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397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docx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

一、水蚤培育

水蚤是指水生枝角类和挠足类两大类浮游动物,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鳅苗、鳅种的适口饵料。

人工培育水蚤喂鳅成本低、鳅类生长快、增产效果好。

其方法是:

①建池:

土池和水泥池均可。

池深约1米,大小以10平方米~30平方米的长方形为宜。

 

②注水:

池中注水约50厘米深。

水蚤适宜的水温为18℃~25℃,ph值为7.5~8,溶氧饱和度为70%~120%。

③施肥:

土池每立方米水体投4公斤牛、马粪或其他畜粪、1.5公斤稻草、麦秸或其他无毒植物茎叶作基肥,10天后追肥一次,追肥量同基肥,此后再根据水色酌情追肥,使水色保持黄褐色。

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投牛、马粪或其他畜粪1.5公斤,加沃土1.5公斤~2公斤,以后每隔8天再追肥一次,追肥量为牛、马粪或其他畜粪0.75公斤。

 

④培育:

不论是土池还是泥池,都可采用酵母与无机肥混合培养法。

每立方米水体投酵母20克,酵母可先在水中浸泡3小时~4小时,再泼入池中,每立方米水体施碳酸铵65克、硝酸铵37.5克,以后每隔5天施一次,其用量为开始的一半。

投放酵母后,将池水曝晒1天~3天后,就可以放入水蚤作种,用种量为每立方米水体30克~50克。

 

⑤捞取水蚤种入池15天~20天后,经大量繁殖,可布满全池。

这时,即可分批捞取喂鳅。

一般每隔1天~2天捞取一次,一次捞取总量的10%~20%。

在水温18℃~20℃的环境下,可常捞常有,连续不断。

二.蚯蚓的培育

蚯蚓的适应能力很强,地球上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广泛分布着蚯蚓。

只要掌握了它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根据其昼伏夜出、地面排粪、畏光、喜温、喜湿、好气等特点,除可在室外大面积养殖外,亦可在室内开展如瓶养、箱养、池养、立体养殖等多种不同模式的工厂化养殖,现将几种主要养殖方法介绍如后。

2.1立体多孔槽养殖法  立体多孔槽分三种类型:

  

①多孔箱(或多孔桶):

适合于处理农户的日常生活垃圾,也可大规模生产。

方法是先将旧木箱(捅)钻孔,孔径2~3厘米,孔的总面积占箱(桶)体侧表面积的一半以上,内养日本大平二号蚯蚓5000~10000条,每月可产鲜蚯蚓1~2公斤,蚓粪35~70公斤。

若规模化养殖,则把多孔箱(桶)堆积起来,两列箱体之间距离应在5厘米以上,以利通风、排粪。

箱(桶)的容积以30~80升为宜。

②室内多孔槽:

适合于畜牧场、生产队或专业户使用,用角钢焊成长180厘米,宽35厘米,高200厘米的长方体,四周用塑料绳编成,间距为2~3厘米,内装沤制好的饵科和蚓种,每槽可养大平二号蚯蚓2万条。

③池内多孔槽:

由一个水泥池及若干个多孔槽所组成。

池长100~1000厘米,宽100-300厘米,高150厘米;四壁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内外壁用水泥沙浆抹光.池底设置清理蚓粪的出粪口,在离池底20厘米高处用钢筋焊成底座,钢筋间距为2~3厘米。

池内的多孔槽规格根据池的大小决定,一般长60~260厘米,宽10厘米,高130厘米,周围用角钢焊成,四面用钢筋焊接,钢筋间距2-3厘米。

多孔槽放在底座上,两槽之间距离35厘米左右,槽壁距池壁20厘米,饵料和蚓种放在多孔槽外面。

以上三种形式都要在槽上覆盖塑料薄膜。

2.1.2饲料的选择及调制:

只要是无毒的有机物都可作蚯蚓饲料,含蛋白质过多的单一饵料最好与其他饵科配合投喂。

各种饵料都须经过筛选、去杂、堆积沤制一段时间方可直接以上面投喂。

马粪等比较碎的饵科可以直接投喂,因为通气孔可以把酵母菌等好气性细茵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把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以内,而嫌气性微生物也无法生存,不必担心高温烧死蚯蚓或酸度过高酸死蚯蚓。

