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9010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3讲 细胞的增殖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适用全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答案 A

(1)不能分裂的细胞、分裂一次不再分裂的细胞及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2)S期DNA复制的结果是DNA数量加倍,染色体数量不变,但每个染色体由两条并列的染色单体组成。

考点2 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相关物质或结构的变化

2.(2017·

浙江11月选考,14)下列关于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分开的中心体之间有纺锤丝相连

B.中期,伸展延长的染色质排列在赤道面上

C.后期,可观察到核被膜逐渐解体形成小泡

D.末期,可观察到由许多囊泡聚集形成的细胞板

解析 有丝分裂的前期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所以分开的中心体之间有纺锤丝相连,A正确;

中期没有染色质存在,是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B错误;

核被膜在前期解体形成小泡,C错误;

动物细胞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环沟使细胞分开,不需要形成细胞板,D错误。

3.(2018·

宁波3月模拟)下列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在末期重新聚集形成细胞板

B.中期,可用于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过染色体数目变异

C.后期,在纺锤丝的牵拉下,着丝粒一分为二

D.末期,细胞中央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解析 细胞板是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小泡形成的;

着丝粒的断裂与纺锤丝无关;

动物细胞在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环沟。

答案 B

4.(2018·

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一对中心粒分开并移到细胞的两极

B.中期,通常会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

C.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含有2条性染色体

D.末期,核膜向内不断凹陷并逐渐形成环沟

解析 前期,一对中心体分开并移向细胞的两极,A错误;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染色体数目变异通常发生于后期,B错误;

后期,细胞的每一极均含有2条性染色体,C正确;

末期,向内凹陷的是质膜而不是核膜,D错误。

答案 C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

①染色体形态变化

②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

2n→4n→2n。

③细胞中核DNA含量变化:

(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辨别

①看胞质分裂方式:

有细胞板形成为植物细胞分裂,由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环沟,为动物细胞分裂。

②看细胞的外形特征:

方形为植物细胞,圆形一般为动物细胞。

③看有无中心体结构:

有中心体为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为高等植物细胞。

考点3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5.(2017·

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B.实验选用的醋酸洋红属于碱性染色剂

C.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

解析 染色体组型是观察后再经过排列后形成的,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

答案 D

6.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解离是为了促进染色体分离

B.染色时间过长将抑制细胞的分裂

C.漂洗是为了洗去不利于染色的物质

D.可观察到部分细胞在中央的“赤道”上向内凹陷

解析 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A错误;

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不再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

漂洗是为了洗去不利于染色的物质,便于染色,C正确;

在动物细胞中,可观察到部分细胞在中央的“赤道”上向内凹陷,而在植物细胞中,可观察到部分细胞在中央的“赤道”上出现了细胞板,D错误。

(1)制作装片的程序: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务必漂洗后再染色,防止解离过度和影响染色效果。

(2)解离液是盐酸,解离过程中细胞即已死亡,所以后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不能观察到细胞的动态变化。

(3)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玻片在临近的区域寻找。

考点4 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相关物质或结构的变化

7.(2018·

浙江4月选考)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

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

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有两极发出的纺锤丝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和变异。

由图可知,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了X染色体上,没有体现基因突变,A错误;

该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中较晚时候的图像,此时没有四分体,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DNA,所以细胞中DNA分子数大于12,B错误;

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纺锤丝由中心体发出,C错误;

据图可知,可形成4种配子,D正确。

8.(2017·

浙江4月选考)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时期的细胞和丙时期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甲→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NA聚合酶

C.乙→丙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D.丙→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解析 甲属于G1期,乙属于G2期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期,丙属于后期Ⅱ,丁属于形成的精细胞。

D中丙已不存在染色单体,丙→丁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

①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

2n→n→2n→n。

②细胞中核DNA数量的变化:

2n→4n→2n→n。

(2)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细胞分裂图像辨析

(3)基因型AaBb(独立遗传)的个体产生配子的情况(不考虑交叉互换)

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实际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1个精原细胞

4

2种:

AB、ab或Ab、aB

1个雄性个体

4种:

AB、Ab、aB、ab

1个卵原细胞

1种:

AB或Ab或aB或ab

1个雌性个体

考点5 动物的受精作用及减数分裂的意义

9.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C.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变异

D.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

解析 精卵融合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相互识别是依赖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方。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有父方和母方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一半,后代不可能继承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

