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230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docx

材料作文6题及立意指导

2016年高考新材料作文考前训练十六题

及审题立意详解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

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

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

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材料二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

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

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精析及优秀作文

1.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先读懂材料。

题中的两则事例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

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

立意提示:

一个人要想干好一件事情,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追逐既定的目标;在漫漫人生路上,当我们难于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前行时,不妨斩断退路,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能更容易地赢得出路,最终走向成功。

例文引路

愿化扁舟

没有什么可以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两岸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题记

向往梦中的博雅塔,在圆形的绿地守望自己的梦想。

为了走近她,我愿化为扁舟,即使道阻且长,也要溯洄求之。

凭着不灭的热情将希望点燃,我在一灯如豆的暗夜里且歌且吟,博雅塔化为对岸的伊人,若隐若现中用她恒久的魅力召唤着我。

前行的书海浪高一浪,但每次波浪袭来,都夹杂着历史雄浑的回音。

那声“破釜沉舟”的断喝增强了我面对恶浪的信心。

我愿在风口浪尖紧紧握住手里的舵,任凭日月旋转,它是我不变的航标。

我将“退路”抛弃在云间天涯,我将信誓挂在风帆浪尖。

前行的书海低潮不断。

消沉中我看到太史公坚毅的双眸。

一介书生与威武大帝分庭抗礼,断然接受酷刑又毅然埋头著书。

他将“退路”丢在世人冷嘲热讽的眼神中,他将退路丢在令人齿冷心寒的羞辱里。

他把执着的信念化作如椽大笔,将自己的英雄梦、男儿志、肝胆心熔铸成颗颗闪光的墨字。

我将这种精神化为扁舟前行的动力,面对一次次低潮,不屈不挠。

与风雨搏斗才会抵达目的地。

在与风雨相逢时,我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信条当作寒光凛凛的长剑。

风中亮剑,雨中拼搏,龙般腾跃,雷般狂啸,风声雨声涛声里,我是一叶钢筋铁骨的舟,以虎啸龙吟的气势,劈波斩浪,一路航行。

愿化扁舟。

皎洁的月光里,博雅塔凭栏遥望,挥手召唤。

我看到她闪闪的星眸,我看到她熠熠的光彩。

我微笑着挥剑斩断身后的缆绳,破釜沉舟,不屈不挠,勇敢亮剑,风雨无阻,向彼岸驶去。

愿化扁舟,前行是唯一的使命。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

社会是锅沸腾的开水,关键看用什么材料投入。

第一种是生鸡蛋,第二种是胡萝卜,第三种是干茶叶。

结果呢?

第一种被煮硬了,不再有梦想与鲜活。

第二种被煮软了,变成软塌塌的胡萝卜泥,随遇而安,迁就规则。

而第三种呢,干巴巴的茶叶渐渐舒展开来,一锅清水变成喷香的茶水。

当人被世界改造时,是一种滋润的、舒展的、找到自我的状态,同时凭借自己的力量又一次次改造世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审题指导

生鸡蛋——煮硬了——社会并未改变:

一味排斥社会,愤世嫉俗;冷漠无情、消极避世,无助于社会的进步。

胡萝卜——煮软了——把社会搅得更浑:

一味屈从社会的灰色原则;圆滑世故,助长社会恶性循环。

干茶叶——释放自己——使社会芳香扑鼻:

无论面对怎样的社会现实、处于怎样的人生处境,都会积极投入社会,坚守自己的原则,努力绽放自己的能量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材料中的三样东西,正是社会生活中的三类人;材料中三样东西的结果,正是社会生活中三类人不同的人生结局。

材料显然肯定赞扬的是第三种人生态度。

可以这样表述最佳立意:

(1)成就自我,奉献自我;

(2)把握自我,实现自我;(3)融入社会,变革社会。

例文引路

做一品香茗

在社会这锅沸腾的开水中,我们踽踽独行,同样怀着一颗豪情壮志的心,同样有着改造世界的梦想,但经过这开水的孕育,我们最终会是什么?