2.1.3管理注意事项:

把室温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

室内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它又直接影响差槽内温度,如果室温高于20摄氏度,就无法控制饲料发酵而增高的槽温。

降温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①浇水降温;②池槽上方盖草棚,避免阳光直射;③开电扇通风散热;④使用空调设备。

相反,冬天可采用以下升温办法:

①覆盖塑料薄膜;②利用工厂余热;③室内生火;④投喂末发酵饲料。

注意槽内湿度:

多孔槽渗水条件,不伯饵料湿度大,上面覆盖了塑料薄膜,水蒸气也蒸发不出去,保湿性能好,且湿度均匀,注意到所投饵科的湿度不低于75%就可保持一个月的适宜湿度。

塑料薄膜若有破损则应及时更换新膜,否则槽壁表层湿度不够,蚯蚓不向外排粪而造成自身污染。

注意空气流通:

立体多孔槽通气条件好,但新加饵科时会有臭气味,虽然蚯蚓及蚓粪有除臭作用,但短时间内不立即消失,所以养殖室应常开前后窗和天地窗。

制造黑暗环境:

养殖室一般用黑布或黑色塑料薄膜避光,槽的四周同样围以黑色薄膜,有利于蚯蚓在槽壁上活动、排粪。

2.2塑料棚养殖法

塑科薄膜柔软质轻,造价低廉,且成型随意、管理方便、有良好的透明度和保温、保湿性能,在室内室外养殖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北方的早春、晚秋及漫长冬季,用塑料大棚养殖蚯蚓可以通过太阳辐射提高棚内温度,在通常情况下单层大棚内也比棚外气温高出2摄氏度至5摄氏度。

严寒时期可以覆盖2~3层,层间保持间距8~10厘米,利用不流动空气加强保温作用,经实验双层棚提高气温6.2摄氏度,地温提高4.2摄氏度,比露地气温高8.3摄氏度,地温提高11.3摄氏度。

但是塑料大棚内昼夜温差很大,必须加强管理。

据实验在春夏季上午10点左右棚内温度每小时可上升8摄氏度至10摄氏度,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至下午4点左右棚内降温很大,以蚯蚓生物学角度看是十分不利的。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蚯蚓的新陈代谢加快,生长繁殖也越快,但是超过极限则危及生命甚至死亡;相反在严冬的夜晚太冷,蚯蚓无法在表面活动排粪而造成自身污染。

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升温或降温措施,以保证蚯蚓的正常生长繁殖,提高养殖效益。

塑科大棚的修建方式很多,可根据养殖的规模、条件灵活采用。

塑料大棚养蚯蚓最好是投喂通过发酵腐熟的饲科,制作方法如下:

取粪料(马、牛、羊、猪、兔粪)55%,干料(稻草、麦杆、废纸、垃圾等)45%,混合后堆成高1.3米、宽1米、长度随料多少而定的方体,均匀喷水至底层有水流出为止;第二天堆温上升,4~5天后可升至75℃~80℃,以后又逐渐下降,当降至60℃左右时翻堆,重新混合堆制,分别再停7、5、4、3天时各翻一次。

翻堆是为了改善料堆内通气条件,散发废气,调节水分,促进好气性细菌生长,使饲料得到均匀、良好的转化和分解。

细菌参与发酵分为三期:

前熟期主要分解糖份、氨基酸、蛋白质等;纤维分解期在嫌气性条件下进行,将纤维素分解为有机酸和能源;当温度从80℃下降时,木质被分解呈黑褐色菌片,变成蚯蚓喜食的饲料。

2.3简易堆料养殖法

这是农户普遍采用的养殖方法。

1.场地:

选择地势较高而靠近水源又不积水的平地作养殖场。

2.备料:

利用马、牛、羊粪或其他畜禽粪便加入30%的干草料拌匀堆沤发酵。

3.铺料及引种:

