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6832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做好的志愿者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每一种方式都能够富有新意和吸引力

6、让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技巧

第三篇:

选择你喜欢的志愿服务团队

1、志愿团队能够带给你亲切和愉悦

2、多了解不同志愿服务团队的特点

3、挑选关心和尊重志愿者的团队

4、挑选激励志愿者创新的团队

5、挑选敢于为志愿者承担责任的团队

6、我们都需要志愿者的“幸福家园”

第四篇:

参加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

1、志愿服务就是要真正帮助社会和他人

2、多花时间和精力了解社会人群的需求

3、以一变多——让单调的服务逐渐丰富

4、以旧变新——让熟悉的服务增添新意

5、将“形式化”的服务做得有实际效益

6、你也可以策划和设计志愿服务项目

第五篇:

参加有益的志愿服务培训

1、做志愿者也需要专业素质

2、通过听课学习志愿服务理论与知识

3、通过案例讨论和分析掌握服务技巧

4、拓展训练能够提高志愿者应变能力

5、好的培训对志愿者人生也有启迪

6、对志愿者最好的奖励是学习和成长

第六篇:

参加有魅力的志愿文化传播

1、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时尚

2、可亲又可爱,才能够持久吸引人

3、学做会讲故事的志愿者

4、学做会写博客的志愿者

5、学做会策划和设计的志愿者

6、从点点滴滴开始传播志愿文化

第七篇:

做带给他人快乐的志愿者

1、生活有了志愿者,快乐带给你我他

2、在志愿团队交往中的大方友好

3、与服务对象交往要热情与宽容

4、职业工作交往中的理性与活泼

5、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亲和与谅解

6、世界处处都需要志愿者的微笑

第八篇:

做善于聚集资源的志愿者

1、做志愿服务,需要爱心也需要资源

2、从小事做起,赢得社会关注和支持

3、媒体的宣传能够带来社会资源

4、要让支持者获得自豪感与成功感

5、通过反馈和评估赢得支持者的信赖

6、志愿者要善于营造社会支持网络

第九篇:

做帮助组织提升的志愿者

1、平凡的志愿者也有多方面的潜能

2、一个好志愿者就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

3、做骨干要示范带头,还要善于传授经验

4、善于协调组织成员,提升服务活动水平

5、志愿者领袖并不神秘,激励人是关键

6、实现愿景,需要每一个志愿者共同努力

欧美国家的志愿服务有两百多年历史,上个世纪初进入中国,从上海女青年基督教会的服务开始,引起不少慈善社团、公益社团、青少年社团学习和模仿。

解放后,“志愿服务”作为具有西方色彩、宗教背景的概念一度从社会上消隐,但是在党和国家倡导下的“学雷锋运动”其实也是致力服务社会人群,具有相似功能。

改革开放以后,广州、天津、深圳等地区率先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志愿服务,出现“志愿者”(义工);

经过中央文明办、团中央、民政部的倡导和推动,逐渐形成热潮。

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让“志愿者”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让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如今,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市民还是农民工、农民,都渴望了解志愿服务,希望参与志愿服务,希望拥有志愿时尚的生活方式。

我们认为,当志愿服务从“英雄壮举”、“高尚任务”转变成为“日常行为”、“时尚生活”的时候,就能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扎根生长,在社会环境中茁壮成长。

好的志愿者要敏锐发现这种变化趋势,善于影响和吸引人们参与志愿服务。

我们在社区调研时,遇到一位老年志愿者,他的志愿经历非常有趣。

这位老年志愿者曾经是部队的师政委,转业在内地某市担任卫生局领导。

退休初期,由于个性倔强、爱发脾气,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特别是肾脏受损严重,需要打胰岛素维持生活。

后来,他到珠三角的女儿家中生活,受邻居的影响参加志愿组织。

他既为年轻志愿者提供专业指导,又为筹备服务活动忙上忙下,还发挥业余爱好进行摄影,“事情多,特别累。

”然而,他没有想到一年多下来,自己的情绪和身体都发生很大变化,非常可喜的变化。

他回家时,女儿说,“爸爸,你变了,不骂人了,笑容多了。

儿孙们都敢跟你说话了。

”最神奇的是他最近到医院检查,医生说,“真是奇迹。

你的肾功能恢复很好,不用常注射胰岛素了。

你注意定期检查就行了。

”这位“志愿者爷爷”对我们说,“现在,我到处宣传参加志愿服务的好处,身体好了,心情好了,也得到亲友的喜欢了。

要说助人助己,我就是最好的例证。

调研座谈会结束时,他招呼我们大家照相。

看着他跑上跑下,忙忙碌碌,但是非常开心、非常矫健的身影,我们真正理解志愿服务带给他的改变,真正理解他热爱志愿服务的原因。

这个事例,让人逐渐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众乐于参加志愿服务,不仅仅是“听党的号召”、“听组织的安排”,更多是自己发自内心的需求,是生活中的新愿望。

