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6694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水族服饰文化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2Word文件下载.docx

1、儿童服饰……………………………………………………3

2、未婚女子……………………………………………………4

3、已婚女子服饰………………………………………………4

四、地域性区别……………………………………………………………4

(一)三都县南部……………………………………4

(二)三都县东南部…………………………………………4

(三)三都县东部…………………………………………4

(四)三都县北部………………………………………………4

(五)三都县西部……………………………………………5

五、水族服饰文化的现实危机…………………………………………5

六、水族服出现断代危机的原因……………………………………5

(一)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6

(二)市场经济的影响……………………………………………6

(三)民族文化出现继承人断代……………………………………6

(四)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6

(五)水族地区人民本土文化意识淡薄……………………………6

七、拯救水族服饰文化措施的一些建议……………………………6

(一)加大对水族服饰文化的整合……………………………7

(二)培养水族服饰文化教学的师资队伍…………………………7

(三)建立研究水族服饰文化的独立机构…………………………7

(四)提高水族服饰文化的知名度……………………………7

(五)对水族服饰文化保护建立法制化……………………………7

(六)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7

参考文献……………………………………………………………………………8

致谢…………………………………………………………………………………8

申明…………………………………………………………………………………9

浅析水族的服饰文化

------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法律与政史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水乡韵

摘要

水族服饰文化是水族人民聚居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的综合反映。

水族服饰是水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一部分。

水族服饰具有性别、年龄、地域等特征,从性别、年龄和地域这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对进一步了解水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日益密切,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少数民族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甚至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面临同化或消失的危险。

研究并借鉴其他民族对其民族文化保护和利用的有益经验,提出一些有效性建议和措施,有利于水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对打造水族服饰文化品牌、发展水族文化旅游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水族服饰文化冲击文化继承

ABSTRACT

ThedresscultureofShuiminorityisacomprehensivereflectionoftheShuiminoritypeopleinhabitedthesocio-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religious.TheShuiminorityclothingisanimportantpartoftheShuiminorityculture,Chinesecultureandhumanculture.Thegender,ageandge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ofShuiminorityclothingaresignificanttolearnmoreabouttheShuiminorityculture.Chinesereformandopenupmoreandmore.Chineseglobalizationhasaccelerated.Closeinteractionbetweenvariousethnicgroupsofvariousregionsisincreasing.Underthestrongimpactingfromforeignculture,minorityculturesarefacingwithseverechallenge.Someminorityculturesareindangerofassimilationanddisappearing.Learnusefulexperiencecultureprotection,thengivesomevalidityproposalsandmeasures.ItisusefulforprotectionandexploitationoftheShuiminoritydressculture.ItisalsoveryimportanttobuildShuiminorityclothingculturebrandanddevelopShuiminorityculturaltourism.

Keywords:

Shuiminorityclothing;

cultureshock;

culturalinheritance

Weixingzhuo

一、水族简介

水族自称“虽”,汉语中的“水”是水语中的“虽”的音译,水族是周围其他民族对“虽”的称呼。

水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水族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创新完善本民族文化,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魅力。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水族服饰、端节、卯节、霞节、喜宁节、水语、水书等。

水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三都县镜内的水族人口有22.21万人,占县总人口的64.92%,占居全国60%以上(2008年)的水族人口。

广西北部的南丹、宜州、融水、环江、都安、河池等的水族人口有1.4万余人(2007年)。

居住在云南省的水族人主要集中在富源县,在富源县境内的水族人口占云南其他地方的水族人口的89%。

二、水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渊源

水族服饰文化是指水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生活生产中形成具有本民族鲜丽特色的服饰文化,是水族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的综合反应。

因为受到各种历史条件的严重影响,关于水族族源的历史资料比较少,在学术界没有一致观点。

有的人认为水族是土著居民,也有的人认为由外地迁徙而来。

水族人和很多研究水族的专家学者一般都认为水族本来居住在江西,后因各种历史原因,逃避战乱,迁徙至广西境内居住,为了生存和发展,水族先民又沿着柳江,龙江而上,定居黔南州、黔东南州和桂北,云南等地。

