及其代表。

1.观花类植物。

花是植物最具有观赏价值的器官,花色、花姿、花香和花韵为观赏花卉的四大美学特征。

上海园林学会曾选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

牡丹,月季,梅花,菊花,杜鹃,兰花,山茶,荷花,桂花和君子兰。

2.观果类植物。

成熟的果实以其色彩、形态吸引游人。

果实的色彩以红紫为贵,黄色次之,不同色彩的果实点缀在绿叶上,使景观平添了几分灵气。

3.观叶类植物。

叶是植物的生命之源。

观叶主要是观叶色。

我国著名的红叶树种有黄栌,乌桕,柿树,槭树,枫杨和黄连木等。

4.观枝冠类植物,树冠是树木轮廓线所包围的部分。

三.熟悉主要观赏动物的类型及代表。

1.动物园中的观色观形观态类动物。

2.旅游区或风景区的特有动物。

3.珍稀动物。

我国对珍贵稀有动物进行保护,分三个保护等级:

一类为完全禁止猎取的动物;

二类为严格限制猎取的动物;

三类为控制猎取的动物。

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白唇鹿、丹顶鹤、褐马鸡、野骆驼、亚洲象、白鳍豚、扬子鳄、东北虎、华南虎等。

其中鼎鼎大名的大熊猫与生长在神农架等地的金丝猴、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和青藏高原黄河之源的白唇鹿合称为四大国宝动物。

第四章:

中国四大宗教

概述

一.熟悉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扎根和发展。

二.掌握中国一些民族所信仰宗教的名称。

1.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的,大致上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等地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等。

2.少数民族信仰大乘佛教的,有白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畲族、纳西族、羌族、满族、朝鲜族等。

3.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又称小乘佛教)的,有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

4.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大致上是居住在西北地区和杂居、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

5.少数民族信仰东正教,有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

佛教

一.熟悉佛教在世界的传播路线和中国佛教主要派系。

从世界范围来说,佛教的传播分为三条路线。

第一条路线:

北传佛教。

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

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亦称汉语系佛教。

第二条路线:

南传佛教。

从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小乘佛教为主,其经典主要属巴利语,亦称巴利语系佛教。

第三条路线:

藏传佛教。

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它的经典属于藏语,故亦称藏语系佛教。

二.掌握佛教创始人、教义、经典、供奉对象。

由悉达多(名)乔答摩(姓)创始。

教义。

1.“无常”、“无我”,形成“空”的哲学观念。

2.“四谛”。

“四谛”是佛教各宗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

经典。

佛教的教义贯串在佛教的主要经典中。

大乘和小乘佛教的经典,包括经藏、律藏、论藏,故称三藏经,或称“大藏经”。

佛教供奉的对象。

佛教供奉的对象是佛、菩萨、罗汉和护法天神。

1.佛。

即觉悟者、不仅自觉、而且觉创见,觉行圆满。

1)三身佛。

(报身佛、应身佛、法身佛)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是以空间分)。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以时间为序列)。

4)华严三圣。

2.菩萨。

1)文殊菩萨。

(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2)普贤菩萨。

(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3)观世音菩萨。

(道场在浙江定海普陀山)

4)地藏菩萨。

(安徽九华山)

5)大势至菩萨。

(道场在江苏南通狼山)

3.罗汉。

全称为阿罗汉,是梵文的音译,意为自觉者。

1)十六罗汉。

2)十八罗汉。

3)五百罗汉。

4)济公。

4.护法天神。

1)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汉化成了护国安民、风调雨顺的佛教天王)

2)韦驮。

3)哼哈二将(专门把守寺院山门)。

4)伽蓝神关羽。

三.掌握佛教名山的相关知识。

1.五台山。

200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从北岳恒山蜿蜒而来,由五峰环抱而成。

它又名清凉山,相传是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

五台山是我国惟一兼有汉语系佛教与藏语系佛教道场的圣地。

青庙与黄庙并存,显教与密教竞传,是500年以来五台山佛教的最大特色。

2.普陀山。

位于浙江省舟山市舟山群岛中一小岛。

普陀山为观音菩萨的讲法道场。

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称为“普陀三大寺”

3.峨眉山。

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

自东汉开始创建道观,唐代时佛教日盛。

宋代因传说一采药老人见到普贤菩萨瑞相,寺内的拱顶无梁殿,供奉北宋铸普贤菩萨骑白像铜像,是峨眉山“镇山之宝”;

山顶(金顶)名寺普光殿,金顶附近的曙光台,为观看峨眉山三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之地。

在法系上以禅宗为主。

4.九华山。

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的青阳县。

九华山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现有寺庙98座,著名的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寺、总丛林。

九华山法系上以禅宗为主。

道教

一.熟悉经典名称、标志、斋醮、供奉的主要对象。

1.道教的经典。

《道藏》是道教经藏的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道教的标志。

道教的标志为“八卦太极图”。

3.斋醮。

斋醮是指道教设坛祭祀的一种仪式,也称道场、“法事”。

4.供奉的主要对象。

1)尊神。

A.三清。

即玉清境微天元始天尊、上请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之统领。

B.四御、三元等诸神。

2)神仙。

A.真武大帝。

B.文昌帝君。

C.魁星。

D.八仙。

E.天妃娘娘(妈祖)

3)护法神将。

A.关圣帝君。

B.王灵官

二.掌握道教创始人名、时间、标记、著名道观、名山。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张陵(又称张道陵)在蜀中倡导五斗米道,其孙张鲁继续弘扬其教,奉老子为教主,把《老子五千文》奉为主要经典,这标志着原始道教形成。

“道教”一词,最早见于托名张陵著的《老子想尔注》一书。

东汉熹平年间(公元172—177年)张角创太平道,奉《太平清领书》为主要经典,以符水治病,号召和组织群众,群众多达十万人,遍布青、徐八州。

道教名山大观。

1.符箓派名山。

1)龙虎山。

在江西贵溪县西南,风光旖旎,山色秀丽,为正一道(原为天师道)祖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