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8012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10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及教案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在期末复习阶段,学生整体学习兴趣较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表现欲强。

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但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

而且有几名学生对于独立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无法下笔解决问题。

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二、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单元:

面积

第六单元:

年、月、日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二)

第九单元:

总复习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回忆这学期的学习收获,对全册内容进行整理,初步形成知

识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加深对全册内容的理解。

2、通过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唤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方

法、经验的回忆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方法策略的有用,增强学习数

学的兴趣和信心。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复习重、难点

重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

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

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面积的计算和单位的换算

年月日的计算题、小数的大小比较及计算

五、复习方法

1、讲练结合,点线结合。

(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

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

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3、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

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4、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

幅度的提高。

6、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

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

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

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

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七、奋斗目标

参考25人,(目标29人);及格24人,(目标24人);优生20人,(目标20人);差生0人(目标0人)。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一、位置与方向

  1、在平面图上我们一般定义上面为“北”,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东南和西北相对,西南和东北相对。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数要比除数小。

  2、没有余数时: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想:

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中间才有0?

   三、两位数乘两位数

  1、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先用整十数、整百数前面的数去乘,两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法计算的关键:

(1)乘的顺序。

(2)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估算的方法:

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确定它们的积的范围,这样估算的结果比较准确。

   五、年、月、日

  1、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每月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是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4、5、6月为第二季度,共有91天;7、8、9月为第三季度,共有92天;10、11、12月为第四季度,共有92天。

上半年平年有181天,闰年有182天,下半年都有184天。

平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我们可以用公历年份的末尾两位数是不是4的倍数来判断是否是闰年,例如1984年,因为84是4的倍数,所以1984年是闰年。

而整百数的年份则可以看前两位数是不是4的倍数,如1900年,19÷4有余数,所以1900年是平年,2000年的20÷4=5,所以2000年是闰年。

  3、请记住以下有意义的日子:

1月1日元旦3月8日妇女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4、记录时间可以用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也可以用24时计时法,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如:

早上7时就是7时凌晨3是就是3时下午2时是14时晚上8时是20时

  以中午12时为界限,凌晨和上午的时间数值不变,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加上12。

  如:

8时就是上午8时4时就是凌晨4时17时就是下午5时22时就是晚上10时

  中午12时以前的数值不变,但要在前面加上凌晨或上午;12时以后,用时间减12,再加上“下午”或“晚上”。

  5、在计算时间时:

一般用24时计时法计算比较容易。

  在求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时,用结束(到达)时间-起始(出发)时间。

  如果出现跨天的时候,则可以 结束时刻+24时-出发时刻或者用24时-出发时刻+结束时刻

  六、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单位间的进率:

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质量单位:

克千克吨

  时间单位:

秒分时日月年

  人民币单位:

分角元

  5、化单位的方法:

  大单位化成小单位:

×进率如:

3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

  小单位化成大单位:

÷进率如:

3公顷=30000平方米

  6、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7、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正方形面积最大;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小,正方形的周长最小。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1、把1米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分米,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把1米的绳子平均分成100段,每段长()厘米,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厘米=()米=()米18厘米=()米=()米

  2、1元是10角,3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1元是100分,6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15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3、小数的读法:

小数的整数部分读法和整数相同,小数部分只读数字,有几就读几。

  例如12.35读作:

十二点三五。

  4、小数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大,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如果相同,就比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依次比下去。

  5、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再从右向左依次计算。

教案

一、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环节

一、归纳整理

1.师谈话: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

位置与方向的整理和复习。

打开书看第二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

二、复习巩固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

(学生汇报、交流指名找出其它的七个方向)

三、复习小结

1.完成P112页第1题。

2.指定教室内一名同学,请他周围的人分别说一说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

(1)看图,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

说一说从她家到健身园怎么走?

(2)生汇报交流。

四、作业布置练习二十五的第6、7题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

教学环节

归纳整理复习

一、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说结果。

1.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

2.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

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知识。

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

3.概括本单元的知识

(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

(2)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

然后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

(第1题用估算,第2题用口算,第3题用笔算。

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三、复习小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布置教科书第112页第2~4题。

三、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

教学环节

一、归纳整理复习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

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例题。

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

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

这些内容你理解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知识。

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

“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2.概括本单元的知识

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

(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

然后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

(第1题用估算,第2题用口算,第3题用笔算。

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复习小结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作业布置相应的配套练习

四、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统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1.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分别表示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各单元分别学了哪些知识?

