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8344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意:

心情,情趣 B.觉而起,起而归。

觉:

睡觉

C.缘染溪,斫榛莽。

缘:

沿着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

拿起,端起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然后:

这样以后 B.游于是乎始于是:

从此

C.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

未开始 D.尺寸千里,攒蹙累积累积:

叠加

7.下面加点字与“日与其徒上高山”中的“日”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萦青缭白 B.始指异之

C.穷山之高而止 D.箕踞而遨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司马温公行状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

年十五,书无所不通。

年二十,举进士甲科。

改奉礼郎。

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未上,丁太夫人忧。

未除,丁天章公忧。

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

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

籍请公按视。

公为画策:

“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

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

”籍移麟州,如公言。

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

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

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

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

公曰:

“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

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

”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

“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

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

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

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

”上问公:

“惠卿言何如?

”公曰:

“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

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

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

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

”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

且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

”对宾客,辄指言之曰:

“覆王氏者,必惠卿也。

”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

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

然神宗知公最深。

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

“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

”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 奇:

意动用法

B.宜因州中旧兵 

 

宜:

应该

C.籍请公按视 

按:

追究

D.籍移麟州,如公言 

如:

按照 

9.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大坏而更造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B.虏乃得稍蚕食其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D.募民有能耕闲田者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因父亲在杭州任职,为了就近侍奉,辞去所任的官职,请求调任苏州,终因双亲离世,连续守孝服丧,未能成行。

B.庞籍在麟州任职时,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进行防卫。

但因手下军官狂妄,夜晚外出遇敌战死,而受到牵连,被朝廷降职调离麟州。

C.给皇帝讲读时,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有几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的,主张进行变法。

司马光则认为现在国家不具备变法的条件。

D.司马光侍奉的四朝皇帝都很敬重他。

神宗时,他的言论经常会违逆皇上的心意,但他认为这样做才是对皇上的恭敬和报答。

11.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12.请列举能表现司马光才能的几件事。

(4分)

三、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望乡

孟浩然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云暗失阳台,雪深迷郢路。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注】阳台:

宋玉《神女赋》中楚襄王和神女相会之处。

郢路:

泛指楚地之路,孟浩然是襄阳人,襄阳属楚。

凄惶:

奔忙不定的样子。

歌:

指自己为求仕而奔走呼号的作品。

13.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14.首句说“客行愁落日”,作者为何而“愁”?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荀子《劝学》)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荀子《劝学》)

(3)▲,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4)位卑则足羞,▲。

(5)▲,横槊赋诗。

(苏轼《赤壁赋》)

(6)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7)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8)▲,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五、名著阅读(6分)

16.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揣摩下面两回中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

“也亏你倒听他的话。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第八回)

宝钗指他(小丫头靛儿)道:

“你要仔细!

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

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

”(第三十回)

六、现代文阅读

(一)(8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

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

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

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

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

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17.第①节写出北国冬天什么特点?

有何作用?

18.这四段文字用了几个对比?

(5分)

七、现代文阅读

(二)(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故乡草

刘翠婵

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

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

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

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

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

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

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

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

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

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

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

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暖和了。

④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

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

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

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

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⑤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

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

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

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唱。

⑥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大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许多难言的气息。

⑦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

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

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

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

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⑧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

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

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

⑨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

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选自《福建文学》2011年第1期,有删节)

19.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0.在作者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概括说明。

21.文章第⑤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22.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八、作文(7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两条小路在树林中分叉,

而我,

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

人生从此变得截然不同。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2017.11

1.B 2.B(拟人),其余为比喻 3.C 4.A 5.B 6.C 7.D(名词做状语)

8.C(按:

巡视) 9.D(定语后置的标志) 10.C(给皇帝讲读的是吕惠卿)

11.

(1)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多次上书,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没有得到回复。

(“三”“坐”“报”各1分)

(2)我认为大凡这个州有奇特形状的山,我都游过了。

(“以为”“是”和定语后置各1分)

12.①向庞籍进言防卫②同吕惠卿辩论治国之法③预言吕惠卿背叛王安石④侍奉过四个皇帝,都得到敬重(其它回答合理,可酌情给分)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公名光,字君实。

十五岁时,书本上的知识没有不理解的。

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头等。

改任为奉礼郎。

因为父亲司马天章在杭州,就推辞了所任的官职,请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于侍奉亲人,朝廷答应了。

还没有上任,适逢母亲去逝。

守孝还没有期满,又遇到父亲去世。

连续几年守丧,哀伤过度而消瘦,仍按礼仪守丧。

原宰相庞籍,见到公认为他很奇特,等到自己做了枢密副使,推荐公做馆阁校勘。

天圣年间,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种田,敌人就得以渐渐地蚕食那里的土地,成为河东的忧患。

庞籍请求公前往巡视查看。

公为他出谋划策:

“应该依靠州里的老兵,再增加三千禁兵,在河西筑起两处据点,可以使堡外三十里的敌人不敢来种田,那么州西六十里范围内就不会有敌人。

招募有能力耕种闲田的百姓,免除他们十五年的赋税,官府虽然没有收入,但卖出的粮食就会便宜,可以渐渐地解救河东的百姓。

”庞籍转任麟州,按照公的话去做。

但是掌管军队的郭恩勇猛而又狂傲,夜里打开城门,带领一千多人渡过河水,运来酒食,遇到敌人战死。

论罪的官员把罪责归于庞籍的身上,罢去了节度使的官职,改任青州知府。

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多次上书,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没有得到回复。

王安石开始主持政事,在天下推行他的新法。

迩英阁的臣子为皇上讲读,讲到萧何、曹参的事情。

公说:

“曹参没有改变萧何时的做法,得到安守天下的方法。

所以孝惠帝和高后时期,天下太平,百姓衣食丰足。

”过了几天,吕惠卿侍讲,就说:

“先王的治国方法,有五年一变的,是巡查考核等制度。

有三十年一变的,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调整刑法轻重。

也有百年不变的,是父慈子孝兄和弟恭的礼仪。

前日司马光说的不对,他意在讽刺朝廷变法,而且讥讽我是主管草拟条例的。

”皇上问公“惠卿说的怎么样?

”公说“诸侯有改变礼乐的,皇上在巡查的时候就会惩罚他,因为皇上自己没有改变。

新建的国家用轻的刑罚,动乱的国家用重的刑罚,和平的国家用中等刑罚,这是刑罚根据社会情况确定轻重严宽,不是变化。

况且治理天下,就像居住的房子,破旧了就修理,不是严重毁坏的就不重新建造。

严重毁坏重新建造,没有好的工匠和上等的材料无法完成。

现在二者都没有,我恐怕连风雨也无法遮蔽了。

”惠卿不能回答。

公就给王安石写信阐明这个道理,多次往返,尽力讲理,好在安石听从他作了修改。

公又说:

“巧言令色的人缺少仁义。

忠诚有信的士人,在您当权时,虽然与你意见不合,让人憎恶,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

谄媚之人,在当下确实让人顺心痛快,一旦您失了权势,一定会出卖您来显扬自己。

”就对宾客常常指点着说:

“让王安石失败的,一定是吕惠卿。

这之后六年,吕惠卿背叛王安石,上书告发他的罪状,只要可以用来挫败王安石的,他没有不做的。

由此天下人佩服公有先见之明。

公侍奉过四个皇帝,都被君王敬重。

然而神宗了解他最深。

公就想着来报答他,常摘引孟子的话说:

“对君王责难这就叫做恭,向君王陈述好的意见,堵塞他的邪念这就叫做敬,认为君主不能行仁政这就叫做贼。

”所以虽然公的言论常违背圣上心意,但神宗理解他的想法,更加厚待他。

13.点题,“落日”;

开门见山,直接抒发思乡之情;

“愁”总领全诗;

奠定了全诗的哀愁的感情基调。

(每点1分)

14.①“落日”“天寒”带来的凄凉之感②人在他乡的羁旅之愁③前途迷茫的怅惘④有心出仕却无人引荐的哀怨(每点1分)

15.

(1)而闻者彰

(2)假舆马者 (3)小学而大遗 (4)官盛则近谀

(5)酾酒临江 (6)托遗响于悲风 (7)塞上燕脂凝夜紫 (8)烟笼寒水月笼沙

16.第八回:

宝玉听从宝钗的劝告不喝冷酒,恰巧丫鬟雪雁听从紫鹃指派送小手炉给黛玉,黛玉趁机借训责雪雁来奚落宝玉专听宝钗的话。

第三十回:

宝钗因宝玉奚落她如杨妃一样体丰怯热而大怒,恰巧小丫头靛儿不见了扇子问宝钗要,宝钗趁机借训斥靛儿来讽刺宝玉,表明自己并不和他嬉皮笑脸。

17.写出北国冬天蛰居、温馨、热闹的特点(1分),将北国的冬天和江南的冬景做对比(1分),引出下面对江南冬景特点的描写(1分)。

18.江南的冬景分别和北国的冬天、江南晚秋、北方夏夜、闽粤的冬天做对比(4分),突出江南冬景的情暖温和(1分)。

19.运用了比喻(1分)、比拟

(1)等修辞,运用了对比(1分)的手法,描绘了春天村庄里小草竞相生长的情景(1分)。

20.稻草香甜(1分),带给村里人一年的希望(1分);

稻草温暖(1分,或“有温度”),温暖作者童年许多个冬天(1分)。

21.既写出了小村庄的破败(2分);

又写出了村民的渺小卑微(2分),以及他们乐观面对命运的精神(2分)。

22.①对故乡草的歌颂和赞美;

②对简单而朴素、绵长而清贫的故乡生活的眷念;

③对和故乡草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的悲悯;

④对正在消逝的村庄的慨叹。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23.作文评分标准参照2017年高考(建议入手分48分)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第8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