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8571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①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②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③狗咬乌龟——找不到头

④墙上挂竹帘——没门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4分)

(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

(2分)

(2)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2分)

7.高三毕业在即,班上要举办一场毕业晚会。

请从下面的歌曲名称中任选一个加以阐发,来发表你的毕业感言。

要求语言表达流畅,生动得体,80字左右。

①《敢问路在何方》②《阳光总在风雨后》③《永远的朋友》④《光阴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①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社会在不断地转型,一步步走向复兴之路。

中国的文学随着时代在颠簸,几代人在适应,在试验,直至今天。

今天的中国文学有着它的热闹和华丽,我们欣然着它的成就。

但环顾四周,回头望去,我们的文学还存在相当大的缺憾,不仅未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就是在国内,社会和广大的读者仍不满意。

我们需要反省,这种反省是具备了一定实力后的意识,这种反省也只有在这个时候。

历史把这一任务扔给了我们,是我们当代作家的使命。

②我们的文学到了要求展示国家形象的时候。

③如何才能展示国家形象?

我谈不出更深的道理,我只是感觉,在面对着永恒和没有永恒的局面时,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一定有了问题。

④我们一直在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无疑是真理,但一直是像标语一样只是写在墙上没有刻在心上。

好像如我们的许多事情一样,说的不一定做,做的不一定说。

可以说,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心中并没有以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去从事写作。

如果去问:

我们“民族的”这三个字是什么内容?

再问:

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有多少人在研究甚至读过?

我们常在抱怨外国对我们的文学了解不如我们对外国文学的了解,而我们自己又了解多少我们传统的东西?

我们没有坚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立场,我们的血液里没有了中国的哲学、美学,虽然使用的是汉语,但中国的味道不足,这是必然的。

⑤我们的文学到了不应只面对中国人,也要面对全部人类去写作的时候。

当面对着全部人类的时候,以什么样的面目去面对?

我们之所以久久没有我们的文化立场,是我们民族的苦难太多,经历了外来的和内部的种种磨难,我们是不如人又极力要改变处境,当我们觉醒了,需要站起来的时候,必然就得倾诉。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倾诉,我们诉说自己的丑陋,这样,我们习惯了这种倾诉,也养成了外面世界寻找我们就要听我们倾诉的习惯。

我们需要倾诉我们苦难和种种丑陋去唤醒民众,但这如出售能源换取富裕一样,它不能保障长久的富裕和尊严。

现在,当我们要面对全部人类,我们要有我们建立在中国文化立场上的独特的制造,这个制造不再只符合中国的需要,而要符合全部人类的需要,也就是说为全部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我们的一些经验和想法。

即便这种制造还不大,哪怕是一个手电筒,但这手电筒是中国的,在世界上是唯一的,而不是别人用打火机了,我们还津津乐道着松节油,或者只是在说我们多么可怜呀还用着松节油,或者只去组装别人的打火机。

⑥我没有理性分析的能力,我只是感觉我们得调整我们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的文学应该面对全部人类,而不仅仅只是中国。

在面对全部人类时,我们要有中国文化的立场,去提供我们生存状况下的生存经验,以此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展示我们的国家形象。

可能这样的工作将很艰难,但如果从现在起,经过一代两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的文学才能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所以,。

8.对“我们需要反省现在的中国文学”的理由,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古代的中国文学相比,今天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憾。

B.今天的中国文学虽然成就斐然,但至今未能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

C.尽管今天的中国文学热闹而华丽,但社会和广大读者仍不满意。

D.反省是具备了一定实力后的意识,而走向复兴的中国在各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 ()

A.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一直在适应着社会的转型,虽然涌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生活的优秀作品,但这些作品都缺乏中国文化的立场。

B.作者认为,从社会发展和文学自身发展等方面,都要求今天的中国文学能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展示国家形象。

C.作者认为,我们要充分认识民族与世界的关系,钻研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从而获得面向世界写作的能力。

