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197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勤人员等级考试职业道德Word格式.docx

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把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2励志勤学,持之以恒。

3自强不息,勇于创新。

《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仁以待人,以礼敬人(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和做人的行为规范。

6公忠为国,反对外族侵略7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慎独:

一个人在无人知晓,独自居处时也要谨慎小心,注意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行为,防止违背道德意念和行为的发生。

慎独既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16届6中全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广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个“倡导”:

党的18大报告明确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松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

①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体现的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发展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②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体现的是我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价值趋向和整体目标要求,是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

)三个“倡导”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层次人机联系、内在统一。

公民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道德生活的基础,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理想目标,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使得我们能够实现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不可逾越的中环节。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贯通,集中体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体现了国家目标、社会导向和个人准则的统一。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体系:

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构成了整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体系。

⑴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党的18大进一步概括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公民个人核心价值观。

) ①爱国守法。

(是每个公民都应履行的首要道德责任,它既是道德底线,又是崇高而重要的道德责任。

) ②明礼诚信。

(明礼是人们行为的外在表现,诚实是人们的内心状态。

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

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 ③团结友善。

(是做人处事的基本道德规范。

团结是目的和结果,友善则是手段和过程。

) ④勤俭自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⑤敬业奉献。

(敬业要求从业人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一丝不苟;

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在业务上精益求精;

坚守岗位责任,干一行爱一行。

奉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是一种极高的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奉献是无私的不讲报酬的付出。

奉献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它主要是讲一种精神,即在公与么、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之间,把前都放在首位。

⑵社会公德规范。

是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

《公民首先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①文明礼貌;

②助人为乐;

③爱护公物;

④保护环境;

⑤遵纪守法。

⑶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首先涵盖了从业人员的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⑷家庭美德规范。

是第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

⑸个人品德建设。

个人品德是个体领先内在道德信念系统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德性或品行、操守。

党的17大报告在论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时提出了“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命题,由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中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德”变成了“四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着力点)。

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一种公认的最基本的生活准则,它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也是对社会超外差民最低层次的要求,是最起码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其从业活动中所必须的具有本行业角色特点煌道德行为准则,是社会的一般道德要求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谁服务的问题是道德的核心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示,是社会主主我首先建设的出以眯和落脚点。

  ⑴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党的14届六中全会肯定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有其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

  ⑵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涵。

“人民”这一范畴包括有: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一切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公民,以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都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每个成员的义务。

在生活中认为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党员、服务人员的事事,跟自己无关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人人都是服务者,同时也是接受服务的对象,这就是列宁所讲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

  ⑶为人民服务的层次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不带功利性的,是无偿的行为,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因此,对于不同思想觉悟水平的公民,就要有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对于共产党员和有觉悟的先进分子,在通常情况下,自觉自愿的牺牲自己的利益,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对于普通的劳动者来说,既倡导他们义务为人民服务,也肯定他们有偿服务的实践意义。

有偿服务也是为人民服务的表现。

社会主义公民首先建设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⑴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①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伦理反映。

)②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旧道德的根本标志;

③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最基本的道德价值品质,符合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

④集体主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

     ⑵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

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是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同时集体利益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国家利益也是一种集体利益。

但集体利益并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每信集体成员利益的有机结合。

②尊重个人正当利益。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十分重视个人的物质利益原则。

因此,在新形势下,集体主义原则在强调社会整体利益首要地位的前提下,同时也强调要充分尊重个人的合法利益,之也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的一种体现。

③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包含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层次递进的涵义:

集体利益的首要性、个人利益的正当性、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性。

这个原则的基本点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社会整体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三个“服从”) ⑶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①坚持集体主义,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观的核心,它与集体主义根本对立。

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以满足俱私欲为目的的思想体系;

②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③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社会主义公民首先建设的基本要求: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即“五爱”。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进一步把“五爱”作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指出“五爱”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1爱祖国,如何爱祖国:

①增强祖国意识,②更多的负担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③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2爱人民;

3爱劳动;

4爱科学,如何爱科学:

①追求科学真理②崇尚科学精神,③树立求实创新精神。

5爱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准则:

社会主义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首先的根本要求,确立了社会主义职业首先的基本行为准则。

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

胡锦涛,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③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⑤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⑦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⑧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

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特征: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治理的经济目标与伦理目标和谐互动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体现;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民族性、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特色的有机统一;

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形成具有鲜明价值人民币的良好社会风尚;

④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个体内在德性的养成。

⑶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密切结合起来。

第二,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养和对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第五,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把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对于引导人们为人处世、进德修业,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至关重要。

 

职业道德的特征:

专业性、多样性、技术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职业对劳动者的重要性:

一方面,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另一方面,职业劳动者谋求发展、实现和创造自身价值的途径。

职业的演变: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职业的专业化智能化综合化则是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专业化、智能化、综合化。

职业道德:

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社会对各种职业活动也会产生评价,这种规范和评价标准就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含义: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体现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是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在职业生活中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准则。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含义有三部分组成:

职业道德活动、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是在职业会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除体现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还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

1.行业性2.多样性3.明确性4.群体性5.继承性6.实践性。

职业道德的形成: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产生,不仅出现了调整阶级关系的阶级道德,而且还出现了调整行业和职业关系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发展:

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等到了初步发展。

由于农民在封建社会的特殊的作用,决定了农民的职业道德成为封建社会职业道德的主体。

总之,职业道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萌芽,在奴隶社会初步形成,在封建社会得到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逐步成熟,在社会主义社会得到极大丰富和完善,但阶级消亡以后,人类的道德,包括职业首先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更加丰富、完善、对人类社会生活起到更加重要的调节作用。

职业道德的作用:

首先,职业道德能够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其次,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第三,职业道德有助于促进行业的发展。

(从业人员的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

其中,责任心是核心。

)第四,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1、职业理想是指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一定的职业和从业者人格上的实现,是从业者对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业工作种类以及所要达到的成就的追求和向往 2、职业态度是指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的评价和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是从业者对其他职业和广大社会成员履行职业义务的基础.(社会主义职业态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树立主人翁的劳动态度。

主人翁态度主要包括:

①要有远大的理想②要有健康奋斗的创业精神③要做到爱单位如家④要热爱本职工作,进行创造性的劳动⑤树立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3、职业责任,特点是它的客观性以及在一定程度生具有的强制性。

4、职业技能是指从业者完成本职工作,承担职业责任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能力。

只有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才能出色的完成职业责任,反之则不然,甚至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职业技能具有道德意义,技能称职便是德。

5职业纪律,是社会法规和道德行为的统一,职业纪行是从业都根本利益的保障。

6职业良心,是人们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向善的意念和自我评价能力。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对自己的行为动机进行审查,其次监督作用,再次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和影响作出评价。

7职业荣誉,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是一致的。

8职业作风,是指从业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体现其中职业特点的态度和风格。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

2、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在于反应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地位。

3、广泛性与先进性统一。

先进性的表现在:

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消除了剥削阶级职业道德中的不合理因素。

③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公民受到的教育程度和道德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承认人们认识、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差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先进性的评价客观标准:

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是否有利于帮助公民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作用:

1、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2、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发展:

①职业道德是机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职业道德是增强机关事业单位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③职业道德是提高事业单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④职业道德可以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⑤职业道德有利于树立良好单位形象。

3、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职业道德是密切党、政、群关系的需要。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主要规范,是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

爱岗和敬业,二者相互系,互为前提,辩证统一。

爱岗敬业,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必须做到乐业、勤业和精业。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

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立事之基、为政之根。

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

诚实守信是做为做事的基本准则。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加强学习,经常反省;

讲究质量,信守合同;

忠诚集体,维护信誉。

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它是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基础止,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升华。

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行使职业权力时,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公平合理地做事和处理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公平、公正、合理。

(办事公道要求:

①热爱真理,追求正义;

②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③照章办事,平等待人;

④不计个人丢失,不怕各种权势;

⑤要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4、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精神更集中的表现。

服务群众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指的是我们的职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我们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指出了我们心里应当装着人民群众,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

 服务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道德中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要求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提出的道德要求。

服务人群要求:

1、心中有群众,真情待群众;

2、尊重群众,方便群众;

3、文明服务、创新服务;

4、勇于向人民负责。

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一心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最高体现。

奉献并不是讲付出劳动不要报酬,而是讲一种精神,在公与私、义与利、奉献和索取之间,把前者放在首位。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是集体主义思想在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上的升华。

奉献社会要求做到:

①坚定信念,履职尽责;

②义利相融,重在奉献;

③艰苦奋斗,勤奋工作;

④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现代社会是科技时代,是信息时代,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第一要素)。

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

1,主体与客观相统一;

2,主动自觉性;

3,社会实践性。

职业道德境界发展的三个阶段:

他律、自律,自由。

职业道德的修养就是要实现职业首先的最高境界——自由的境界。

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标:

是要求工勤人员自觉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工勤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指劳动者在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

具体讲,其内容主要包括:

职业道德认识的修养、职业道德情感的修养(职业道德情感的修养包括正义感、责任感、良心感、荣誉感的自我激发和培养)、职业道德意志的修养和职业道德行为的修养。

以上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系制约。

一方面,职业道德认识是前提,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是动力,职业道德行为是结果。

另一方面,有了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需要内化为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在社会实践中还应当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因此,工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应充分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达到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

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

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在工作中要有主人翁的精神,不要存有事不关己的思想,要树立表率,搞好工作,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2。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3。

遵守工作纪律,维护工作秩序(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除了要遵守党和国家的各种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外,还要自觉遵守各行业所必须遵守的纪律,维护好工作秩序)4。

勤俭节约,尊师爱徒,团结互助。

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1、提高道德认识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条件;

2、做到知行统一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3、汲取借鉴精华是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

4、榜样学习激励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

5、慎独自省自励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

法律常识部分

法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搀扶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

法的作用:

1、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2、社会作用。

法的基本特征:

1.国家意志性;

2.国家强制性;

3.明确规定性;

4.普遍约束力(法的普遍约束力是指法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国主权范围和法所规定的界限内,具有使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一体遵行的效力)。

法的渊源一般是指法的表现形式。

中国法的渊源: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国际条约等。

法律制定:

从立法权限的角度看,立法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立法体制,即最重要的国家立法权属于中央,国家立法权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全国人在及其常委会制定国家法律;

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分别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特别行政区有权保留原来的法律或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

诉讼法法律部门:

民事诉讼法(民与民)、刑事诉讼法(民与官)、行政诉讼法(民告官)。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宪法。

 1975年,第二部 

 1978年,第三部 

 

 1982年,第四部 

现行的是1982年的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的特征:

1、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宪法的地位取决三方面的因素:

①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②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③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宪法的修改由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