同时,这些平凡、朴素的想法,使中国的志愿服务更加接近本意、更加富有人性。

我们曾经收集和分析国内多种多样关于“志愿服务”的定义,最为普遍的就是“人们不以追求物质报酬为目的,奉献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行为。

”这一概念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公益性。

志愿者服务是不追求直接物质利益的。

第二、奉献性。

志愿者无偿付出时间和精力,还有智力资源、经济资源及其他资源。

第三、实用性。

志愿者服务要有利帮助服务对象改善生活,或者帮助社会文明进步。

那么,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达,消费生活逐渐繁荣的时代,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志愿服务,为什么要做志愿者呢?

我们的调查发现,这恰恰反映现代人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

一方面,人们越来越追求竞争成功、收入增加、生活富裕、享乐增多;

但是,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害怕庸俗、害怕空虚、害怕冷漠。

正如西方的一句谚语所说,“人有索取的权利,也有给予的权利。

给予的权利也是法定权利,他人不能随意剥夺。

”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很多志愿者刚刚参加服务活动的时候,只是想着帮助他人,但是在服务过程中却获得快乐、获得充实,感觉真正的收益者是自己。

志愿服务是你没有体验过的生活,是带给你另一种魅力的生活。

如果成为志愿者,你在紧张、机械的职业生活之余,就能够感受传统“仁爱”思想的延伸,感受近代“博爱”精神的弘扬,感受“雷锋精神”的传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善良。

这样,你的生活就拥有温馨、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深圳市作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首先将社工专业名词“助人自助”的含义进行扩展的地区。

原来,社工领域的“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受助对象增强生活能力,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

但是,深圳市志愿者倡导“爱心奉献、助人自助”的时候,却是强调志愿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让志愿者自己获得体验、锻炼、成长。

有一次,我讲课中引用深圳志愿者这个口号的时候,一位社工提问,“谭教授,这句话是否造成了误解,你怎样看待这种误解。

”我当时回答,“这个口号是非常有意思的‘创造性误解’。

虽然它偏离了社工使用时的本意,但是却成为激励每一个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语言,通俗易懂,有吸引力,我认为这种专业用语的移植是成功的。

我们长期以来跟踪调查和了解志愿者心态变化,结果发现。

有些仅仅将志愿服务的功能仅仅局限于有利于对象,认为自己单纯是付出,久而久之就感觉是负担和劳累,难以坚持下去。

曾有志愿组织领袖问我,“为什么很多志愿者报名的时候热情高涨,但是做了一两次服务,就再也不见踪影呢?

”我说,“关键问题在于他感觉只是尽责任,做过服务就行了;

当他感觉不到服务对自己有好的影响和促进,就无法长期坚持。

我曾经接触一位女性志愿者。

她参加志愿服务将近20年了,直到现在还乐于助人,充满热情。

最早的时候,她在外资企业工作,发现当时的外资企业员工权益缺乏保障,员工遇到困难与问题缺乏求助渠道。

她就主动致电114台,询问哪里可以帮助外资企业的普通员工。

这样,她被介绍到志愿者协会,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

并且,在志愿社团的服务活动之中,她认识了一位志愿者领袖,相恋和结婚,找到了感情的归属,获得安宁的生活。

多年之后,我再看见她的时候,发现她中年发福,身体微胖。

她笑着说,“貌美美一时,心美美一生。

做过志愿者的人,心灵长期都有美好的感觉。

”最近,她成为一家汽车租赁公司的老板,但是仍然热心组织山区助学活动,热心组织环保生态活动,仍然是活跃的志愿者。

特别是组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兰州大学校友,为西北地区农村的孩子学习成才提供帮助。

她讲述自己过去的志愿者经历和现在组织公益活动的体会时,神采奕奕、神情飞扬,再度充满青春的活力。

做志愿者,为什么有利于自己的生活温馨和幸福呢?