D.也许经过几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的文学就能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为全人类提供我们生存状态下的生存经验。

10.请概括说明“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出现了哪些问题。

11.请为文章拟写一个结尾。

不超过20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

麦茬地里的母亲

李星涛

麦子已跟着割麦人回家了,只剩下麦茬地,默默地躺在阳光下,宛如刚分娩过的嫂子,幸福而疲惫。

临近中午,阳光在麦茬地里越聚越厚,仿佛变成了光亮的液体,无声地流动起来。

那些麦秸儿呢,也像是本来就饱含着阳光汁液似的,正顺着麦茬口儿,不紧不慢地向外流淌着。

这时候,我的母亲却正在麦茬地里拾麦穗。

她扎着黑头巾,睁着昏花的双眼,弯一下腰,拾起一穗麦子,拾起一穗麦子,弯一下腰,好像是在给麦茬地行着一种古老虔诚的谢礼。

母亲是一个左撇子,她左手捡起麦穗,再交给右手保管,右手拿不下了,左手里也捡满了。

母亲这才将两只手里的麦子合在一起,扯根麦秸,麻利地一缠一绕一挽,一把金疙瘩似的麦把子便躺在身后的麦垄里了。

母亲在前面拾着,麦把子就在后面紧紧跟随着,让人感觉到不是母亲在寻觅着麦子,而是那些麦子在主动寻找着母亲。

那种执著地追随,就如同是一首漂泊的古诗在苦苦追随着真正的主人。

拾穗的间隙,母亲偶尔也会直起腰,抬起头望望远方。

远方虽然没有米勒《拾穗者》中的教堂,却站立着一排排绿阴掩映的村庄,绿色的岛屿一样,在母亲的目光里生动地迤逦着。

四周很静,母亲的身前是麦茬地,身后还是麦茬地,只有云雀在云影里唱着歌儿给母亲听。

母亲很喜欢云雀,称它是麦地鸟。

拾穗时,母亲发现了云雀窝,总会转着圈儿,慈祥地看一会儿,但从不用手碰一下窝里的蛋卵。

母亲说,云雀只要一闻到蛋卵上的汗味,便不会来孵了。

小时候,我见过云雀蛋,大如麻雀卵,上面缀满了斑点,恰似嫂子怀孕时脸上飞满的蝴蝶。

那时候,我之所以愿意跟着母亲下田拾麦,纯粹是想在麦茬地里捉到几只幼小的云雀来喂养,但终因母亲的阻拦而未能如愿。

在我的记忆里,云雀总是和麦地与母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以至于我每次看到云雀从麦地里快速飞向晴空时,总以为那生灵根本不是鸟,而是受神灵点化过的泥块,是母亲麦地飞翔的灵魂。

母亲白天拾回了一大蛇皮袋子麦穗,晚上便将麦穗铺放在干净的地方,用棒槌轻轻地捶着。

捶下了的麦粒,再用簸箕上下颠动,扬去麦壳和尘土,放到弟弟家的楼房顶上晾晒。

别看家里晒了麦子,母亲是从来不用担心雷雨会突然降袭的。

十几年来,母亲那条患关节炎的腿就是准确的天气预报,只要那条腿哪天晚上开始发痒生痛,里面并像是有大群蚂蚁在搬家,那么第二天天气准会发生变化,不是阴天,就是下雨。

别人都为得了这种病而痛苦,可母亲却为得了这种病而暗自庆幸。

是这条病腿帮助了母亲,让她始终走在了好多雨水的前面了。

从麦子开镰到黄豆耩进地里,母亲的日子一直都心甘情愿地被一穗穗麦子独霸着。

虽然每年一到麦季,我在电话里反复劝说她不要再下地拾麦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买回一大堆麦子,但母亲根本不听我的话。

她说,"

黄金落地,老少弯腰"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再说,买来的麦子能和拾来的麦子一样吗?

