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9004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Word格式.docx

◆是否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和管理,以防止误用?

2

4.2.4

记录控制

◆记录的管理

◆是否所有的记录都有批准,并保存完好。

◆记录的查找是否方便。

◆记录的借阅是否有记录。

◆记录是否字迹清楚,更改是否有更改人的签名。

3

5.3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的理解

◆抽查1至3人是否知道公司的质量方针并能正确理解。

◆向员工了解是以何种方式传达质量方针的?

4

5.4.1

质量目标

◆有无目标实现的证据

◆检量是否留有每月质量目标的证据及记录

◆目标的实际情况

◆质量目标的统计结果如何?

质量目标是否得到实现?

◆若没有实现质量目标有没有查找原因并纠正及改进?

是否留有证据?

注:

符合性栏:

符合√,不符合ⅹ(有不符合项时应记录证据,并要求受审部门陪审员或当事人签名确认)。

编制/日期:

批准/日期:

5

5.5.1

职责和权限

◆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品质部门的部门职责或岗位职责是否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

◆询问1至3人是否清楚本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各有关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与实现质量方针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类人员是否明确完成职责任务与实现质量方针之间的关系?

6

5.5.3

部沟通

◆程序文件中是否有对部沟通进行规定?

◆组织是否有部交流的程序?

程序中是否对交流的方式、容作了规定?

程序制定过程中是否听取了员工意见?

◆部沟通的记录

◆涉及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有无适当处理和记录?

◆是否保存有接收和答复员工意见建议的记录?

◆询问员工管理者代表由何人担任?

7

6.4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否合适?

◆如何管理工作环境?

◆品质部的工作设施是如何申请及验收的,是否有人进行管理?

◆环境卫生是否舒适?

能否满足工作要求?

◆有无相关记录?

2011年5月6日(9时10分---10时40分)

 

8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产品的过程是否确定?

◆是否形成了必要的文件?

没有形成的过程和活动如何实施?

是否明确了必要的资源?

◆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收准则是否得到了规定?

◆是否规定了必要的记录?

◆查看产品过程策划相关的程序文件的描述

◆查看过程及产品验证的准则

◆查看过程及产品验证的记录

◆记录是否有效?

◆是否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编制了质量?

◆质量计划容是否完整?

◆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这些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与现有的产品不同),是否编制了质量计划,是如何编制的?

◆质量计划是否包括下列容:

a)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要求和质量目标。

b)所需的过程及其控制方法。

c)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d)所需提供的资源。

e)验收的准则。

f)验证、确认、监控、检查和试验的方法与要求等。

◆质量计划的实施情况

◆如何实施质量计划?

◆有无对质量计划的实施进行检查、验证?

9

7.5.2

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确认

◆组织有哪些特殊过程?

◆是否对特殊过程进行了确认?

确认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是否对确认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规定?

◆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再确认

◆对特殊过程是否都进行了确认?

a)是否有对特殊过程进行了确认的方法和程序,这些文件中是否包含有对特殊过程进行评审和批准的准则以及设备认可,人员鉴定、过程再确认的要求。

b)对特殊过程的参数是否进行连续的监视并做好记录。

c)从事特殊过程的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认可。

d)特殊过程所使用的设备及从事特殊过程人员是否经过鉴定并保存有鉴定记录。

e)是否为特殊过程编制了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记录表格。

◆在什么情况下需对特殊过程进行再确认?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发生问题时或过程更改时,是否进行了再确认?

◆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10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用哪些方法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进行标识?

◆对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是否有管理规定?

◆各种物料、过程中产品、成品的检验状态标识是否合适、正确?

◆用标签、印章或区域表示产品检验状态标识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存放的方式是否能区分不同监视和测量状态的产品?

◆标识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随着检验和试验状态变化而更改标识?

◆是否保护好检验状态标识?

11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置

◆是否对测量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了识别?

是否配备了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

◆是否在使用前或按规定的周期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

其依据是否可追溯到国际或国家标准?

无标准时是否有可依据的文件?

◆是否保存了检定、校准的记录?

◆校准人员有无上岗证?

◆有无校准状态标签?

校准标志是否在有效期?

◆不符合贴标签时,如何识别校准状态?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

◆是否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是否规定了防止校准失效的调整方法?

