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103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9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4.关心和尊敬病人,使其减少焦虑、恐惧和不安。

  5.促进病人角色适应,创造条件,使病人能够安心治疗、休养。

  6.加强心理支持,亲朋好友多一些关心和支持,护士多一些亲切的语言、尊严和关心等。

  

(二)加强观察,去除诱因

  1.观察病人非语言行为通过对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姿势、体位、活动能力、食欲等行为观察,预知病人不舒适程度。

  2.观察引起不舒适的症状通过对疼痛、尿潴留、咳嗽、出汗等症状的观察,发现和去除诱发因素,减轻不舒适程度。

  (三)加强护士与病人合作与信任

  护士与病人、家属之间建立互相合作与信任的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

护士尽量采取不作评论的倾听方式,使病人能够述说内心的苦闷,宣泄压抑。

通过护士和病人有效的沟通、积极合作,调节病人的情绪。

  (四)维持病人舒适体位

  1.卧位性质及作用

  

(1)根据卧位自主性分为3种卧位:

  1)主动卧位:

病人根据自己习惯随意采取的舒适体位。

适用于轻症病人。

  2)被动卧位:

病人自己无能力变换体位,卧于他人安置的体位。

适用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病人。

  3)被迫卧位:

病人意识清楚,也有变换体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痛苦或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体位。

如哮喘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常采取端坐位,膀胱镜检查采取截石位等。

  

(2)根据卧位平稳性分为两种卧位:

  1)稳定性卧位:

身体支撑面大,重心低,平稳,如平卧位。

  2)不稳定性卧位:

身体支撑面小,重心较高,难以平稳,如身体姿势不正确的侧卧位、半坐卧位。

  2.要求舒适卧位是指病人卧床时,身体各部处于轻松自在、合适的位置。

  

(1)病人卧位姿势应该符合人体力学要求,体重平均分布于身体各部分,降低各关节压力,肢体维持正常功能位置,减少关节强直和肌肉挛缩。

  

(2)经常变换体位,改变姿势。

重病人每2小时以内变换体位1次,并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防止出现压疮。

  3.常用卧位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①适用范围:

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防止颅内压降低引起头痛。

②实施:

协助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置于身体两侧,枕头横放于床头。

  2)屈膝仰卧位:

腹部检查时取屈膝仰卧位,可使腹肌放松,有利于检查;

导尿及会阴冲洗时,便于暴露部位。

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置于身体两侧,两脚平踏于床上,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3)中凹卧位:

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气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

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抬高头胸部约10°

~20°

,抬高下肢约20°

~30°

 

  

(2)侧卧位:

  1)适用范围:

①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等。

②预防压疮时,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使用,便于减轻局部受压。

  2)实施:

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

在两膝之间、胸腹部、背部可放置软枕支撑病人,以稳定卧位。

  (3)半坐卧位:

①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采用半坐卧位,可利用重力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同时也减轻内脏对心肺的压力,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

②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利用重力作用将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

  ③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以使渗出液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

且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吸收性能差,可以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物的吸收,从而既可减轻中毒反应,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④腹部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以减轻腹部切口缝合部位张力,缓解伤口疼痛,有利于愈合。

⑤某些面及颈部手术后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⑥疾病恢复期体质衰弱病人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逐渐向站立过渡。

  实施:

①使用摇床时,用摇把摇起床头支架30°

~50°

,再摇起膝下支架,防止身体下滑。

床尾置一软枕,以免病人足底触及床栏。

放平卧位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②使用靠背架时,在床头部垫下置于靠背架,抬高上半身;

下肢屈曲,膝下垫用中单包裹的枕头,中单的两端系于床缘固定,以防止病人身体下滑。

放平卧位时,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部。

  (4)端坐位:

①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病人极度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呼吸。

②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阵发性呼吸困难的病人,被迫采取端坐位。

病人坐起,摇起床头支架或床头置于靠背架将床头抬高70°

~80°

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病人身体前倾,可扶于桌上休息。

不用跨床小桌时,需要摇起膝下支架,背部靠床休息。

  (5)俯卧位:

①脊椎手术后,腰、背、臀部检查或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②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

③俯卧位能使腹腔容积增大,可以缓解胃肠胀气引起的腹痛。

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屈曲置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部、髋部,踝部各放一软枕。

  (6)头低脚高位:

①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排出;

②肺部分泌物引流,有利于痰液咳出;

③产妇胎膜早破时,可以减轻腹压,降低羊水冲力,防止脐带脱垂;

④跟骨、胫骨结节、骨盆骨折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以免碰伤头部;

床尾用支托物垫高15~30cm。

此种体位容易引起不适,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颅内压增高病人禁用。

  (7)头高脚低位:

①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②颅脑手术后;

③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病人仰卧,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cm或根据病情而定,另用枕头横立于床尾。

  (8)膝胸卧位:

  1)适用范围;

①用于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

②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③肛门、直肠及乙状结肠的检查和治疗。

病人跪卧,两小腿平放在床上并稍分开,两大腿与床面垂直,胸部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偏向一侧,两臂屈肘,置于头的两侧。

  (9)截石位:

①会阴与肛门部位检查、治疗或手术等;

②产妇分娩时。

病人仰卧在检查台上,两腿分开分别放于支腿架上,臀部齐检查床边缘,两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部。

注意遮挡病人,天冷注意保暖。

  例题

  下列哪些描述的是一种宁静、安详、无焦虑及无拘无束的状态( )。

  A.水面

  B.休息

  C.放松

  D.舒适

  E.平静

[答疑编号502345090101]

【正确答案】D

  一、概述

  

(一)概念

  疼痛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征象与症状,是病人最为痛苦的感受,是不舒适的最高表现形式。

  

(二)疼痛的共同特征

  1.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2.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

  3.是个体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常伴有生理、心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二、疼痛的原因

  1.温度刺激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接触体表后均可损伤组织,使受伤的组织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2.物理损伤 刀伤、挫伤、针刺伤、碰撞伤、肌肉受压迫、组织受牵拉等,可以使局部组织受损伤,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3.化学损伤 强碱、强酸等化学物质,既能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又可以使被损伤组织细胞释放化学物质,再次作用痛觉感受器,使疼痛加剧。

  4.病理改变 疾病造成的局部血管腔堵塞,组织缺血、缺氧;

平滑肌痉挛或过度收缩;

空腔脏器过度扩张和局部炎症等均可以引起疼痛。

  5.心理因素 情绪过度紧张、悲痛、恐惧、愤怒等均可以引起局部血管过度收缩和扩张导致疼痛。

  三、影响疼痛的因素

  人体能感觉到的最小疼痛称为疼痛阈。

个体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称为疼痛耐受力。

影响疼痛阈和疼痛耐受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年龄年龄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

婴幼儿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如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疼痛的敏感性逐渐增加,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逐渐下降。

       

  2.经历即个体以往对疼痛的经验及个体对疼痛原因的理解和态度。

疼痛的经验是个体自身对刺激体验所获得的感受,并再从行动中表现出来,而个人对疼痛的态度直接影响其行为。

  3.注意力个体对疼痛的注意力会影响到对疼痛的感觉程度。

如在赛场上扭伤脚,但比赛未完成,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比赛上,疼痛可以减轻或消失。

分散注意力如松弛疗法、看电视、听音乐等可以减轻疼痛。

    

  4.情绪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减轻或否认疼痛,消极焦虑的情绪可以使疼痛加剧。

  5.疲惫 身体非常疲乏且睡眠不佳时,对疼痛的感觉增强,耐受力下降。

      

  6.个体差异自尊心及自控力较强的病人常常能够忍受疼痛;

善于情感表达,耐受性较差的病人常主诉疼痛较多。

  7.社会文化背景 病人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所受到的影响,可产生不同的态度、世界观、价值观,对疼痛的反应也不一样。

