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6674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成都市高三级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是对传统封建思想的否定,值得肯定

28.有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上有两次“双元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以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代表的科学革命构成了17世纪“双元革命”的奇观,与18世纪“双元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交相辉映。

下列有关双元革命叙述不正确的是 

A.17世纪的“双元革命”的综合效果是启动了启蒙运动

B.18世纪的“双元革命”的综合效果是启动了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现代化进程

C.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标准价值观的锻造是在17世纪的“双元革命”影响下完成的

D.18世纪“双元革命”中首创民主共和制

2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对经济极端困难,列宁和富兰克林·

罗斯福都创造性地开创出了新的经济政策和方针,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二者最大的相似之处是

A.注重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

B.开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C.内忧外患,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D.对经济干预的策略和力度上处置得当

30.某一时期,中西方几乎同时出现空前规模和深度的世界性文化反省,在西方表现为贬低科学、理性,注重生命、直觉。

在中国,近代以来照搬西方近代化道路的文化主张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和否定。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对工业革命的反思 

B.资本主义文明弊端的暴露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文化民族主义的影响

31.严复将英国学者约翰·

穆勒的名著《论自由》用文言译作《群己权界论》,书中论述:

公域讲权力,私域曰权利;

公域讲民主,私域言自由。

这就是“群己权界”,并道出:

两害相权,己轻群重。

下列革命可能为严复所推崇的是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光荣革命

C.中国辛亥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32.据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谷牧回忆:

“经陈云(国务院副总理)批示在一五期间,上海约有270多家轻工、纺织工厂迁往河南、陕西、甘肃等省份,还有一些服装加工、饮食服务业也到内地生根开花,远的到了内蒙古。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支援了内地的经济建设 

B.促进了新中国工业布局调整

C.有利于健全新中国工业体系 

D.有利于这些工厂渡过困难

33.20世纪文学在拉丁美洲大放异彩,崛起于50年代的魔幻现实主义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从而创造出一种"

魔幻"

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这一独特风格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现代意识与传统民族意识的碰撞B.拉丁美洲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困境

C.拉美文学创作受到希腊神话的影响D.拉美作家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度思考

34.有学者指出: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和其所处的阿提卡地区的人口总数,可能已经达到25万到30万之间。

而公民大会的组成人数大约在2.5万到4万不等。

”“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仅能容纳下6000人,所以一般只有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公民与会。

”而参与大会实际性议程的人,“大概不会超过20人”。

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具有

A.间接民主色彩,公民大会并非向所有公民开放

B.精英政治特征,少数精英对决策具有真正的影响力

C.贵族民主色彩,实力相当的贵族共同掌控政权

D.业余政治特征,多数公民参政意愿不强且能力不高

35.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于2013年3月26日至27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下图是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金砖国家

A.经济潜力巨大,是国际政治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

B.是南北合作的典范,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C.经济区域化组织的建立促进了金砖各成员国的快速发展

D.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最具实力的经济政治团体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起初的自由主义者认为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简直就是反市场、反生产的,因为所谓的“国民经济”建设会严重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民族的划分并不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

但后来的自由主义学者在同传统势力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被传统势力所批判排斥的民族主义吸引,抛弃了斯密等人有关民族的反对意见,并于学理和口号形式上找到了与民族主义的相通之处。

——黄鹏旭《民族主义与西欧民族国家建构》

材料二 

当20世纪民族主义开始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兴起时,它体现的是一种要将明显的为中国传统辩护的时髦话语扫除干净的企图。

知识分子那种在理智上要疏远传统,在情感上要依恋传统的困局依然存在,但是民族主义者并不想通过传统证明传统如何正确从而结束这种困局,他们仍然希望在中西之间建立起一种文化上的平等地位,然而他们企图以否认文化是比较合适的单位来实现他们的希望,这只能是一种天真的幻想......他们认为,比较合适的单位只能是民族......尽管他们已具有了进化论和思想自由的新思想,但这些思想在他们进行思想选择时并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主义在西欧民族国家建构中的作用。

(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西方自由主义的“新思想”对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在思想选择时“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8分)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6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两词早已从词形和词义上融为一体(“五四新文化运动”),或被看作一事两名。

依此,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1960)中将1917到1921这五年笼统称作“五四时代”,并划为两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

在第二个阶段,学生们便成为主力,发动对中国某些传统和守旧主义的全面攻击。

于是活动范围超出纯粹思想界以外。

” 

