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6229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Word格式.docx

D.赫尔巴特

D[解析]教学形式阶段论是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尝试,在儿童兴趣四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阶段: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1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初步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思维的儿童处于( )。

A.具体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A[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初步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思维,但仍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和具体事物(shì

)的支持。

17.( )年起,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始进行免费师范生招生(zhāoshēng)试点。

A.2006

B.2008

C.2009

D.2007

D[解析]免费师范生开始于2007年,教育部直属(zhí

shǔ)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师范大学可以招收免费师范生。

19.课外教育(jià

)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huó

ng)

B、自发活动

C、个人活动

D、小组活动

D[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

小组活动主要包括:

①学科小组。

②技术小组。

③艺术小组。

④体育小组等。

21.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A[解析]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xué

)权和公正评价权。

22.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jīběn)部分是( )

A.学科(xué

kē)顺序

B.课时(kè

shí

)分配

C.学周安排(ānpá

i)

D.课程设置

D【解析】课程设置是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

23.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B.促进生活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D.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C【解析】教育的功能有社会功能和本体功能,选项A、B、D都属于社会功能,只有C属于本体功能。

24.有效教学的核心是( )

A.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B.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C.教师的教学水平

D.学生的知识基础

A【解析(jiěxī)】学生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决定着有效教学的成败与否。

25.反映(fǎnyì

ng)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素养要求的是( )

A.热爱(rè

à

i)学生

B.热爱(rè

i)教育事业

C.为人师表(wé

iré

nshībiǎo)

D.团结协作

C【解析】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质体现,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素养要求。

26.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所遵循的主要教学规律是( )

A.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将知识运用于实践,遵循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7.批判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 )

A.杜威(dù

wēi)B.梅伊曼

C.鲍尔斯D.赫钦斯

C【解析】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měiɡuó

)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和法国的布厄迪尔。

28.教育(jià

)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

A.同伴(tó

ngbà

n)关系

B.同学(tó

ngxué

)关系

C.教师与校长的关系

D.师生关系

D【解析】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29.下列不属于校园文化特征的是( )

A.互动性B.显著性

C.渗透性D.传承性

B【解析】校园文化有三个特征:

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31.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yīzhǒnɡ)()测验。

A.常模参照性B.总结性C.发展性D.标准(biāozhǔn)参照性D解析

D[解析(jiěxī)]测验结果转化成标准分数成绩,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

36.孔子(kǒnɡz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

A.兼士B.圣人C.绅士D.君子D[解析]孔子主张推行(tuīxí

ng)政治改良路线,需要一批有道德、有才能的从政贤才,也就是君子。

39.反映了教育内部因素之外,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的是()。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

C.教育规律D.教育经验

C[解析]所谓教育规律是指教育系统在它的运行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

教育系统与它的环境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0.应该让一切(yīqiè

)人掌握一切科学知识,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这是()的主张。

A.洛克(luò

)B.康德C.斯宾塞D.夸美纽斯

D[解析]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口号,主张应该让一切人掌握(zhǎngwò

)一切科学知识,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43.终身教育思潮(sīchá

o)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罗杰斯B.保罗•朗格(lǎnɡɡé

)朗C.索尔蒂斯D.布鲁纳

B[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44.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性人格B、创造性技能C、创新意识D、创造性思维D[解析]创造力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

45.组织学生(xué

sheng)参加社区服务,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方法是()

A、说理(shuōlǐ)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C[解析]说理是讲道理培养道德观念。

榜样法是引导(yǐndǎo)学生像某个榜样人物学习,陶冶法是使学生在某种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某种道德观念。

锻炼法是使学生参加实际的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思想品德。

46.突然的敲门声,将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吸引(xīyǐn)过去,这种情况属于( )

A.随意注意(zhù

)B.随意后注意C.注意的动摇D.不随意注意

D【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47.我国将九年义务教育全13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的文件颁布于( )

