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361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docx

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

2018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Fe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一般不作为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种类与含量均比其外膜的高

C.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这与其功能相适应

D.神经元内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2.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条件和试剂使用叙述,错误的是

①低温:

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机理相同

②酒精:

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中的使用目的相同

③卡诺氏液:

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NaOH”作用相同

④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醋酸洋红液”使用目的相同.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

B.在t0~t1时间内,噬菌体还未侵入到细菌体内

C.在t1~t2时间内,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

D.在t2~t3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4.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

B.生长调节剂X对不同枝条的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

C.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

D.叶片可能产生与生长调节剂X类似作用的物质

5.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细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各种组织、器官

B.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C.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D.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其过程受基因控制

6.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个体需要能量少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需消耗一部分能量

D.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26.(14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改革了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

 

(3)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4)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欲制备碳酸氢钠,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第一位同学: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第二位同学:

用图中戊装置进行实验(其他装置未画出)。

④为提高二氧化碳在此反应液中被吸收的程度,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__________,再从b管中通入________________。

 

⑤装置c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选填字母)。

 

A.碱石灰  B.浓硫酸  C.无水氯化钙

(5)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用简要的文字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1)工业生产硝酸的第一步反应是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已知下列3个热化学方程式(K为平衡常数):

①4NH3(g)+3O2(g)

2N2(g)+6H2O(g)ΔH1=-1266.8kJ/mol K1

②N2(g)+O2(g)

2NO(g) ΔH2=+180.5kJ/mol K2

③4NH3(g)+5O2(g)

4NO(g)+6H2O(g) ΔH3 K3

则ΔH3=_________________,K3=________________(用K1、K2表示)。

 

(2)在一定温度下,将4molNH3和5molO2通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③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升高温度,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平衡常数变大

B.增加NH3的量可提高O2的转化率,NH3的转化率降低

C.恒温恒容下,再充入4molNH3和5molO2,再次达到平衡时NH3转化率增大

D.当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时,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3)①已知Kb(NH3·H2O)=2.0×10-5,则室温下0.1mol/L氨水的pH约为_______。

(已知lg2=0.3) 

②室温下,将相同体积、pH之和为14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合成氨的原料氢气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用氢氧燃料电池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其中a、b均为碳棒,c、d均为铜电极)。

d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5分)ClO2和NaCl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污水杀菌和饮用水消毒。

ClO2气体极其活泼,纯度较高时容易分解爆炸,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容易发生歧化反应。

NaClO2较稳定,受热易分解。

ClO2和NaClO2均可由NaClO3来制备。

分析如下流程回答问题:

(1)制备ClO2时,还原剂由SO2改为Na2SO3,有何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写一条);溶解过程中要控制水溶液的温度和加入硫酸的速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过程所需的NaClO3是在无隔膜电解槽中持续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生成的,请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写出ClO2发生器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ClO2需要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上还可在强酸溶液中用NaCl还原NaClO3来制备ClO2,同时生成Cl2,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吸收塔内必须保证双氧水和碱同时存在,原因是___________。

 

A.当碱不足时,吸收不完全,降低产率

29.(10分)

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水稻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水稻。

下图表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突变型水稻是哪种色素减少,可用____________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再用纸层析分离。

与野生型水稻相比,明显差异的色素带位于滤纸条的最下方,则突变型水稻主要减少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水稻的光合速率低于野生型水稻,一是因为光照较弱;二是因为突变型水稻叶片色素含量低于野生型水稻,对__________光吸收量低于野生型水稻,光反应产生________的速率更慢,从而影响暗反应。

(3)当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水稻的原因是。

30.(10分)冬末春初,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较弱,难以抵御细菌、病毒的入侵而易患感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的信息交流,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信号分子包括

(至少填写三种)。

(2)感冒时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刺激黏膜上的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到脑干的神经中枢,引起咳嗽反射。

咳嗽反射过程中,感受器接受刺激后,细胞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增大,从而产生兴奋,进而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小分子神经递质一般通过______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这种方式的意义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保证兴奋的高效传递。

(3)人体接种流感疫苗后会激发有关免疫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抗体,但接种流感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的流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1分)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形式进行循环。

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_____________(填“A→B”或“B→A”)。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需消耗植物_____kJ。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32.(8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某植物开两性花,花的紫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含有显性基因A、B的植株花色为紫色,其余均为白色。

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请分别写出子一代和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A、B、D表示,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2个基因型不

同的白花品系,且这2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

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让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2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

(要求:

写出实验的思路、预期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腐乳是中国流传数千年的传统民间美食,通常分为青方、红方、糟方三大类。

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在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过程中全程需要氧气的是。

毛霉能在豆腐块上生长,是因为豆腐块能为其提供无机盐、等四大类基本营养物质。

(2)腐乳的发酵过程中能起到防腐作用的物质有____三类。

青方、红方和糟方三类腐乳中,____类没有加入辅料。

现代工业生产腐乳,必须严格控制无菌条件,对豆腐灭菌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

(3)科学家研究了食盐用量对豆腐乳品质及发酵周期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由图可知,随食盐用量的增加,豆腐乳品质的综合评分总体上呈现趋势,选择食盐用量为较为适宜。

发酵周期与食盐的用量成相关,原因可能是。

38.[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结合多种现代生物技术大量生产出人类需求量大的一些药物,如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和生产就已取得极大的成功。

目前科学家已在牛和羊等动物的乳腺生物反应器中表达出了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生长激素等重要药品,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a]、[b]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