可有些人主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两回事,彼此没有多少关联,认为‘五四运动’并不是由新文化运动直接触发的,而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大体上说来也不曾领导过甚至不曾支持过“五四运动”。

这派人只承认承认‘五四’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密切关系,却不认为“五四运动”一词应包括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是独立存在的。

评述材料中关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关系的观点。

(12分)(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述;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答,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努尔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狩猎组织形式——牛录,创建八旗制度。

每旗分为三级组织,即牛录、甲喇、固山......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初设四旗,分别以黄、白、红、蓝四色为标志;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原有四旗基础上增加四旗,将原来旗帜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帜镶红边,红色旗帜镶白边。

这样,共有8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即满洲八旗......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所统领的八旗军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

努尔哈赤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统制起来,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造,是清朝基本的社会制度,也是清朝定鼎燕京、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稳定政权的一个关键。

——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

京城宣统时候旗人总数多少呢?

北京旗人大约20万户,人口大约100万,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我叫做“旗人群体”。

这个旗人群体不工、不农、不商,吃钱粮,一代一代传袭下来,靠国家供应,后来国家就供养不起了。

八旗制度在清入关以前适应了当时的战争环境,亦耕亦战,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把分散的满洲人连接到一起,用军事的方法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战斗力量。

但是,夺取政权之后,定都北京之后,在新的形势之下,八旗制度怎么改革,怎么适应新的形势?

也做了一些改革,修修补补,因为八旗生计问题在康熙晚年出现了,雍正就很严重了。

有的人没饭吃了,发到东北开垦去了,路费给你,给你点安家银子,这些人怎么肯到东北种地去啊,领完银子再跑回来。

所以,八旗生计问题是困扰清朝政府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愈演愈烈。

——阎崇年《八旗制度的历史弊端》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清军入关前八旗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8分,不得照抄材料)

(2)结合材料二分析指出入关后八旗制度的主要弊端?

并指出其弊端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

(7分)

46.(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大抗议书》节选(1641年12月1日送呈国王)

(7)国会表示同意五种拨款之后,又于国王陛下即位的第二年被解散。

  (27)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

  (28)限制臣民所享有的居住、贸易和其他利益的自由。

(120)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

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

(197)上下两院恭请国王陛下录用那些国会所能信任的枢密大臣、大使及其他大臣,在国内外主管国王陛下的事务,否则我们既不能给陛下提供维持生活的费用,亦不能对海外的新教徒按其要求,提供援助。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近代部分》上册

(1)概括《大抗议书》的内容,(4分)并简析其背景。

(4分)

(2)《大抗议书》对英国政治文明进程有什么影响?

47.(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9年3—4月英国外交概览:

时 

间概 

3月15日张伯伦在下院发言:

因斯洛伐克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已不再存在,英对捷之担保也不再适用。

朝野沸腾,有人提出“张伯伦要么下台,要么彻底改变政策”。

3月23日英法互换照会,正式结为同盟,承担互助义务。

4月6日英波缔结互助条约,但声明“不应妨碍”“同第三国达成协议”。

4月13日英国对希腊、罗马尼亚提出安全保证。

4月15日英法苏三国开始正式谈判。

4月16日英国对荷兰、丹麦、瑞士提供安全保证。

4月英国军备拨款比1938年增加一倍,实行义务兵役制,决定建立一支由19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组成的远征军。

——据陈兼《走向全球战争之路》、王斯德《论二次大战前夕英国的对外政策》等

霍尔(1935年6—12月英国外交大臣)在回顾时明确表示了英国政府的态度:

“布拉格事件的教训不在于说明为和平所作的进一步努力是徒劳无益,而是指出没有比较强大的武力做后盾,与希特勒进行的谈判以及达成的协议都没有持久的价值。

——[英]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39年3—4月英国对德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政策改变的原因。

48.(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十月,「新湖北建设计划大纲」提交省府会议决议公布。

这项建设计划大纲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

建设之任务,建设之方针,建设实施之纲要。

兹略述其概要如后:

  建设之任务有三:

一曰开发资源,增进生产,以提高全省人民经济生活之水平;

二曰加强训政,推行自治,以提高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之水平;

三曰普及教育,倡导学术,以提高全省人民文化生活之水平。

  建设之方针根据建设之任务,而拟定建设之方针。

建设之任务有三,已如前述;

建设之方针,也依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部门,个别订定之。

  经济建设方针凡列十一目,举其尤要者:

 

以民生主义为最高指导原则。

即由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以求达到民生主义之目的;

