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670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案.docx

新人教版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2019年春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平衡,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平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分析资料、判断是非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并且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难点:

概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展示风光秀美的风景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到生物圈的美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快乐与幸福。

提问:

1.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可是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吗?

2.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方面的?

(有利、有害两方面的)

教师:

适时介绍三北防护林等,提出应特别关注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情况,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展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类出现后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

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2011年已突破70亿。

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我国人口的增长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感受我国人口的飞速增长,了解人口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3)面对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

(1)请举例说明我们周围有哪些破坏行为?

学生畅所欲言,列举出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师总结引导:

看来我们同学都很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行为也有一定的了解。

归纳同学们所列举的例子为这几个方面:

①人类对树木的乱砍滥伐、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及一些牧民肆意的在我国的植被上放牧。

②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肆意地捕杀野生动物。

③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及人们自身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和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

(2)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104~105图文,就人类的破坏行为加以分析,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严重的后果及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哪些灾难?

学生分组充分讨论:

每组围绕一个方面的问题。

(10分钟)

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肯定性地评价学生,并适当补充。

①乱砍滥伐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使国家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引起一些自然灾害,比如沙尘暴„„

②(展示沙尘暴图片)列举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可以说是自然界对于我们人类这些破坏行为给予的一种惩罚,这种惩罚就警示我们要善待自然、尊重自然。

③展示人类残害动物的一些手段,分析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反思自己有无这种行为。

④播放太湖风光背景图片,配以柔美的《太湖美》乐曲,让学生感受到太湖昔日与今天的差别,体会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认真阅读教材P106~107“科学·技术·社会”,思考什么是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举出你所知道的生物入侵的实例。

4.活动:

这一环节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搭建一个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才智的平台。

①即兴演讲:

假如你来当太湖管理局的局长,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

②面对以上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是无能为力,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呢?

应该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关注了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干扰和破坏是触目惊心的,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动植物的生活,也使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影响。

这样的后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保护生物圈的行列中去。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设计理念☆

《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的教学理念。

采用《六步实效教学流程》,真正的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中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本节课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事例、图片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出发,去发现,去思考,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1、能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平衡,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平衡。

  3、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一般手段和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分析资料、判断是非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并且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

  ①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收集资料和图片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阶段的学生,能够独立的阅读文章和进行简单的探究;对各种知识现象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

教师如果能够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最容易形成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志趣,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

  以构建“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事例、图片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出发,去发现,去思考,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资源利用☆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利用多媒体课件贯穿始终。

使用多种媒体手段插入大量图片、音乐、影像等资料。

同时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首先,查找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采取措施的资料。

准备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其次,我让学生课外分组查找资料:

⑴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危害及带来的严重后果;⑵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污染程度及带来的严重后果;⑶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稳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意义;⑷我国的空气污染程度及带来的严重后果;⑸调查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

①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如何?

②目前当地存在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③当地人民目前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如何?

④存在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意图: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查找目标,提供查找线索,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共同完成任务。

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后通过分析努力及借助资料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当你走进一片森林,当你走进一片花的海洋,当你遨游在清澈河水中,当你欣赏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面时,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呢?

然而,当你发现你曾经去过的森林、曾经走过的花海已经不复存在了,当你遨游过的河水也已经污浊不堪了,你又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呢?

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人类的活动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意图:

从身边最常见的景观--林立的楼群、拥挤的车辆、密布的游艇切入主题,易引起学生的深思。

同时,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

  二、学习目标

  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平衡,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平衡。

  3、了解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一般手段和方法。

  4、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的学习。

  三、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方面的资料,针对教科书中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提出问题展开探究、交流。

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会在学生中间引起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集天地之灵气,采万物之精华,勇敢的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

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恶果。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善待万物,就象善待我们的朋友;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的家园!

人类渐渐从噩梦中觉醒: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是唯一的出路。

  【意图:

这一环节教师采用强烈的视觉反差引起学生对环境破坏的进一步认识,感受到环保责任的重大。

“深幽的原始丛林为底,衬托着在树桩秃地中哭泣的老妇;碧草青天的大草原,衬托着滚滚的沙尘暴;……书中图片创设的问题情境,教师只是用来抛砖引,在这里教师着重锻炼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手中调查资料的处理以及灵活的应用能力。

  四、抒发情怀、反省自己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畅谈去过的风景区,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敞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展示美丽的祖国。

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认识周围的破坏行为举一些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并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其中的原因,一起预测可能带给我们的严重后果。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日常的一些小活动可能都会影响甚至破坏环境,启发学生保护环境应从身边做起。

  【意图:

通过新明的对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谋士在行动--”我为环保献一策“

  面对人类的种种破坏,大自然已向人类发出了黄牌警告,警钟为谁而鸣?

为你、为我、为他、为大家…面对地球--母亲的呼救,你们有何行动?

