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703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docx

精神障碍症状学考点总结

精神障碍症状学

  一、概述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每一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以下特点:

  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志的控制;

  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二、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2.感觉减退 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3.内感性不适 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定位。

  

(二)知觉障碍

  有客观事物

  1.错觉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

  如将地上的一条绳索看成一条蛇。

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经典例题

  患者头部外伤后处于谵妄状态,输液时将输液管看成一条蛇而惊恐不安。

这种症状属于

  A.错觉

  B.视物变性症

  C.幻觉

  D.非真实感

  E.感觉过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2.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常与妄想并存。

  幻觉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无客观事物

  

(1)幻听:

最常见

  A.非言语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等。

  B.言语性幻听--通常是对病人的命令、赞扬、辱骂或斥责等。

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思维化声:

有时幻听的内容就是病人心里想的事,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2)幻视:

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并常具有恐怖性质,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

  (3)幻嗅:

病人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如腐败的尸体气味、化学物品烧焦味、浓烈刺鼻的药物气味以及体内发生的气味等。

  (4)幻味:

病人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令人不愉快的怪味道,因而拒食。

  (5)幻触:

也称皮肤与黏膜幻觉。

病人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等,也可有性接触感。

  (6)内脏幻觉:

是病人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肝破裂、心脏穿孔、腹腔内有虫爬行等。

  幻觉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①真性幻觉:

病人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②假性幻觉:

生于病人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

  经典例题

  病人经常感到生殖器痒痛不适,似有小虫子在爬,经过皮肤科反复检查却未发现任何异常,

  对于医生的解释患者拒绝接受。

这种症状最可能是

  A.内脏性幻觉

  B.内感性不适

  C.错觉

  D.幻触

  E.躯体化症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幻触:

也称皮肤与黏膜幻觉。

病人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等,也可有性接触感。

  患者近2月来一直听到同学对自己的行为评头论足,有时还听到有人要谋害他,但其周围的人却均未听到。

该患者的症状是

  A.错觉

  B.幻听

  C.关系妄想

  D.被害妄想

  E.感觉过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言语性幻听--通常是对病人的命令、赞扬、辱骂或斥责等。

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是

  A.真性幻觉

  B.内感性不适

  C.功能性幻觉

  D.内脏性幻觉

  E.感觉过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内脏幻觉:

是病人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肝破裂、心脏穿孔、腹腔内有虫爬行等。

  3.感知综合障碍

  病人对客观事物整体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位置、距离及颜色等的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

  (三)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1)联想障碍

  1)思维奔逸:

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病人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自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出来,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

  特点:

  2)思维迟缓:

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病人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但思维内容并不荒谬,能够正确反映现实。

病人自觉“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

-------多见于抑郁症。

  特点:

  3)思维贫乏:

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脑子空洞无物。

病人表现为沉默少语,答话时内容大致切题,但单调空洞或词穷句短,常泰然回答“不知道”、“什么也没想”。

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特点:

  4)思维散漫:

又称思维松弛,是指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思维活动缺乏主题思想,内容和结构都散漫无序,不能把联想集中于他所要解释的问题上。

表现为说话东拉西扯,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流困难。

  5)思维破裂:

  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病人的言语或书写内容的句子之间含义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成了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病理性赘述:

  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点,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进行速度缓慢,但最终可以表达其意。

  -----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经典例题

  思维奔逸常见于

  A.躁狂症

  B.精神分裂症

  C.癔症

  D.强迫症

  E.人格障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思维奔逸常见于躁狂症患者。

  患者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自觉“脑子不灵了”,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

该症状是

  A.思维贫乏

  B.思维迟缓

  C.思维散漫

  D.思维扩散

  E.思维破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思维迟缓:

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病人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但思维内容并不荒谬,能够正确反映现实。

病人自觉“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

  

(2)思维逻辑障碍

  1)象征性思维:

  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或行动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如某病人经常反穿衣服,以表示自己为“表里合一、心地坦白”。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经典例题

  患者穿红毛衣红裤子,抱暖气片睡觉,认为“红色代表共产党,暖气片是指工人阶级,抱暖气片表示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团结起来”。

这是哪种症状

  A.思维奔逸

  B.思维散漫

  C.词语新作

  D.象征性思维

  E.逻辑倒错性思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象征性思维:

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或行动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2)语词新作:

  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

病人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不经病人本人解释,别人难以弄清其含义。

  3)逻辑倒错性思维:

  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如一病人说“因为电脑感染了病毒,所以我要死了。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等。

  

  (3)异己体验:

  这组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思维的归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1)思维中断:

  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谈话中思路突然中断,思维变成空白,停顿片刻再开口时已经换成另一个全新的主题。

  2)强制性思维:

又称思维云集。

  指病人头脑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不受病人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在大脑中涌现,好像在神奇的外力作用下别人思想在自己脑中运行。

  脑内突然涌现出大量异己的奇怪念头,病人对此也感莫名其妙,且不能控制。

这种症状可能是

  A.思维奔逸

  B.思维散漫

  C.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D.强迫性思维

  E.强制性思维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强制性思维:

又称思维云集。

指病人头脑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不受病人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在大脑中涌现,好像在神奇的外力作用下别人思想在自己脑中运行。

  知识梳理:

  

  2.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具有以下特征:

  ①思维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

  ②病人对自己的想法坚信不疑,不能被事实所纠正,与其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相称;

  ③妄想内容均涉及病人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④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不为任何集体所共有。

  妄想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的,与病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所处环境毫无关系,一旦出现即绝对确信。

  妄想按照结构划分,可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

  系统性妄想

  是指多个妄想内容之间或者一个妄想的多种表现之间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反之则称为非系统性妄想。

  

(1)被害妄想:

是最常见的妄想。

  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病人进行打击、陷害、谋害、破坏等不利的活动。

  

(2)关系妄想:

病人认为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与他有关。

如认为周围人的谈话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一定关系。

  (3)物理影响妄想:

又称被控制感。

病人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如电波、超声波,或某种先进仪器的控制而不能自主。

  如病人觉得自己的大脑已被电脑控制,自己已是机器人。

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4)夸大妄想:

  指自我夸耀和自视过高的妄想,才智、容貌、体力、财富、名誉、权势和血统等都可以是夸大的内容。

  (5)罪恶妄想:

又称自罪妄想。

  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

  (6)疑病妄想:

  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

  (7)钟情妄想:

  病人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等。

  (8)嫉妒妄想:

  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等。

  (9)思维被揭露感或被洞悉感:

  病人觉得自己的思想还未表达就已被人知道,尽管病人说不清自己的思想是如何被探知的。

  经典例题

  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气功力量的控制,或受到电脑、电子波等特殊的先进仪器的控制,而不能自主。

此症状属于

  A.关系妄想

  B.被洞悉感

  C.物理影响妄想

  D.幻觉

  E.强制性思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物理影响妄想:

又称被控制感。

病人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如电波、超声波,或某种先进仪器的控制而不能自主。

  (四)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 即主动注意的增强。

  在某种精神病态情况下,患者特别容易注意某些事物。

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过分地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认为是针对他的;有嫉妒妄想的患者时刻关注配偶的活动与行踪;有疑病观念的患者高度关注身体的各种细微变化。

见于焦虑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2.注意减退

  指主动、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

  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稳定性下降。

患者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上。

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记忆力,出现记忆减退。

  3.注意涣散 指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是注意的稳定性降低所致。

  4.注意转移(随境转移) 指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

患者表现为兴奋状态,注意随境转移,不能持久,做事忙忙碌碌。

见于躁狂症。

  5.注意狭窄

  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

  经典例题

  疑病观念的患者,关注自己身体的各种细微变化,过分地注意自己的健康状态。

这是

  A.注意增强

  B.注意减退

  C.注意涣散

  D.注意狭窄

  E.注意转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注意增强 即主动注意的增强。

在某种精神病态情况下,患者特别容易注意某些事物。

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过分地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认为是针对他的;有嫉妒妄想的患者时刻关注配偶的活动与行踪;有疑病观念的患者高度关注身体的各种细微变化。

见于焦虑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五)记忆障碍

  记忆:

指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的重现。

包括识记、保存、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指对事物的反复感知在大脑内留下痕迹的过程

  保持是指避免识记留下的痕迹消失,识记的内容在头脑中巩固的过程;

  再认是指把现实刺激与以往的痕迹联系的过程;

  回忆是指脑中痕迹重新再现的过程。

  临床上常见的记忆障碍如下:

  1.记忆增强 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

见于躁狂发作、轻躁狂或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

  2.记忆减退 是指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

临床上较多见。

轻者表现近记忆的减弱,严重时远记忆也减退。

可见于正常老年人、神经衰弱及痴呆患者。

  

  3.遗忘 按遗忘发生的时间阶段将遗忘主要分为:

  ①顺行性遗忘:

紧接着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②逆行性遗忘:

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前某一阶段内的事件。

  ③进行性遗忘:

指记忆的丧失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发展,而不仅仅是存在某一时间阶段的遗忘。

  ④界限性遗忘:

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又称选择性或阶段性遗忘。

  经典例题

  患者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这属于

  A.顺行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心因性遗忘

  D.界限性遗忘

  E.虚构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逆行性遗忘:

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前某一阶段内的事件。

  4.错构

  是记忆的错误。

  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

多见于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外伤性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5.虚构

  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

  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合并存在时称为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

  ------多见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和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等。

  经典例题

  老年患者,医生问他昨天在哪儿,患者回答昨天在美国,游览了华盛顿、旧金山、纽约等,但实际上患者从未去过国外。

该患者是

  A.虚构

  B.错构

  C.顺行性遗忘

  D.逆行性遗忘

  E.界限性遗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六)智能障碍

  智能,又称智力,一般是指接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力、一般知识的保持和计算力等。

  临床上将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两大类。

  1.精神发育迟滞

  是指先天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定的阶段。

随年龄增长智能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

  

  2.痴呆 是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但没有意识障碍。

  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记忆力、计算力下降。

  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

并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行为幼稚和本能意向活动亢进等。

  根据大脑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及性质不同,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和部分性痴呆。

  痴呆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

  假性痴呆:

  临床上可见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器质性损害,经治疗后智能可完全恢复正常。

  1)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

  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如一位20岁的患者,当问到她一只手有几个手指时,答“4个”,对简单的计算如2+3=6以近似回答。

行为方面也有错误,如将钥匙倒着开门,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而能正确解决,如能下象棋、打牌,一般生活问题都能解决。

  

(2)童样痴呆:

  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

即成人患者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声调,自称自己才3岁,逢人就称阿姨、叔叔。

  (3)抑郁性痴呆:

  指严重的抑郁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如计算能力、记忆力、理解判断能力的下降、缺乏主动性。

但患者有抑郁的体验可以鉴别,抑郁消失后智能完全恢复。

  经典例题

  患者女性,28岁,在受精神刺激后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稚气的样子,学幼童讲话的声调,称自己才3岁,逢人就叫“阿姨、叔叔”。

这种表现属于

  A.童样痴呆

  B.精神发育迟滞

  C.完全性痴呆

  D.刚塞综合征

  E.双重定向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童样痴呆:

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

即成人患者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声调,自称自己才3岁,逢人就称阿姨、叔叔。

  (七)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两方面。

  1.对周围环境的定向障碍: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的认识。

时间定向力指对昼夜、上下午、年月日、季节的认识。

  2.自我定向障碍 是指患者对自己的姓名、年龄、职业等情况的认识和意识。

  (八)情感障碍

  1.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与环境不相符的自我感觉良好,过分地兴高采烈、喜笑颜开,眉飞色舞。

常见于躁狂状态。

  

  2.欣快

  病人经常面带微笑,似乎十分满意和幸福愉快,但说不清高兴的原因,表情单调刻板,难以引起周围人的共鸣,给人以痴笑的感觉。

  3.情感低落

  与情感高涨恰恰相反,病人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以致生趣索然,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

情感低落经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要求的减退,反应迟钝。

  4.焦虑

  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病人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5.情感淡漠

  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的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冷淡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

  6.情感爆发

  这是一种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障碍。

病人表现哭笑无常、叫喊吵骂、打人毁物等,有时捶胸顿足、手舞足蹈、狂笑不已,有时则又满地打滚,整个过程显得杂乱无章。

常见于分离性障碍。

  经典例题

  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致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这症状属于

  A.情感不稳

  B.焦虑

  C.易激惹

  D.情感幼稚

  E.情感低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焦虑:

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病人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九)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

  指意志活动增多。

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病人可以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

  2.意志减退

  指意志活动的减少。

病人表现动机不足,常与情感淡漠或情感低落有关,缺乏积极主动性及进取心,对周围一切事物无兴趣以致意志消沉,对今后没有打算,工作学习感到非常吃力,甚至不能工作,整日呆坐或卧床不起,严重时日常生活都懒于料理。

常与思维迟缓、情感低落同时存在,多见于抑郁症。

  3.意志缺乏

  指意志活动缺乏。

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

严重时本能的要求也没有,行为孤僻、退缩。

常伴有思维贫乏和情感淡漠,多见于衰退期精神分裂症及痴呆。

  4.木僵

  指动作行为和言语的抑制或减少。

病人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不语、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

  5.蜡样屈曲

  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

  病人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如将病人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病人的头部也可以维持很长时间不落下,称之为“空气枕头”。

此时病人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

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十)自知力缺乏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特有的表现。

  精神病病人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他们不认为有病,更不承认有精神病,因而拒绝治疗。

  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