由于受到落后生产力等因素的限制,水族先民不懂怎么制作衣服,他们只能拿一些树叶、树皮、猎皮遮羞。

这便是水族服饰产生的最早来源。

从秦汉时期以来,水族聚居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传统家庭纺织业也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水族先民从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获得一定的生产技术和不断总结生活经验,逐渐懂得了如何利用本地的葛麻、茅花等材料,编织作制成各种精美的葛布、班布、竹布、茅花被、筒裙、布袍等产品。

同时,还用兽皮做成毛被、毡裘、鞋、帽等衣着。

当时水族人民喜爱的服饰就是穿衫袄、下穿大口裤,并以一带斜佩在肩。

这一时期蜡染技术也已在水族群众中普遍使用了。

水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

水族服饰有着明显的性别、地域、年龄和时代特征。

水族服饰不但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反映,而且还和当地地形气候的有密切的联系。

笔者利用长期生活在三都县南部的廷牌、恒丰等水族聚居区的优

势条件,长期穿着水族服饰从小到大20多年的时间,观察学习到的服饰文化主要有以下区别。

三、性别和年龄的区别

(一)男性服饰

1、儿童:

水族一至三岁的幼儿服饰基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服饰颜色各异,大多是由水家布(水族地区妇女自制的布)制作而成,衣领大约4cm,衣领外边多是水家布绘制的各种花纹,衣角多由细致的金花围边,衣服长到膝盖或稍短一些。

裤子是直筒裤,裤脚也是有各种花纹围边。

鞋由纯青色水家布制作而成的平底防滑布鞋,鞋的前部一般是扁平形状。

头戴着各种银饰制作的小铜铃小银铃的帽子,帽子是水家布的红布,青布,帽子外面还有马尾绣绘制的各种花纹,里面是青黑色,有的是白色。

帽子的颜色和图形主要取决于母亲的审美观和宗教信仰。

一岁到三岁的男孩戴的帽子有全虎帽、全狮帽、等动物。

这些帽子除用彩色丝线绣吉祥,如意,富贵等图案外,近年还在帽的前方镶上“八仙过海”,“十八罗汉”,“长命富贵”等汉字的银帽符,这些又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水族儿童帽有辟邪驱鬼功能,希望儿童能够健康成长,从水族儿童帽这不但看出水族人民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还可以水族妇女精湛高超的手工艺术。

充分体现水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勤苦耐劳,同时也是水族妇女身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中青年男子:

上身多穿襟短衫,上衣长到腰间或稍短些,有的也穿长衫。

除了衣领和衣角有一些花纹围边外,其他地方就很少有花纹,甚至没有花纹。

上身衣服扣子是水家布扣,扣子都有五、七、九等奇数组成。

布扣颜色和衣服一致。

近年,有的男性服饰背后和胸前用马尾绣绘制一些动物头部的图案,如狮子、老虎、奔马等。

下身多穿直筒裤,只有裤角有一些花边。

也有的没有花边。

颜色多为青黑色。

脚穿水家布制作而成的平底鞋,无任何花纹。

用方格水家浅黑布或纯黑色布包头。

3、老年:

年长者多穿大襟无领布扣青蓝色长衫,外衣大多长到膝盖,也有的长到脚跟上部,中间稍收腰,显得贴身。

有少数老人的外衣只长到腰间,衣角稍宽,不收腰。

颜色多为青白色,极少数和中青年一样,没有任何花图。

衣袖宽有五六尺,里面衣服的颜色多是浅白色布扣短褂,衣长到腰间或腰间上部。

下装青蓝色宽脚长直筒裤,颜色都能和上装搭配,看起来和谐,大方。

脚穿无花纹深黑色水家布制作的猫头鞋。

老人喜欢用一块黑布捆腿,走路或干活时动作显得干脆利索。

冬天则穿棉布长袍。

头用白色或是青白色水家布包头。

(二)女性服饰

1、儿童:

水族小女孩的衣服为蓝色水家布缝制而成,衣后长到臀上部或更短,衣前和衣后搭配,均匀。

各个衣角前后内边用烟纸花(水族妇女用烟盒纸剪制成花纹后用深黑布包住的花图)收回。

衣领由黄金色花纹围边,衣领稍小稍硬,宽为3--4cm。

衣袖也有各种金黄色花纹围边。

年龄越大的女孩的服饰花图就越少。

脚穿由马尾绣绣制成各种花图的前尖平底布鞋,图案各式各样,一般是花草。

头戴几种水家布合制成帽型,然后在帽前部用各种颜色绘制的各种花草。

主要是莲花帽、金瓜帽、石榴帽、凤凰帽等。

帽顶上钉上银花,还缀以线穗,帽前后有银链,链上悬吊很多银牌,银铃、铜铃。

颈周戴有项圈,项圈上坠有长命锁,意为锁住孩子的性命,使孩子平安无恙。

女孩童们按照季节和年龄戴适当的帽子,如夏季戴“冬瓜帽”,秋季戴“狗头帽”,冬季戴“鱼尾帽”。

也有的女孩戴着和

男孩一样的虎狮帽,狮虎在民间已经随着年代合而为一,它们都是百兽之王,都被视为神兽保佑着庶民,保佑水族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年龄大些的女孩开始留发,用白头帕包头。

2、未婚女子:

现在水族的未婚女子喜用浅蓝色、绿色绸缎或灰色水家布做成右衽大襟长衫,衣长及膝或稍短,收腰收袖,显得较贴身。

外衣一般不绘制花纹围边。

下身着青色长裤,裤子不作任何装饰,只是在衣服上加上袖子,领子。

脚穿青色水家布制作而成的平底防滑布鞋。

鞋的里面主要是白布,外边的青色布绘画简单的图案。

图案一般是花草植物类。

未婚女子的腰围却很特别,不仅做工精细,而且手工艺术相当高。

水族未婚女子的围腰成“梯形”,围腰的上部通常挂着各种银链,银链两端挂着十个左右的小银铃,戴着围腰的女子,走路时围腰银链发出的声音可以听出走路人的节奏,及看出她当时的心情。

围腰的重要功能集中体现在中间部分,因为这部分是做工最精细,花费的时间最长,用的材料最多,颜色最鲜丽。

主要有花边,里面的花纹可以根据不同审美观制作出不同的花纹。

一般是花类居多,如荷花。

围腰下部分一般是黑青色水家布制作而成,长度和外衣的长度一致或稍长,有的有花边,有的没有花边。

有花边的围腰,其里面两角各有一个纸布花。

围腰后部用水族女子自己用粗白线制作而系腰飘带,飘带系在身后留长17cm左右拖起。

3、已婚女子:

与未婚女子稍有些区别,已婚女子多穿青黑蓝色圆领立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

衣服主要以青黑色布料制作而成,但衣领是以纯深黑色布料围起,纯黑布料下边有花边,衣袖口出外部皆用纯深黑色布料围起,黑布里面也有花边。

和衣领的颜色和花边一致。

头包水家纯黑布。

其他和未婚女子基本相同。

老人的服饰一般没有任何花纹,制线颜色和服饰颜色一致。

脚穿前尖平底布鞋。

四、地域性区别

我国民族分布成“小聚居,大杂居”特点。

水族人口分布较广,历史上民族的大融合,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其他民族不短进入水族聚居地区,他们带来了外界的先进文化,不断影响着水族人民,尤其是水族的男士服饰,从辛亥革命以后,水族男性服饰不断汉化,现在只有老人和少数年轻人穿水族服饰,外出的男士服饰基本汉化了。

(一)三都县南部:

三都县境内的水龙、唐州、中和、三洞、水东、廷牌、恒丰地区的水族妇女服饰都是蓝青色为主色彩,衣长到膝盖或稍长,年青女性用纯白色水家布包头,年长者用纯黑色水家布包头,脚穿青色水家布制作的平底鞋,鞋外部由各种颜色的水家布绘制的花纹,主要是花草类。

男性服饰主要是浅黑色短褂,脚穿由深黑色水家布制作的平底。

(二)三都县东南部:

九仟、扬拱地区的水族妇女的服饰色彩以深黑色为主,服饰色彩和方格逐渐受到居住在周围的布依族的服饰文化影响,他们喜着青紫色半衣无领右衽大襟衣,戴不绣花之素净长围腰,上有精致银链及绣工讲究的飘带。

已婚女子很少挂围腰,而束长方形青紫色腰巾。

男性服饰主要是深黑色短褂。

(三)三都县东部:

拉揽、都江、坝街、羊福、巫不地区的水族人们和居住在周围的侗族的联系不加深,服饰风格和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衣长一般到臀部或更短,色彩以浅黑色为主,衣袖与裤脚狭小,头包白头巾扎于颈后,发髻盘于顶,外罩花格方巾,接近周围的侗族的服饰风格。

(四)三都县北部:

候场、交梨、普安地区的水族人们和苗族杂居,基本被居住在周围的苗族苗化了。

只有极少数老人会说水语,其他多数人不会说水语,听不懂水话,甚至不知道水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

他们的服饰基本和那地方的苗族一样。

(五)三都县西部:

大河、丰乐、合江地区水族人口较少,基本被周围布依族同化,只有少数人会讲水语,听懂水话,穿水族服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水族服饰是水族人共同的地域性文化、共同的审美观、共同的心理特征的反应。

它不仅是水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不难看出了水族服饰文化既有一定的差异性,又有水族文化的内聚性、共同性。

五、水族服饰文化的现实危机

改革开放前,水族服饰文化一直保持其具有独特鲜丽的民族特色,一直是水族的最直观最重要的符号,是水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水族年轻人只读完初中就外出去务工,他们很快接受外界文化,并深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为赶“时代”,赶“时髦”,他们视外界服饰为荣耀,打扮各种流行头饰,从而对水族本民族的服饰文化表现出冷淡的态度,甚至拒绝不穿水族服饰。

他们认为穿水族服饰太老土。

现在很少懂得怎么使用传统水族织布机织布,懂得缝制和染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笔者在本村村民进行访问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村民都表示现在穿水族服饰没有什么用处,学习使用水族传统织布机织水家布和染布更是没有必要。

如果要选择很多都愿意选择汉服。

水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服饰是水族最直观的外部标志,是外界其他民族了解水族最直接的途径。

随着其他民族文化不断深入到水族聚居地,和现在水族年轻人只愿意接受学习汉族文化,他们对本民族服饰文化的淡漠,这给水族文化造成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马尾绣是水族最具有独特性的民族工艺品,它是水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以马尾作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

马尾的主要优点:

一是马尾较硬,能很好地固定花纹图案不使其变形;

二是马尾不容易腐烂变质,经久耐用,又含有油脂成分,有利于保持光泽度。

在水族聚居地区,马尾绣主要功能是用于妇女干活或走路时背负小孩的“得”(dei,水语,背带的意思),其主体部位要由20多块大小不同的马尾绣片组成,周围边框平绣有严格顺序的几何图案,涉及工艺多达55多道。

通常情况下制作这样一件“得”,要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甚至更长。

绣上马尾绣的“得”和服装都是佳品。

马尾绣是水族手工工艺品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其艺人逐渐没有继承人的现象,出现了严重断代的危机。

过去马尾绣被视为水族姑娘心灵手巧和这个家庭富有的象征。

但现在大多数水族年轻姑娘都只去学校学习汉语,不会制绣,即使会绣的水族姑娘,绣出的衣服一般都放在家里的箱里里保存,很少拿出来穿戴,即使穿戴也是在重大的节日或婚嫁时才穿戴。

马尾绣还有另外一些重要民俗信仰,水族人们认为马尾绣除了有美化背带的功能之外,还有辟邪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马尾绣的这一神秘性失去了它长期拥有的独有的光彩和魅力。

六、水族服饰面临断代的原因

我国改革开放的宽范围深领域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全国人口流动不断增多,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频繁,交流不断加强,水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多的去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本民族文化的巨大价值。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

随着水族地区人们不断外出,和外来其他民族的不断深入到水族聚居地。

出去务工的年轻人容易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对水族本民族文化的态度发生变化,表现出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不学习、不参与、不反对的思想观念。

他们对回到家乡时,带来的外界文化又严重影响着下一代年轻人。

其他民族人们进入到水族地区又带来了其民族文化,水族人们深受外来民族的影响,相对于本民族文化,他们更愿意学习其他民族文化,更愿意穿其他民族服装。

这水族服饰文化是个极大的挑战。

(二)市场经济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利用水族服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市场上制作出质量低下,甚至伪劣水族服饰产品高价出售,这对水族服饰文化已经享有的美誉产生极其恶劣影响。

