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6148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节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正立放大 

正立等大 

倒立放大 

倒立缩小

7.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

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P中,发现在光屏上重新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

只能是凹透镜 

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

只可能是凹透镜或是凸透镜 

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所有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显微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望远镜是伽利略首先发明的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大,物镜焦距小

9.如图所示光路图中,能正确地表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在水面发生折射的是(  )

10.小张通过放大镜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所观察的字在放大镜的( 

二倍焦距以外 

二倍焦距处 

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焦距以内

11.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d

二、填空题

12.在探究光在空气与玻璃界面上发生折射时,小明同学将玻璃砖放在白纸上,接着用光斜射向玻璃砖,如图所示,接下来小明的操作是 

________(写出紧接的一步操作);

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处理分析,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要求将光具座上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当物距为30cm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

1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________.

15.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________(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  

________.折射角 

16.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减小”).手机镜头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近视/远视)眼.

三、解答题

17.给你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用两种方法辨别哪个是凸透镜,哪个是凹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

18.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甲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________ 

调(填“上”、“下”);

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3)若想从光屏这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放大的像,此时应将物体放在________点(填字母).

(4)完成实验后,某同学拿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并调节光屏,使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5)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6)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丁(A)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

19.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折射角γ

11°

22.1°

35.4°

40.9°

(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上面做法是为了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 

和________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________ 

,且折射角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3)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

答:

(是/否);

请简要说明理由:

五、综合题

20.(2019•烟台)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所共知的,能否将红绿灯的作用互换一下呢?

我们平时见到的太阳光是白光,它是由红、橙、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白光叫复色光,各种颜色的光叫单色光.单色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红光频率最低,波长最长;

紫光频率最高,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当光照射到这些微小的障碍物上,障碍物会将光波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将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穿过的能量多,蓝、绿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多,早晚我们看见太阳时,见到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穿透厚厚大气层的红光、橙光,所以朝阳、落日是红色的.晴朗的天空,见到的主要是阳光中被大气散射的蓝、绿光,所以天空呈蓝色.

正因为红光在空气中散射最弱,穿透能力强,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所以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警示灯,也是这个道理.可见红绿灯的作用是不能互换的.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概括指出光散射遵循的规律.

(2)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知识解释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分析解题: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的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认为鱼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看到的鱼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浅一些,看到的“鱼”是真实的鱼上方的虚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考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不合实际;

B、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B符合实际;

C、利用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应位于放大镜的焦距之内,故C不合实际;

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合实际.

【分析】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应用;

②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投影仪的应用;

③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放大镜的应用.

3.【答案】C

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本选项错误.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

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答案】D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小污点,小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物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物镜小污点动就在物镜;

移动载玻片,小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

如果不在物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目镜上.

根据题意:

①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的污点不移动,②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说明小污点一定在目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移动物体和物镜时污点不动判断物体在目镜上.

5.【答案】A

【解析】【解答】AB、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将光屏调到适当位置,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

D、向右适当移动蜡烛,不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

A.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

2f

f<

<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像机

u=2f

=2f

等大

测焦距

u<

>

放大

幻灯机

投影仪

6.【答案】A

此时荷叶上水珠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

当透过附在荷叶上的水珠观察荷叶时,叶子相当于在该水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即此时可以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此时叶片上细密的纹理变得清晰可辨.故选A.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答案】C

【解析】【解答】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如果是厚平板玻璃,圆形光斑与圆孔P相同;

如果是凹透镜,圆形光斑比圆孔P大;

如果是凸透镜,圆形光斑比圆孔P可能大,也可能小,还可能相同。

因为水平向右的平行光可能是没到达光屏之前就汇聚后又散开,也可能是到达光屏还没有汇聚。

故选C

8.【答案】D

A、折射式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

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

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是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故不是所有望远镜都是有两个凸透镜组成;

故A错误;

B、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最早发现望远镜奥秘的人是利波塞,而人类历史上最早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望远镜的人却是伽利略,故C错误;

D、显微镜有两组透镜:

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焦距大,物镜焦距小.故D正确.故选:

D.

【分析】A、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C、最早发现望远镜奥秘的人是利波塞,而人类历史上最早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望远镜的人却是伽利略;

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9.【答案】C

①A和B表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光路图,并且在A图中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A和B不符合题意.

②当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所以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答案】C

放大镜实质是一个凸透镜;

由图可知,像是倒立、放大的,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说明所观察的字在放大镜的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11.【答案】B

【解析】【解答】由图知:

玻璃a、c、e、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不符合题意;

而玻璃b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符合题意;

12.【答案】在纸片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界面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析】【解答】

(1)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在玻璃砖的下面放一张白纸,是用来记录光路的.将玻璃砖放在白纸上,接着用光斜射向玻璃砖,接下来小明的操作应该是在纸片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2)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处理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界面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在纸片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分析】知道光在空气与玻璃界面上会发生折射,通过实验探究时,纸片的作用是可以记录光路,最终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初步得出结论。

 

13.【答案】使烛焰的像呈在光屏中央;

实;

照相机(或摄像机等).

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便于观察像的性质.凸透镜的焦距f=10cm,此时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上.

使烛焰的像呈在光屏中央;

照相机(或摄像机等).

【分析】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上.

14.【答案】倒立等大的实像

依题意知,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即放在了该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上,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故答案为:

倒立等大的实像.

倒立等大的实像。

【分析】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当u=f时不成像;

当u<f时正立、放大的虚像。

15.【答案】OG;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BOE=60°

,所以∠COE=90°

﹣60°

=30°

,而∠COF=3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30°

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折射角为∠GOD=45°

OG;

【分析】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角的度数。

16.【答案】增大;

增大;

远视

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

远视.

【分析】“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17.【答案】答:

(1)用手去摸,中间厚、边缘薄的说明是凸透镜(不提倡用手摸,可直接观察)

(2)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另一侧能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说明是凸透镜,出现一个暗圈的是凹透镜.

(3)凸透镜能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点燃蜡烛,在另一侧的屏上看能否成像,光屏上能接到像的是凸透镜成的实像.不能能成像的是凹透镜.

(4)能作为放大镜使用的是凸透镜.把透镜放在字的附近去看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解析】【分析】

(1)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

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3)凸透镜能成实像;

凹透镜成虚像.

(4)凸透镜能作为放大镜使用成放大的像、凹透镜成缩小的像.

18.【答案】

(1)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上;

(3)B

(4)C

(5)D

(6)D

(1)由题中图知道,烛焰的像偏上,主要是因为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要使像向下移动,则应把蜡烛向上调节;

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把蜡烛移到A点,物距减小了,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调节,使像距增大;

(3)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应该使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应该把物体放B点.(4)根据题意,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前,可以将光屏前移或减小物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5)A、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与烛焰相比,像更稳定,所以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这样可以直接从光具座读出测出物距和像距,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可调节物距及像距,当成等大的实像时,物距便等于2倍焦距,这样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所以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6)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只能影响像的亮暗,不影响像的性质,光源“F”放在15cm处,物距处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原物体相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选D.

(1)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右;

(3)B;

(4)C;

(5)D;

(6)D.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