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8676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和例题讲义Word下载.doc

【例1】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有().

A.1个B.2个C.3个D.4个选D.

【例2】已知球的外切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求球的半径.

解:

圆台轴截面为等腰梯形,与球的大圆相切,由此得梯形腰长为R+r,梯形的高即球的直径为,

所以,球的半径为.

第3讲§

1.2.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例1】画出下列各几何体的三视图:

【例2】画出下列三视图所表示的几何体.

【例3】如图,图

(1)是常见的六角螺帽,图

(2)是一个机器零件(单位:

cm),所给的方向为物体的正前方.试分别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第4讲§

1.2.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直观图”最常用的画法是斜二测画法,由其规则能画出水平放置的直观图,其实质就是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基本步骤如下:

(1)建系:

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得到直角坐标系,直观图中画成斜坐标系,两轴夹角为.

(2)平行不变:

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或y’轴的线段.(3)长度规则:

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长度不变;

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第5讲§

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学习目标:

了解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能运用柱、锥、台的表面积进行计算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表面积相关公式

(r:

底面半径,h:

高)

底面半径,l:

母线长)

(r:

下底半径,r’:

上底半径,l:

【例1】已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2、5,且侧面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求该圆台的母线长.解:

【例2】一个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求这个正三棱柱的表面积.

.

第6讲§

1.3.1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

1.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

2.柱、椎、台之间,可以看成一个台体进行变化,当台体的上底面逐渐收缩为一个点时,它就成了锥体;

当台体的上底面逐渐扩展到与下底面全等时,它就成了柱体.因而体积会有以下的关系:

.

【例1】一个长方体的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则长方体的体积是.解:

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则,三式相乘得.所以,长方体的体积为6.

【例2】一块边长为10的正方形铁片按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裁下,然后用余下的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加工成一个正四棱锥形容器,试建立容器的容积V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如图,设所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边长为.

在中,,所以,于是.依题意函数的定义域为.

【例3】一个无盖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6,现将该容器盛满水,然后平稳缓慢地将容器倾斜让水流出,当容器中的水是原来的时,圆柱的母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容器中水的体积为.流出水的体积为,如图,.设圆柱的母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α,则,解得.

第7讲§

1.3.2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1.表面积:

(R:

球的半径).2.体积:

【例2】表面积为的球,其内接正四棱柱的高是,求这个正四棱柱的表面积.

设球半径为,正四棱柱底面边长为,则作轴截面如图,,,又∵,∴,∴,∴,∴.

【例3】设A、B、C、D是球面上的四个点,且在同一平面内,AB=BC=CD=DA=3,球心到该平面的距离是球半径的一半,则球的体积是().A. B. C. D.

【解】由已知可得,A、B、C、D在球的一个小圆上.∵AB=BC=CD=DA=3,∴四边形为正方形.∴小圆半径.

由得,解得.∴球的体积.所以选A.

第8讲§

2.1.1平面

1.点在直线上,记作;

点在平面内,记作;

直线在平面内,记作.

2.平面基本性质即三条公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列表如下:

公理1

公理2

公理3

图形语言

文字语言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语言

3.公理2的三条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例1】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直线都相交,那么这三条直线是否共面?

【例2】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点,已知EF和GH交于P点,求证:

EF、GH、AC三线共点.

∵PEF,EF面ABC,∴P面ABC.同理P面ADC.∵P在面ABC与面ADC的交线上,又∵面ABC∩面ADC=AC,∴PAC,即EF、HG、AC三线共点.

【例3】求证:

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个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

已知:

直线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求证:

直线共面.

证明:

因为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过A,B,C三点可以确定平面α.因为A∈α,B∈α,所以ABα.同理BCα,ACα.所以AB,BC,CA三直线共面.

【例4】在正方体中,

(1)与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点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画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平面与平面的交线.

(1)在正方体中,∵,∴由公理2的推论可知,与可确定平面,∴与在同一平面内.

(2)∵点不共线,由公理3可知,点可确定平面,∴点在同一平面内.

(3)∵,,∴点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同理平面平面.

第9讲§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已知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把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通常取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为,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记作.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可以归纳为四步:

选点→平移→定角→计算.

【例1】已知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为50°

,P为空间一定点,则过点P且与a、b所成角都是30°

的直线有且仅有().

A.1条B.2条C.3条D.4条

过P作∥a,∥b,若P∈a,则取a为,若P∈b,则取b为.这时,相交于P点,它们的两组对顶角分别为50°

和130°

.记,所确定的平面为β,那么在平面β内,不存在与,都成30°

的直线.过点P与,都成30°

角的直线必在平面β外,这直线在平面β的射影是,所成对顶角的平分线.其中射影是50°

对顶角平分线的直线有两条l和,射影是130°

对顶角平分线的直线不存在.故答案选B.

【例2】如图正方体中,E、F分别为D1C1和B1C1的中点,P、Q分别为AC与BD、A1C1与EF的交点.