A.1985年B.1993年C.1994年D.1992年

D【解析】l99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yì

jià

)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首次将“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

48.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zhōnɡɡuó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将“两基”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开始了普及义务教育的第二次跳跃,其中“两基”指的是( )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wé

nmá

ng)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D.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sǎochú

)青壮年文盲

D【解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提出(tí

chū)“两基”指的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49.冬天走进橙色的房间里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是( )现象。

A.联觉B.感觉适应C.感觉对比D.视觉

A【解析】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该题中,走进橙色的房间引起温暖的感觉,这是联觉。

5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guīdì

ng),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

A.教育法律B.教育政府(zhè

ngfǔ)规章C.教育单行条例D.教育行政法规

D【解析】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fābù

)教育行政法规。

二、多选题

2.对教育评价(pí

ngjià

)信息的要求有()。

A.有效性B.全面性C.简洁性D.可靠性ABD[解析]教育评价的信息(xì

nxī)应尽可能是全面的,还要求有相当的信度和效度。

3.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A.获得与消退B.刺激泛化与分化

C.操作性行为D.条件刺激

AB[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

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5.教育测量的功能有()。

A.选拔B.就业指导C.诊断B.评价

ABCD[解析(jiěxī)]教育测量可以对个人的能力倾向、知识范围、兴趣特长、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等进行测量,帮助个人定位、选择合适职业。

6.下列(xià

liè

)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感知B.能力(né

nglì

)C.气质D.性格

BCD[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qì

zhì

)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8.情绪与情感的反应(fǎnyì

ng)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

A.情境性B.持久性C.内隐性D.外显性

AD【解析】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在于:

首先,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其次,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较多的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

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较多的带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再次,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9.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

A.娱乐性

B.教育性

C.技能性

D.生存性

ABC[解析]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技能性、娱乐性。

学校体育不同于竞技(jì

ngjì

)体育,也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

10.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特点(tè

diǎn)包括()。

A.强调(qiá

ngdià

o)学生独立思考

B.注重给学生(xué

sheng)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C.注重(zhù

zhò

ng)对教学步骤进行严格的控制

D.强调教师讲解

AB[解析]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11.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是()。

A.精确性提高

B.概括性更强

C.目的更明确

D.持久性明显发展

ABCD[解析]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五个部分。

其中,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是:

(1)目的更明确;

(2)持久性明显发展;

(3)精确性提高;

(4)概括性更强。

12.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shēnxīn)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  )。

A.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B.建立和谐(hé

xié

)民主的师生关系

C.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fāzhǎn)D.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ACD。

解析: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现代(xià

ndà

i)教育民主化的内容。

13.我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待遇主要(zhǔyà

o)包括()

A.工资待遇

B.教龄津贴

C.教师住房

D.教师的医疗保健

AB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条至第三十二条,对于教师的待遇作了规定。

14.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A.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B.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C.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D.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CD[解析(jiěxī)]略。

15.素质教育的基本(jīběn)要求是()

A.素质教育(sù

zhì

oyù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以培养(pé

iyǎng)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面向(mià

nxià

nɡ)全体学生的教育

D.素质教育面向学生的所有方面,着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ABCD[解析]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全面提高为根本,它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所有方面,着眼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构建,以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为重点。

16.学校这个子系统包括()基本要素。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媒体

D.教育影响

ABD[解析]学校这个子系统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

17.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宪法

AD[解析(jiěxī)]略。

18.以下活动属于问题(wè

ntí

)解决的有()

A.走楼梯(ló

utī)

B.研究登山(dēnɡshān)路线

C.回忆(huí

)办公室门号

D.走象棋

BCE[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

19.放纵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如下特点:

A.任性

B.蛮横胡闹

C.懦弱

D.幼稚

E.思想活跃

ABD[解析]放纵型就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

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20.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A.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

B.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C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