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1、请你为电视台策划一个公益广告,倡导人们珍惜生命,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2、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经同学和教师共同讨论后,总结出几条可行性建议,送交有关部门。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地参与到环保活动中,鼓励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加倍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

  【意图:

这一环节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搭建一个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才智的平台,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大检阅。

  六、学以致用

  1、在学校出一版有关环境保护的墙报

  2、借阅或上网查阅有关污染与防治的书,写一篇与此有关的小论文

  【意图:

课后探究论文的撰写是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收获阶段,是学生研究成果的结晶。

为激励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教师挑选优秀学生作品,在校园举办了成果展,同时在全校掀起”爱家乡,我环保“的热潮。

  ★课后反思★

  1、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不仅局限于教师这单一途径,在信息时代,我深感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不断的督促自己不断进步,现在特别是我们这些综合学科的教师也必须是一个知识多元化的教师。

  2、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打造”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的和谐学风,把学生推向自学。

教师的责任更为重要,应做好学生探究的舵手,为不同层次,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创设出适合他们的问题情境,采用”我是一名小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每一次探究活动都成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殿堂,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3、授课中的不足是:

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

改进措施是让学生把各组的成果以墙报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于教室或学校宣传栏。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设想:

在“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中安排了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空间。

模拟探究中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为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研究酸雨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通过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

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

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

(2)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

以食醋和清水为材料配制pH=4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喷壶、菜豆种子。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通过教师讲解环境污染方面的材料,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

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你说我说大家说。

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2.观察、思考、引导。

(1)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以酸雨为例讲述环境污染对生物造成的影响。

(2)那什么是酸雨呢?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酸雨的危害由哪些呢?

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三、制定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初步制定探究

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

探究提示内容如下:

1.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

你为什么要这样选取?

2.是否需要设

计对照实验?

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条件(如环境、管理、观察记录等)上有什么要求?

3.本实验是否需要数量统计?

如果需要,尝试设计一种你认为简单明了的统计格式,以便记录观察实验的结果。

4.只做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可靠吗?

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为什么?

四、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教师提示管理、记录等工作,

以保证探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五、对记录的数据和观

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撰写探究报告。

六、分析结果、表达交流、教师评价。

各小组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报告,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各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肯定学生的科学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自评互评、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实验中出现的在以后的探究实验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设置对照实验、设置重复组等,指出探究道路的坎坷,鼓励学生在漫长的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知难而进,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

七、进一步认识危害性,环保从我做起。

学生对酸雨给生物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除了酸雨,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也影响生物的生存,增强了学

生环保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通过教师提示的问题“回想你和你周围的人有哪些行为习惯曾经或正在对环境造成污染”“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为环保做些什么”,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2.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3.能够独立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处理信息及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社交能力。

3.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

4.通过在班级内做交流报告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2.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的事例,初步形成这种观念: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重点:

1.分组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难点: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准备:

1.分组调查校园或家庭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

.每组选择一个当地存在的问题,写出具体的实例和近年来采取的措施。

3.引导学生到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资料。

4.分析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有关部门和公民应该如何做。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调查,同学们知道了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都是振聋发聩的警钟。

环境的恶化已经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并由此引出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

黄河断流;长江流域洪涝频频;淮河水因为污染严重而无法作为饮用水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席卷着半个中国……环境的恶化让我们忧心忡忡,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这个结局的肇端是人类对地球的肆意破坏。

面对如此的蹂躏,地球不会永远无言。

作为我们栖息的家园,我们肥城当地的环境状况怎样呢?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课前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亲自获得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第一手材料。

【问题引导】

1.大家知道黄河为什么这么“黄”吗?

是因为黄河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才使得河水非常的混浊,而呈现黄色。

2.为什么黄河会有这么的泥沙呢?

那是因为黄河上游的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水土流失情况非常严重,请负责调查该问题的小组派代表说明一下调查的情况。

【自主调查报告】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2009年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

说,我国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

近50年来,

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约100万亩。

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每年流失表土达1厘米以上,北方土石山

区土层厚度不足30厘米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高达77%,东北黑土区一些地方耕作层厚度由开垦初期的1米左右降到现在的不足20厘米,不少地方耕作层表土已流失殆尽,丧失了生产能力。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战

略任务。

  据统计

,我国目前有1/3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江河湖泊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不少地区的生态环境已超出其承载能力,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

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估算,每年水土流失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2.25%左右,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更是难以估算。

 

【展示交流】

通过分析大家调查的报告可以看出,我国水土资源面临的流失严重的问题,那么,都是哪些因素导致我国水土流失严重,请该组同学加以说明。

【释疑解惑】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使陆地表层的土壤和土壤母质等发生破坏、磨损、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山区、丘陵区。

地貌起伏不平、陡坡沟多、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滥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人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

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

产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降水、地形、植被、土壤、风力等。

人为因素是指人们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生产建设活动,如破坏地表植被、陡坡开荒、不合理的农业耕作、人口的增长,开发建设活动如不注意水土保持,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视野拓展】

1.“九曲黄河万

里沙,黄河危害在泥沙”。

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年向下游的输沙量达16亿吨,如果堆成宽、高各1米的土堆,可以绕地球27圈多。

这些泥沙80%来自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

2.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很多象济南这样的城市出现了地上悬河的情况,一旦黄河决堤,整个城市都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

3.想一想,大家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黄河的输沙量?

⑴从长远出发,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对黄河水土流失严重的中上游保护和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严禁开荒,提倡家畜圈养,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生态环境。

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

生态环境。

⑵要不断疏通河道,合理利用调配水库水坝的水来冲刷河床,减少泥沙沉积,加深河道。

⑶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合理科学用水,避免漫灌等浪费水资源。

【感悟提升】

同学们,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爱护环境首先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做起。

现在就请我们大家每个人说出一条措施,共同拟出校园环境的保护条例,好不好?

不燃放烟花爆竹;

提倡步行,骑单车;

不使用塑

料袋;

双面使用纸张;

随手关闭水龙头;

节约粮食;

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尽量利用太阳能;

不食用口香糖;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拒食野生动、植物;

不焚烧秸秆;

保护草坪,善待植物;

多用肥皂,少用含磷洗衣粉;

不焚烧垃圾;

不吸烟,也劝别人也不吸烟;

不穿野兽毛皮制品;

不乱倒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