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130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林业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是指集中在一点或可当作一个点的小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空气污染面源:

是指一个面积大小不可忽略的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自然保护区:

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功能的空间范围的总称。

近郊森林:

是指城市周围(城乡结合部)建设的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地带。

生态位:

指的是种在生态位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强调了各个种地位的复杂性。

生态修复:

指一切可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

二、判断题

1.城市森林包括城市区域内所有乔、灌、草、藤本、攀缘植物及栖息动物,不包括室内人工花卉、盆景植物。

(×

2城市化程度愈高,城市热岛程度愈强。

(√)

3.城市多了人为热和植物光合作用消耗能。

(×

4.浅色涂料能消减热岛效应,减小城市反射率。

5.在一年四季当中均需要噪音屏蔽的区域内,应选用常绿树种。

(√)

6.城市森林的木材价值也是城市森林经营者追求的主要目标。

7.城市大气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城市大气的污染。

8.城市大气污染物除了小部分来自自然源外,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

9.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

10.生态园林在本质上与城市森林没有大的区别,两者的核心是统一的。

11.物种多样性意味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12.生物多样性等同于物种丰富度。

13.景观多样性也能意味着生境破碎化。

(√)

14.水源涵养林最好营造针阔混交林,形成混交复层林结构。

15.维持生态平衡不是为保持其原始状态,生态系统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可以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有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16.城市这一人类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人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于生态平衡的影响是及其显著的,更多的体现在负面的影响。

(√)

17.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是残留的地带性森林和人工栽植的树木共同组成的斑块。

18.当地残留的地带性森林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和维持的能力,包括部分绿带和较完整的林分。

19.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中,人工栽植的树木自我更新能力差或基本上不具备自我更新能力。

三、填空题:

1.城市林业建设模式分为城乡一体化,多元化。

2.城市林业的特点是具有长期性,局限性,动态性,特殊性,整体性。

3.城市林业的性质是林业的范畴,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主体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应当纳入政府工作计划。

4.城市林业建设的主要方法为分隔分流法,阻吸法,消声法,人工法,网络法,仿生法,垂直绿化法,预测法,目标分解法。

5.城市森林乔灌木比例应为7:

3;

针阔叶比例应为3:

7。

6.城市林业建设遵循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规模化原则,科技先行原则。

7.市区绿地指标:

公园绿地人均占有量、城市市区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森林覆盖率

8.景观三要素:

斑块、廊道、本底

9.斑块分类:

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入斑块四大类型

10.城市森林按市区内通用土地类型分:

商住混合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中心业务区、住宅区

11.自然保护区设置原则:

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脆弱性、多样性、科学性

12.城市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个部分。

13.自然环境分类:

按要素:

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等

按地理纬度:

低纬度环境和高纬度环境等

按生态特征:

陆生环境和水生环境

按人类的影响程度:

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14.植物修复技术包括:

植物萃取、植物稳定、根际修复、植物转化、根际过滤、植物挥发技术。

15.毒、热防护林,烟尘防护林,噪音防护林也可合称为卫生防护林。

16.水源涵养林造林树种应具备根量多、根域广、林冠层郁闭度高、林内枯枝落叶丰富等特点。

17.城市景观规划分为城市总体景观、城市区域景观与城市局部景观等层次。

18.生态平衡包括三个方面的平衡:

①结构上的平衡;

②功能上的平衡;

③输入、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

19.演替类型的划分

按基质和变化趋势: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按水分关系:

水生演替、旱生演替和中生演替;

按时间上的发展:

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按演替主导因素:

内因生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群落发生演替和地因发生演替等。

20.植物的生态位分为4种:

生境生态位、生活生态位、季相生态位、更新生态位。

四、简答题:

1、我国城市土壤的类型、特点和改良城市土壤的主要措施。

答:

类型:

1)填充土2)农田土3)自然土壤

特点:

1)土壤无层次2)土体中外来侵入体多而且分布深3)土壤结构差4)城市土壤紧实度较大5)土壤养分匮缺6)土壤污染重

改良措施:

1)换土2)保持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a设置围栏等保护措施b改善树坛环境3)植物残落物归还土壤,熟化土层4)改进排水措施

