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6439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97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探讨Word下载.docx

Abstract

Thispaperillustratesthethoughtsof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IRM)ofE-Government,analyzesthesituationpresentandexistingproblemsandgivesmeasureswhicharetakentosolvethoseproblemsofIRMofEG.Basedonthethinkingabove,weputourassumptionsintopractice,thebuildingoftheflatofIRMofEG,withtheASPtechnologyandVBScriptlanguage.Afterdeeplyanalysestoseveralinternaleconomyinformationweb-sites,welocatetheflatontheQizhouEconomyInformationNet(QEINet),toprovidethemacro-economyinformationservicetolocalcitizens.

ThispapercoversthewholecourseofInformationSystemDevelopment,includingISanalysis,ISdesignandISdeployment,andintroducesthekeytechnologies,thecreationpointsandsomedifficultiesinthecourse.Atthelastthereisasum-upandprospectofthisflat.

Keywords:

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EG,Macro-EconomyInformation,ASP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诚信申明

本人郑重申明:

本人所呈交的自考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广泛阅览书籍并深刻总结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的争议,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中不含有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发表过的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经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意识较强,并愿意承担相关责任。

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引言——选题背景和意义7

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的核心8

2.1什么是电子政务8

2.1.1电子政务的基本含义8

2.1.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体系结构8

2.2电子政务的现状9

2.2.1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概述9

2.2.2我国电子政务现状概貌9

2.3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的核心10

2.3.1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

2.3.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与重点11

2.3.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途径11

第三章系统分析13

3.1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宏观分析13

3.1.1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现状13

3.1.2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类型分析14

3.1.3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缺陷与优化16

3.2系统分析17

3.2.1背景分析和需求分析17

3.2.2网站定位分析17

3.2.3网站服务对象18

3.2.4网站功能定位分析18

第四章系统设计20

4.1网站设计20

4.1.1首页设计20

4.1.2一级页面、二级页面及详细页面设计21

4.2网站功能规划和设计23

4.2.1网站栏目设计23

4.2.2功能规划和设计23

4.3数据库设计27

4.3.1管理员权限数据表(info)28

4.3.2新闻表(news)28

4.3.3视图设计29

4.4系统安全问题30

第五章系统实施31

5.1系统开发平台和应用平台31

5.1.1系统开发平台31

5.1.2系统应用平台——服务器端:

31

5.2系统结构和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31

5.2.1采用“三层体系结构”31

5.2.2ASP技术31

5.2.3ADO访问数据库33

第六章关键技术、创新点和部分源码35

6.1关键技术——ASP技术35

6.2关键技术——数据读取Recordset35

6.3关键技术——网站管理36

6.3.1登陆-管理流程:

36

6.3.2一个难点37

6.4关键技术——分页显示技术38

6.5创新点——新闻分类分级管理38

6.6创新点——格式无破损存储和显示41

6.7难点——新闻长标题问题42

6.8难点——长时间格式问题43

第七章总结43

第八章致谢44

第九章参考文献45

第一章引言——选题背景和意义

背景:

学术界、政府和企业普遍认为:

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重应用;

只有解决了各政府部门办公、公文流转等具体应用,才能最终完成电子政务的建设。

以政务为核心的思路作为指导,没有形成一种统筹全局又切实可行的办法,这种以应用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发展思路已经走到了头。

新的观点认为,政府流程之间可以彼此不同,甚至彼此保密,但数据却可以实现统一管理,电子政务应该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

所谓“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就是从电子政务的全局考虑,将各个政府部门的内容提炼为统一数据,再进行后台集中和统一管理。

意义:

本系统平台就是基于“信息资源管理核心”这样一种新观点、新思想来构建的,旨在向当地公众提供宏观经济信息服务,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进行了试探性研究工作

目标:

该平台将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搜集、组织、存储、检索、利用、传递等所有信息过程。

预期实现政务信息的实时动态显示、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向公众提供方便的政务信息检索服务以及其它方面的信息服务等目标。