若要充分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潜能,可给供体注射,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

(2)在过程c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在其目的基因前要加上特殊的启动子,启动子是识别、结合位点。

(3)d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e过程的名称为,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的转移。

(4)若要一次获得多只完全相同的转基因牛,应采用胚胎分割技术,通常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_________或桑椹胚。

 

2018届高三高考仿真生物试题(九)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2.B3.B4.A5.B6.B

29.(10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同时围绕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对于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尤其是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1)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呈现在滤纸条上最下方的色素为叶绿素b,突变型水稻主要减少的色素是叶绿素b。

(2)由于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与蓝紫光,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水稻,则对红光与蓝紫光吸收量低于野生型水稻。

使光反应产生的ATP、[H]速率更慢,而ATP、[H]主要提供给暗反应。

(3)虽然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更低,但突变体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因此当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固定CO2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消耗也更快,进而提高了光合速率。

【答案】

(1)无水乙醇叶绿素b

(2)蓝紫光和红ATP、[H]

(3)突变体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水稻,突变型水稻固定CO2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消耗也更快,进而提高了光合速率

30.(8分)

【解析】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在此过程中信息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等参与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1)参与神经调节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参与激素调节的信号分子为激素,参与其他体液调节的物质为CO2、H+等,参与免疫调节的信号分子为淋巴因子等。

(2)咳嗽反射过程中,感受器接受刺激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从而产生兴奋,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小分子神经递质一般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这种方式的意义是使神经递质快速并大量释放,从而保证兴奋的有效传递。

(3)人体接种流感疫苗后会激发有关免疫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接种流感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的流感,原因是病毒易发生变异,抗体具有特异性。

【答案】

(1)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H+

(2)钠离子胞吐神经递质快速并大量释放

(3)病毒易发生变异,抗体具有特异性

31.(9分)

【解析】

(1)图甲中,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生产者;图乙表示食物网,其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图中B是消费者,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碳返回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因此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B→A。

(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3)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R+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N。

(4)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消耗植物,考虑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4/5)÷10%÷10%=80kJ,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1/5)÷10%÷10%÷10%=200kJ,因此蛇每增加1kJ体重至少消耗植物200+80=280kJ。

(5)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通过这种关系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该草原虽说发生火灾,但土壤中仍存有植物的根系、繁殖体等,因此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答案】

(1)CO2(1分)B→A

(2)样方(1分)

(3)N+R(4)280

(4)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次生(1分)

32.(1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变式,以及通过遗传考查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学生的难点,要求学生利用遗传的基本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问题。

(1)根据题目描述,含有显性基因A、B的植株花色为紫色,其余均为白色。

则紫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基因型为A_bb、aaB_、aabb。

根据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一代为紫花(A_B_):

白花(A_bb、aaB_、aabb)=9:

7。

子一代的紫花植株4/16AaBb自交,子二代紫花为36/256,子一代的紫花植株1/16AABB自交,子二代紫花为16/256,子一代的紫花植株2/16AaBB自交,子二代紫花为24/256,子一代的紫花植株2/16AABb自交,子二代紫花为24/256,则子二代紫花植株为100/256,可推出白花植株为156/256,即子二代紫花:

白花=25:

39。

(2)根据题目假设,紫花为A_B_D_,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2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2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白花品系基因型可能为AABBdd或AAbbDD或aaBBDD中的两种。

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说明紫花品系为AABBDD,白花植株为AABBdd或AAbbDD或aaBBDD中的一种,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2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可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2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

若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紫花,则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若一个杂交组合的子代为紫花,另一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为白花,则该白花植株的突变属于上述2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

【答案】

(1)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白色=9∶7(2分)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白色=25∶39(2分)

(2)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2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

若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紫花,则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若一个杂交组合的子代为紫花,另一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为白花,则该白花植株的突变属于上述2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4分)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解析】

(1)制作果酒的原理是利用酵母菌的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制作果醋所利用的醋酸杆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为:

①豆腐上长出毛霉→②加盐腌制→③加卤汤装瓶→④密封腌制。

可见,在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过程中全程需要氧气的是果醋。

霉能在豆腐块上生长,是因为豆腐块能为其提供无机盐、碳源、氮源、水等基本营养物质。

(2)在腐乳的发酵过程中,加入的酒、香辛料、盐都能起到防腐作用。

在青方、红方和糟方三类腐乳中,没有加入辅料的是青方。

对豆腐灭菌宜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3)曲线图显示:

随食盐用量的增加,豆腐乳品质的综合评分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食盐用量为10%时,豆腐乳品质的综合评分最高,说明此浓度是选择食盐用量较为适宜的浓度。

发酵周期与食盐的用量成正相关,原因可能是:

随食盐浓度的增加,对发酵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增强(或随食盐浓度的增加,对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

【答案】

(1)果醋碳源、氮源、水

(2)酒、香辛料、盐青方高压蒸汽灭菌

(3)先上升后下降10%正随食盐浓度的增加,其对发酵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增强(或随食盐浓度的增加,其对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

38.[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解析】本题考查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识记胚胎工程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精子的获取、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

为了促使优良母畜排出更多的卵子,采用的方法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促其超数排卵。

(2)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3)d过程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若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e过程是胚胎移植,即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所以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4)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

【答案】

(1)精子的获取卵母细胞的采集促性腺激素

(2)RNA聚合酶

(3)显微注射法胚胎移植空间位置

(4)囊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