一是志愿者有奉献和服务的经历,对于生活不苛求、不奢望,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幸福。

二是志愿者帮助过各种对象,知道自己的生活比那些困难人士的条件好多了,拥有感恩社会的心态,善于自我调节。

三是志愿者之间经常通过短信、QQ发送相互鼓励、相互启迪的信息,更好地理解社会变化、生活变化。

我由于研究志愿服务而接触不少志愿者,也经常收到他们发送的“智慧生活”、“快乐生活”信息,非常有趣,特别有利于调节心情。

所以,选择做志愿者就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温馨,充满爱意。

现代人的生活有时会陷入怪圈,一方面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

另一方面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越来越稀缺。

老年人抱怨与儿女们交流少,职业人士反映相互之间越来越戒备,中小学生宁愿沉溺网络也不愿与老师同学交谈。

做志愿者,也许能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走出这种“怪圈”。

首先,参加志愿服务,你要花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也使生活得到充实。

其次,服务过程与其他志愿者交流、交往,你的心扉逐渐打开,接触新的东西。

再次,帮助他人、帮助社会的过程中,你要面对问题、解决困难,激发了热情和兴趣。

这些服务活动,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生活心态变化,增加健康有益的因素,使得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我的女儿也曾经历初中的“青春叛逆期”。

她原来在小学的成绩优秀,推荐到重点中学。

但是,面对强手如林,成绩一时下滑,情绪就发生波动。

一段时间是听不进家长和老师的任何教诲。

有一次,她与我散步的时候说道,“爸爸,现在我对你们说的任何话语都反感,都想逆着干,就是不学好。

”2008年我在汶川大地震后几次到灾区服务,也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的调查。

暑假期间,我考察“四海一家·

川粤同心”支教志愿队的服务时,就自费带女儿到四川,让她自己观察和感受。

旅途中,我和太太尽量不对她说教,也不对她提要求。

可是,从灾区返回广州之后,女儿静悄悄发生了变化,开始与父母、老师有更多的交流,学习越来越主动,个性也越来越好。

一段时间后,女儿说四川灾区之行给了她许多影响。

一是震撼。

看到地震后的废墟,震裂的山壁,深感大自然的无常。

人生在世,就要珍惜一切机会。

二是触动。

在北川、映秀等,看到人们在灾后环境中,艰难而坚强地生活。

特别是与北川中学学生雷晴交流,知道她经历灾难之后更加渴望学习,渴望将来为社会服务,受到积极的影响。

三是感动。

看到北川、都江堰、映秀等地的灾后重建工作组人员及志愿者在热情服务,帮助受灾人员解决困难、恢复生活。

女儿从心里敬佩他们。

四是反思。

她看到灾区人们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都继续努力,自己也要尽快改变,努力学习和进步。

后来,女儿还帮助北川中学学生雷晴修改记叙文《我们曾坚守在废墟之下》,回忆地震后埋在瓦砾下面等待救援的时刻,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相互关怀之情,非常感人。

这次四川志愿服务之行,让我女儿打开了封闭的心扉,接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坚强生活、热情服务、追求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自己也越来越乐于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我国最初规定报名参加志愿者的最低年龄是14岁,近年逐渐调整。

深圳市将参加志愿组织的最低年龄降低为10岁,一些地方以“具有民事行为承担能力”替换年龄。

其目的,就是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从中了解和认识丰富的社会文化,培养积极上进的心态,有利于成长为乐于创造奉献、服务社会的人才。

经历志愿人员服务,能够让人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不仅青少年获益匪浅,而且青壮年、老年人也直接收益。

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的时候,走出家庭小圈子、职业小圈子的局限,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见识不同领域的事物,并且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获得各种不同的感受。

这样的生活有意义、有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有些人将志愿服务与日常生活相分割,甚至看成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事情。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志愿者从事服务的时候是无私奉献的,但不等于工作、生活的所有时间都要奉献、付出,而是也可以追求挣钱、追求享乐,两者并不矛盾。

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看重金钱,看重消费生活。

然而,金钱带来的满足感和荣耀感,享乐带来的兴奋和刺激都是一时性的。

除此之外,人们还是渴望有内心的充实、精神的满足。

做志愿者,抽出一些时间和经历,帮助有需要的人群,自己的生活就拥有新的意义,值得追求,值得珍惜。

有一群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EMBA的企业家,组成“玄藏之路企业家探险队”,每年到戈壁滩进行徒步运动。

2008年,看到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他们就迅速决定组建“玄藏之路企业家志愿救援队”。

我陪同他们到成都集训,到安县开展服务。

别看这些企业家平时耀武扬威,学习应急救援服务知识倒是非常认真、非常专注。

我记得当时请四川省地震局的工程师讲解震后的灾区地质情况,请野外志愿救援队的人员讲解应急服务技术,请我讲解志愿服务知识。

不论年纪大的企业家,还是年轻的企业家,听课非常认真,对于应急服务的细节反复询问和了解。

在安县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这些企业家不满足于给路边帐篷的群众赠送物资,而且一定要攀山越岭,给留在山里的群众赠送物资;