当我们选择成为鸡蛋与胡萝卜,只能品尝失败的滋味。

当美国作家欧•亨利选择放弃生命时,就已印证了成为鸡蛋的失败。

他禁受不住别人的名利高于自己,他看不惯那光环降落在别人的身上,他是那舍弃梦想与鲜活的鸡蛋的化身,不能迎合世界,最终一颗文学巨星陨落谷底。

当薄熙来的腐败最终使他饱贪恶果时,那胡萝卜早已被开水煮软。

作为重庆的市委书记,他忘记了自己刚上任时的壮志与使命,在开水中逐渐抹去棱角,变得圆滑世故。

殊不知,当胡萝卜软成泥时,也是他在社会的开水中的最后时刻。

做不迎合世界的鸡蛋或迁就规则的胡萝卜,最终只会失败。

选择成为香茗,张开怀抱迎接社会。

当茗茶浸入开水中时,它没有选择缩成一团,而是将自己舒展开来,迎接这开水的洗礼。

虽然有时开水的温度过高,却一直找寻着自己最滋润的状态。

钱伟长好比那杯茗茶,他以较高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但物理成绩却只有5分,本应报考文科专业的他,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中,却毅然决然“弃文从理”。

“我要造飞机,我要造大炮。

”他那壮志却朴素的一句话,影响了他整个半生的命运。

也许,如果钱老没有张开怀抱来迎接社会,他也许只是一名无闻的作家。

但当他展开自己时,他已因自己的行为成为一杯喷香的茗茶。

选择成为香茗,用自己的香气感染社会。

郭明义,一名工程师,却用自己的香气感染社会,那棕色的奉献精神,已将开水染色;大山老计,最美司机,最美妈妈,虽是普通的工人、职员,却将那一份敬业爱岗、关爱他人的“香气”弥漫到整个社会的开水中,显然,那份精神在开水中早已香气扑鼻。

社会这锅开水,沸腾着,鸣叫着,如果我们过于极端排斥社会,变得愤世冷漠,或过于屈从于社会的灰色原则,变得圆滑世故,最终只会被社会淘汰,甚至阻碍社会的进步。

如果我们选择成为茶叶,张开怀抱投入社会,并用自己的香气改变社会,最终会发现,开水与我同色,同味,我已成为一品香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窗外有一只小雀,它不会飞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

它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是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

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时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是分号。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字,是麻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审题指导

材料中麻雀的生活图,所体现的无疑是市井乡间那些平凡而普通的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也就是所谓“草根”的象征符号。

根据材料各处重心,可得出如下立意:

(1)从麻雀的角度

①虽然平凡,也能坦然自适。

②虽然平凡,也自有其幸福。

③虽然平凡,也自有其价值。

(2)从人与麻雀关系的角度

①有些人或事物虽然渺小平凡,却是我们生活中的另一面风景。

②有些人或事物虽然渺小平凡,但同样应该值得我们尊重。

例文引路

小人物的价值

蝴蝶虽小,但它让百花齐放,让世界变得万紫千红;水汽虽小,但它汇集成了蓝天中自在的云朵,让天空不再单调;麻雀虽小,但同样给我们的世界添彩,因为它平庸而不自卑,因为它心中有着对生命价值的信念。

小人物可以有不一样的精彩,就像小麻雀可以成为点缀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一样。

小人物有感天动地的孝心,因为他有着感恩的心灵。

一条布袋可以带带相传,陈斌强从妈妈手中接过布袋,像妈妈背起自己一样背起妈妈,坚持不懈,是妈妈对他的爱教会了他如何爱,是妈妈的一句“我要和儿子在一起”教会了他如何爱,是妈妈脸上洋溢出的天真的笑教会了他如何爱。

他一定没有想到自己这样的做法所带给自己的是“感动中国人物”,他的孝足以感动我们,感动中国。

“孝更绝伦足可矜”,他是感叹号,让我们感叹,让我们敬佩。

小人物有甜甜蜜蜜的爱情,因为他有着对生活的热情。

一根拐杖,一个用旧了的药箱,一件穿了很久的白大褂,一抹暖人心的笑,这就是热爱生活的周月华。

当她的生命开始有艾起的身影时,她有了左腿,她的行医路上不再只有沉默,她不再寂寞。

艾起承诺背她一辈子,多么简单的一句话,艾起真的就做到了,只要有人要看病,艾起就背起月华,年复一年。

月华的心中不只有艾起,还有村中的病号,而艾起的心中只有月华。

月华皎洁,爱正慢慢地升起,他们的爱情是省略号,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告诉中国:

我们的爱情未完待续。

小人物有舍生忘死的精神,因为他有着对生命的关爱。

没有多想一秒,她冲上前去,推开了死亡面前的学生,而她却失去了双腿。

张丽莉的举动为我们诠释了教师的含义,她对学生的那种爱促成了她的义举,她的毫不犹豫的义举又震撼着多少心灵冷漠的人。

她的乐观让我们重新认识了“80后”,她在轮椅上的笑容似乎更加动人。

张丽莉对生命的爱,是她生活中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分号,只进行了一部分,生命还在继续,只是更换了别样的方式而已。

我们是否经常感叹生不逢时,生不逢地?

