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复习试题选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8473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复习试题选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复习试题选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复习试题选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复习试题选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复习试题选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复习试题选Word文件下载.doc

《中职语文复习试题选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复习试题选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职语文复习试题选Word文件下载.doc

D. 

轮廓(kuò

干皱(zò

远瀛观(guà

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冒昧 

分歧 

鬼斧神工 

称心如意 

置信 

颇费 

纷至沓来 

一笔勾消 

惰性 

磨灭 

真知卓见 

满腹经纶 

沉湎 

鉴别 

忠贞不逾 

标新立异 

3.下面一段文字缺五个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 

我( 

)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 

( 

)如所料的事, 

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 

)很恐怕这也一律。

A. 

由于 

却 

竟 

因为 

所以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B.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而尖利地叫了起来。

C.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D.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

6.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8.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江水是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

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________,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________,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________呢?

无穷无尽 

无止无休 

不盈不溢 

B. 

无盈不溢 

 

9.对下列句子中的“后人”,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

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

人④也。

第一个“后人”指秦以后的统治者 

第二个“后人”指唐统治者 

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 

第四个“后人”指唐统治者 

10.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不是名词做状语的一项是(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B.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C.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 

日削月割 

11.下列句子语义明确的一项是( 

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他借给我一本书。

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二、阅读 

阅读一 

阅读《祝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3题(每题4分,共12分)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①)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②),是( 

③ 

)的爆竹;

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 

④)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

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

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1.文中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沉重 

②钝响 

③送灶 

④幽微 

①密布 

②爆响 

③除夕 

④细微 

①浓重 

②炮响 

③祝福 

④微微 

①大朵 

②轰响 

③新年 

④淡淡 

2.对“理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理学是明清儒家的哲学,它尤其为清代统治者所提倡。

理学是宋明哲学思想。

它的创始人是朱熹,他认为“道”(即封建伦理)是至高无上的。

接下来周敦颐、程颢等人发展了这一学说,建立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甚为明清统治者提倡。

理学亦称“道学”,宋明儒家哲学思想。

它的创始人为周敦颐、程颢等人,至朱熹始集大成,建立了一个较完备的理论体系。

理学起源于汉代,发展至六朝的“清谈”,至宋朱熹始集大成,建立了一个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后为明清儒家学者所效法。

3.“我”回到故乡鲁镇,见了“四叔”及“几个本家和朋友”之后有一个相同的感觉,即“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 

作者这样写只是侧面地反映虽经辛亥革命,作为我国当时农村缩影的鲁镇,“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旧的阶级关系、旧的思想意识,旧的风俗习惯依然如故,封建宗法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告诉读者,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运动只是一场改头换面的革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更没有触及人们的灵魂。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我”与鲁四老爷,几个本家和朋友之间的亲密。

“我”虽不常回故乡,但对家乡的情况了解得较详细,所以与亲人朋友见了面感到变化不大。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说明在农村,旧的阶级关系、旧的思想意识、旧的风俗习惯依然统治着人们的灵魂,所以,虽多年不见,除了“老了些”,其余“都没有什么大改变”。

阅读二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每题4分,共16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黎民不饥不寒。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填然鼓之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兵而走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四、写作训练 

1.以“兴趣”为题,写一篇作文。

(40分) 

要求:

⑴必须以“兴趣”为话题 

⑵严格按照例句的形式,不少于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