10.下图表示某细胞(含4条染色体)的分裂示意图,①~⑥代表细胞,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细胞⑥的基因型为aBb

B.细胞②为第一极体

C.细胞③有2个基因B

D.细胞⑤的基因型为a

解析 细胞①~⑥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BBbb、aa、AABBbb、a、a、ABb。

(1)减数分裂与遗传的关系

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2)减数分裂与变异的关系

①基因突变:

间期DNA复制时,基因突变的概率相对较高。

②基因重组:

前期Ⅰ同源染色体对应片段交换和后期Ⅰ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非等位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畸变:

减数分裂过程有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考点6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

11.下表表示一个精原细胞在从甲到丁的连续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生理过程

细胞中染色体组数

2→1→2→1

始终为1

1→2

2→4→2

A.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

B.乙过程中可以发生等位基因分离或基因突变

C.丙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D.丁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解析 甲过程染色体组数出现1⇒甲为减数分裂,丁过程染色体组数出现4⇒丁为有丝分裂;

再结合“从甲到丁是一个精原细胞的连续生理过程”,所以整个生理过程为:

减数分裂→精细胞变形→受精作用→受精卵有丝分裂。

12.研究人员对某二倍体动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数目进行了观察分析。

图1为其细胞分裂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含量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它属于图2中类型c的细胞

B.若某细胞属于图2中的类型a,且取自睾丸,则该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

C.若图2中类型b、c、d、e的细胞属于同一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c、e

D.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c

解析 分析图1:

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2:

a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

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

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

图1细胞属于图2中的类型a,A错误;

图2中的类型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若取自睾丸,则称为精原细胞,不能称为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

若图2中类型b、c、d、e的细胞属于同一减数分裂,由以上分析可知,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c、e,C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D错误。

(1)“三看法”判断细胞分裂方式

(2)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

①模型

②判断

绍兴3月选考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G1期细胞有DNA复制和核糖体增生

B.S期细胞在合成大量DNA聚合酶

C.G2期细胞中已经含有染色单体

D.M期细胞的4个时期有明显的界限

解析 S期进行DNA复制;

G1期细胞在合成大量DNA聚合酶;

M期细胞的4个时期没有明显的界限。

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G1期和G2期时,RNA和蛋白质数量都会增加

B.S期时,核DNA数量和染色体数量都会增加

C.分裂间期时,核糖体和中心体数量都会增加

D.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量和着丝粒数量都会增加

解析 G1、G2期均有不同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故该时期RNA、蛋白质数量增加;

S期DNA复制后,核DNA加倍,而染色体由于着丝粒未分裂而数量不变;

分裂间期核糖体增加、中心体复制;

分裂后期时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和着丝粒数量增加。

台州3月质量评估)如图表示某动物(2n=8)进行细胞分裂的某时期状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不可能是第一极体

B.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2个染色体组

C.图中的②和③号染色体可能是X、Y染色体

D.若①号和④号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a,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解析 图示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图示细胞细胞质均分,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故②和③号染色体不可能是X、Y染色体;

①号和④号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若①号和④号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a,应是易位的结果。

4.某基因型为AaXBY的动物,其睾丸中某细胞正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分裂过程,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变化如下图所示。

A.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发生在A~B段

B.形成B~C段的原因是细胞内进行了染色体复制

C.显微镜下观察E~F段的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

D.G~H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

解析 图示曲线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个连续过程。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发生在E~F段;

形成B~C段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染色体组型是观察后再经过排列后形成的,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

5.如图表示在动物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c过程发生细胞识别和融合

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解析 由于在ab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代表的是减数分裂,a过程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含有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过程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数目加倍,B错误;

c过程表示的是染色体数目的加倍,表示精卵细胞的融合,C正确;

d过程表示的是受精卵进行的有丝分裂,精卵结合后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时间:

30分钟)

1.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正确形态是(  )

解析 A、C选项均不含有染色单体,D选项虽然含有染色单体,但是是由两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

2.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常发生染色体片段互换,下列哪个图可正确表示该过程(  )

解析 四分体时期的染色体片段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3.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的行为变化如图所示。

A.a→b过程中发生了胞质分裂

B.b→c过程中有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C.c→d过程中核膜逐渐解体成单层膜的小泡

D.e→a过程中纺锤丝的牵引导致着丝粒分裂

解析 着丝粒是自行分裂的。

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核膜解体成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B.中期染色体的显微照片可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C.后期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D.末期囊泡聚集成的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