我们是否经常感叹命运对我们不公?

我们是否经常感叹自己一生平淡,毫无色彩?

其实生活中有几个是顶天立地、鹤立鸡群的人物?

我们多数人只能做小人物,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光彩,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价值。

如果我们成不了参天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如果我们成不了伟大的人物,就做个小人物吧,我们并不低人一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粒深埋地下的种子,必须以生命的奔跑历经寒冬,冲破厚厚的土层,才能将生命的绿意伸向蓝天。

一滴小水珠,必须以生命的奔跑流入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才会永不枯竭,才能成就其博大。

一颗蚕蛹,必须以生命的奔跑经历各种艰难和痛苦,才能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翩跹于万紫千红的春天。

奔跑是能量蓄积后的爆发,是一种速度,一种力量,一种品质,一种质量和效率。

生活就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每当太阳升起时,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

生命不息,奔跑不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整则材料都是围绕“奔跑”来阐述的。

材料首先以三个排比段向我们阐述了“奔跑”的巨大作用;最后两段是总结、提升,指出“奔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我们写作时要围绕“奔跑”这一中心,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奔跑”的表层,而应该挖掘材料的深层内涵,由动物联想到人生,由奔跑联想到竞争、拼搏和奋斗;可描摹漫漫人生旅途上的“奔跑”图景,可展现生活道路上的“奔忙”画面,可抒写青春花圃中熊熊燃烧的“奔放”激情,可流露奋斗拼搏中由衷发出的“奔波”感喟。

当然,还可以纵议自己终生都要竭力“奔向”的某一个既定的生活目标、追寻的理想王国、“有奔头”的精彩人生,等等。

例文引路

阳光下也要保持奔跑的姿势

有这样一句话:

“没有伞的孩子,在风雨中只能奋力奔跑。

”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处于困境中的失败者。

然而,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大多数人在安逸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丧失了斗志,于是,我要说:

“在风和日丽的天里,奋力奔跑不是更加有情趣吗?

阳光下也要保持一种奔跑的姿势。

在风雨中奔跑,我们获得了前进的勇气与战胜困境的决心,我们坚守“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殊不知,在阳光下奔跑会让我们迸发出一股狂热的动力,激励我们在成功时谦虚谨慎,更上一层楼。

邓亚萍取得了无数的奖项,获得过国内外无数项荣誉,可以说她的头顶上是一片晴天碧蓝,但是她仍然坚持不懈地奔跑,她去剑桥,去北大艰辛求学,执着地不停地追求。

于是,她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更是一个浑身散发人格魅力、令人尊敬的人。

在风和日丽下奔跑会让你愈练愈强,获得强大的生存能力,练就一双能在暴雨中奋力搏击的翅膀。

老鹰与小鸡同出一族,然而老鹰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翔飞天空的能力,而小鸡在安逸中只能跨越低矮的墙头。

试想,如果老鹰在安逸中享乐,失去了搏击蓝天的斗志与理想,与鸡群为伍,那么还会有“鹰立鸡群”的一天吗?

纵观古今中外,伟大的学者、科学家、音乐家、作家,他们的成功之路不乏明丽,然而他们不会停在阳光下享受,因为他们懂得,停止奔跑会让自己变得愚钝。

人生是一个不停奔跑的过程。

著名学者钱学森在取得“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后,仍然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贪恋荣华富贵与他国优厚的待遇,这就是伟大学者身上焕发出的照耀今人后人的希望曙光。

还有已故的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一生为我国古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季老先生也并没有因自己头顶一片蓝天而停止奋力奔跑啊。

过分舒适安逸的生活挫伤了我们的斗志,钝化了我们的生存能力,日益激烈的残酷竞争也向我们昭示:

伸开你的双臂,在阳光下奔跑,练就一双愈挫愈勇的翅膀,足够抵挡暴风雨的袭击!

尽管风和日丽,也要奋力搏击;尽管丰衣足食,也要全力播种;即使安享太平,也要强化生存能力。

唯有如此,你的生命之光才会冲破黑暗的死寂,带来无限的光明!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礼记》曰:

“君子慎独。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

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

有人问他:

“为什么你不摘梨呢?