当病人生活在鼓励坚强、忍耐,推崇勇敢的文化氛围中,往往能够忍受更多的疼痛。

  8.病人的支持系统家属的支持、帮助、保护、陪伴,可以减少病人的孤独和恐惧,减轻疼痛。

  9.治疗和护理某些治疗和护理工作,如各种注射等操作可能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感觉;

病人出现的疼痛时得不到必要的镇痛处理;

对病人的疼痛评估方法不当使一部分病人得不到及时处理。

  四、对疼痛病人的护理

  

(一)评估

  1.内容 除病人的一般情况外,重点内容是:

  

(1)疼痛部位:

了解何部位疼痛,是否明确而固定,是否局限在某一部位,疼痛范围有无扩大等。

  

(2)疼痛时间:

是间歇还是持续性疼痛,有无周期或规律性。

6个月以内可缓解的疼痛为急性疼痛;

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为慢性疼痛。

  (3)疼痛性质:

可以分为灼痛、刺痛、酸痛、胀痛、压痛、钝痛、触痛、剧痛、绞痛、隐痛等。

  (4)疼痛程度:

分为轻、中、重度疼痛。

  (5)疼痛表达方式:

儿童常用哭泣、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来表达;

成人多用语言表达。

  (6)疼痛伴随的症状及对病人影响。

  2.方法

  

(1)询问健康史。

  

(2)观察身体运动情况:

通过身体动作可以观察到病人疼痛的程度、部位、感受等,常见的动作有:

  1)静止不动:

病人维持在某一种舒适的体位或姿势,也可以因为病人某个部位疼痛而不愿意他人移动他的身体。

  2)保护性动作:

病人为了减少疼痛的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

  3)无目的动作:

病人在严重疼痛时常会出现无目的的辗转乱动,烦躁不安,以分散自己对疼痛的注意力。

  4)规律性动作:

病人为了减少疼痛的程度和感受会做出规律性按摩动作。

  (3)倾听声音:

病人因为疼痛会发出呻吟声、叹息声、尖叫声、哭泣声等,可根据音调强弱、快慢、大小、节律性、持续时间等变化判断疼痛病人的痛觉行为。

  (4)观察生理及行为反应:

剧烈疼痛时,常伴有面色苍白、眉头紧锁、出汗、咬唇等痛苦表情。

  (5)观察病人控制疼痛的模式。

  (6)评估疼痛程度:

  1)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疼痛程度的分级:

  0级:

无疼痛。

  1级(轻度疼痛):

有疼痛感但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2级(中度疼痛):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

  3级(重度疼痛):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2)评分法测量

  ①数字评分法:

数字代替文字表示疼痛程度。

将一条直线等分10段,一端为“0”代表无痛,另一端为“10”代表剧烈疼痛。

病人选择一个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

  ②文字描述评分法:

将一条直线等分5份,每个点描述疼痛的不同程度,即:

无痛、微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剧痛、不能忍受的疼痛。

病人选择一个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程度。

  ③视觉模拟评分法:

用一条直线,不作任何划分,分别在直线两端分别注明不痛和剧痛。

病人根据自己对疼痛的感受在线上标记疼痛程度。

  

(二)疼痛病人的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应包括疼痛的种类、性质、影响痛觉的因素、疼痛的行为反应等,同时还要注意病人的整体性。

  1.活动无耐力:

与疼痛无法活动身体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疼痛导致无法咳嗽、深呼吸、翻身有关。

  3.焦虑:

与疼痛无法解除或迁延不愈有关。

  4.语言沟通障碍:

与疼痛使病人不想说话或难以说话有关。

  5.睡眠形态紊乱:

与疼痛干扰睡眠,使病人无法获得充足休息有关。

  (三)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

  主要护理目标是:

将病人视为整体的人,正确使用止痛药物,配合其他护理措施,使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

  1.减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

  2.缓解或解除疼痛

  

(1)药物止痛:

是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镇痛药物种类很多,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1)在诊断未明确前不得随意使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2)对慢性疼痛病人,应掌握疼痛发作的规律性,尽量在疼痛发作前给药,使之疼痛容易控制。

