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869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步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docx

既是春秋五霸的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③。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争雄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知识点。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诸侯支持下,把都城东迁至(  ),我国历史由此进入东周时期。

镐京 

洛邑 

西安 

咸阳

【答案】B

【解析】【分析】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洛邑),东周开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东周的开始。

4.请按照称霸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下列霸主( 

①齐桓公②秦穆公③楚庄王④晋文公

①②③④ 

①④③② 

①④②③ 

②③④①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几个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趁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霸主,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是①④③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5.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尊崇天子,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 

响应天子号令驱赶进扰的少数民族

尊重大王,攻打诸侯国 

自称天子,消灭敌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尊王攘夷”中的“王”指周天子,“夷”指少数民族,齐桓公实施的“尊王攘夷”指尊崇天子,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

故选A。

【点评】考查“尊王攘夷”的含义

6.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

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春秋后期 

战国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牛耕出现在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得到推广,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在春秋战国之后。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牛耕的使用。

本题难度适中,还要掌握铁器的使用。

7.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中原的诸侯国是( 

齐国 

吴国 

楚国 

越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是楚国,秦国,当年晋文公重耳流浪到楚国,楚成王招待了重耳,重耳以退避三舍作为答谢,后来楚晋为了争夺中原在城濮发生大战,重耳退避三舍打败楚军。

晋文公即位后,整顿内政,训练军队,很快成为中原强国,后通过与楚国的城濮之战,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之后百年晋楚争霸不断,楚庄王时,晋楚发生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国获得了中原霸主。

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的知识。

8.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面的是( 

秦国 

燕国

【解析】【分析】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位于最南面的是楚国。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知识点。

本题以战国七雄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楚国地理位置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9.“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为频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指的是( 

尧舜禹时期 

西周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各国战争之间更为频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的战役,就发生在这一时期.与其相关的典故是:

围魏救赵_、减灶之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本题难度不大。

10.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天子势力强于诸侯 

周王室衰微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鲁国却朝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几个大诸侯国拥有了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鲁国却朝齐次数多于朝周天子,这说明周王室衰微,D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地位降低的知识,难度适中。

解题的关键需理解题干的涵义,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增大,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11.五代十国指的是中原相继经历的五个政权,与此同时南方分别存在的九个政权加上山西的( 

前蜀 

闽 

北汉 

南唐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

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

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

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

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

史称:

"

五代十国"

所以答案选择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汉。

12.春秋时期,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 

齐桓公 

楚庄王 

晋文公 

秦孝公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首先实现了霸主美梦。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3.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了十几个。

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严重

历史向统一的趋势发展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国从“一百多个”到“只剩下十几个”的原因是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即大国兼并小国,这反映了历史向统一的趋势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他”是( 

周武王 

楚庄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桓公争霸的相关知识内容。

通过已学知识我们知道: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齐桓公争霸的相关知识内容。

15.(2017·

苏州)下图是2016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特种邮票中的两张,这两张邮票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耕织结合 

农商皆本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图片进行分析,两张邮票一张反映的是耕种,另一张反映的是纺织,这两张邮票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耕织结合,故本题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6.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尊王攘夷——齐桓公 

退避三舍——晋文公

问鼎中原——楚庄王 

卧薪尝胆——夫差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奴隶制社会争霸战争的准确掌握,联系已学知识尊王攘夷是齐桓公时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收纳了他,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

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

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春秋时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竟骄横地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

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即卧薪尝胆,而夫差是吴国,故D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各国争霸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一般。

春秋各国争霸产生了好多的成语典故,与卧薪尝胆相关的应该是越王勾践。

学生应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17.《史记》记载: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该材料说明(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①②③ 

①②④ 

②③

【解析】【分析】史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反映了春秋时期中国的社会特征:

周天子威望下降,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秦国完成国家统一是在战国末期,材料没涉及。

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五霸。

18.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弱肉强食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适者生存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减少的原因是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

强国每吞并一个弱小的国家,它的疆域就会扩大。

国家就慢慢走上了统一的道路,说明了历史发展的统一的趋势。

ABD项是对题干现象的概括,不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9.“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仍能有效管理天下诸侯

B.诸侯之间的战争特点是兼并

C.诸侯势力崛起周天子地位动摇

D.周平王分封诸侯由方伯管理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相继称霸。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春秋争霸的原因。

学生还要掌握春秋争霸时期的著名霸主。

二、材料分析题

20.读下图:

请回答:

(1)在上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2)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们为什么提出合纵和连横的策略?