2、行道树选择的原则。

选择原则:

a.适地适树。

要符合植物生理分布规律性,选适应性强,抗性强,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

b.选择耐酸、碱、旱、涝及坚硬土攘并对病虫害,烟尘,有毒气体抗性强的树种;

c.景观设计考虑色彩,形体,季相声觉等;

d.选择树形美观,符合绿化功能要求,栽培管理容易,不防碍环境卫生,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e.注意速生与防火树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种搭配,远近结合,分期分批替换树种。

3、简述南昌市区与郊区的气候环境因子差异。

市区中由于人口多,建筑物密集,没有较大的空间经营森林,而且人类活动频繁,其大气成分被改变,含有大量的有害排放气体,容易导致小区的温室效应,但其气温又无法调节,从而引起市区的热岛效应。

而农大校园中,人口相对稀少,建筑物也少,机动车辆少,大气比较干净,校园中的林地很大的改变其不良现状,气温得到调节,一般较市区低3-5℃。

4、列举5种江西省城市绿化主要树种。

樟树、广玉兰、继木、银杏、雪松、桂花、木荷、栾树、女贞、红叶石楠、茶花、杜英。

5、城市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

1)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环境

2)维持CO2与O2的平衡

3)缓解热岛和温室效应

4)防止和降低污染

5)减灾功能

6)生物多样性保持

6、论述城市植被的生态特征及城市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城市植被的生态特征:

自然演替不存在,次生种多;

单优人工林多,结构简单,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生产能力下降,生产力低;

防虫害能力和生态功能下降。

环境条件对其影响:

城市土壤由于城市的发展而退化,失去了本来的能力,碱化,盐渍化,已经不适宜栽植,城市土壤量有限,不能供植物充分发展,

人口集中,活动频繁,其周围和上空的气候环境也不适合载植,所以必须注意城市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7、城市绿化植物选择原则及配置要求?

配置要求:

a.乔灌比例:

7:

3针阔比例:

3:

7

b.落叶树生长快,每年换叶,对有毒气体、尘埃抵抗力强,北方落叶比例大,南方常绿比例大;

c.考虑不同植物花色、花期、叶色、叶枯荣期,结果期等周期变化;

d.注意不同植物花、果实、色泽、味道,注意动植物食物链及传授粉关系;

e.考虑植物生态学,生物学特性。

8、城市林业建设的途径和遵循原则。

(1)遵循原则

①以人为本的原则

②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

③规模化原则

④科技先行原则

(2)建设的途径

①城市森林与城市建设布局的结合

②城市人工生态景观与原生生态景观的结合

③“林网化”与“水网化”的结合

④重点林业工程与城市森林建设的结合

9、论述城市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的主要形式及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屋顶绿化方式

①棚架式

②地毯式

③自由式种植

④庭院式

⑤自由摆放

垂直绿化的种植形式

①住宅及阳台绿化和建筑物墙面绿化

②围栅、篱垣的绿化

③棚架、花架绿化

④陡坡坡地、山石的绿化

重要作用:

降温增湿,美化环境

10、城市林业与传统林业的有哪些区别?

城市林业与传统林业的区别:

城市林业

传统林业

经营范围

城市国土规划区域、空间、土地受限制

山区、林区、土地资源宽广

服务对象

城市建设和市民,满足市民及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需求

社会,满足社会对木材、林副产品、国土保护、生态效益需要

管理对象

乔、灌木、人工花卉、草地、攀缘植物、楼房垂直绿化有关植物

构成森林的乔木、灌木

经营方式

重视成片森林的生态功能,乔灌草配置方式、结构,其密度主要重视冠幅而非树干

重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注重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

形成时间

随城市化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新行业

很早就形成

11、按照栽植地点划分,城市市区的主要森林类型有哪些?

1)街道绿地:

栽植在市区内大小道路两边的林木,也有的栽植在道路的中间,包括树木草坪类型;

2)公园绿地;

3)街头片林;

4)河岸与湖岸绿地;

5)居民区绿地

6)工矿区绿地

7)商业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市区的森林绿地。

12、城市环境的特点有哪些。

①城市环境的界限相对明确;

②城市环境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③城市环境的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④城市环境限制众多,矛盾集中;

⑤城市环境系统相当脆弱;

⑥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大、对经济发展影响大。

13、城市绿化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绿化率可体现该城市的文明进步程度和精神面貌,所以城市绿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有紧密的关系:

1)城市绿化需要人民和政府的重视,尤其是市民的认识,这是城市林业建设的关键,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城市绿化要求大众参与,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只有市民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3)高的市民精神风貌和素质是维护城市绿化的基础。

14、国家森林公园建园的标准:

(1)区域内野生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淡水和咸水水生动物,陆生和陆栖动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这些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好人栖息地,应得到完整的保护。

(2)区域内自然资源(包括非生物的自然资源,如空气、地貌类型、水域、土壤、矿物质、泉眼和瀑布等)应得到完整的保护。

(3)具有美学价值和适于游憩的景观应得到完整的保护。

(4)应消除存在于该区域内所有的威胁、破坏与污染。

15、我国城市林业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

按照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战略要求和“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协调配置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2050年达到45%以上。

其中城市林木覆盖率为40%,商业中心区森林覆盖率为15%,居民区及商业区外围为25%,城市郊区为50%,使城市的人居环境有显著的改进,使城乡绿地实现一体化。

16、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将城市林业与城市布局结合起来,使城市功能分区的特征更为显著

二、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原生地形地貌的生态价值

三、将森林与其他植被整合成有机的城市绿地体系

四、将城市森林建设与水体保护结合起来

五、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与城市森林建设结合起来

六、按照区域特点配置城市森林体系

七、建设城乡绿地相连的森林体系

17、城市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城市气候不同于周围地区的表现

原因:

①城市具有特殊的下垫层。

②城市生产、交通、生活释放出热量、废气和尘埃。

③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改变,提供大量的凝结核。

表现:

①年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普遍较高,即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②风速小,静风多;

③年均相对湿度和冬、夏季相对湿度都较低;

④多尘埃和云雾,太阳辐射减少;

⑤降雨日数和降雨量增加。

18、景观具备的4个特征

①生态系统的聚合;

②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

③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④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19、能用于植物修复的植物应具备的特征:

①即使在污染物浓度较低时也有较高的积累速率。

②能在体内积累高浓度的污染物。

③能同时积累几种金属。

④生长快,生物量大。

⑤具有抗虫、抗病能力。

20、市区森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服从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

2.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森林城市的防护功能和环境效益放在综合功能与效应的首位。

3.要符合城市的特定性质特征

4.要符合“适地、适树、适区”的要求

5.配置方式力求多样化

6.要做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相结合

7.城市公共绿地应均匀分布

8.保持区域文化特色

21、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①综合指标;

②覆盖率;

③森林生态网络;

④森林健康;

⑤公共休闲;

⑥生态文化;

⑦乡村绿化。

22、城市防护林建设的总体要求

⑴要有足够的绿地面积和较高的绿化覆盖率。

⑵结合城市道路、水系的规划,把所有的绿化地块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连接形成完整的绿带网络。

(3)要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

(4)选择适应性强的绿化植物。

23、自然保护区设计的主要任务

⑴把自然保护区域按不同作用与功能划分地段,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并确定每一功能区必要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是自然保护区设计的首要任务

⑵确定每个单位面积合理的和可能容纳的参观游览人数;

⑶编制自然保护区内图面资料,如地形图、地貌,气候图、植被图,有关文字资料;

⑷建立自然年代记事册,观察记载保护对象的生活习性及其变化情况;

⑸同有关大学或科研单位研究协作事宜;

⑹配置一定的科研设备,包括有关的测试仪器、试验室、表册图片等。

24、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与作用

(1)展示和保护生态系统的自然本底与原貌

(2)是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

(3)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专业教学的课堂

(4)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5)公众教育的自然博物馆,休闲娱乐的天然旅游区

25、我国按照保护的对象及主要用途,大致可以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六类:

①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

②生物种源自然保护区

③自然风景与历史遗迹保护区

④原始荒野与水源山地保护区

⑤特殊地貌与化石保护区

⑥河口与沿海自然保护区

26、自然保护区设置对象的要求

(1)未受或少受破坏,保持原自然景观本色;

(2)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面积不宜过小,至少能包括主要生物群落类型。

(3)应慎重考虑当地经济条件,特别是交通应比较方便;

(4)能够长期保持,在保护自然任何自然对象时,必须同时保护所处的生态系统与环境;

(5)有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6)有长期的科学研究规划。

27、城市防护林建设的总体要求

28、城市林业建设的远期目标(2050年)

