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62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广西陆川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2)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陆判――聊斋新义汪曾祺

朱尔旦,爱做诗,但是天资钝,写不出好句子。

人挺豪放,能喝酒。

喝了酒,爱跟人打赌。

一天晚上,几个作诗写文章的朋友聚在一处,有个姓但的跟朱尔旦说:

“都说你什么事都能干,咱们打个赌:

你要是能到十王殿去,把东廊下的判官背了来,我们大家凑钱请你一顿!

”这地方有一座十王殿,神鬼都是木雕的,跟活的一样。

东廊下有一个立判,绿脸红胡子,模样尤其狞恶阴森。

这姓但的想难倒朱尔旦。

朱尔旦站起来就走。

不大一会,只听见门外大声喊叫:

“开门哪!

”门开处,朱尔旦当真把判官背进来了。

他把判官搁在桌案上,敬了判官三大杯酒。

大家看见判官矗着,全都坐不住:

“你,还把他请回去!

”朱尔旦又把一壶酒泼在地上,相约满月时分相聚,还说了几句祝告的话,说罢,背起判官就走。

第二天,他的那些文友,果然凑钱请他喝酒。

一直喝到晚上,他已经半醉了,回到家里,觉得还不尽兴,又弄了一壶,挑灯独酌。

正喝着,忽然有人掀开帘子进来。

一看,是判官!

朱尔旦腾地站了起来:

“噫!

我完了!

昨天我冒犯了你,你今天来,是不是要给我一斧子?

”判官拨开大胡子一笑,“非也!

蒙高义相订,今天夜里得空,敬践达人之约。

朱尔旦一听,非常高兴,拽住判官衣袖,忙说:

“请坐!

请坐!

”说着点火坐水,要烫酒。

判官说:

“天道温和,可以冷饮。

“那好那好!

我去叫家里的弄两碟莱。

你宽坐一会。

”一会儿的功夫,妻子周氏准备两碟酒菜炒得了,朱尔旦端出来,重换杯筷,斟了酒:

“久等了!

“不妨,我在读你的诗稿。

“你看我这诗?

“不好。

“是不好!

喝酒!

你怎么称呼?

“我姓陆。

“台甫?

“我没名字!

“没名字?

好!

――干!

”这位陆判官真是海量,接连喝了十大杯。

自此,陆判隔三两天就来一回,炸花生米,炒鸡蛋下酒。

朱尔旦做了诗,都拿给陆判看。

陆判看了,都说不好。

“我劝你就别做诗了。

诗不是谁都能做的,你的诗,平仄对仗都不错,就是缺一点东西――诗意。

心中无诗意,笔下如何有好诗?

你的诗,还不如炒鸡蛋。

”有一天,朱尔旦醉了,先睡了,陆判还在自斟自饮。

朱尔旦醉梦之中觉得肚脏微微发痛,醒过来,只见陆判坐在床前,豁开他的腔子正在挖心。

陆判见他醒了,说到:

“你的诗写不好,是因为心长得不好。

你瞧瞧,什么乱七八糟的,窟窿眼都堵死了。

适才在阴间拣到一颗,虽不是七窍玲珑,比你原来那颗要强些。

过后创口只有一道红线,从此他的诗就写得好些了。

他的那些诗友都很奇怪。

一天,他请陆判喝酒,喝得有点醺醺然了,朱尔旦说:

“.本已受赐颇多,尚有一事欲相烦,不知可否?

’’陆判一听:

“什么事?

”朱尔旦说:

“心肠可换,这脑袋面孔想来也是能换的。

”“换头?

”“你弟妇,我们家里的,结发多年,心肠很好,就是头面不怎么样。

四方大脸,塌鼻梁。

你能不能给来一刀?

”“换一个?

成!

容我缓几天,想想办法。

过了几天,半夜里,陆判拿来本县吴家女儿的人头,这家姑娘是被人杀害的,凶手弃头而逃,陆判神不知鬼不觉地给朱尔旦老婆换上了这颗美人头。

第二天,朱尔旦的老婆起来,梳洗照镜。

脑袋看看身子:

“这是谁?

”双手摸摸脸蛋:

“这是我?

朱尔旦的老婆换了脑袋,也带来了一些别扭。

朱尔旦的老婆原来食量颇大,爱吃辛辣葱蒜。

可是这个脑袋吃得少,又爱吃清淡东西,喝两口鸡丝雪笋汤就够了,因此下面的肚子就老是不饱。

吴家姑娘爱弄乐器,笙箫管笛,无所不晓。

有一天,在西厢房找到一管玉屏洞箫,高兴极了,想吹吹。

撮细了樱唇,倒是吹出了音,可是下面的十个指头不会捏眼!

朱尔旦老婆换了脑袋,这事渐渐传开了。

朱尔旦的那些诗朋酒友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

大家就要求见见换了脑袋的嫂夫人,尤其是那位姓但的。

朱尔旦被他们缠得脱不得身,只得略备酒菜,请他们见见新脸旧夫人。

客人来齐了,朱尔旦请夫人出堂大家看了半天,姓但的一躬到地:

“是嫂夫人?