同时,询问和了解生活需求,询问和了解群众对灾后生产与生活的想法。

回到住地,这些企业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议论怎样长期帮助灾区群众,议论怎样提高全民应急自救能力,议论怎样更多发挥企业家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

我在一旁观看,也深受启发。

其中一位北京的女企业家,“5·

12”地震之后,她在两个月内三次奔赴灾区,或者运送捐赠的物资,或者带领志愿者为灾民服务,这次又随队伍前来探访,为了灾区群众日夜奔忙、毫不计较。

没有想到,成天紧张竞争、斤斤计较的企业家,在参与志愿服务的时候如此热情、如此投入、如此豪爽。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

我与一些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企业家交流,了解他们的心态。

他们说,“正是平日常常竞争与计较,业余时间就特别愿意到志愿组织中来,感受没有利益竞争、没有互相倾轧的环境氛围。

志愿者都是想做好事的,真诚相待、互相鼓励,特别有意思。

我们认为,志愿者不是“苦行僧”,不是禁欲主义者。

他们希望挣钱致富、希望增加收入的心态,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他们希望生活充裕、希望享受快乐的心态,与其他人也是一样的。

但是,他们不仅仅考虑自己,也将心比心,考虑和关心他人。

志愿者在自己追求快乐幸福生活之时,乐意为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改善生活作出奉献、作出努力。

这样,志愿者的生活幸福感更加丰富和充实,感觉自己的一生更加有意义。

有一次,我们在讨论阿富汗形势和伊拉克形势的时候,大家形成共识。

“如果国家、地区不安全,你就是拥有再多金钱、拥有再多房屋都无济于事。

一次爆炸就将房屋全炸毁了,一颗子弹就将生命结束了,还有什么快乐幸福。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不仅仅是大道理、大理念,也是现实的需要、民众的需求,随着改革的深化、转型的推进,贫富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的扩大,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过去习惯历来政府包揽和解决一切问题,结果是政府权力无限扩大,但是又导致新矛盾、新冲突。

伴随政府转型,特别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就特别需要来自社会、来自民间的力量,帮助政府、服务人群、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记得我刚开始专注于研究志愿服务的时候,是1995年。

那时,我对于这一领域的价值认识不足,心理仍然犹豫。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冯小双老师的鼓励,让我坚定了信心。

她说,“小谭,你选择志愿服务的研究,将来一定很有必要意义,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当政府改革和放开公共领域的时候,一定需要积极的民间力量参与。

在中国特殊条件下,志愿者作为民间健康的力量,是最有效果,也是政府和民众都最能接受的。

志愿组织的作用不仅是具体服务,而且凝聚了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力量。

确实,在我们多次深入基层的调查和访问,都发现志愿者成为联系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有些山区农村,长期的干群矛盾导致“凡是干部说的事农民都怀疑,凡是干部做的事农民都抵触。

”以至于地方政府要做好事,群众也抵触。

这时候,政府联系志愿组织,通过志愿者在帮助农民、服务农民时,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取得农民的理解。

有一次,我在一个经济发达的镇讲授志愿服务课程,发现当地志愿组织80%的志愿者是外来务工人员。

因为,许多农民工到该镇打工谋生,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八、九倍之多,曾经因为流动人口多而导致治安恶化、民怨较大。

志愿组织配合政府的工作,一方面向农民工宣传法律法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等等;

另一方面鼓励农民工参加志愿服务,共建家园、共享和谐。

课后,有位农民工志愿者说,“我记得报名参加志愿组织后,第一次活动就是在镇中心广场进行环保服务、卫生服务。

我们穿着‘红马甲’(志愿者服),张贴宣传画,清洁场地卫生的时候,听到散步的居民说‘这些志愿者真不错’时,心理非常自豪。

我们农民工、外来人员,这一次不是被居民责怪,而是作为志愿者受到居民夸奖,心理美滋滋的。

”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参加志愿服务,在开展各种便民服务、环保服务的同时,也参与治安服务,促进了本地人与外来人口的生活安全。

并且,下课之后,这些农民工志愿者特别热情地围住我,询问如果要在企业员工中开展互助服务,有什么方法和技巧;

如果要在周边社区开展服务,需要与那些机构及人员联系;

