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8861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简历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仁宗庆历进士。

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

卒谥文。

轶事

有一次苏东坡乘船经过金陵,王安石特地骑着驴子,穿着粗布服到江边去迎接。

苏东坡也不冠而敬揖,曰:

“轼今日以野服见大丞相。

”王安石笑着说:

“礼岂为我辈设哉!

”既而两人说佛吟诗,王安石还邀请苏东坡同游钟山,并各自赋诗纪游。

可见两个人政见虽不同,但私交和诗文之谊还是非常深厚的。

后来苏轼逢人称赞:

“不知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作品

其散文文风峭刻,政治色彩浓厚。

诗歌瘦硬清峻,意新语奇,多有名章妙句传世,写景小诗尤为出色。

词作不多,而“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词风清新爽朗亦间有婉约之作。

有《临川先生文集》。

评价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题解

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

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因此,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二、夯实基础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初肃(  ) 澄江(  )  如簇(  )

去棹(  )斜矗(  )鹭起(  )

漫嗟(  )衰草(  )凝绿(  )

【答案】 sù

 ché

nɡ cù

 zhà

o chù

 lù

 jiē shuāi ní

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

(1)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征帆去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彩舟:

(5)星河:

【答案】 

(1)聚积。

 

(2)旧都城。

 (3)来往船只。

(4)华美的船。

 (5)倒映着星空的长江。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

(1)______________,翠峰如簇。

(2)____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3)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_。

(4)至今商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千里澄江似练 

(2)征帆去棹残阳里 (3)但寒烟衰草凝绿 (4)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三、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疑问3:

四、互动探究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

通过描写金陵壮丽的景色,而引发怀古伤今之情。

反映了作者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王安石作为一个进步政治家的那种清醒头脑。

【重难突破】

1.开篇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与众不同,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充满六朝兴衰悲剧气息的金陵故都城头,在伤感情绪十足的晚秋季节,词人登临送目,所感到的不是满地肃杀之气,而是一派生机勃勃;

不是一片萧瑟衰败,而是高远明丽。

这里没有一丝的颓废印象,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词人笔下的暮秋景象所以异于一般,正是词人精神与众不同的表现。

2.“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一句情景是怎样结合的?

【答案】 这一句景物的核心是残阳和西风。

落日和秋风向来是悲哀的景色,但是词人却在悲哀的景色中写出不悲哀的词意。

“征帆”“残阳”,字面的重点是征帆,感情的重点是残阳。

这里把残阳和征帆联系起来,残阳送征帆,征帆引残阳。

大自然即将消逝的美景,人生即将开始的征途,落日的余晖,征帆的远影,笼罩着一层蓬勃不息、斗志方酣的气氛,没有一丝暮气的伤感颓废的哀愁。

3.“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写出了长江山、水的什么特点?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写出了水的清澈,山的青翠、峭拔。

4.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临送目所见的金陵秋景。

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

寄寓了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而“晚秋”“残阳”“西风”等意象又给人以冷落、萧条的感觉,包含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为下面的抒情创造气氛。

词的下片怀古、抒情。

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情。

【名句鉴赏】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鉴赏】 先写远景,用的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

千里长江好像一条洁白的绸带,山峦耸翠,似在亲密地簇拥着。

词人巧妙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片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

2.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鉴赏】 这是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词人用“至今”和“时时”强调繁华竞逐的生活依然不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不希望只是对历史空空的感叹,而是要从政治上加以改革,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五、拓展阅读

王安石吃菜

王安石做参知政事时,朋友给他家里送了一块鹿肉,说是因为他特别爱吃鹿肉。

王夫人听说后,觉得奇怪,说:

“他从来不挑饭菜,你怎么知道他爱吃鹿肉呢?