将发酵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在选定的地点铺成长方形,长度随意,宽度1~30px,厚度375px以下,然后均匀投入蚓种(含卵茧),上面再盖饲料厚125px以下。

4.覆盖分以下两种形式:

①堆料时料面均匀堆置半球形的料包,上面盖以草帘或草席;②基料铺设后以750px间距插入打通竹节的小竹管,顶铺高出料面375px左右,其上再盖草帘或草席。

以上两种方式既能保温、保湿,又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透气性。

上面还可盖塑料薄膜。

5.围墙也有以下两种形式:

①使用网目为3mm的尼龙网;②用砖块干砌,高度1500px,基部固定于地面以下,料面以上的内外壁用水泥沙浆抹光滑,以防蚯蚓逃逸和老鼠为害。

在料堆外应环绕场地开挖一条750px宽的水沟,沟中蓄满水,以防蚂蚁等敌害。

2.4饵料块养殖法

高密度饲养蚯蚓时,采用在饲养箱中用饲料块喂养的方法,既满足了蚯蚓的营养,又保持蚯蚓生育环境不致恶化。

即采用长1000px,宽500px,高750px的玻璃箱作饲养箱,箱底铺土250px厚,土面上铺125px厚泡过水的稻草,投放200条条纹蚯蚓,把箱体放于调节到25℃的恒温槽中,每箱放入10个饲料块,隔日喷水,保持-定湿度。

饲料块的配方为粗蛋白12.7%,粗脂肪2.4%,灰分3.4%,粗纤维2.1%,可溶性无氮物25.9%,水53.5%,充分拌匀后做成1~75px的团块状即成。

采用这种设备的优点是能用肉眼判断箱中饲料的多少,保持投入和消耗平衡;蚯蚓幼体生活在饲料块周围,分离或投入其他箱体时省时省力,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降低了成本。

2.5立体养殖法

用多层箱型养殖槽堆积起来,可达到工厂化大规模养殖的目的。

箱型养殖槽由竹、木、塑料或其他材料构成均可,槽壁高度一般750px,槽壁槽底都钻有孔径为7~15mm的通气孔,总面积占槽壁面积的30%~40%,能有效地调节温、湿度,分离蚯蚓、粪,槽内饲料的厚度保持375px以下,上方留有125px高的空间,其上覆盖薄膜,控制水分,保持饲料湿度在75%~80%之间,就是经过一、二个月湿度也会保持在60%以上.同时蚯蚓排泄的粪便能自动地从槽壁周围漏出来,不须进行专门分离和清理。

采用此法时箱体间距应保持125px以上,以利空气流通。

这种养殖法蚯蚓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生长繁殖很快,比平地养殖法有增殖率高,生长用期短、管理操作方便等优点。

三.水蚯蚓(丝蚯蚓)的培育

水蚯蚓(又叫丝蚯蚓)属淡水底栖动物,蛋白质含量高达70%以上,粗蛋白中氨基酸齐全,是蛙类、鱼类的活饵料,人工培育简便易行。

下面介绍其培育方法,供养殖户参考。

 

3.1建池与培池

宜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座北朝南的地方建池。

池长10~30米、宽1~1.2米、深0.2~0.25米。

池底最好铺一层石板或打上“三合土”,要求蚓池有0.5%~1%的比降,在较高的一端设进水沟、口,较低的一端设排水沟、口,并在进、排水口设置金属网拦栅,以防鱼、虾、螺等敌害随水闯入池中。

注意,蚓池要有一定的长度,否则投放的饲料、肥料易被水流带走散失。

如果无法建成长条形时,可因地制宜建成环流形池或曲流形池等。

优质的培养基是缩短水蚯蚓采收周期从而获得高产的关键。

培养期的原材料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如鱼塘淤泥、稻田肥泥、污水沟边的黑泥等)、疏松剂(如甘蔗渣等)和有机粪肥(如牛粪、鸡粪等)三类物质。

装填程序是:

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其他疏松剂,用量是每平方米2~3公斤,随即铺上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10~12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牛、鸡、猪粪,每平方米10公斤左右。