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的核心

2.1什么是电子政务

2.1.1电子政务的基本含义

“电子政务”源于英文“E-Government”(或EG),也译作“电子化政府”。

所谓电子政务,“是政府机关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需要,自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府处理与政府服务的各项职能通过网络实现有机集成,并通过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持续不断地优化与创新,以实现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精简政府管理机构、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改进政府服务水平等目标。

2.1.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处理政务活动,加工各种政务信息资源的信息系统,它是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处理、存储、管理、传递,向各级机关内部及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人-机信息系统。

图表1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结构

图表2电子政务技术架构图

2.2电子政务的现状

2.2.1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概述

世界各国政府积极倡导“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娱乐。

电子政务名列首位,可见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近十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发展电子政务看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而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探索和实践。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除了这些工业化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也都致力于电子政务的发展,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斯洛文尼亚、巴西等国,都已积极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这些国家电子政务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2.2.2我国电子政务现状概貌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与我国的信息化历程同步,具体来说,是沿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条线展开的。

2001年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5年规划,明确规定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并着重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

电子政务在我国蓬勃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首先,“金关”、“金桥”、“金卡”、“金税”和“金盾”等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举措大大加快了我国海关、税务、公安等部门的电子政务进程,对我国信息化进程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其次,政府上网工程已初具规模。

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政府上网工程,到2002年6月底,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全国各级政府在Gov.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已达6686个,已建成的政府WWW网站达到4929个。

但是,由于起点低、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

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出电子政务的中长期总体规划,更没有得到行业普遍认同的技术标准。

因此,政府网站之间或内部办公系统缺乏标准、规范,兼容性、互动性差,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易形成“信息孤岛”。

其次,存在严重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数字鸿沟。

我国上网率不高,截至2001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共有3370万户,仅占总户数的8.4%,远远低于上网率最高的美国(51%)。

数字鸿沟的存在使电子政务只为少数人提供服务,使社会的强势团体更强,弱势团体更弱,更强化了社会的不均。

再次,缺乏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有关电子政务的管理依据只有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的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数字签名和电子支付等,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

立法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

另外,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安全隐患问题,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流程再造等不足,都需要在今后电子政务的发展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2.3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的核心

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政府的资源共享,这种共享是建立在政府资源信息化的基础之上的。

所谓“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就是摆脱以应用为核心或以网络建设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将各个政府部门的内容提炼为统一数据,再进行后台集中和统一管理。

实质就是要管理好后台数据资源,使政府流程数据化,并将这些数据得到妥善管理,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电子政务方案。

2.3.1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重硬轻软”、“重应用系统,轻信息资源”是多数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写照。

各系统自成体系,从而带来例如资源分散、信息共享困难、应用水平低下等,而且形成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式的信息系统,严重影响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

1、对电子信息政务,从信息资源角度的认识不足。

2、强调部门利益,存在条块分割现象,传统的“信息私有”的封闭保守观念仍在作祟。

3、缺乏全局指导性的技术标准,造成“信息孤岛”。

4、政府组织结构僵化落后,公务员综合素质不适应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2.3.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与重点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对信息资源的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和控制活动,不仅包括信息本身,而且也包括与信息资源有关的资源,如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等的管理。

重点是不仅要规划和开发一批战略性、宏观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的政务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而且要整合和改造现有的信息资源,清理、确认和制订数据库标准与规范。

难点在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

2.3.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途径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

在现阶段,专家及研究者认为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认识,重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

材料、能源和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三大重要的资源。

信息资源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统一标准,消除“信息孤岛”;

建立健全法规、机制;

加强对政府信息资源库的系统运行规范管理。

3、正确解决资源公开问题。

齐州市经济信息网及时地动态发布各种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各种宏观经济信息,包括国际、国内和地方的重大经济新闻,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预测和评论文章,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发展规划等“政府的声音”,以及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各种政策法规咨询和办事指南。

4、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

信息资源既要为政府部门服务,更要为社会公众服务。

政府部门要鼓励公众将意见、建议以及发现的问题通过互联网或传统方式及时反映给有关管理部门。

管理部门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解答问题、反馈处理结果。

齐州市经济信息网提供了一种全新“双向沟通”模式,能够及时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搭建互动沟通交流的桥梁。