◆是否有必要的调整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

◆如何按规定调整测试设备,如何防止因调整不当引起校准失效?

◆测试人员有无上岗证?

◆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的处理

◆当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是否复评以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如何评定?

◆是否根据评审结果,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保管

◆有无防止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损坏或失效的措施(包括工作环境、贮存条件等)?

◆措施是否得到贯彻?

◆监视和测量软件的管理

◆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软件,使用前是否予以确认并在必要时进行再确认?

12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策划和实施

◆是否确定了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过程。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项目及标准?

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是否包括影响过程能力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料、法、环、测等?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方法?

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对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证实?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频次?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实施者?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活动所的资源和设备?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需要的文件和记录?

◆是否利用监视和测量结果对过程能力进行评价?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的效果如何?

◆过程能力未达到要求时的处理

◆监视和测量结果未达到要求时,是否采取了纠正和纠正措施?

◆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效果如何?

13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有无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规定

◆是否建立并保持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文件规定?

◆是否规定了需进行监视和测量的产品实现阶段,是否规定了监测点、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是否对监视和测量结果的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是否规定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

◆对于授权人员(或顾客)批准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特例情况,组织是如何进行控制的?

◆进货检验

◆有无进货检查规定?

是否规定了检查的项目、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是否对所有进货都进行了检查?

◆检验记录能否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

◆检验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责任人的签名?

◆对进货检验中的不合格品是如何处置的,是否要求供应商采取纠正措施?

◆供应商是否按要求提供合格证据。

◆因生产急需而来不及进行进货检验的物资是如何处置的?

对紧急放行的产品是如何标识和记录的?

紧急放行的物资经检验不合格后,是如何追回的?

◆过程产品检验

◆有无过程产品检验的规定?

是否规定了检查的项目、地点、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的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是否存在工序完工检验未完成就转序的情况?

是否规定了例外转序的情况?

◆检验记录能否证实验收准则的要求?

◆最终产品检验

◆是否有检验规/作业指导书?

◆检测设备和工具是否入于有效期?

◆是否所有的检验完成后才放行产品?

◆检验记录的管理

◆是否规定保存周期,存放的地点、条件是否适宜?

◆记录是否项目清楚,数据齐全,是否能够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

◆检验记录是否标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

14

8.3

不合格品的控制

◆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是否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化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手册规定?

◆程序文件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及通知有关部门是否作出了明确规定?

◆如何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评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谁负责?

谁参加?

哪一级处理?

◆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有哪些?

◆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是否注明不合格品发生时间、地点、有关责任人/班组?

◆不合格处理记录中是否有参加评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是否按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

◆不合格品纠正后是否重新验证?

◆对不合格品的让步处理是否作出了规定并按规定执行?

◆让步是否经一定审批程序,是否经过审批?

在什么情况下,应将让步处理的结果向顾客报告?

◆让步处理时向顾客或有关部门报告的形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交付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的处理

◆交会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取了措施?

是否有效实施?

◆顾客对处理结果的满意程度如何?

15

8.4

数据分析

◆有无对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的规定?

是否采用了统计技术?

◆组织对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有无规定?

◆数据收集\分析中采用了哪些统计技术?

◆统计技术的选择?

使用是否适当?

◆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施

◆组织对哪些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分析中采用了哪些统计技术?

a)顾客满意的信息。

b)产品符合性的信息。

c)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其趋势的信息。

d)供应商(供方)的信息。

e)体系运行的信息。

◆是否利用数据分析结果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是否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改进活动?

16

8.5

改进

◆突破性改进项目的管理

◆如何识别改进的机会?

◆如何建立改进组织、制定改进计划?

◆如何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改进措施?

◆如何对改进措施进行验证?

措施是否有效?

有无记录?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如何收集、分析各种质量信息,以确定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

◆如何确定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是否评价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需求,以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与所遇到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如何确定合适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

怎样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可行性?

◆是否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跟踪评审?

◆伴随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文件更改和信息交流

◆对来自顾客的投诉,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报告和交流?

◆程序中有无关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文件更改的规定?

◆是否按规定对相关文件进行了更改?

◆更改后的文件执行情况及记录

◆更改后的文件是否得到实施?

有否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