接蚓种前再在表面敷一层厚度3~5厘米的污泥,同时在泥面上薄撒一层经发酵处理的麸皮与米糠、玉米粉等的混合饲料,每平方米撒150~250克。

最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3~5厘米深的水层。

这时就可引进水蚯蚓种。

生产实践证明,新建池的培养基一般可连续使用2~3年,过时则应更新。

3.2引种与接种

9月中、下旬,当气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引种入池。

水蚯蚓的种源在各地都不缺乏,城镇近郊的排污沟、港湾码头,禽畜饲养场及屠宰场的废水坑凼及皮革厂、糖厂、食品厂排放废物的污水沟等处,天然水蚯蚓比较丰富,可就近采种。

采种蚓可连同污泥、废渣一起运回,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蚓卵。

接种工作比较简单,即把采回的蚓种均匀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就告完成。

每平方米培养面积以500~750克蚓种为宜。

3.3饲料与投料

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酸味的粮食类饲料,禽畜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也是它们的优质饲料。

但是所投饲料(尤其是粪肥)应充分腐熟、发酵,否则它们会在蚓池内发酵产生高热“烧死”蚓卵与幼蚓。

粪肥可按常规在坑凼里自然腐熟,粮食类饲料在投喂前16~20小时加水发酵,在20℃以上的室温条件下拌料,加水量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为度,然后铲拢成堆、拍打结实,盖上塑料布即可。

如果室温在20℃以下时需加酵母片促其发酵,用量是每1~2公斤干饲料加1片左右。

在头天下午3~4点钟拌料。

第二天上午即能发酵熟化。

揭开塑料布有浓郁的甜酸酒香味即证明可以喂蚓了。

欲使水蚯蚓繁殖快,产量高,必须定期投喂饲料。

接种后至采收前每隔10~15天,每亩应追施腐熟粪肥200~250公斤;自采收开始,每次收后即行追施粪肥300公斤左右,粮食类饲料适量,以促进水蚯蚓快繁速长。

投喂肥料时,应先用水稀释搅拌,除去草渣等杂物,再均匀泼洒在培养基表面,切勿撒成团块状堆积在蚓池里。

投料前不要忘了关闭进水口,以免饲料飘流散失。

3.4擂池与水管

这是饲养管理绝对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

方法是用“T”形木耙将蚓池的培养基认真地擂动1次,有意识地把青苔、杂草擂入泥里。

擂池的作用,一是能防止培养基板结,二是能将水蚯蚓的代谢废物、饲(肥)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驱除,三是能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杂草的繁生,四是能经常保持培养基表面平整,有利于水流平稳畅通。

水深调控在3~5厘米比较适宜。

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太阳能提高池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利保温和防冻;盛夏高期池水宜深些,以减小光辐照,最好预先在蚓池上空搭架种植藤蔓类作物遮荫。

太大的水流不仅会带走培养基面上的营养物质和卵茧,还会加剧水蚯蚓自身的体能消耗,对增产不利。

但过小的流速甚至长时间的静水状态又不利于溶氧的供给和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的排除,从而导致水质恶化、蚓体大量死亡。

实践表明,每亩养殖池每秒钟有0.005~0.01立方米(5~10公斤)的流量就足够了。

水蚯蚓对水中农药等有害物质十分敏感,工业废水、刚喷洒过农药的田水或治疗鱼病的含药池水都不能用。

3.5采收与提纯

水蚯蚓的繁殖能力极强,孵出的幼蚓生长20多天就能产卵繁殖。

每条成蚓1次可产卵茧几个到几十个,一生能产下100~400万个卵。

新建蚓池接种30天后便进入繁殖高峰期,且能一直保持长盛不衰。

但水蚯蚓的寿命不长,一般只有80天左右,少数能活到120天。

因此时收蚓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采收方法可采取头天晚上断水或减小水流量,造成蚓池缺氧,第二天一早便可很方便地用聚乙烯网布做成的小抄网舀取水中蚓团。