或许这梨根本就没有主人。

”许衡说: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5.审题指导

这是一是新材料作文题,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要旨很关键。

此则材料由两点构成:

一是《礼记》中的一语,二是元代大学者许衡的一个“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

材料中“慎独”和“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关键语。

我们据此可以概括出两个角度的话题——自律(自我约束)和自主。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例文引路

君子慎独

毛泽东曾说: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

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

君子处世,所慎在独。

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

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

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

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

”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

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

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

有人劝曰:

“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

”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

“此处无佛,我心有佛。

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

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

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

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

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

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

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

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它赢得了满天星光。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

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

”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

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6.审题指导

材料共有五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我们展开辩证思考。

首先,从对材料的理解来看:

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

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

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

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而行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所以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

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

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

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

所以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最后,从行文来看:

鼓励辩证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参考立意:

(1)遇到困难(障碍、矛盾),要学会变通,灵活应对。

(2)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必要的地方。

(3)有时,避开障碍是一种智慧。

(4)战胜困难方能达到目的。

(5)遇到矛盾不要绕道走。

例文引路给心灵设计弯道

黄河柔肠百转,长江一咏三叹,历史向宇宙纵深处延伸,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前进,自然,社会,历史给了我们丰富的素材。

它的沉重与鲜活,它的豪放与乖张,它的执着与嬗变都给人以心灵上的启示:

心灵坦直固然重要,但也需要一个弯道,在山重水复之时给我们打开柳暗花明的窗。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变通,在恰当的时候,走上心灵的弯道。

伟大的人灵魂往往过于执拗,屈原的“特立独行”宣告了与旧时代共亡的悲怆;李白天真单纯的执着换来了“对影成三人”的沧桑;嵇康稀有的人格节操葬送了那一片空灵与飘逸;岳飞怒发冲冠只为伸张民族的正气……

他们如此伟大的灵魂却寻不到归宿,只因思想过于精深与突兀,令人既为他们击节叫好,又为他们的不会变通扼腕叹息。

文人就应该抛弃世俗潜心研道,武将就应该戎马一生,驰骋沙场,政治并不属于他们。

反观之,摒弃生命之重,适时的变通能让我们更快捷更有效地利用生命。

唯其如此,才会拥有“悠然见南山”的超逸境界。

变通会使人生从容淡定、渐入佳境,同时也会让人生智慧丰盈、绝处逢生。

贝尔不想因传递信息而长途奔波,于是他冲破思维定势,发明了电话;毕昇因看到刻字的繁琐、竹帛的繁重,于是他另辟蹊径,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

他们因变通而名传千古,也为人类带来了福祉。

可见,变通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变通是一种哲学,一种智慧,它不同于俗世的圆滑,也不同于趋炎附势的阿谀。

变通,给我们的心灵以重生的希望和机会。

当我们陷入凄风苦雨生活最低谷的时候,反抗是我们的本能,但往往会使无知德者更加肆虐。

我们不如变通,以理智去应对,以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

我国古代的梁楚之欢,就是梁国以德报怨的善果。

若梁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场血战就不可避免。

转败而为功,因祸而成福,变通,让历史多了一丝和谐,少了一些征战。

泥盆纪总鳍鱼爬出污水,走上河岸,获得沧海桑田之后的余生;上古时代古猿滑下古树,走出丛林,揭开人类文明的扉页。

可见,变通是获得的契机,是通往心灵的弯道。

挥洒智慧人生,就需要给心灵设计弯道。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

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所蕴涵哲理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审题指导

“沉潜”“蓄积与勃发”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一种策略,一种权宜之计,一种智慧,属于谋略层面意义;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是一种“忍”“韧”的哲学理念,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心理素养,一种收敛、内向、自省,锻造灵魂的手段。

它可以指具体的人或物,可以指抽象的哲学思辨;可以写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可以写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更可以写果断出手一鸣惊人。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我们面对重重困难,出头之日遥不可及时,何不学学企鹅的沉潜?

这种沉潜绝非沉沦,而是自强。

如果我们在困境中也能沉下气来,不被“冰凌”吓倒,在喧嚣中也能沉下心来,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

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会被命运的风浪玩弄于股掌之间,直至精疲力竭。

甘于沉下去,才可浮出来,企鹅的沉潜原则,也适用于人的生存。

例文引路

沉潜与成功

昙花用一年的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四年的地下修炼,才换来四周的放声高歌;企鹅用竭尽全力的沉潜,才换来迅猛的腾空而起……自然现象向我们透示着一个哲理:

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

在被动不利的形势下,采用沉潜的策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

从古到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数的事实都为这条哲理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沉潜能使人反败为胜。

公元前496年的吴越之战,越国败北,勾践请降。

吴王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

勾践一如夫差手下忠实的臣子,听凭夫差呼于车前马后,甚至在夫差犯病时,勾践竟愿亲尝夫差粪便,以配合太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