这张挺好看的脸上的挺好看的眼睛看看他,说:

“初次见面,您好!

姓但的问道:

“你现在贵姓?

姓周,还是姓吴?

朱尔旦老婆眨了眨好看的眼睛,说:

“不知道。

姓但的盯着她,说:

“不知道?

接着,又问她:

“那么你是?

“我也不知道我是谁。

是我,还是不是我。

”朱尔旦老婆说。

这张挺好看的面孔上的挺好看的眼睛看看朱尔旦,下面一双挺粗挺黑的手比比划划,问朱尔旦:

“我是我?

还是她?

朱尔旦想了一会,说:

“你们。

朱尔旦老婆反问道:

“我们?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情节主要是由“朱尔旦深夜背判官”“朱尔旦换心”“朱妻换头”三件事构成,前两件事为第三件事的发生做铺垫,并构成前后照应。

B.“已经半醉了,回到家里,觉得还不尽兴,又弄了一壶,挑灯独酌。

”正因为朱尔旦是半醉又独酌,才发生了后来的故事,他才人神不分。

C.姓但的人物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他的两次出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他的语言描写也表现出这个人物内心我奸邪油滑的一面。

D.陆判虽然是神,但语言也很生活化,例如陆判评诗时说“心中无诗意,笔下如何有好诗?

5.小说中陆盼判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概括。

(5分)

6.这篇小说的结尾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文本说说你你的看法和理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画大师潘天寿若泉下有知,这件事一定会令他欣慰——在他辞世13年后,1984年,长女携弟妹将他120多幅、时值4亿多元人民币的画作无偿捐赠给国家。

潘天寿先生在“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人被斗,家被抄。

去世前,在从老家宁海押回杭州的路上,大师在烟盒纸上写下最后的诗句:

“莫嫌笼狭窄,心如天地宽。

非在罗织,自古有沉浮。

”他还曾留下遗愿:

我的画属于国家、属于民族,应该全部捐给国家。

画作捐赠后,他的长女赶回普陀山,朝着普陀佛顶山三步一磕头三步一磕头地前行。

为什么竞用这种最古老最艰苦、只有圣徒才可能忍受的方式呢?

因为普陀山隐修庵里有她的儿子朱仁民,有她受苦受难的儿子朱仁民。

母亲用这种方式,除了虔诚、祈祷,还有对儿子的万般歉疚。

朱仁民1949年出生,4岁随外祖父潘天寿学画,10岁获舟山市全市美术一等奖,14岁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美院附中,却因出身问题被拒于校门外。

1979年,30岁的他在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中一举成名——他的国画作品《在公海上团聚》获奖。

朱仁民,一颗艺术新星冉冉升起。

但悲剧发生了——1980年年底,朱仁民在创作巨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腰椎神经损伤。

医生断言:

再也站不起来了!

朱仁民的父亲解放后失去工作,全家五口仅靠母亲每月30元的工资维持生计,朱仁民初中毕业被迫辍学自谋生路,开始织网、出海、打鱼,还刷过漆、打过铁、代过课、做过游泳池救生员。

瘫痪后,他付不起每月2.4元的房租,母亲便托学生找到普陀山上倒闭破败的隐修庵让儿子栖身。

面对瘫在破庙里的儿子,母亲泫然泪下,深感欠儿子太多太多……其实,如果卖掉父亲的一幅画,就可以解决家庭困难。

但是,当因“历史问题”受尽贫寒、屈辱的朱仁民的父亲,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仍要他“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

当他有能力让老母从旧房搬出,却被老母一次次执拗地拒绝,只希望他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朱仁民最终不仅理解了母亲,理解了亲人们的传奇之举,自己也凤凰涅槃。

就在那座破庙里,他决意破解命运的偈语,开始与屈原对话、与贝多芬对话、与卢梭对话……在对话中,他进一步认识了贝多芬,认识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体会到了一个伟大心灵的悲痛与反抗;

还进一步认识了莫扎特,从莫扎特的灵魂中看到了中国人文的最高境界:

物质生活的匮乏与精神折磨的巨大,都不能压抑来自心灵深处的欣悦。

灾难使朱仁民绝望,但如果不是这场灾难,若非亲自体验,他显然很难真正理解《华严经》及其哲学意义。

能透彻地认识苦难,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验到周围的一切,帮助朱仁民选择了走向内心,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和洞察力,让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他也并不是执意地向内心走去。

他在孤独、寂寞、贫困中,继续创作。

这些经历和储备,让朱仁民终身受用。

终究命运还是眷顾他的,若干年后他竞能神奇地站起来了。

重获健康后的朱仁民怀揣着梦想开始了他全新的探索:

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学科——“人类生态修复学”,提出“用艺术拯救生态,拯救人类”的新学说。