因此,每年麦季过后,总会有五六蛇皮袋拾来的麦子堆码在母亲的床头。

那些麦子让母亲弯过多少次腰,流过多少汗珠,我永远也说不清楚。

我只知道,母亲早晨出门时,身子是朝向麦茬地的,影子是朝向村庄的;

傍晚回家时,身子朝向了村庄,影子却朝向麦茬地。

当母亲的身子和影子合为一体时,我知道,她老人家要么是幸福地睡在了可爱的村庄里,要么就会像父亲一样永远沉睡在金黄的麦地里。

但我相信,无论是睡在村庄里,还是睡在麦地里,只要有金黄的麦子相伴,只要有美丽的云雀歌唱,我的母亲就一定会睡得很踏实,睡得很幸福。

(摘自《文汇报》2010年7月14日)

12.分析第二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13.品味文中加横线语句的含义。

(5分)

(1)(2分)宛如刚分娩过的嫂子

(2)(3分)只要有金黄的麦子相伴,只要有美丽的云雀歌唱,我的母亲就一定会睡得很踏实,睡得很幸福。

14.理解文中加波浪线句子的意义,思考母亲为什么为“得了这种病而暗自庆幸”?

(2分)

15.文章通过哪些方式来塑造母亲形象,塑造了怎样的母亲形象?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16.作者反复劝说母亲不要再下地拾麦,母亲执意不听,可见母亲有自己的坚持和追求,而这一追求和坚持不一定会被晚辈所理解。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长辈中是否也有类似情况,并亮出你的看法。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

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

“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

“为谁?

”则曰:

“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

“何客之勤也?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

“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

“进!

”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

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

“某也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计交赞也。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斯则仆人褊衷,以此常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

幸宁心哉!

(选自《四库全书》本《宗子相集》)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书中情意甚殷殷:

深切

B.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语:

教导

C.他日来,幸亡阻我也亡:

不要

D.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间:

从小路,取道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曝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C.长者谓仆能之乎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天之与先生者甚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9.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书信的主体部分是作者与刘一丈谈论“上下相孚”,可以看出刘一丈给宗臣的信中,是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相教诲的,宗臣在这个问题上深有感触。

B.文中描写了作为“客”的小官僚。

作者写了他的两次干谒和拜谒后的情态,从不同角度透视了他的灵魂,寥寥数语就将“干谒者”的媚相、狂相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C.作者刻画的另一形象便是作为权势代表的“相公”,将“权者”贪污纳贿、骄横虚伪、卖官鬻爵的傲相、伪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D.作者最后写了自己与“权门”、“长吏”的相孚,展示刚正不阿、不向权势豪门低头的骨气,与那些专事干谒求进的官僚形成鲜明对照。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即扬鞭语曰:

(2)每大言曰: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2~23题。

[越调]小桃红·

寄鉴湖诸友

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

闲倚平山①望。

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②香,采莲人语荷花荡。

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③。

【注】①平山:

即平山堂。

 

②锦云:

本指彩云,此处借指缤纷的荷花。

③沧浪:

本指水清色,此处暗用《楚辞·

渔父》“渔父……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22.“不似”一词在曲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3.“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展现了什么情景?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 

24.

(1)请根据上述文字提炼出一个成语。

(1分)

(2)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

请联系实际加以评析。

(四)古诗文默写。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歌台暖响,;

,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2)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3)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4),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声声慢》)

(5)子曰:

“志士仁人,,”(《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

一转身,朝阳已变成落日;

一转身,村头的那座拱桥已经悄然消失;

一转身,乡村已变成钢筋混凝土森林;

一转身,满头青丝已是白发如雪;

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一转身,一转身,能否再转回来?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联想和感悟?