5、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齐州市经济信息网主要提供宏观经济信息服务,因此将宏观经济信息分成:

宏观经济新闻,宏观经济评论,政府之声和政策法规咨询。

同时对经济新闻、经济评论和政府之声进行分级管理。

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级管理,是本系统平台的一个重要创新和亮点。

第三章系统分析

3.1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宏观分析

自1996年底中国经济信息网(CEInet)开通以来,以国家信息中心和各地信息中心为龙头,各部委和各级政府、商业企业、教育、科研机构等纷纷涉足经济信息资源网的建设,陆续产生了一批内容丰富、实用价值高、拥有数百万用户的经济信息网站。

下文就我国经济信息网站发展的现状作初步分析,提出对我国经济信息网站建设的若干建议。

3.1.1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现状

1)国内经济信息网站的地域分布

笔者于3月15日在新浪网()用关键词“经济信息网”进行经济信息网站检索,相继得到了436个相关网站。

国内经济信息网站的地域分布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地域分布极不均匀,网站比较集中在北京(7个)和浙江(26个)、山东(25个)、江苏(23个)、辽宁(22个)、广东(20个)等主要沿海省份,西部地区网站数量较少,甚至个别省份(西藏)出现空白,这表明网站分布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显著相关。

个别西部省份如甘肃(9个)、宁夏(6个)的网站数量甚至比某些发达省份或沿海地区的还要多,说明网站分布还与一个地区的商业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

另外,部分网站的规范化较差,无法从内容中得知其所在省份者约占3%强。

2)国内经济信息网站的属性分布

以新浪网搜索到的经济信息网站为对象,调查其主办单位的属性,结果发现:

在436个经济信息网站中,域名为com和的站点为159个,占网站总数的36.5%:

域名为的站点为154个,占网站总数的35.3%;

域名为net和的站点为79个,占网站总数的18.1%;

域名为org和的站点为26个,占网站总数的5.9%;

另外行政域名.cn站点和域名为的站点各为15个和3个,分别占34%和0.8%。

这些数据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从中不难看出我国经济信息网站属性分布的基本情况。

各部委和各级政府信息中心、商业企业均对经济信息网站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二者共占所建网站的71.8%。

教育、科研部门所占比例极小,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与国外情况有很大差异,国际上,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网站往往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源。

3)国内经济信息网站的信息分类

经济信息的分类涉及到专业学科、应用目的、信息源机构属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

本文仅以新浪网的搜索结果为调查对象,从经济信息网站提供的服务内容着手,对网站发布的经济信息做了粗略的分类统计。

结果显示,436个经济信息网站中,提供综合经济信息的站点224个,占网站总数的50.8%。

这类网站提供的信息内容大都面面俱到而难以总结其特色。

提供行业类、产业类经济信息的站点184个,占网站总数的42%。

这类网站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经济信息、农业经济信息、贸易经济信息、医药经济信息、化纤经济信息、纺织经济信息、机械经济信息、冶金经济信息等。

其中提供企业经济信息(包括大中型企业,民营、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农业经济信息(包括农、林、牧、副、渔)的网站分别为53个和49个,说明行业类(产业类)经济信息网站提供的服务以企业经济信息和农业经济信息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提供微观经济信息外,还出现了专门发布宏观经济信息的网站(9个)和经济类论文的网站(2个),虽然此类网站数量极少,但表明我国经济信息网站提供的信息服务日益全面和完善。

齐州市经济信息网就是一个提供宏观经济信息服务的网站。

3.1.2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类型分析

1)按网站发布的信息内容分类

●综合性经济信息网站

这类网站大多是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市信息中心设立的,一般以提供信息增值服务为主,往往以信息范围广博为生存亮点,具有信息容量大、内容全面系统、数据准确、时效性强、实用价值高等特点。

如,中国经济信息网()是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组建的、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要业务的专业性信息服务网络,它内容丰富、服务范围广泛,主要涉及政府部门、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及海外投资者。