  3)病人的护理活动应安排在药物显效时限内,使病人容易接受。

  4)疼痛缓解或停止应及时停药,防止药物的副作用及产生耐药性。

  5)对癌症病人疼痛的药物治疗,临床普遍推行WHO建议的三阶梯止痛疗法。

其原则是:

根据药效的强弱按阶梯顺序使用;

使用口服药;

联合用药;

用药剂量个体化。

  其方法是:

①第一阶段:

适用于轻度疼痛病人。

可选用非阿片类、解热镇痛类、抗炎类药物,如:

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②第二阶段:

适用于中度疼痛病人。

使用非阿片类药物止痛无效时,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

可待因、氨酚待因、曲马朵等。

③第三阶段:

适用于重度疼痛和剧烈性癌痛病人。

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如:

吗啡、哌替啶、美沙酮等。

  

(2)物理止痛:

如冷、热疗法,理疗、推拿、按摩等。

  (3)针灸止痛。

  3.心理护理

  

(1)建立护患信赖友好关系。

  

(2)尊重病人对疼痛的反应。

  (3)介绍应对疼痛的有关知识。

  (4)减轻心理压力:

护士要以关心、同情、安慰、鼓励的态度支持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5)分散注意力:

  1)组织参加有兴趣的活动,能够有效地转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

  2)用音乐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

  3)指导病人有节奏地用鼻深呼吸,反复进行。

  4)有节律地按摩病人疼痛部位或某一部分皮肤上做环形按摩。

  5)治疗性的想象:

是将病人的注意力,诱导到对某特定事物的想象,而达到特定正向效果。

可以达到松弛和减轻疼痛的目的。

  6)松弛疗法:

使病人全身肌肉放松,消除紧张情绪,可以减轻疼痛强度,缓解焦虑,促进睡眠。

  4.促进舒适

  5.健康教育包括疼痛原因、如何面对疼痛、减轻或解除疼痛的方法和技巧等。

  根据“三级阶梯药物镇痛方案”常用于一般性疼痛的药物为( )。

  A.阿司匹林类

  B.可待因类

  C.布桂嗪

  D.哌替啶类

  E.吗啡

[答疑编号502345090102]

【正确答案】A

  

(一)休息的意义和基本条件

  休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相对的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放松,没有紧张和焦虑,以恢复精力和体力的过程。

  1.休息的意义

  

(1)休息有利于健康。

  

(2)休息有利于疾病康复。

  2.休息的基本条件

  

(1)心理上放松

  

(2)生理上舒适

  (3)充足的睡眠

  

(二)睡眠的意义、原理与分期

  1.睡眠的意义

  睡眠的定义是:

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由不同时相组成,对周围的环境可相对的不作出反应。

  通过睡眠,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睡眠后能够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

  睡眠是最自然的休息方式。

通过睡眠将日间机体收到的损伤、消耗、过度劳累等情况得到补充和修复,使其恢复到自然、平衡状态。

睡眠对于维持人类的健康,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十分重要。

  2.睡眠原理与分期

  

(1)睡眠原理:

睡眠由睡眠中枢控制。

睡眠中枢位于脑干尾端,发出的传导冲动作用于大脑皮质,与控制觉醒状态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系统的作用相制约,从而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

  

(2)睡眠的分期与各阶段变化:

  1)睡眠的分期:

  ①慢波睡眠:

分为Ⅰ、Ⅱ、Ⅲ、Ⅳ四个时相;

  ②快波睡眠或称异相睡眠或称快速眼球运动,即REM睡眠。

  2)各期的表现:

  ①第Ⅰ时相:

即过渡期,是入睡最浅的一期,容易被唤醒。

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均匀,脉搏减慢。

  ②第Ⅱ时相:

睡眠逐渐加深,但易被唤醒。

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均匀,脉搏减慢,体温、血压下降。

  ③第Ⅲ时相:

即熟睡期,难以唤醒。

肌肉完全松弛,呼吸均匀,心跳缓慢,体温、血压下降。

  ④第Ⅳ时相;

