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689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1Word文档格式.docx

D.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

【答案】C

A、7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正确;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氧>

氮>

碳,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故等质量的三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碳>

氧,正确;

C、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都是2个电子层,错误;

D、质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

X<

O,正确。

故选C。

3.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囊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MC.B.核内有115个质子

C.是非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403

【答案】B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Mc,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

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内有115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B.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8,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5.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B

在阳光下,湿衣服比较容易晒干

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

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可以得到氧气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A.AB.BC.CD.D

A、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

B、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晾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即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可以得到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错误;

D、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正确。

点睛:

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6.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摄入不足不利于人体健康,硒被誉为“抗癌元素”。

根据如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B.硒原子中的核内质子数是34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解答。

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所以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选项错误;

B.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34,故硒原子中的核内质子数是34。

正确;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34=2+8+18+x,则x=6。

D.根据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所提供的信息可知: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故选项错误。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7.如图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和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C.甲和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D.乙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分析】

A、X是12号元素,是镁元素,故是金属元素,故正确;

B、X、Y两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误;

C、X是镁元素,Y是氯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2,正确;

D、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大于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正确。

8.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答案】A

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故A正确。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故B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故C错误。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D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9.西山公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

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不相同的是

A.质子数B.电子数

C.含氧原子个数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

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二者只是发生电子的得失,所以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含氧原子个数都没有变化。

故选B.

基本概念和原理

10.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

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由所学知识可知钒为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由图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

 

11.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金属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正确,B、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正确,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正确,D、金属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不是易得到电子,错误,故选D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核外电子的排布

12.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

C.③属于金属元素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A、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误;

B、①②③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

8、11、16、11,②④属于同种元素,①②③④表示的是三种不同元素,错误;

C、由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6,属于硫元素,元素的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D、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故选D。

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下来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电解水得到氢气

水中有氢分子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一滴水中有1.67×

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电解水得到氢气,说明水中有氢元素,错误;

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正确;

C、一滴水中有1.67×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因为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A。

1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

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错误。

15.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

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

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6.“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

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解析】A、由题可知:

“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是说该机器很小,跟分子一样属于纳米级的,并没有标明能直接观察到分子;

B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子机器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即物质的结构改变,所以物质的种类改变,是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需要能量:

电能、光能;

D.由题中信息可知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不相同;

选B

17.“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禁止扩散的敏感技术.如图是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8

C.一个铀原子的核内有92个质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铀,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2。

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18.王安石的《梅花》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运动.故选B

19.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碳B.水C.高锰酸钾D.液态空气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是离子化合物,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D、液态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包含液氧,而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20.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

的微粒个数比是4:

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

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

20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的方程式是:

2Mg+CO2

2MgO+C,由此可知:

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

2:

1,故错误;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

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

[2

(24+16)]=3:

20,故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