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80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重点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继承与创新的基础既包括继承前人的成果经验方法,也包括前人留下的难题和教训。

创新是研究者的最高追求,创新是分层次的。

提出了前人没有涉及的新定律新原理称为科学的突破;

取得的成果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达到了完善的程度称为重大科学突破;

取得的成就使整个科学领域发生重大飞跃或创建了一种普遍使用的新方法称为科学革命;

取得的成就使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飞跃称为重大科学革命

 

谈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

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

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

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7.如何理解进化与退化的统一性?

⑴进化与退化互相包含。

在自然界的演化中,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着退化,反之亦然,很难有纯粹的进化和退化现象。

⑵进化与退化共存共生。

进化和退化常常是同时存在和同步发生的。

它们往往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⑶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进化和退化往往是交替进行、相互转化的。

在一定条件下,进化过程会转入退化;

退化过程也可以转入进化。

总之,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演化中的两种相反趋势,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每一方是对方发生的条件,二者的结合,形成了自然界演化的循环螺旋式推进方式,使自然界演化过程呈现出周期性。

14.什么是科学?

科学和伪科学有何区别?

⑴科学,首先是自然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有以下特征:

①具体性。

科学是将世界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其对象是具体的、特殊的物质运动,相对于无限世界的永恒问题,一般只提出和设法现实对象的有限问题。

②经验性。

科学以经验为出发点和归宿,起于经验(由观察、实验而来),迄于经验(用实验对所得到的科学认识进行检验),力求不背离经验。

③精确性。

科学要求得到的结论是系统而明晰的,彼此联系、不矛盾,通常都能用公式、数据、图形来表示,其误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④可检验性。

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陈述,而是个别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⑵科学与伪科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伪科学不具备可检验性。

伪科学是一种现代迷信,它把假的说成真的,伪装是其基本特征,为了达到某种庸俗低级甚至卑劣的目的,它把非科学伪装成科学。

伪科学通常都与别有用心的宣传或诈骗活动联系在一起。

22.什么是归纳法?

什么是演绎法?

二者有何联系?

⑴归纳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称为归纳推理。

⑵演绎方法则是从一般到个别或从普遍到特殊的一种推理方法。

⑶归纳和演绎在整个科学认识中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它们紧密联系,互为条件,共同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

首先,归纳是演绎的基础。

演绎是从归纳结束的地方开始的,没有归纳就没有演绎。

其次,归纳需要演绎的指导。

人类认识世界一般说来是从研究个别对象开始的,完全脱离演绎的“纯归纳”是不存在的。

25.简述“穆勒五法”

⑴求同法:

在不同场合考察研究对象a,如果除了条件A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条件是共有的,那么就可以认为条件A是现象a的原因。

⑵求异法:

如果所研究的现象a在第一个场合出现,在第二个场合不出现,而这两种情况只有一个条件A不同,那么就可以认为条件A是现象a的原因。

⑶求同求异共用法:

如果在出现对象的几个场合中,都存在着条件A,而当条件A没有了,研究对象也不出现,那么就认为条件A是现象a的原因。

⑷共变法:

如果在所有场合下,条件A发生变化,所研究的对象a也随之发生变化,那么就可认为条件A是现象a的原因。

⑸剩余法:

如果有一复合现象(a、b、c),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A、B、C)之内,并知此范围内条件B、C只能分别说明复合现象中的部分现象b、c,那么复合现象其余部分的原因可能为A所造成。

穆勒提出了专门研究因果联系的“穆勒五法”,使归纳法达到了某种形式化的要求。

穆勒的归纳五法,虽然还难以达到像演绎那样具有的必然的推理性质,但它在指导人们科学地安排观察实验,以及科学地分析其结果方面,毕竟提出了一整套的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3.什么是科学事实?

什么是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⑴科学事实是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关于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描述,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经验事实。

⑵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借以获得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它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自身感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记载、测定或摄影,以了解其变化过程的方法。

⑶科学观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

②全面性原则;

③系统性原则;

④辨证性原则。

28.简述数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数学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认识手段,其作用表现在:

①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

②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方法

③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逻辑推理的工具

6、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密不可分,几乎被看作是同一范畴;

另一方面二者的任务、目的和实现过程不同,在其相互联系中又相对独立地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区别表现在:

第一、从研究对象上看。

科学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它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通常所说的技术是一个较为专门性的概念,指的是“自然技术”。

第二、从科学研究活动的目的和人物看。

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为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

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目的在于改造自然。

第三、从科学和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看。

技术与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关系更为直接、密切、难以分离,表现为物质手段,因而是直接的生产力。

科学与社会生产的关系则相对远一些,表现为观念形态的科学概念、定律、原理等,因而是间接的或潜在的生产力。

第四、从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来看。

科学的成果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主要是科学发现和科学预见、科学原理等;

技术成果是知识形态的东西和物质形态的东西的有机结合。

此外,科学与技术在研究过程、劳动特点、使用方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区别。

从另一方面讲,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与技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科学规律、科学原理通过应用研究,可以转化为技术原理,为技术发明提供直接的理论要素和方法原则。

二、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互为动力。

技术对科学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①社会生产技术对科学的需要推动科学的发展;

②技术的新发展,为科学前沿的突破提供利用里的武器。

科学对技术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一是科学在理论上的突破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开辟新的广阔领域;

二是科学研究对实验技术的需求,推动生产技术的发展。

三、科学与技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科学与技术的职能分工是相对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它们在很多方面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在一起的。

15、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

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涵义

(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量,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明确指出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

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

(1)客观真理性

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2)可检验性

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

(3)系统性

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

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

(4)主体际性

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技术的定义: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个方面

技术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

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

技术中也有科学。

技术产生科学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1)科学是间接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3)科学是不可预见的,技术是可预见的。