即深睡期,极难唤醒。

全身松弛,无任何活动,体温、脉搏继续下降,呼吸缓慢均匀,体内分泌大量激素,组织愈合加快,可能发生遗尿和梦游。

  ⑤快波睡眠:

很难唤醒。

眼肌活跃,眼球迅速转动,除眼肌外全身肌肉松弛,出现梦境,血压、心率、心排出量增加,肾上腺素大量分泌。

  促进病人休息的护理措施

   1.护士必须运用休息的有关知识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首先满足休息的3个基本条件,降低周围环境对病人休息的干扰。

  2.安排病人休息时间和方式时,做到因人而异。

根据病人不同需求及病情,采取不同活动方式和活动量。

  3.护士应该协助病人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减少心理忧虑,最大限度的降低身体上的不适。

  4.护士在安排各种治疗和护理时,应相对集中,减少对病人的打扰。

  5.注意观察卧床休息会给某些病人带来的副作用,如:

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等,故在病情允许时对病人活动方式和活动量给予适当调整。

  二、促进病人睡眠的护理措施

  

(一)睡眠的评估

  1.影响睡眠的因素

  

(1)年龄:

睡眠时间婴儿多于儿童,儿童多于青年,青年多于老年。

即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

  

(2)环境:

环境变化可以改变睡眠状况。

病室的光线、气味的改变,噪音的干扰等都会影响睡眠。

  (3)疾病:

疾病引起的疼痛会改变睡眠状况。

发热病人会使睡眠增多,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病人常处于觉醒状态。

  (4)药物;

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病人,停药后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或睡眠障碍加重。

  (5)心理:

紧张、焦虑的情绪,感情上的痛苦都会影响睡眠。

对疾病的种种顾虑、不安、恐惧会加大心理压力而影响睡眠。

  (6)食物:

肉类、豆类、乳制品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L-色氨酸,这种食物能够促进睡眠,缩短入睡时间,被人认为是一种天然的催眠剂。

咖啡中含有咖啡因,会干扰睡眠,使人兴奋。

浓茶亦有与咖啡相同的作用,睡眠不好的人,应该限制摄入此类饮料,避免在睡前4~5小时饮用。

  2.睡眠失调

  

(1)原发性失眠症

  

(2)药物依赖性失眠症

  (3)发作性睡眠

  (4)睡眠过度

  (5)睡眠性呼吸暂停

  (6)梦游症

  3.睡眠资料收集

  睡眠资料包括:

每晚就寝时间;

习惯睡眠时数;

每天小睡次数及时间;

睡眠前的习惯;

入睡需要的时间;

入睡后是否容易被惊醒、是否打鼾;

夜间醒来次数和原因;

睡眠过程有无异常情况,如说梦话、失眠、梦游等;

晨起对睡眠的感觉等。

  

(二)护理措施

  1.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病室温度冬季18~22℃、夏季25℃左右为宜。

病室湿度以50%~60%为宜。

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噪音强度在35~45dB,睡眠时应设法将噪音降低到最低限度,做到“四轻”:

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尽量减少对病人的干扰。

  2.尽量满足病人睡眠习惯。

  3.作好病人就寝前准备。

  4.合理安排治疗与护理。

  5.加强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

  7.合理用药。

  赵某,女,48岁,入院后出现失眠,以下哪项不是护士采取的措施( )。

  A.协助病人进行自我放松

  B.不因自身工作影响病人休息

  C.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D.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病人焦虑

  E.满足病人的一切要求

[答疑编号502345090201]

【正确答案】E

  活动

  

(一)活动的重要性

  

(1)一个人每天适量的活动,可保持良好的肌张力、促进各部位的弹性,增强全身的协调性。

  

(2)还可以促进消化、增进松弛和睡眠、控制体重、减少肥胖。

活动有助于解除心理压力,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增强自信心,减慢老化过程和减少疾病发生。

  (3)通过活动增强人体适应性,能够应对体内、外各种因素的改变,维持身体的健康。

  

(二)活动受限的原因

  1.疼痛。

  2.神经系统损伤 损伤严重时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