建立功能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城市的建筑群处在绿树掩映之中,城市居民生活在林木葱葱、绿荫如盖的森林景观中,城市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实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战略目标。

29、城市景观规划基本原则

以人为主体的基本原则

尊重自然、和谐共存创建园林城市

延续历史、开创未来

协调统一、多元变化

30、生态适应性原理及其在城市林业中的应用

由于植物长期与环境协同进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生态上的依赖性。

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具有其固有的生物学特性,而且还具有生态学特性,环境的各生态因子决定了植物只能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同时也形成不同特性的植物。

在城市森林营建的过程中,可利用选择途径(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和改造途径(改树适地和改地适树)以达到树种特性与立地条件相适应,即适地适树。

31、城市森林生态规划

依据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平衡理论,按城市森林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在一定绿量控制下,规划和设计城市森林的空间结构、群落结构,使城市森林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生活和生产需求。

32、我国城市林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1)城市森林、树木和绿地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城市公共绿地偏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城市林业建设尚未完全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城市林业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城市绿地和森林被征占和毁坏的情况还比较严重;

(3)已有的城市森林设计缺乏对城市所处地区环境的分析,生搬硬套外国、外地的模式;

(4)城市森林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在树种选配上的树种单一,使许多城市形成“多街一树”的单调景观,立体绿化效果差,因而难以充分发挥三大效益;

(5)由于认识和技术上滞后,导致我国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粗放,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良,对环境压力的承受力还很脆弱。

目前城市森林的管护基本上是把农业在园艺上约定俗成的做法以及庭院园林的高度人工化管护模式直接运用到城市森林的管护当中,过分强调了观赏性,但极大地降低了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

(6)由于我国体制上的特点,城市林业涉及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土地等多个部门,在关系及职能协调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权、经营管理权属的划分等,给城市林业有序、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7)全民对城市林业的参与和认识不足。

目前城市林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城市绿地和城市森林环境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还没有得到城市居民及全社会的认识,这是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发展对策

(1)确立城市林业的重要地位,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林业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逐步建立城市林业公共教育制度,让公众全面了解城市林业的重要作用和多种功能,提高全社会对城市林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全民和全社会参与城市林业建设和保护;

(2)建立必要的机制,把城市林业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并理顺管理体制,把园林部门和林业部门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协调好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市政、国土、交通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我国城市林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扩大城市森林和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森林资源、树木及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利用生物共生互利原理,建立合理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城市绿地及城市森林景观结构,并积极开展城市林业科学研究,建立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同时,加强城市森林、树木和绿地培育、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城市林业高效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

(4)科学地经营管理城市林业,实施城市林业的分类经营,制订统一的城市林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政策,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开展城市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技术的研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城市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和城市森林旅游业;

(5)加强城市林业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培养大专以上的专门人才,健全科研机构,培养一支既具有古典园林和传统林业科学技术,又掌握现代园林和林业科学技术的城市林业设计、管理队伍。

(6)广筹资金,增加城市林业投入。

建立保护城市森林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制定以政府为导向,全社会为基础,银行信贷为补充的投资政策。

建立城市林业建设基金,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城市林业的发展。

(7)完善和制订城市林业发展的有关法律和规章,健全监督检查机构和执法体系,并不断提高执法力度和能力,保证城市林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33、城市林业形成的条件

(1)背景条件:

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人口剧增,污染加剧,环境破坏,空间变小;

工业崛起,空气污染;

车辆增加,废气污染;

城建、改造工地尘土污染,树木被毁;

(2)物质基础: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城市林业建设好坏。

城市林业不仅是种花种草,要有较大的投入。

故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无法支撑城市林业建设,也不会得到重视。

(3)技术保障:

城市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

城市森林营造、面积、种类、搭配、结构、技术等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4)关键:

政府、市民对城市林业的认识

政府重视:

资金来源保障

市民重视:

爱护森林、花草,免遭破坏

34、城市林业性质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范畴;

城市林业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林业需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城市林业主体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

35、城市森林的功能

生态环境功能、人体保健功能、教育文化功能、景观游憩功能、产业经济功能。

36、景观多样性的描述指标有:

①丰富度或相对丰富度;

②Simpson多样性指数;

③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

④相对分块性。

 

五、论述题

1、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如何完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2、以城市林业理论为指导,论述南昌市花园城市建设的林业总体规划蓝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