以临全大会及五中全会宣言为根据,确定经济建设之中心政策,为逐渐「实行统制经济,以调节物资之生产消费」,而树立「施行计划经济之基础」;

采取农业与工业相互促进配合发展之政策;

以发展机器工业为主,并扶植手工业之生产,以补机器工业之不足。

——《陈诚回忆录》

(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新湖北建设大纲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诚关于湖北省建设的主要观点。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A卷: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A

B

B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25分)

(1)作用:

①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相结合,推动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民族经济的发展;

②增强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或答“增强了适应性”);

③促进了德国、意大利等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形成。

(2)主要原因:

中国知识分子期望在中西之间建立起一种文化上的平等地位。

(2分)

原因:

①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矛盾心理;

②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

③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④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⑤传统文化的强大惯性与保守性;

⑥传统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与社会责任感。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总分不得超过8分)

(3)评价:

民族主义对不同的国家、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的作用不同。

(2分)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民族认同,构建人文价值,促进其现代化(2分);

又可能导致民族封闭自守,阻碍其现代化进程。

(2分)(能从积极、消极影响角度回答,便可各得1分)

41.(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答案提示:

观点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一事两名。

两者无法截然分开。

论证:

从指导思想(精神实质)上来看,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反专制和守旧,通过学习西方实现民族的自强与独立;

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后者指导了以爱国救亡为主题的五四运动。

从领导者和主体来看:

在新文化运动的干将陈独秀和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声名鹊起的李大钊,已具备了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他们的思想影响和感召了青年学生,成为五四运动实际的指导者;

从运动的主体来看,五四运动的先锋和主力是青年学生,他们正是受到新文化运动启蒙的一代新知识分子。

从运动的目的来看: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相号召,本身便包含了政治诉求,也可以说是一场政治运动,而五四运动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也有自己的文化诉求,也是一场文化运动,二者很难截然分开。

后者是前者的实践与延续。

从影响来看: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思潮与实践相结合,两者互相生发,共同推动了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

观点二: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两回事,彼此没有多少关联。

从指导思想和精神实质来看:

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多元并包的文化运动,其志在从文化根本上学习西方,所体现的精神可称作“世界主义”;

而五四运动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反帝爱国相号召,所体现的精神则可称作“民族主义”。

从领导者来看: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与干将们的主张与信奉的思想各不相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只是其中的少数,而且不曾直接领导和参与五四运动。

从运动的主体来看:

新文化运动的主体是不同领域尤其是北京高校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的主体除了青年学生外(起到了先锋作用),还有工人、和市民的广泛参与。

从性质与影响来看: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自由相号召,只是局限在学术与思想文化领域,并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是一场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纯粹的文化运动,其进程和影响因五四运动的爆发戛然而止;

而五四运动并与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一场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广泛参与的政治运动,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历史进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特点:

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

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作用:

①便于指挥和控制,增强了女真(满洲)军事战斗力;

②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女真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发展,推动了女真封建化进程;

③对女真(满洲)夺取和稳定全国政权起到了关键作用。

(2)弊端:

①“旗人群体”庞大,国家供养,负担沉重;

②旗人有寄生特权,不事生产,生计问题凸显且难以解决。

(5分)

根本原因:

八旗制度是维护满清贵族特权的支柱。

(1)主张:

①它列举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滥用职权的行为,谴责国王暴政。

②同时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

工商自由,政府应对议会负责等。

背景:

①英国有议会传统;

②查理一世坚信“君权神授”思想,推行专制统治;

③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影响:

①英王拒绝《大抗议书》,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战争爆发,内战后查理一世被处死;

②在经历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后,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逐渐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基本实现了《大抗议书》限制国王的主张。

47.(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变化:

由一味绥靖转变为逐渐与德抗衡(或:

由绥靖政策走向对抗战略)。

措施:

①与法国结盟;

②逐步与苏联接近;

③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

④对部分可能遭到德国侵略的国家提出安全保证。

(6,任答三点即可分)

(2)原因: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分)急剧改变了欧洲力量对比,德国成为英国日益危险的敌人;

(2分)英国舆论转变,要求抵抗法西斯,为顺应民意;

(2分)对德施压(或威慑德国),并谋求最后与德国达成协议。

48.(15分)

①全面、系统,体现三民主义思想;

②带有明显战时体制色彩。

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方经济困难;

②中东部地区沦陷,湖北省战略地位凸显。

(2)评价:

①一定程度上推动湖北省西部地区的近代化;

②保卫了陪都重庆之门户;

③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