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839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位作家这样说道: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

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

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

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

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课文内容分析:

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并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1.第自然段,写了母亲(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的人。

参考:

(1)第8段。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第8段。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勤劳诚实认真

(2)第10段。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热情好客

(3)第11段。

①“姑母时常闹脾气。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

……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善良隐忍、宽厚忍让

(4)第12段。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坚韧刚强

(5)第13段。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

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

‘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③“三姐是母亲的右手。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参考】: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

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2.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良好的生活习惯)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好客的习性)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软而硬的性格)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者称作是“生命的教育”?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交给学生知识,讲道理,而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

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远的影响。

3.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对儿女深情的母亲,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自己的感受。

(1).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这幅画面如此生动感人离不开作者成功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2).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

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

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

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

”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深沉、内敛而含蓄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4.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感情,请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母亲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感受?

第13段结尾处,“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第14段中写“我”两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理解,默许了,表示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疾和感激,

第15~17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

结尾“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让人一下子感爱到作者痛失老母亲后撕心裂肺的痛苦。

5.文章为我们展现了母子间的深厚情感,感人至深,关键在于成功的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节体现人物的性格,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也正是通过一个个的生活细节体现的。

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老舍,请同学们选取一个生活细节写一段自己与父母间感人的故事。

总结

有一种爱是不能被怀疑的,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爱,母爱这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道也道不尽,写也写不完,就让我们把这份感激之情化为实际行动,用爱,用行动去回报我们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