(2)再看例题。

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

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各单元知识。

1.叫学生回答,师生纠误。

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

系统回忆各单元所学知识。

二、复习整理

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师巡视:

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各单元知识结构图分别向学生展示。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

“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先想一想、再看一看例题

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复习小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2.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重点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二、基本练习

1、一年中有()个月,其中31天的有()个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周年。

3、课外小组14:

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4、小明奶奶今年打算在小明家连续住两个月(共62天),这两个月分别是()月和()月。

三、复习小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请同学说说体会。

复习反思

 

六、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时间、长度和面积单位?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3米=()分米()厘米=5分米

2、换算

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A、160平方厘米

B、1600平方厘米

C、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A、48平方米B、80米

C、80平方分米

三、交流

作业布置课本第85页第1题

七、小数的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会读、会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计算一位、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怎样?

2.小结:

突出整数比较大小时,要从高位比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同分母的大小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把相同分数单位分数的分子进行比较。

口算比赛:

(用手势表示“大于号”、“小于号”)

16○12

28○38

86○84

4.5○3.5

7.12○5.12

16.20○9.20

3.叫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分数。

4.出示小黑板或者题卡,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基本练习

一、口算练习。

4.6+5.40.6+0.80.36+0.4

0.9–0.70.8–0.42–0.6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第4题和P98第6题。

八、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

每4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1.学生说一说,并写几个分数。

2.叫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分数。

二、基本练习

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1.学生自主比较分数大小。

2.说一说计算这些题要注意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三、拓展练习

1.第104页12题

2.第105第14题

1.交流——汇报。

2.同桌间交流讨论。

3小组合作完成,师生纠误。

复习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九课时第十课时

课题期末测试1

测试目的

1.掌握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根据测试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上的薄弱环节。

2.让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系统了解,明确复习目标和方向。

测试习题

一、填空(25分)

1.今年是2009年,共有()天,这个月是6月,有()天。

2.早晨,面对太阳时,你的左面是()方,你的后面是()方。

3.□59÷4,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4.一列火车上午7:

30从温州出发,当天下午3:

30到达杭州,途中用去()小时。

5.一台彩电售价2018元,买4台大约要花()元。

6.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2厘米,宽都是1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

如果把它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

7.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起来。

(2分)

5.45.045.545.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学校操场面积为800()小明的身高132()

课桌面的面积为20()黑板的周长为9()

小青每天练字1()20()汽车每小时行60()

9. △=○+○+○,△+○=40,则○=(),△=()。

10.5公顷=()平方米3天=()小时

5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二、判断(5分)

1.单月是大月,双月是小月。

()

2.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

3.小明家客厅面积是10公顷。

()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不一定是闰年。

()

5.三(7)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三(7)班不可能有体重低于32千克的同学。

()

三、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5分)

1、125×8的积的末尾有()个0。

A.1B.2B.3D.4

2、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A、10B、100C、1000

3、宁海县县城的面积大约是()。

A、平方千米B、公顷C、平方米D、千米

4、比较下面两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B、甲、乙的面积相等,但甲的周长长

C、甲、乙的周长相等,但乙的面积大

D、甲的面积小,周长也小。

5、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3)班42人都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人参加书画小组,24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A、7人B、8人C、9人D、10人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6分)

500÷5=2.3+3.4=9-3.5=8×311≈

80×500=5.3-3.05=15×20=587÷3≈

2700÷9=8+4.7=125×6=278×9≈

2、列竖式计算。

(带*的题要验算)(13分)

*927÷325×58

 

10-14.835.2+13.9

3、用递等式计算(12分)

128+840÷6420-40÷5

(270-180)×72400÷(3+2)

五、“动画”世界

1.根据下图提供的参考:

请你制作一张2009年2月份的日历表。

(3分)

2009年一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日一二三四五六

2.测量右边的长方形,完成下面各题。

(6分)

(1)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宽是()

(2)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25分)

1.一枝铅笔0.70元,一根钢笔5.60元。

买一枝铅笔和两枝钢笔一共要付多少元?

2.三年级252人要乘6辆车去参观科技馆,如果每辆车的人数相同,每辆车应坐多少人?

3.一艘轮船5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天可航行多少千米?

4.上学期期末测试中,李军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2分,英语成绩为86分,请你算一算,他语文、数学、英语3门功课的平均成绩。

5.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