在水族聚居地区,现在很多人不愿意买水族服饰,人们更愿意到市场上买其他价廉物美的衣服。

出现水族服饰很少卖出去,甚至是卖不去的困难局面。

笔者家里长期缝制水族妇女服饰,对于本民族服饰销售问题体会得尤为深刻。

生产机器老化,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下是水族服饰文化逐步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三)民族文化出现继承人断代。

笔者在小时候,经常看见老人在闲暇时就在坐在水族传统织布机上织布,天气晴朗时就染布,冬天村寨里的老人家聚集在一起,有的用马尾绣制作“歹结”。

到笔者姐姐这一代就很少看见这样的现象了,随着90年代打工潮的出现,这样的现象再也没有看到了。

现在极少数人会织布(水家布),也不会使用织布机,会制作马尾绣的就更少了。

最严重的是,没有人愿意学习,很多觉得学习织布,染布和制作马尾绣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费时,从而使水族服饰文化出现断代。

(四)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民统一学习汉语,宣传汉语文化,在学校教育只准许用汉语教学,实行教育只允许用汉语,考试只用汉语,使很多愿意学习水族文化的水族年轻人没有机会学习水族文化。

加之在水族聚居地区人民和当地政府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宣传教育,水族文化中的水语、水书、水歌等文化逐渐被汉化,使很多年轻一代学生长期对本民族文化缺乏了解,时间久了就没有兴趣学习了。

加之改革开放的影响,很多人出去后长期在外地居住,受当地文化的影响,和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平时他们都在穿汉服,久而久之就不愿再穿本民族服饰,也不愿意学习本民族文化,简单的日常用语都不会。

(五)水族地区人民本土文化意识淡薄。

水族聚居地区的人们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学习,对水族的研究不够,没有将水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挖掘出来利用。

水族文化能够一直保留到现在,其主要是水族先辈以祖传单一的方式传给下一代,没有形成统一教育的学习模式,也没有统一教育机构,只是分散在家中“秘密”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懂水族文化的老人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接受汉语

教育之后,愿意学习本民族文化的水族青年几乎没有,出现水族文化继承人断代的危机。

七、拯救水族服饰文化措施的一些建议

针对水族文化面临上述的严重问题,拯救水族服饰文已经化刻不容缓,如果拯救不及时,将是水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重大损失。

近年三都县和周围各县市对水族文化进行抢救,抢救取得一些效绩,但由于财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拯救的效果还是不容乐观。

随着民族旅游、田间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发展水族文化又迎来了新的机遇。

建议拯救保护水族服饰文化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加大对水族服饰文化的整合。

水族服饰文化分布较广,类型较多,且较分散,缺乏整合,水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没有挖掘出来开发成商品,水族文化的发展巨大潜力和文化价值没有被发现。

建议实行水族服饰文化生产产业化和统一经营,打造水族服饰文化品牌,现实水族服饰商品多样化,改变以前的单一分散销售模式,增强水族文化的竞争力。

(二)培养水族服饰文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在学校教育设置水族文化科。

三都县水族服饰文化教育可以从义务教育阶段甚至高中阶段设有水族文化科,将水族文化科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升学考试成绩,给水族青年一代学习水族文化提供条件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水族文化传承人,激励年轻一代学习本民族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本民族意识。

(三)建立研究水族服饰文化的独立机构,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载体,把水族服饰推向更高层次,实现资源共享。

在三都县内建立专门研究水族文化(包括服饰)的独立科研机构,并定期在水族重要的民族节日,包括端节、卯节等召开民族文化论坛,和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鼓励州、省内外高校及科研单位加强对水族文化的研究,扩大对水族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建立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联系机制和奖励制度。

(四)利用现代媒体和互联网的作用,加大对水族服饰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水族服饰文化的知名度。

将水族服饰文化与文学、影视、舞蹈等艺术作品相结合,开发更多反应水族服饰文化的风俗、生活方式、原生态音乐、舞蹈等,并制成电影、电视等产品,出版更多水族文化题材的文学作品。

利用文学艺术的吸引力、歌舞的流行性、音像制品的生动性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水族服饰文化文化,激发他们对水族文化的热爱,至而使更多的人支持甚至投资水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五)对水族服饰文化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