每次蚓体的采收量以捞光培养基面上的“蚓团”为准。

这样的采收量既不影响其群体繁殖力,也不会因采收不及时导致蚓体衰老死亡而降低产量。

为了提纯水蚯蚓,可把一桶蚓团先倒入方形滤布中在水中淘洗,除去大部分泥沙,再倒入大盆摊平,使其厚度不超过10厘米,表面铺上1块罗纹纱布,淹水1.5~2厘米深,用盆盖盖严,密闭约2小时后(气温超过28℃时,密闭时间要缩短,否则会闷死水蚯蚓),水蚯蚓会从纱布眼里钻上来。

揭开盆盖,提起纱布四角,即能得到与渣滓完全分离的纯水蚯蚓。

此法可重复1~2次,把渣滓里的水蚯蚓再提些出来。

盆底剩下的残渣含有大量的卵茧和少许蚓体,应倒回养殖池。

3.6暂养与外运

若当天无法用完或售尽,应进行暂养。

每平方米池面暂养水蚯蚓10~20公斤,每3~4小时定时搅动分散一次,以防结集成团缺氧死亡。

需长途运输时,途中时间超出3小进以上,应用双层塑料膜氧气袋包装,每袋装水蚯蚓不超过10公斤,加清水2~3公斤,充足氧气,气温较高时袋内还需加适量冰块,确保安全运抵目的地。

四.蝇蛆的培育

蝇蛆、蝇蛹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

据分析,干蛆含蛋白质39%-63%,粗脂肪12.6%,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钙和磷。

人工养殖蝇蛆,可极大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4.1成虫饲养

①设备。

蝇笼:

用铁条或木条做成50厘米×50厘米×50厘米的支架,外罩塑料或窗纱,其中一面留一直径为12厘米-15厘米的操作孔。

每个蝇笼配备一个饮水杯,三四个料盘,一个产卵缸。

蝇蛆培养盘:

用塑料或铁皮制成,数量依养殖规模而定,其大小以每盘放培养基5千克为宜,培养盘一般每边高10厘米,培养基厚度以3厘米-5厘米为宜。

②饲料配制。

成虫的食物以幼蛆为主,先将鲜蛆用绞肉机(壁孔直径为1.0毫米-1.5毫米)绞碎,再按下述比例拌匀:

蛆糊95%,啤酒酵母5%,水150毫升。

③饲养技术。

将种蝇放入蝇笼中,(指种蛹将要羽化时,连同羽化缸一同放入),放养密度按每只成虫在笼内平均占空间10厘米3计算,每笼至少可放1.2万只。

等到羽化5%时,发现雌雄开始交尾后,再放入产卵缸。

产卵缸为不透明容器,里面放适量麸皮。

为便于管理,成虫宜每7天羽化一批。

成虫的产卵量达1000个,约经12天-15天,产卵量下降后即可淘汰。

其方法很简单,将饵料、水取出后,两日后即被饿死,或用开水烫死。

死蝇可直接供家禽啄食,或烘干粉碎后,拌入饲料中即可。

操作时应注意:

室温应控制在24℃一30℃,湿度控制50%-80%,每日上午将蝇笼内的两个饵料盘(一个盛红糖,一个盛蛆浆),一个饮水缸取出,冲刷干净之后,装入饵料。

为减少苍蝇逃逸次数,此时也宜取出蝇卵,移入幼虫室进行培养。

糖盘每次放红糖40克左右,2天-3天更换。

一次即可。

苍蝇能传播多种疾病,在培养过程中注意防止笼内菌蝇逃出。

成虫室外要设缓冲间,室内应有灭蝇装置,以便诱杀个别飞出的成虫。

4.2幼虫(蛆)的养殖

4.2.1配制培养基

将鸡粪30%,小麦麸70%或全部鸡粪、猪粪混合后加水配制成含水量在15%左右的培养基。

4.2.2接卵

将配好的培养基盛于蝇蛆培养盘中,厚度约为3厘米-5厘米(夏天则不超过3厘米),然后按每5千克培养基接种蝇卵4克的比例接种。

接种好的培养基便可放到22℃-25℃的培养室内培养。

4.2.3蝇蛆分离

蝇卵在培养室内经过8小时-12小时就能孵化成蛆,经5天-6天就可成蛹。

作为畜禽的饲料,一般从幼虫孵化的第4天即可作为产品收获。

收获方法是:

利用蝇蛆避光性的特点,将培养基置于强光之下,蛆便会钻到培养基底层,这时除掉上部培养基,剩余的培养基倒入纱布筛内,在水中反复漂洗,即可得到干净的蝇蛆。

五.黄粉虫的培育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为多汁软体黄粉虫俗称面包虫,为多汁软体动物,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达50%。

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动物生长必需的16种氨基酸,每100克干品,含氨基酸高达874.9毫克,其各种营养成份居各类饲料之首。

据测定,1公斤分黄粉虫的营养价值相发于25公斤麦麸、20公斤混合饲料和1000公斤青饲料的营养价值,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黄粉虫虽然身价不凡,但饲养极为简单,只要容器内壁光滑能防逃即可。

成本低经济效益高,10平方米内立体生产每月可出200~400公斤。

饲养黄粉虫不受地区气候条件限制(在10℃不会冻死)。

只要掌握正确的饲养方法,其成率达90%。

5.1生活条件

温度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为26℃~32℃,而生长发育最快是在35℃,当温度高于35℃时,生长发育速度下降,38℃时黄粉虫则会受热致死,但是,黄粉虫较耐寒,老龄幼虫可耐受-4℃,而低龄幼虫在0℃时即大量冻死,8℃时则开始生长发育。

上述温度是指群体内部的温度,一般来说群体内部的温度往往高于室内温度8℃~10℃。

如果室内温度达26℃时,就要采取降温措施,同时减少群体的密度,以免温度过高而热死。

湿度黄粉虫不怕干燥,能在含水量低于10%的饲料中生存,但湿度太低时体内水分过分蒸发,因而生长发育慢,体重减轻,饲料利用率低,所以最适宜的饲料含水量为15%,室内空气湿度为70%,但当饲料含水量达18%和室内空气湿度为85%时,黄粉虫不但生长发育减慢,而且容易生病,尤其是成虫更怕潮湿而生病死亡。

食物黄粉虫属杂食性昆虫。

吃食各种粮食、油料和粮泊加工的副产品,如糠鼓、渣饼等,同时也吃食各种蔬菜叶。

幼虫的食性更为广泛,除吃上述食物外,还可吃干鲜桑叶、豆科植物的叶以及各种昆虫尸体,当食物缺乏时,甚至会咬食木做的饲养箱和垫底的纸片等。

人工饲养时,不能只喂一种饲料,应该投喂多种饲料制成的混合饲料,这样才能满足黄粉虫生长发育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不然,黄粉虫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仅能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受阻,虫体变小,繁殖力下降。

混合饲料的配合百分比为:

麦麸80%、玉米粉10%、花生饼9%、其它(包括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粉、土霉素)1%;

麦鼓60%、碎米糠20%、玉米粉10%、豆饼9%、其它1%。

上述各种饲料的比例,各地可按虫体生长状况和饲料来源以及经济状况,而灵活掌握自行调整,不可生搬硬套、固守一方。

怕光喜暗成虫喜欢潜伏在阴暗角落或树叶、杂草或其它杂物下面躲避阳光;幼虫则多潜伏在粮食、面粉、糠鼓的表层下l厘米一3厘米处生活。

所以人工饲养黄粉虫应选择光线较暗的地方,或者饲养箱应有遮蔽,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影响黄粉虫的生活。

喜群居黄粉虫幼虫和成虫均喜欢聚集在一起生活,但饲养的密度要适中,不宜过大。

当饲养密度过大时,一来提高了群体内温度而造成高温热死幼虫,二来活动的地方减少,食物易造成不足;导致成虫和幼虫产生食卵和食蛹。

但饲养密度也不宜过小,这样会造成地方的浪费,降低生产率。

所以人工饲养时应注意分箱,控制饲养密度。

5.2饲养方法

黄粉虫的饲养方法均采用箱养法。

5.2.1饲养设备

饲养设备较简单,用盆、缸、木箱、纸盒、砖池等器具可饲养,但要求内光滑,深15厘米左右,以防逃跑,特别是养成虫的木盒内框,要用塑料薄膜钉好,以免成虫外爬和产卵不定位。