●行业性(专业性)经济信息网站

这类网站往往是由政府或一些业务范围相近的企业或某些网络服务机构组建,以提供本行业或本专业领域内相关经济信息为主要业务的专业性信息服务网络。

如,中国企业信息网(),它拥有权威的企业数据库,每日提供多达50万字的产经信息、行业商情和行业经济评论。

又如,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主要提供纺织快讯、国内外市场行情、统计信息、供求信息、纺织科技、企业展示等服务。

齐州市经济信息网是一个综合性的地方经济信息服务的网站。

2)按网站的运营情况分类

●死网(不能连通的网站)

由于网络负载过重,网站服务器关闭,或者IP地址更换等原因,经常造成死网现象。

新浪网搜索到的436个网站中,不能畅通的有96个,占22%,可见其数量之多。

这类网站主要有以下情况:

①虚站(仅有域名而无内容);

②网站建设中;

③网站迁移中(IP地址更换);

④网站易位现象(打开此网,出现彼网);

⑤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直接获取网站页面内容的网站。

如,河南经济信息网()只注册了域名,而没有实际的网站内容。

又如,逍遥游和铜陵市人民政府综合信息网()出现了易位现象。

●冷网(访问率低的网站)

网站的访问率低,大抵是因为网站信息含量低、内容空洞无物或其内容的专业性、排他性、局限性以及与网民的需求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没有关系)。

许多个人(或者个体)网站,网民根本无法知道,造成了“有网无人”的现象。

如,截至笔者调查时,新宁信息中心()内容的最后更新时间是2001年8月29日,访问人次仅339O之多。

●热网(访问率高的网站)

网站的访问率高,一般取决于其规模的大小,内容的丰富程度、质量及信息更新率的快慢等因素。

如,中国经济信息网现已经联通全国60多个省市区和地区的信息中心,是当前我国提供经济信息服务的精品站点,深受广大经济信息用户的欢迎,成为目前访问率最高的经济信息网站。

再如,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是中国报协和新华社联合主办、由70多家行业报联合组建的大型新闻网站,它以快捷、准确、权威和独具特色的‘官方网站’的信誉,目前在国内外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1.3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缺陷与优化

1)国内经济信息网站存在的缺陷

信息容量小,内容冗余重夏,开发利用不够充分除了少数精品网站(如CEInet)外,许多网站信息容量小,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利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网站设计“千网一面”,缺乏个性和特色,不够精细和规范通过对畅通网站的访问链接发现,相当数量的经济信息网站采用等级结构的组织方式,网页之间的互链性比较差,链接深度一般只有2~3层,不利于用户直接进行网页间的互动。

此外,我国经济信息网站和经济信息资源还存在着布局分散、各自为政、建设总体规模小;

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信息开放性和共享程度低;

相当数量的网站易用程度低,稳定性和连续性得不到保障,“死网”和“虚网”现象频繁发生等问题。

造成以上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建设尚属起步阶段,缺乏宏观的规划和布局;

采用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

必要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网站的管理建设薄弱,缺乏复合型人才;

对我国经济信息资源的建设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等。

2)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优化策略

●宏观方面

积极开展我国经济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战略和理论研究,加强宏观规划和布局,充分贯彻联合共建、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整体优势,资源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共御的道路。

制定和颁布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保证网站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

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如信息自动采集与发布技术、经济信息分类与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多语种翻译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等,以便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进行经济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应用。

提高对经济信息资源建设的认识,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

●微观方面

加强网站内容建设,突出上网信息的客观性、深度和广度、权威性、时效性和独特性,针对用户的类型、层次、特征和信息需求,全方位、多层面地为用户提供实时、适用、可信的信息。

网页编排设计上,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网页布局,注重网页信息问的互链,增加网页链接深度;

增加检索口径、采用友情链接、强化网站检索功能、体现网站的交互性;

灵活配置页面信息的组织方式,保证网站的传输速度。

美术效果和易用程度;

增加网络信息版本,提供特色信息频道等。

增强网站的品牌意识,加大网站的宣传力度,提升网站知名度,以便提高网站的访问率。

3.2系统分析

3.2.1背景分析和需求分析

齐州市(虚拟的)作为中国西部一个重要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