D.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ABCD[解析(jiěxī)]略。

21.成败(ché

i)归因理论认为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有()

A.任务(rè

nwu)难度

B.能力(né

C.努力(nǔlì

D.运气

AB[解析]稳定归因是导致行为的相对不变因素,如内在的能力、气质,外在的工作难度等。

非稳定归因是相对易变的因素,如内在的情绪、外在的机遇等。

22.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

A.教学目标

B.课堂教学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E.教科书

CDE[解析]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学校和教师必须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进行教学。

23.常用的精细(jīngxì

)加工策略有()

A.提问(tí

n)

B.记忆术

C.做笔记(bǐjì

D.生成(shēnɡché

nɡ)性学习

ABCD[解析]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qǐlá

i),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24.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

A.关系转换说

B.形式训练说

C.共同要素说

D.经验类化说

E.认知结构说

ABCD【解析】E项为现代迁移理论的一种。

25.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操作技能分为(  )。

A.连续型操作技能

B.断续型操作技能

C.细微性操作技能

D.粗放型操作技能

AB【解析】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26.形成(xí

ngché

ng)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不同。

A.评价主体B.评价目的C.评价时间D.对评价结果的概括(gà

ikuò

)化程度BCD[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不要求对评价资料作较高程度的概括;

而总结性评价是综合性的,需要得出较高的概括性结果以便于进行评比。

两种评价的区别不在于主体。

27.以下属于(shǔyú

)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

A.教师发挥(fāhuī)主导作用B.高效性C.循序渐进性D.实践性强

ABC[解析]班级授课(shò

ukè

)制缺乏实践性,这是它的弊端之一。

28.“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指的是( )。

A.家庭环境B.社会环境C.教育环境D.禀赋

ABC[解析]“性相近,习相远”中的“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环境和教育的后天影响。

29.特殊儿童是指在教育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下列选项属于特殊儿童范围的是( )。

A.情绪困扰儿童B.学习困难儿童

C.资质优异儿童D.智力落后儿童

ABCD[解析]特殊儿童通常(tōngchá

ng)包括两类,一类是天赋优异儿童;

一类是身心障碍的儿童。

分开来讲即包括资质优异的儿童、智力落后的儿童、盲聋哑儿童、情绪困扰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

3

0.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掌握的教育理论(lǐlù

n)的基本课程主要有( )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科教材(jià

ocá

i)教法

BCD【解析】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材教法(jià

ofǎ)是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课程。

三、判断题

1.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

[解析(jiěxī)]教育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解析]首先,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重要性;

其次,“灵魂”的工程师体现教师工作关注学生心灵发展。

这是值得肯定的。

不足之处在于,命题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暗示了一种固定的、统一的外在塑造,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易流于机械施教。

3.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 )

√[解析]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4.教师教育就是师范教育。

()

[解析]教师教育是对师范教育的发展,不仅包括职前的师范教育,还包括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

5.最早普及义务教育(yì

)的国家是法国。

[解析]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6.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jià

),终于道德行为。

[解析(jiěxī)]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

7.损害(sǔnhà

i)的发生不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

( )×

【解析】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是损害的发生。

8.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

一种生活适应的良好状态。

( )√【解析】一般来讲,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标准:

自我意识(zì

wǒyì

shí

)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苛勒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是相互独立与排斥的。

(  )×

顿悟说认为学习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

试误说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两者有对立,但是均属于认知学习理论,并不是相互排斥。

10.教育无目的论主要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

( )√【解析】杜威曾经指出: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11.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解析]实物直观的缺点在于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12.中国古代的庄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解析]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13.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是“教师(jià

oshī)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dà

ibiǎo)人物。

第斯多惠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文化适应性原则。

14.教师(jià

oshī)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解析(jiěxī)]负强化是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题干说的是一种负强化。

内容总结

(1)四川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

1.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

A.《普通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C【解析】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A.娱乐性

ABC[解析]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技能性、娱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