(4)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

(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

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考虑技术。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2.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探索事物现象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或活动;

它以揭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奥秘和规律为目的。

(2分)科学是以一系列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命题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2分)事物现象之间的关系,中国人称之为物理,即宇宙万物之理。

(2分)由这些命题所表述和解释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知识;

依照事物之理做人,我们称之为人情法理;

依此方式做事,我们称之为事理——即技术。

(2分)合乎天、地、人之理,老子称之为道。

(2分)(或答曰:

科学具有解释功能、预测功能;

探索自然、社会现象的方法,称之为科学方法;

追求真理、坚持和守望真理,称之为科学精神。

(4分))

8、谈谈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论题。

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20世纪20年代以来,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

(1)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命题。

他们以意义标准作为科学划界的唯一标准。

这是与它的证实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后来逻辑经验主义用“可检验性”或“可验证性”来代替“可证实性”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

(2)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3)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它与社会的其他精神活动形式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绝对分明的界限。

历史主义者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又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以库恩、拉卡托斯等为代表,承认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划界的必要性。

他们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分就在于是否在范式或科学研究纲领的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

另一派则以费耶阿本德为代表,否认科学划界的必要性,认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不存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因而主张科学与非科学不可划分,也不应该划分。

(4)多元实在论观点与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和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的一元科学划界标准不同。

邦格(M.Bunge)提出了多元划界标准。

他给出科学知识领域的12个条件,任何不能满足这12个条件的知识领域都是非科学;

任何一个本身不是科学却自称为科学的知识领域都可称为伪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评价的领域,如道德、哲学、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艺术等。

科学与非科学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它们只是标明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知识。

28、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

①因为观察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

②因为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的,而科学语言总是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③理论在观察中既起着“定向”的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地接收外界信息;

又起着“加工改造”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

16,观察与理论的关系(观察中渗透理论)

科学观察又叫观察方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a科学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

b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的,语言记载了来自客体的信息,但科学语言总是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起来的;

c理论在观察中起着"

定向"

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地接受外部信息,又起着"

加工改造"

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

观察渗透理论与观察坚持客观性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观察渗透理论与强调观察实验是科学认识过程的基础是不矛盾的.

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是公理化的逻辑体系.逻辑一词源于希腊语"

logos"

有"

思想"

"

思维"

理性"

的含义.逻辑的现代,,含义主要是:

(1)思维的规律性;

(2)客观规律性;

(3)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所谓公理化体系,是选取少数不证自明的原始概念作为出发点,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证明其余命题的体系.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h)曾经提出了公理体系的三个重要特性:

无矛盾性,独立性和完备性.到现在,似乎还不能说中医理论就完全没有这种特性.

1、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

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

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

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

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特点:

1)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2)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3)整体性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个组成要素的简单的机械加和。

4)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有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3、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

可逆和不可逆是自然演化过程中两种相互对应的状态。

如果系统从某一状态转变到另一状态后,能够再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同时使系统的环境也回复到原状,这样的过程就是可逆过程;

反之,若系统及其环境一经变化后,不能回复,这种过程就是不可逆过程。

不可逆过程导致时间对称破缺,意味着在有不可逆过程存在的情况下,演化才是可能的,质的多样性才是可能的。

不可逆过程具有双重作用:

1、它总是起着破坏有序结构,使有序趋向无序的消极作用;

2、它是一些重要的相干过程的基础,导致更加有序结构的产生,发挥建设性作用。

因此,与不可逆过程相联系的时间箭头既可以指向退化的方向,也可以指向进化的方向。

如果说经典力学主要研究了不可逆过程的消极作用的话,那么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则更加重视不可逆过程的建设性作用。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伪科学: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可证伪性具有用可观察的证据与其比较的性质,也就是可检验的性质。

对理论的检验,强调用确凿的证据反驳它,而不是去论证它。

可以看出,批判理性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难本质上是相近的,它们都是强调经验的判定(证实或证伪),把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关系看做划界的唯一标难。

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它与社会的其他稿神活动形式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绝对分明的界限。

历史主义者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又可以分为两摄,一派以库思、拉卡托斯等为代表,承认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划界的必要性,坚持一种历史的、发展的和相对的.渗透着社会和心理因素的科学划界标准。

另一派则以费耶阿本德(FGyeMbend,1924一)为代表,否认科学划界的必要性,认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不存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因而主张科学与非科学不可划分,也不应该划分,这是历史主义走向极端的典型表现。

与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和以库思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的一元科学划界标准不同。

邦格(M.Bu。

8e)提出了多元划界标难。

(1) 伪科学典型地或常常依赖于①十分模糊的和错误定义的本体论例如由非实体化的精神构成,参见魔法、灵学 ;

②在权威的基础上接受认识辩护的认识论,或者这种认识以像教士这样的精英人物的超常认识能力为基础;

③教条的态度和精神气质,与科学对真理的探求相比,用非科学的手段捍卫该学说。

(2) 伪科学的思维往往在概念上和逻辑数学上脱离严格的思维参见创世说、魔法、精神疗法 。

(3) 伪科学的假设和理论一般的在经验上和理论上或者不能检验,或者受到拙劣的支持。

(4) 伪科学的假设和理论不因遇到经验证据或其他证据而变化。

它们往往与充分证实的科学假设截然矛盾,但这一事实通常对"

很明白"

的伪科学者没有大的影响。

(5) 伪科学包含着时代错误的思维,这种思维返回到古老的、混乱的理论和假设参见创世说、地球扁平说 。

(6) 伪科学常常诉诸神话和毫无根据的神秘事物。

(7) 伪科学的问题往往在于实际问题,而不在于认识问题。

因此,伪科学往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