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7.[示例]悲观的人埋怨风向,乐观的人期待风向改变,现实的人则调整风帆。

此刻我想到一支歌——《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能接受。

同学们,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意与你分担所有。

(紧扣歌曲名称、结合语境、阐发深意得2分,表达得体流畅、有一定文采得2分)

8. D.(错在前半句“一定实力”和后半句“各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内涵不一致)

9. B.(A.作者只是认为“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一定有了问题”并不是认为“这些作品都缺乏”中国文化的立场。

C“钻研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与“获得面向世界写作的能力”没有必然的关系。

D.错在“我们的文学就能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

10.①缺乏民族性,没有坚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立场,民族文化的味道。

(2分,观点1分,阐述1分)②缺乏独创性,没有建立在中国文化立场上的独特的制造。

(2分,观点1分,阐述1分)

11.我们要保护有着中国文学立场的文学原创。

12.渲染丰收气氛,为下文母亲出场作铺垫。

13.

(1)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麦地经过辛勤劳作后丰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麦地承受巨大劳作后获得收获的赞美之情。

(2)金黄的麦子和美丽的云雀象征着母亲对故土的热爱,母亲的幸福源于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本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和故土的赞美之情。

14.因为母亲患关节炎的腿比天气预报更早得知雷雨的来临,表达了母亲珍视粮食、热爱土地的感情。

15.第三自然段正面描写母亲劳动时的动作,写出了母亲的勤劳;

第四自然段写母亲对云雀的爱惜,表现了母亲对故土的热爱;

第五自然段写母亲对病腿的庆幸,侧面描写母亲对粮食的爱惜;

尾段作者反复劝说母亲不要再下地拾麦,母亲执意不听,侧面写出了母亲的朴实和对劳动的热爱。

勤劳、朴实、热爱劳动、热爱故土(2分)。

(写出两点得3分;

三点得4分)

16.如母亲坚持吃剩饭剩菜,我们觉得是不卫生、不健康,但母亲觉得这是珍惜食粮,勤俭节约的体现。

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审视母亲,并没有站在她的立场切身体会她的感受,要学会换位思考。

(学生要写出具体的生活体会并作出价值判断。

17.D【解析】“间”应解释为“间或”“有时”。

课本例子如“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

指南录>

后序》)。

18.B【解析】B项,所:

助词,与它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短语表示名词性质;

A项,以:

用,介词/才,副词;

C项,之:

这样,指示代词/我,人称代词;

D项,与:

给予,动词/和,连词。

对照句分别出自课文《六国论》《<

后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

19.D【解析】“自己与‘权门’、‘长吏’的相孚”的理解不正确,根据文意,应该是“自己”与他们之间是不“相孚”的。

20.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解析】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意,并借助一些断句的手段,如据实词、虚词、对偶排比、人名地名等断句。

本题中的“曰”和“也”就是标志词。

21.①就扬起马鞭说:

“我刚从相公家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待我很好!

”并且编造相公厚待他的情况。

②(我)还常常大言不惭地说:

“人生有命,我只是安守自己的本分罢了。

”您老人家听了我这样的话,怎么能不讨厌我的刻板固执呢?

【解析】注意句中的文言实词,尤其是古今异义的文言实词和文言短语更要字字落实,它们往往是得分点。

①“适”“厚”“虚言”各1分,②“大言”“得无”“其”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在数千里之外,时常收到您老给我的信,借以宽慰我对您的长久思念之情,这已经就非常幸运了,何至于又劳您赠给我礼品呢,我更加不知道拿什么来报答您了。

(您)信中流露的情意是很恳切的,从您不忘记我老父亲这点来看,就知道我的老父亲对您的思念也一定是很深的。

至于用“上司下属互相信任,才德跟自己的地位很相称”这句话称道我,那我对此就有很深的感慨了。

我的才德跟自己的地位不相称,本来我自己是清楚的;

至于不能取信于上司的毛病,那我就更为严重了。

况且当今社会上所谓受到上司信任是什么情况呢?

有人从早到晚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