(1)求证:

D、B、F、E四点共面;

(2)若A1C与面DBFE交于点R,求证:

P、Q、R三点共线.

(1)∵正方体中,,∴.又∵中,E、F为中点,∴.∴,即D、B、F、E四点共面.

(2)∵,,,,∴.又,∴,,∴.即P、Q、R三点共线

【例3】已知直线a//b//c,直线d与a、b、c分别相交于A、B、C,求证:

a、b、c、d四线共面.

因为a//b,由公理2的推论,存在平面,使得.

又因为直线d与a、b、c分别相交于A、B、C,由公理1,.

假设,则,在平面内过点C作,

因为b//c,则,此与矛盾.故直线.

综上述,a、b、c、d四线共面.

【例4】如图中,正方体ABCD—A1B1C1D1,E、F分别是AD、AA1的中点.

(1)求直线AB1和CC1所成的角的大小;

(2)求直线AB1和EF所成的角的大小.

(1)如图,连结DC1,∵DC1∥AB1,∴DC1和CC1所成的锐角∠CC1D就是AB1和CC1所成的角.∵∠CC1D=45°

,∴AB1和CC1所成的角是45°

.

(2)如图,连结DA1、A1C1,∵EF∥A1D,AB1∥DC1,∴∠A1DC1是直线AB1和EF所成的角.∵ΔA1DC1是等边三角形,∴∠A1DC1=60º

,即直线AB1和EF所成的角是60º

第10讲§

2.1.3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分别记作:

2.两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行(没有公共点);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分别记作;

【例1】已知空间边边形ABCD各边长与对角线都相等,求异面直线AB和CD所成的角的大小.

分别取AC、AD、BC的中点P、M、N连接PM、PN,由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知PN∥AB,PM∥CD,于是∠MPN就是异面直线AB和CD成的角(如图所示).连结MN、DN,设AB=2,∴PM=PN=1.而AN=DN=,由MN⊥AD,AM=1,得MN=,

∴MN2=MP2+NP2,∴∠MPN=90°

.∴异面直线AB、CD成90°

角.

【例2】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H分别是AB、AD的中点,F、G分别是CB、CD的中点,若AC+BD=a,ACBD=b,求.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2=.

A

B

C

E

F

G

H

【例3】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H分别是AB、AD的中点,F、G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求证:

(1)E、F、G、H四点共面;

(2)三条直线EF、GH、AC交于一点.

(1)在△ABD和△CBD中,∵E、H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EHBD.

又∵,∴FGBD.∴EH∥FG.所以,E、F、G、H四点共面.

第11讲§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定义:

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直线和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

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符号表示为:

.图形如右图所示.

【例1】已知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E、F分别为AB、PD的中点,求证:

AF∥平面PEC

设PC的中点为G,连接EG、FG.∵F为PD中点,∴GF∥CD且GF=CD.

∵AB∥CD,AB=CD,E为AB中点,

∴GF∥AE,GF=AE,四边形AEGF为平行四边形.

∴EG∥AF,

又∵AF平面PEC,EG平面PEC,∴AF∥平面PEC.

【例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BC、C1D1的中点.求证:

EF∥平面BB1D1D.

连接AC交BD于O,连接OE,则OE∥DC,OE=DC.

∵DC∥D1C1,DC=D1C1,F为D1C1的中点,

C

D

E

F

M

O

∴OE∥D1F,OE=D1F,四边形D1FEO为平行四边形.∴EF∥D1O.

又∵EF平面BB1D1D,D1O平面BB1D1D,∴EF∥平面BB1D1D.

【例3】如图,已知、、、分别是四面体

的棱、、、的中点,求证:

∥平

面.

如右图,连结,交于点,连结,

在中,、分别是、中点,∴,

∵为中点,∴为中点,

在中,∵、为、中点,∴,

又∵平面,平面,∴∥平面.

点评:

要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只须在平面内找到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就可以了.注意适当添加辅助线,重视中位线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4】如图,已知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N分别是AB、PC的中点

(1)求证:

MN//平面PAD;

(2)若,,求异面直线PA与MN所成的角的大小.

(1)取PD的中点H,连接AH,由N是PC的中点,∴NH.由M是AB的中点,∴NHAM,即AMNH为平行四边形.∴.

由,∴.

(2)连接AC并取其中点为O,连接OM、ON,∴OMBC,ONPA,所以就是异面直线PA与MN所成的角,且MO⊥NO.由,,得OM=2,ON=所以,即异面直线PA与MN成30°

的角

已知中点,牢牢抓住中位线得到线线平行,通过线线平行转化为线面平行.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方法的关键也是平移其中一条或者两条直线,得到相交的线线角,通过解三角形而得.

第12讲§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为:

【例1】如右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分别是C1C、B1C1、C1D1的中点,求证:

平面MNP∥平面A1BD.

A1

B1

C1

D1

连结B1D1,∵P、N分别是D1C1、B1C1的中点,∴PN∥B1D1.又B1D1∥BD,∴PN∥BD.又PN不在平面A1BD上,∴PN∥平面A1BD.同理,MN∥平面A1BD.又PN∩MN=N,∴平面PMN∥平面A1BD.