如果想通过参加服务活动掌握技能技巧,有什么途径是最佳的。

他们那种渴望奉献精力、渴望接触社会、渴望受到认可和赞赏的神情,让我也受到感动。

据“宝安义工网”报道:

深圳市宝安区的外来工志愿者袁子弹,从建筑工、杂工、搬运工、仓库管理员、报刊发行员做到四家互联网络的CEO和一家国际教育培训机构深圳区域的负责人,成为外来劳务工奋发图强的典型代表。

然而,他的另一种身份更加引人注目,就是“爱心义工”、“义工作家”。

他参加宝安区义工联后,很快就担任网络组的副组长,参与宣传义工精神、策划义工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对青年劳务工的成长励志教育,举办“青工大讲堂”系列等等;

同时,他热心参加一些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服务、对困难劳务工的帮助和服务;

受到广大劳务工的欢迎,也得到社会人士的赞赏。

他参与管理义工网站后,发布很多有影响力的义工新闻,获得人民网、TOM网、新浪网、深圳民政在线等网站转载,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其实,我在宝安调研与交流的时候,也见过袁子弹几次,发现他非常活跃,反应很快,讲话有新意,经常冒出创造性的想法。

我想,外来劳务工中产生越来越多的义工人才,既富有爱心、热情助人,有善于创造、获得成功,就为劳务工的谋生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提供新的希望。

我们发现,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很好。

但是,个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如果周围的人都遭受挫折、充满怨恨、互相冲突;

那么,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安全和舒适。

不仅社会精英做志愿者,普通人员甚至劳务工也做志愿者,对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贫困人士、弱势群体及失败、失意人群,尽量给予帮助或者开导、劝解,就减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既创造他人和谐生活的环境,也赢得自己安全生活的环境。

这样,社会和谐发展,每一个就能够争取幸福的生活。

我们都希望拥有美好的社会,幸福的生活。

但是,“幸福不是毛毛雨,不可能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这首多年传唱的歌曲,就告诉我们要自己参与创造、参与服务。

志愿者就是通过主动、无私的参与和服务,为美好社会奠定基础。

5

最近,一些国家提出“让志愿精神成为国家精神、民族精神”,我国一些城市也提出建设“志愿北京”、“志愿广州”、“志愿杭州”等目标。

从世界各国的变化看,经历了“军事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公益竞争力”等阶段,志愿服务作为公益社会最重要的因素,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志愿者为创造美好社会作出的贡献,包括通过服务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群,让更多的人生活改善,获得快乐;

还有参与城乡文明、环境保护的服务,让人们拥有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更有志愿者的热情、友爱、开朗、诚信等,构成城乡形象的魅力因素,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我主持成立”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研究中心”,追踪调查和研究亚运志愿者的服务活动,掌握原始资料、积累文化遗产。

我们发现,亚运志愿者创造的“1+3”特色,不仅在赛会期间引人瞩目,而且成为“后亚运”时代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元素。

“1”是“一起来,更精彩”的志愿者口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成为家喻户晓、人人传诵的话语。

“3”是创造三大志愿服务系列:

一是以“大拇指行动”等为代表的志愿生活。

“伸出大拇指,说说你最棒”、“文明出行你最棒”等夸奖,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乐于参加志愿服务、乐于培养文明习惯。

二是以“志愿彩”等为代表的志愿文化。

志愿彩是一种彩色多用巾,可以组合成为丰富多样的生活品种。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日本、印度、韩国、蒙古、尼泊儿等众多国家运动佩带“志愿者”,欢呼跳跃、快乐进场的情形,让全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是以“志愿者学院”等为代表的志愿体系。

广州市政府兴办全国第一家“志愿者学院”,作为培养志愿者领袖、研究志愿理论、传播志愿文化、推动志愿事业发展的机构,奠定城市志愿服务的坚实基础。

“市民志愿服务大讲坛”中,老头老太太专心学习、热心提问的现象,让授课者都为之一振,感受公众的志愿热情。

我多次到杭州参加志愿服务会议,参观志愿服务活动。

记得许多年前,在下城区的一个街道,进入社区之后,看见许多志愿者周末摆摊服务。

其中,两位老年志愿者戴着“小红帽”,一边服务一边聊天。

有一位是义务理发,另一位是义务磨刀。

我问他们活动的情况。

他们说,大约每周星期天早上都来这里提供服务,主要是为一些来人、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义务理发,为家庭主妇女义务磨菜刀、剪刀等等。

虽然真正有需求的人不多,他们有时到其他服务点帮忙,有时就与来来往往的人交谈、交流。

负责磨刀的老年志愿者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