”朋友回答说:

“他上次吃饭,只把一盘鹿肉吃光,别的菜却全剩下来了。

”夫人又问,他吃饭时,鹿肉放在什么地方。

朋友说:

“在离他筷子最近的地方。

”夫人说:

“这就对了,他的习惯不过是专拣离自己筷子近的菜吃

罢了,别的菜动都不动。

”这说明王安石虽居高官,心却没用在吃上,他在推动改革上不遗余力,力求尽善尽美,在饭菜上却凑合了事,能吃饱就行,这样节俭自律的改革家当是人民福音,多多益善。

但从吃菜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缺乏变通,固执己见,结果被人称为“拗相公”,也为改革失败埋下伏笔。

【应用角度】 “变通”“习惯”“心无旁骛”“成功与失败”等。

长征精神:

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耀眼的一笔。

2016年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80周年。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

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长征,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媒评文摘】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征永远在路上。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正在走新的长征路。

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继续前进。

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人民网

来如疾风逝如虹

——走近王安石

志向: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作文笔动如飞。

凭借自身才华,在庆历二年也就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前两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从此开始他35年的政治生涯,此时的王安石只有22岁。

与人们的料想不同,少年得志的王安石并没有得意忘形,也没有飞黄腾达,更没有结交权贵。

而是在地方任上关注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

他给宋仁宗上过万言书,恳请变法以图富国强兵。

可是,已到暮年的宋仁宗哪里听得进去呢?

王安石意识到变法的时机还没来到,因此他坚决地放弃进京做官的机会,继续留在地方遍访民情,以待时机,等待一个支持他的皇帝,这一等待竟然是整整25年!

但是他的变法主张,却为他赢得名望,于是这个来自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的进士被人称为“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而他的志向正如自己在《元日》中所写的那样: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定要让大宋王朝摆脱萎靡的境地,打造一个新的太平盛世!

变法: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在《浪淘沙令》写道: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他确实在期望遇到自己的“汤武”,建一番伟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生命中的“汤武”终于向他招手。

公元1068年,北宋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宋神宗赵顼(音须)登基改元熙宁元年,所以后世也有人称“王安石变法”为“熙宁变法”。

此时的宋神宗早已不满他的祖辈们对辽、西夏用金钱换和平的“购和”政策,也担心王朝日暮途穷。

为了富国,为了强兵,这个只有20岁的青年天子决定变法,这场变法的工程师他选择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王安石。

可是变法,谈何容易呢?

政坛领袖司马光说,“安石无他,但

执拗耳”,三朝元老韩琦说,“安石为辅弼则器量不足”,大才子苏轼说,“安石有宰相之才,而无宰相之度”。

面对他人的怀疑,王安石咬紧牙关,大声高呼:

“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他就像一阵疾风横扫北宋政坛!

然而这个“拗相公”犯起了拗脾气——“同者存,异者去”。

支持变法的留在朝廷,不管他道德才能如何,反对变法的离开朝廷,也不管他道德才能如何。

党同伐异在此注定失败的命运。

一道道新的政令颁布,一项项新的政策实施,可是结果呢?

变法成了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借口,加之天灾不断,百姓苦不堪言。

在变法的第8个年头,一个叫郑侠的守城门的小官每日看流民扶携塞道,买儿鬻女,于心不忍,绘制《流民图》呈皇帝御览。

宋神宗打开画卷,只见风沙沉沉,啼饿号寒,草根嚼尽,奄毙沟壑,悍吏在旁,威逼恫吓,怒目

追索……27岁的宋神宗哭泣了:

“难道是朕败坏了天下吗?

”太皇太后曹氏哽咽说:

“王安石是要变乱天下啊!

”皇帝动摇了,变法阵营内部又开始分裂争权!

