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781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8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石市十二五规划Word下载.docx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加快推进。

种植业连续7年丰收,畜牧业有了突破性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引进和实施了雨润、永惠、中粮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培植壮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农村公路、农村安全饮水、水利血防、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灌区改造、扶贫搬迁、村庄整治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农村示范村和试点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制度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涌现出全国种粮大户等典型。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以上。

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十一五”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525元,年均增长14.5%,超过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5、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十一五”期间,我市创新体制机制亮点频现,先后争取到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一批先行先试的国家级政策,对上争取各类资金39.3亿元,在棚户区改造和公共租赁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创新投融资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城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两集中一代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增强了发展活力。

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活力明显增强。

园区建设步入新阶段,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含批准筹建)增加到7个,建成区面积95平方公里,构筑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平台。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14.88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年均增长8.05%;

外贸出口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达到6亿美元。

  6、节能环保初显成效。

全面推进节能降耗,推广了100多项节能“四新”技术,实施了燃煤工业炉窑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100多项节能技改项目。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粉煤灰、冶炼渣、煤矸石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了一大批小选场、小钢铁,在全省率先完成全面淘汰小水泥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1.8%。

严格环境准入管理,加快环保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十一五”期间,先后实施工业脱硫、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环保重点项目48项,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幅达到省定要求。

2010年,黄石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320天,优良率87.7%。

  7、民生进一步改善。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被列入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试点城市,全市城镇五年累计新增就业26.48万人。

社会保障“五保”合一机制全面形成,城镇居民和学生纳入医保范围,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和改制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医保问题基本解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金水平稳步提升。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0元,年均增长12.7%。

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

医疗卫生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集医疗、防疫、保健、急救等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增强。

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被列为全国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房试点城市,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2010年全市城区人均居住面积31.5平方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平方米。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黄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黄石转型崛起、跨越式发展、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1、有利条件和优势

  

(1)外部环境。

“十二五”时期,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步伐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产业和资本转移方兴未艾,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

  

(2)政策机遇。

“十二五”时期,黄石将继续处于发展的政策高地,享受国家促进中部崛起“两比照”、资源型城市转型、“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等政策和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武汉城市圈建设等政策,被列入国家科技进步、创业促就业、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房、3G电子政务等试点城市。

与此同时,国家实施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内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将为我市未来加快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3)自身基础。

“十一五”末,我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700美元,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城镇化率达到52.2%,进入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

“十一五”期间,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为国家级开发区。

这些为黄石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主要挑战和压力

  

(1)从国际国内形势看。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东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对中部地区构成“围逼”之势,省内各市州争相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加快发展刻不容缓。

  

(2)从黄石自身发展看。

发展不够、发展不快,经济总量不大仍然是黄石最大的实际;

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初级资源型产业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较高,接续替代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面临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的双重压力;

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承载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消除。

  (三)“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基本原则

  ——坚持跨越发展。

抢抓机遇,奋力争先,使我市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推动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提升黄石在全省乃至在更大区域中的地位。

  ——坚持统筹发展。

强化统筹理念,采取统筹措施,推进区域、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开创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创新发展。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创新驱动轨道。

  ——坚持绿色发展。

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努力构建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技术支撑体系,实现“绿色繁荣”。

  ——坚持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之上,通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形成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的发展机制,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十二五”的发展定位和主要目标

  1、发展定位

  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打造“三基地一枢纽”,强化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地位,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充分发挥黄石作为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特色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工业为重点、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支撑、以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全国特钢、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依托特钢、铜产业基础和优势,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建成全国一流的特钢、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辐射鄂东赣北皖西的现代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依托黄石作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全国主要港口和一类开放口岸的综合交通优势,进一步推进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建设,对接国家交通大动脉,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推进黄石新港物流园等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将黄石建成辐射范围广、集散能力强、水公铁无缝对接的现代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2、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实现“1234”的总体目标。

“1234”即“一个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两个下降”: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幅达到省定要求;

“三个翻番”:

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

“四个转变”:

由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向“两型”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市;

由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多元综合型经济转变,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

由工矿生产型城市向生态宜居型城市转变,建设宜居城市;

城市形态由分散组团型向网络紧密型转变,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体目标是:

  ——经济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在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消耗降低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新突破,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科技教育目标。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

R&D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以上。

市民文明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到201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

  ——资源环境目标。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十二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17%和18%;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幅达到省定要求;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5%;

主要水体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森林覆盖率达到37%以上。

  ——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目标。

以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十二五”期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五年累计新增就业22.5万人;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58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力争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专栏1: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指 

标 

名 

单位

2010年

2015年目标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经济发展

1

全市生产总值*

亿元

690.12

1220

>12

预期性

2

城镇化率*

%

52.2

60以上

3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35.01

40左右

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53.78

810

>

18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74.06

[4860]

>25

6

居民消费率

39.92

44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0

630

>16

8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34.1

68

>15

科技教育

9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5

98

约束性

10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8

96

11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1.6

2以上

12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万人

1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1.9

15

资源环境

14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10.72

10.68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51

16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吨水/万元

270

189

[30]

17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0.9

1.5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吨标煤/万元

1.83

1.52

[17]

19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8]

2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万吨

4.69

4.22

[10]

二氧化硫

9.27

7.88

[15]

氨氮

0.52

0.47

[9.6]

氮氧化物

4.65

4.42

[4.9]

21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32

37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481

584

22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0

55

23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81.2

85

24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5.3

90

人民生活

25

全市总人口*

万人

260

<6‰

26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10826

[70000]

27

城镇登记失业率*

4.17

<4.5

28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5.61

[22.5]

29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51.19

58

30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1.6

3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460

26050

>1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525

9310

33

转移农业劳动力

2.56

[17.5]

34

城市人均居住面积

平方米

31.5

35

1、注:

黄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后,根据2010年的统计结果核实和变动了部分指标和和基期数据;

根据上级有关指标设置要求,增设了省已设置、我市未设置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4个约束性指标和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1个预期性指标;

按省定名称,将“每万人口专利授权数”更名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约束性)”中,按省要求具体设置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4个子项。

2、 

[]内为五年累计数;

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全市总人口为户籍人口;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按老口径计算;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在黄参保人数,不含中央、省属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省级参保人数;

约束性指标中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指标需进一步核实并与省衔接;

*为省设指标(27个),其他为市设指标。

  二、发展大产业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按照“培育新兴、改造传统、壮大接续、提升三产、集群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和高新产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二产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力争到“十二五”末,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高新技术、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九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实现超“11522”的目标,即黑色和有色产业集群超1000亿元,高新技术和机械制造产业集群超1000亿元,能源和建材产业集群超500亿元,食品饮料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超200亿元,化工医药产业集群超200亿元;

商贸(增加值)、物流(增加值)、旅游(收入)、畜牧水产(产值)产业集群均超100亿元。

  

(一)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坚持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方向和“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接续替代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到“十二五”末,培育10家百亿元大企业,发展1400—1500家规模以上企业。

  1、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的要求,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及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主导性产业。

  

(1)新材料。

充分发挥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资源及加工技术优势,加大研发投入,以发展功能材料为重点,促进传统材料向新型精细、高功能、复合化方向发展。

依托新冶钢等企业,重点开发生产高端工模具钢、电站锅炉用钢、汽车关键部件用钢、石油钻井用钢、工程机械用钢、军工航天用钢、高速铁路用钢、海洋船舶系泊链用钢等重大装备关键部位用钢;

依托中铝华中铜业、鑫鹏铜材等企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用铜基板、精密仪表漆包线等精密铜结构材料,建成全国最大的精密铜结构材料生产基地;

依托湖北航天电缆,以提高产品的绝缘、抗电磁、耐候和环保性能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军事装备、航天装备、深海探测和核电站用特种电缆,建成国内重要的军事、航天和核电站用电缆研发生产基地;

依托宝钢(黄石)公司、华亿等企业,发展锌铝硅稀土薄板等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

依托振华化工、高纯化工等企业,开发生产铬盐纳米材料、高效紫外线吸收剂、电子级硫化锌、新型石化和生化用催化剂等新材料产品。

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2)新能源。

以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清洁、经济、稳定的能源保障为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替代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适度发展传统能源,努力形成新老能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依托东贝、华科等企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材料、光伏组件、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太阳能大型逆变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具等产品,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发电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