解析 前期核膜解体成分散的小泡;

后期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

动物不存在细胞板和细胞壁。

5.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G2期中心体已经完成复制

B.中期可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组型

C.后期两极之间的距离有所增大

D.末期小泡随机聚成核膜和细胞板

解析 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

染色体组型是观察后再经过排列后形成的,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

末期小泡聚成细胞板。

6.有丝分裂前期最先发生的变化是(  )

A.纺锤丝的形成B.染色体的出现

C.核膜的解体D.两极距离的加大

解析 有丝分裂前期最先发生的变化是染色质螺旋化。

7.某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其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如下。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4条染色体

C.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2种类型的精细胞

D.细胞中A与A、A与a分别在MⅠ、MⅡ期分离

解析 该细胞处于MⅠ四分体时期,含有2个四分体,为初级精母细胞;

细胞中A与A、A与a分别在MⅡ、MⅠ期分离。

8.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核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4N;

精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N,DNA含量为N,A错误;

精原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2N;

次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染色体数为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N,DNA数为2N,B错误;

卵原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2N;

卵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N,DNA含量为N,C错误;

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4N;

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染色体数为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N,DNA数为2N,D正确。

9.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产生了变异,其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

B.若该细胞取自某动物的卵巢,则其名称为第二极体

C.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不同

D.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正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解析 该细胞产生了变异,其变异来源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

若该细胞取自某动物的卵巢,则其名称为第一极体,B错误;

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不同,C正确;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正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但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10.如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示意图(只画出部分染色体)。

A.图中细胞取自雌性动物个体的卵巢

B.乙细胞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

C.三个细胞均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

D.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

解析 丙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图中细胞取自雄性动物个体的精巢,A错误;

因为3个细胞来自同一生物,结合丙细胞很容易判断乙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两个精细胞,B错误;

甲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

丙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也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

乙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

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D正确。

11.下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内含有形成细胞壁的物质

B.①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

C.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甲产生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

D.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解析 甲为前期,乙为末期;

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子细胞为体细胞;

③为细胞膜,④为细胞壁,动物和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12.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核DNA、染色单体与染色体的数量如图所示。

A.细胞Ⅰ中发生同源染色体交叉现象

B.细胞Ⅱ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C.细胞Ⅲ形成细胞Ⅳ过程中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若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极体一定为aB

解析 细胞Ⅰ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无交叉现象;

细胞Ⅲ形成细胞Ⅳ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MⅠ后期;

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极体为aB或Ab。

13.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

图2为不同分裂时期的相关图像,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B点以后的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B.图1中A点时细胞中一定有两个染色体组

C.图2中若M为X染色体,则N有可能为Y染色体

D.图2中细胞乙、丙处于图1中OB段

解析 分析题图1:

该结构数量在OB段为N,在BC段变成0,因此该曲线最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B点之后同源染色体数目为0,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BC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甲是有丝分裂后期;

乙是精原细胞,其中①和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②③是一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②、③是非同源染色体,④和②、③是非同源染色体;

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

因为丁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如果M为X染色体,则N一定为常染色体,C错误。

1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用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制作的2种染色体分别表示来自不同亲本

B.两条颜色长短一样的染色单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扎起来,铁丝代表着丝粒

C.演示减数分裂过程最少需要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各一条

D.在纸上画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两个纺锤体要相互垂直

解析 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于父本和母本,用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制作的2种染色体分别表示来自不同亲本,A正确;

两条颜色长短一样的染色单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扎起来,铁丝代表着丝粒,B正确;

演示减数分裂过程最少需要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各两条,用于模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

在纸上画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两个纺锤体要相互垂直,D正确。

15.关于高等动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B.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使后代具有多样性

C.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几率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产生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解析 受精卵中的质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

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数量。

16.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将依次发生核膜、核仁解体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B.观察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可看到中期染色体逐渐凝聚变短

C.后期着丝粒在纺锤丝牵引下断裂,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数目加倍

D.末期彼此分离的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后,距离进一步加大

解析 进入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体的出现,而前期较晚时才会发生纺锤体形成和核膜解体,A错误;

观察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植物细胞已死亡,此时不会看到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B错误;

后期着丝粒断裂并不是纺锤丝牵引所致,C错误。

17.下列有关“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解离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离开细胞核

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