在底部装地块铁纱网,使卵能漏下去,不致成虫吃掉,纱网下要垫一层接卵纸,便于收集卵。

如大规模饲养黄粉虫时,可根据需要做一数量的木箱,在室内架起,进行立体饲养。

5.2.2饲养管理

①成虫的饲养

成虫饲养的任务是使成虫产下大量的虫卵。

当羽化后的成虫,在虫体体色变成黑褐色之前,就要转到成虫产卵箱饲养。

成虫产卵箱的规格的长、宽、高分别为60厘米、40厘米、15厘米的木箱,底部钉上网孔为2毫米一3毫米的铁丝网,网孔不能过大,否则成虫容易掉下逃走,但也不能太小,不然箱内的杂物筛不下来。

箱内例四边镶以白铁皮或玻璃,防止虫子逃跑。

投放雌雄成虫的比例为1:

1。

在投放成虫前,先在箱底下垫一块木板,木板上铺一张纸,让卵产在纸上。

箱内铺上一层l厘米厚的饲料,这样才能使成虫把卵产在纸上而不致于产在饲料中。

在饲料上铺上一层于鲜桑叶或其他豆科植物的叶片,使成虫分散隐蔽在叶子下面,并保持较稳定的温度。

然后再按照温度和湿度盖上白菜,如果温度高、湿度低时多盖一些,蔬菜主要是提供水分和增加维生素,随吃随加,不可过量,以免湿度过大菜叶腐烂,致使成虫容易生病,降低产卵量。

成虫在生长期间不断进食不断产卵,所以每天要投料1次一2次,将饲料撒到叶面上供其自由取食。

成虫产卵时多数钻到纸上或纸和网之间的底部,伸出产卵器穿过铁丝网孔,将卵产在纸上或纸与网之间的饲料中;这样可以防止成虫把卵吃掉的食卵现象。

成虫连续产卵3个月后,雌虫会逐渐因衰老而死亡,未死亡的雌虫产卵量也显著下降,因而饲养3个月后就要把成虫全部淘汰,以免浪费饲料和占用产卵箱,提高生产效益。

②幼虫的饲养

幼虫的饲养是指从孵化出幼虫至幼虫化为蛹这段时间,均在孵化箱中饲养。

孵化箱与产卵箱的规格相同,但箱底放置木板,这样一个孵化箱可孵化3个卵箱筛的卵纸,但应分层堆放,层问用几根木条隔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

孵化前先进行筛卵,筛卵时首先将箱中的饲料及其它碎屑筛下,然后将卵纸一起放进孵化箱中进行孵化。

卵上盖一层菜叶,以保持适合的湿度。

这样卵在孵化箱中10天内即可孵出幼虫。

幼虫留在箱中饲养,3龄前不需要添加混合饲料,原来的饲料已够食用,但要经常放菜叶,让幼虫在菜叶底下栖息取食。

当箱中饲料吃完后,进行过筛,筛出虫粪,幼虫仍放回箱内饲养,并添加3倍于虫体重的混合饲料,可以麦鼓、菜叶为主。

饲养实践表明,一般投喂2.5公斤麦鼓可收面包虫l公斤。

虫体长至4~6龄时,可采收来作为饵料。

用来留种的幼虫则继续饲养,到6龄时因幼虫群体体积增大,应进行分群饲养,幼虫继续蜕皮长大。

老龄幼虫在化蛹前四处扩散,寻找适宜场所化蛹,这时应将它放在包有铁皮的箱中或脸盆中,防止逃走。

化蛹初期和中期,每天要检蛹1次~2次,把蛹取出,放在羽化箱中,避免被其它幼虫咬伤。

化蛹后期,全部幼虫都处于化蛹俞的半休眠状态,这时就不要再检蛹了,待全部化蛹后,筛出放进羽化箱中,蛹在饲料表面,经过7天后就羽化为成虫。

此外,完全当作饲料的幼虫,亦可把卵纸放在脸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