【例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1)求证:

平面A1BD∥平面B1D1C;

(2)若E、F分别是AA1,CC1的中点,求证:

平面EB1D1∥平面FBD.

证明:

(1)由B1BDD1,得四边形BB1D1D是平行四边形,∴B1D1∥BD,

又BDË

平面B1D1C,B1D1平面B1D1C,∴BD∥平面B1D1C.

同理A1D∥平面B1D1C.而A1D∩BD=D,∴平面A1BD∥平面B1CD.

(2)由BD∥B1D1,得BD∥平面EB1D1.取BB1中点G,∴AE∥B1G.

从而得B1E∥AG,同理GF∥AD.∴AG∥DF.∴B1E∥DF.

N

M

P

Q

∴DF∥平面EB1D1.∴平面EB1D1∥平面FBD.

【例3】已知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点M、N、Q分别在PA、BD、PD上,且PM:

MA=BN:

ND=PQ:

QD.求证:

平面MNQ∥平面PBC.

PM:

QD.∴MQ//AD,NQ//BP,

而BP平面PBC,NQ平面PBC,∴NQ//平面PBC.

又ABCD为平行四边形,BC//AD,∴MQ//BC,

而BC平面PBC,MQ平面PBC,∴MQ//平面PBC.

由MQNQ=Q,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MNQ∥平面PBC.

由比例线段得到线线平行,依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平行,证得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后,转化为面面平行.一般证“面面平面”问题最终转化为证线与线的平行.

第13讲§

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β

线面平行的性质: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即:

【例1】经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B1作一平面交平面AA1D1D于E1E,求证:

E1E∥B1B

∵,

∴.

又,

则.

【例2】如图,,,,,求证:

连结,

∵,

∴直线和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记为,

∵,,∴,

∵,,

∴,

又∵,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第14讲§

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面面平行的性质: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2.其它性质:

①;

②;

③夹在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例1】如图,设平面α∥平面β,AB、CD是两异面直线,M、N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A、C∈α,B、D∈β.求证:

MN∥α.

连接BC,取BC的中点E,分别连接ME、NE,

则ME∥AC,∴ME∥平面α,又NE∥BD,∴NE∥β,

又ME∩NE=E,∴平面MEN∥平面α,∵MN平面MEN,∴MN∥α.

【例2】如图,A,B,C,D四点都在平面a,b外,它们在a内的射影A1,B1,C1,D1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b内的射影A2,B2,C2,D2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四点在b内的射影A2,B2,C2,D2在一条直线上,

∴A,B,C,D四点共面.

又A,B,C,D四点在a内的射影A1,B1,C1,D1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平面ABB1A1∥平面CDD1C1.

∴AB,CD是平面ABCD与平面ABB1A1,平面CDD1C1的交线.

∴AB∥CD.同理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第15讲§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平面的垂线,-直线的垂面,它们的唯一公共点叫做垂足.(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符号语言表示为:

若⊥,⊥,∩=B,Ì

,Ì

,则⊥

3.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它是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几何法一般先定斜足,再作垂线找射影,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可以简述为“作(作出线面角)→证(证所作为所求)→求(解直角三角形)”.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

【例1】四面体中,分别为的中点,且,,求证:

平面.

取的中点,连结,∵分别为的中点,∴,.

又∴,∴在中,,∴,∴,又,即,,∴平面.

【例2】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A1B1的中点,求直线AE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取CD的中点F,连接EF交平面于O,连AO.由已知正方体,易知平面,所以为所求.在中,,,.

所以直线AE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例3】三棱锥中,,平面ABC,垂足为O,求证:

O为底面△ABC的垂心.

连接OA、OB、OC,∵平面ABC,∴.

又∵,

∴,得,

∴O为底面△ABC的垂心.

此例可以变式为“已知,求证”,其思路是接着利用射影是垂心的结论得到后进行证明.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时,也可按同样的思路证出.

第16讲§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dihedralangle).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记作二面角.(简记)

2.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点为垂足,在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和,则射线和构成的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

3.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作.

4.判定: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例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分别取边BC、CD的中点E、F,连结AE、EF、AF,以AE、EF、FA为折痕,折叠使点B、C、D重合于一点P.

AP⊥EF;

(2)求证:

平面APE⊥平面APF.

(1)如右图,∵∠APE=∠APF=90°

,PE∩PF=P,

∴PA⊥平面PEF.∵EF平面PEF,∴PA⊥EF.

(2)∵∠APE=∠EPF=90°

,AP∩PF=P,∴PE⊥平面APF.

又PE平面PAE,∴平面APE⊥平面APF.

【例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分别是的中点,求证:

平面平面.

为AC中点,所以.

同理可证∴面BGD.

又易知EF//AC,则面BGD.

又因为面BEF,所以平面平面.

第17讲§

2.3.3线面、面面垂直的性质

1.线面垂直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线面垂直线线平行)2.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