(3)六国的合纵抗秦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

【答案】

(1)从上到下依次为燕、赵、齐、魏、秦、韩、楚。

(2)从地域上来说,以韩、赵、魏为主从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抗齐或西抗秦是合纵;

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横线,进攻其他弱国是连横。

纵横家就是适应这种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他们鼓吹通过合纵和连横的活动来称雄中原,或者建立霸业。

(3)秦国利用贿赂、威胁的手法破坏合纵,各个击破;

秦国采取连横的策略破了合纵;

五国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战国形势图》,利用对地图上各个诸侯国的位置关系来解答此题。

【点评】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

21.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二战国形势图

(1)图一中,位于山东省境内的两个诸侯国的名称叫什么?

图二中位于今天河北省的是哪两国?

(2)请结合图二从北开始按序号顺时针方向周游,把你游历的东南西北四个诸侯国的名称写下来。

(3)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诸侯国在数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1)齐国和鲁国;

燕国和赵国。

(2)燕、齐、楚、秦。

(3)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明显减少。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的争霸兼并战争,使得一些弱小国家被消灭,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解析】【分析】

(1)第一问依据图一信息可知,位于山东省境内的两个诸侯国是齐国和鲁国。

第二问依据图二可知,位于今天河北省的是燕国和赵国。

(2)依据图二信息可知,东南西北四个诸侯国是燕、齐、楚、秦。

(3)第一问依据图一和图二信息可知,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诸侯国在数量上明显减少。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明显减少,反映了春秋战国的争霸兼并战争,使得一些弱小国家被消灭,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

(2)本题主要考查四个诸侯国。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阅读下列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2)材料中的平王指的是谁?

(3)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

(4)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

(5)说说他的事迹。

(6)使齐楚秦晋始大的四位诸侯是谁?

(7)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1)春秋时期。

(2)周平王。

(3)公元前770年。

(4)洛阳。

(5)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6)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

(7)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分裂割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等。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是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

在周王室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

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平王”指的是周平王。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洛邑是今天的洛阳。

⑸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由于周幽王的昏庸统治,少数民族犬戎的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周幽王死后,他的儿子宜臼,于前770年即王位,他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在晋、郑、秦等诸侯的保护下,在周平王元年即前770年把国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建立东周。

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楚秦晋四大诸侯分别指的是:

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

⑺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割据的状态动荡,处于争霸天下的状态。

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社会动荡。

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史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较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检测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选择题

1.“尊王攘夷”一词出现于《春秋·

公羊传》,大意是齐桓公会过问和制止那些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而他也借着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

齐桓公提出这个号召的目的是

A.扩充疆界B.维护周天子C.争夺中原霸主D.控制少数民族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周时期D.夏商时期

3.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

下列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封建制度确立B.蒸汽机的使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C.电力的广泛应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D.电子计算机的使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4.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A.奴隶制开始形成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5.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C.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

D.铁制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

6.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7.“图上(见下图)绘二牛,一白一黑,牛身细长……二牛所挽犁,犁头部分深深切入土中;

扶犁者为一青年男子……右手扶犁,左手扬鞭。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牛耕现象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商朝时期D.西周时期

8.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水利工程的兴修

C.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D.青铜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

9.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B.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

C.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D.农业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

10.他是春秋首霸,他的封地大约在图中

A.AB.BC.CD.D

11.春秋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诸侯国,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哪两个诸侯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A.吴国、越国B.吴国、齐国C.越国、楚国D.秦国、吴国

12.“天子是上天派来管理人间万事万物的,享有神一般的威望。

”春秋时期“天子”的处境为

A.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B.昏庸无能,实行暴政

C.至高无上,独揽大权D.天子地位下降,依赖诸侯国的支持

13.“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仍能有效管理天下诸侯B.诸侯之间的战争特点是兼并

C.诸侯势力崛起周天子地位动摇D.周平王分封诸侯由方伯管理

14.青岛西海牟新区某校-同学用以下词语描述我国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

根据这些词语判断,这一个历史时期应该是

①王室衰微②思想活跃③社会转型④变法盛行

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

1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二、非选择题

16.春秋时期各诸侯纷纷参与争霸,请问各诸侯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兼并战争有何不利影响与积极作用?

17.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农具和牛耕在我国哪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

水排的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