王安石的好友曾巩的弟弟曾布被排挤而去,才子苏轼被牵扯进“文字狱”,曾经被他提拔的吕惠卿居然诬陷他……然而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爱子王雱(音滂)病死。

公元1076年的金秋十月本该是收获的季节,可是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退隐江宁。

八年的变法换来的不是国泰民安而是千里饿殍,八年的变法换来的不是清平社稷而是争权夺利……1085年3月宋神宗一病不起,弥留时说:

“惟生知死,惟圣人能达其情”,表现了历代帝王面对死亡少有的从容,终年仅仅38岁,在位18年……1086年4月,“免役法”被废,王安石失语道:

“此法是我与先帝研究两年才颁布的,实在不该废除啊!

”说完,他那个倔强的灵魂脱离了他那副衰弱的躯体……41年后,北宋灭亡。

文学:

后来谁与子争先

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却如同一道彩虹灿烂在整个宋代!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做出了贡献。

尽管他的文学主张过于强调“实用”,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但是,王安石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当之无愧名列“唐宋八大家”,谥曰“文”,不是浪得虚名!

正如北宋文坛泰斗欧阳修评价的那样: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精要赏析】 文章从“志向”“变法”“文学”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王安石人生中的三个闪光点。

这三点使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的“矫世变俗”之志,“不畏浮云遮望眼”之精神,成为每一个有志之士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他的变法中,我们也应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服务于当今的改革事业。

第二课时

六、精学精练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船棹(nà

o)      如簇(cù

澄江(ché

nɡ) 鹭起(lù

旷古(kuà

nɡ) 亘古(ɡè

ng)

委琐(suǒ) 漫嗟(jiē)

栖居(xī) 屹然(yì

悲怆(chuà

nɡ) 拜谒(yè

凝绿(ní

nɡ) 笨拙(zhuó

惦记(dià

n) 埋怨(má

n)

【答案】 船棹(zhà

o),亘古(ɡè

n),栖居(qī),笨拙(zhuō)。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翠峰如簇       簇:

聚积

B.千里澄江似练 练:

绸缎

C.但寒烟衰草凝绿 但:

但是

D.征帆去棹 棹:

船桨

【解析】 C项,但:

只有。

【答案】 C

3.下列对《桂枝香·

金陵怀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B.上片末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

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

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解析】 C项,“总结上片内容”错误。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始于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

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辞,又称曲子词;

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

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

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

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

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解析】 D项,李煜当属婉约派词人,且应为南唐后主,并非宋代人。

【答案】 D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案】 

(1)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2)千古凭高 对此漫嗟荣辱 (3)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6.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答题。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意。

【解析】 本词通过对六朝统治者相继亡国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时的当朝者提出了严正的警诫,联系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来答题。

【答案】 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2)请对这首词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

【解析】 本题考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联系诗歌内容,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多个角度展开。

【答案】 此词怀古讽今,用含蓄的笔法点出宋王朝潜伏着很大的危机,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

上片借景抒情,用典贴切,既追忆历史往事,又处处联系现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此词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笔力雄健,最后用无知商女还唱亡国之音作结,寓意深远,开拓了词的境界。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 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1)“愁”为全词词眼,请简要概括其中包含了哪些复杂情感。

【解析】 解答时,应对上下两阕的情感分别作概括。

【答案】 ①表达昔盛今衰的沧桑感慨;

②表面闲适背后的无奈与凄凉。

(2)请简要分析“回头”二字在词中的作用。

【解析】 解答时,注意从时间角度和视线角度作分析。

【答案】 ①从对历史的回忆过渡到眼前现实的描写;

②将视角由楼内转向窗外。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你认为“悲歌击筑”这一典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解析】 “悲歌击筑”这一典故写的是荆轲准备去行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别时的情景,那情那景那声充满着慷慨悲壮的气氛。

【答案】 这首词运用这一典故,使边城秋角的哀声变成了慷慨悲壮的旋律,使整首词都充满了高亢昂扬的情调,写出了词人对收复中原充满希望的高兴之情。

(2)“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一句有什么深刻含意?

【解析】 这三句表面上写的是灞桥的烟柳,曲江的池馆在等待南宋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