1996年开始,朱仁民在曲解、嘲笑、麻木、中伤、无奈中,在普陀买下荒蛮的莲花岛,从设计到运、拉、背、扛、凿,亲力亲为,建立起世界上唯一的海上大地艺术品,将小岛打造成生态文脉理念的禅宗艺术公园,并在海岛入口花岗石上郑重刻下:

“永久免费参观”。

后又在沙漠中设计修建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在舟山海岛裸崖上设计建造“海上布达拉宫”。

(摘编自《朱仁民:

大苦难与大情怀》)

相关链接

①有着诸多社会头衔的朱仁民曾20余年免费教海岛儿童、渔民绘画,辅导民间艺术创作;

在国内外一些大学任教,带出了数以千计的学生;

他还为有才气的清贫文学艺术创作者提供杭州潘天寿艺术沙龙、莲花岛国际艺术家工作室、菱湖艺术家村三个艺术创作基地免费使用,并为他们解决基本宿食问题。

而他本人,还住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三餐也常常在路边小店解决。

(摘自《“三绝”朱仁民》)

②这个时代不缺智慧不缺金钱,缺的是思想,是精神,一种大国文化精神,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我会做什么?

我该怎么做?

我做不了脊梁,做根鱼刺也罢。

(朱仁民语)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潘天寿虽然身处逆境,但对国家和民族的挚爱之情不变,他在烟盒纸上留下的诗歌绝笔就深切地抒发了这种赤子情怀。

B.10岁获舟山市美术一等奖,14岁随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美院附中,朱仁民的优异表现客观上强化了母亲内心的歉疚之感。

C.朱仁民的母亲舍小爱而成就大爱之精神,不仅体现在她代父亲向国家捐赠画作上,也体现在对待儿子让她搬出旧房的多次拒绝上。

D.朱仁民虽然经历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苦难,但是他依旧成就了自己的伟大,“用艺术拯救生态,拯救人类”的新学说得到广泛实践。

8.对朱仁民来说,“苦难”具体指哪些方面?

(4分)

答:

9.朱仁民经历了“大苦难”,也有着“大情怀”,朱仁民的“大情怀”指什么?

并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大苦难”和“大情怀”之间的关系。

2、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

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

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

“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

“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

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

“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zhì

)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

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

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

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B.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C.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D.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

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

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

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

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判定了作案者。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

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

(2)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

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首诗都以思念友人为主题,李诗的主旨句是“思君若汶水”,杜诗的主旨句是

“君子意如何”。

B.两首诗开头都以景入笔,触景生情。

李诗开头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杜诗开

头遥寄对友人的牵挂思念。

C.李诗最后两句说为了解除思念就跟汶水一路南行,以长流不断的汶水为喻,寄托

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D.杜诗颔联“江湖秋水多”说明对收到书信(鸿雁)不抱希望;

“秋水多”隐喻山

高水阔,风波险阻,暗示了李白前途坎坷,引出下文议论。

E.杜诗颈联“文章憎命达”是说李白才华出众,“魑魅喜人过”是说李白遭小人陷

害,这两句含蓄的抒发了诗人与李白相同命运的愤懑之情。

15.两首诗主题虽相同,但构思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马”为喻,证明君子善于借助外物帮助的三句是:

,。

(2)《劝学》中以“走步”为喻,说明学习贵在积累的两句是: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错误的一项是(3分)( 

 

①从用词的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有缘的意境。

②班上成绩最好的那个同学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

会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弘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③昭通市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④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⑤盐津县的妹儿山的山峰连绵不绝,山下面的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⑥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

”他说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叶伟信执导的警匪动作片《杀破狼》中,来自于警方的马军(甄子丹饰)和来自于黑帮的阿积(吴京饰)经过一番激烈的打斗以后,阿积全身遍体鳞伤,最后气绝而亡。

B.读书可以陶冶的性情,读书可以提升写作能力,读书可以提升理解能力,读书可以认识世界......总而言之,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拓宽视野和内涵,多读书总还是好的。

C.根据《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12.63%;

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人数占调查总数的11.90%。

D.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化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这一伟大的发现,完全是_____她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_____才能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_____她有了这个伟大的成就后,她完全可以自己拿着奖金过幸福的生活的,_____她不但没有只顾自己享乐,_____把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

A

由于

因此

一旦

/

并且

B

因为

所以

可是

而且

C

尤其

D

然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O型血的人最招蚊子”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研究发现,是否容易被蚊子叮①。

蚊子侦测和定位叮咬目标,最重要的线索是二氧化碳气流,而非血型。

通过辨别气流方向,②,同时,人体汗液中的丙酮、乳酸等多种化学物质又能引起蚊子的兴趣。

因此,喘气较粗的胖人和爱运动的人,③,所以平时要注意防蚊。

21.下列文段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大规模通识教育使得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均值”高的同时,也出现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少的“方差”小状况。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必能改变学生“泯然众矣”的命运,而改变了“千人一面”的怪圈,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随后就必能造就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1)不是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一定达到改变“泯然众矣”的命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