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842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检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正如孔子所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我们不能用法律条款反对道德教化,也不能用道德观念绑架法律。

就社会功能而言,法律主要是事后处理或惩罚,而道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自觉。

可以说,道德是一种自觉行为,甚至是一种勇气。

见义勇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些行为都是道义力量使然,而不是法律条款的规定。

在社会主义社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必然形成强大合力,释放强大正能量。

从道德角度说,我们提倡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种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并不违反法律中有关个人权利保障的条款。

维护个人合法权利属于法律范畴,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权利并非法律规定,属于道德范畴,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

相反,如果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对立起来,则是有害的,其实质往往是混淆了法律和道德的不同功能。

道德规范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树立正确价值观,出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考虑,在对公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有分析地强调责任优先于权利等道理是正确的。

相反,将权利置于责任之上、将自由置于国家安定团结之上、将个人置于集体之上,在实践中会带来许多危害。

社会主义法律应当维护个人权利,社会主义道德应当倡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提倡无私奉献。

这就是法律与道德相得益彰的辩证思维。

(摘编自陈先达《法治与德治何以相得益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其中的“德治”理念与儒家“以德治国”本质上是一致的。

B.我国封建社会法律文化丰富,很多朝代都有自己的法律,但因为其法律只是用来统治老百姓的,并不值得借鉴。

C.一个人只是有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思想并不会违法犯罪,因此个人主义者或利己主义者不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D.道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自觉,诸如“见义勇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行为都是一个人道德自觉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独辟蹊径,从“依”和“以”用语精准的角度,阐释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不能“以法治国”和“依德治国”。

B.第三段通过引用孔子的话论述真正的“孝”应当包含对父母的敬爱之情,从而论证了道德要求高于法律规定。

C.第四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释放强大正能量。

D.最后一段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法律应当保护个人权利,道德上倡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律论迹,道德论心,一个人如果突破道德底线做了违法的事,就能用法律来厘定其罪行。

B.一个社会,如果用法律条款反对道德教化,用道德观念绑架法律,那就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

C.在社会主义社会,从道德层面提倡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势必影响个人权利的保障。

D.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了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对公众进行教育时,应该有分析地强调责任优先于权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一条消失的河流的源头

阎豫昌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河流虽然消失了,源头仍有清泉从地心喷出。

这不是一条无名小河的源头,而是古代著名的济渎。

济渎东西两源汇合的清波曾经能够独流入海。

《尔雅·

释水》记载:

“江淮河济为四渎。

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如今,济渎源头的泉水,仍似珠玉般从地心涌出。

今人不见古人面,但古人留下的笔迹和行踪,却是可以寻觅的。

一串泉水如一串闪光的故事,诉说着古老的史实和神话。

这儿曾使司马迁留连忘返,他在《史记·

封禅书》写道:

“四渎者,江淮河济也。

我站在司马迁曾漫游过的济渎源头。

这源头在至今犹存的豫北济源县的济渎庙里。

庙里有几棵古老的汉柏,枝头的新叶仍然青翠芬芳,在它们两千多岁的年轮里,也许还收藏着司马迁的足音。

“四渎”和“五岳”一样,受到古代帝王隆重的封禅。

济渎庙现存庞大的古建筑群,仍占地一百多亩,保留着清源洞府门、济渎神寝宫等七十多间宋元明清建筑。

人们由此可以遥想它自隋代开皇二年兴建庙宇以来的繁荣。

醉心于畅游名山大川的唐代文人,曾于月夜泛舟济渎。

如今,唐时的河道消失了,那歌吟却依然在《全唐诗》中回响:

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

濮泉数眼沸,平地清流通。

这是诗人李颀的歌吟。

如今,诗人赞叹的那可通舟船的清流,只有那几棵两千多岁的“将军柏”在朦胧的月夜中、在如梦的忆旧中才能闪现吧?

“将军柏”当然也记得,那位名叫白居易的大诗人,倚在它的树干下,深情地注视着齐渎的泉水向东涌流,放声长吟:

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

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这位大诗人从济水东流不到大海决不停留的奔腾向前之势,悟到了人生哲理。

济水哺育了两岸的百姓,也哺有了诗人文豪,给他们以哲理和诗情。

这里,曾诞生过许多绚丽的神话。

济水源头,汇出的一潭清水曾被称为“小北海”,也是济渎神的“河宫”。

皇帝和大臣们,曾毫不吝啬地向河宫抛下长长的金银项链,名曰“抛长生”,祈祷长生不老。

他们没想到,不但皇帝王公大臣要老,要死,连济水也老了,死了,消失了……

只有几座古碑,记载着海市爱楼般的“济渎朝霞”的美景,叙述了一个从洞庭湖来的旅人向济渎种击石投书、传达玉帝命其行雨的神话。

令人叹息的是,如今济源县的年轻人,也许不明白他们的故乡竟是以济水之源命名的。

济源县的地图上,也没有济水,甚至连济渎庙的标志也没有。

济读的集水流进蟒河,蟒河又流进黄河。

古代济水独流入海的河道,早被黄河吞没了。

我的脚下,是济渎水汇成的小潭。

潭上有石桥,桥畔可供凭栏观鱼的“灵渊阁”是古代帝王大臣们“抛长生”时投掷下金链的地方。

如今,这“灵渊阁”下的小北海,只有几个洗衣妇将肥皂泡涮进潭水,枯枝败叶和碎级屑在潭中漂移。

何处去寻“苍螭送飞雨,赤鲤喷回风”的济渎胜境?

谁能相信这儿竟是沉过金链、诞生过许多美丽神话、激发过古代第一流大诗人激情的济水之神的“河宫”?

由济渎庙西行里许,便是济水西源——延庆寺含利塔西墙外著名的“龙潭”。

这是出自王屋山的流水,出山后潜流地下,至此又从地心涌出,汇成济水西源。

此处被誉为“龙潭夜月”——济源八大景之一。

那景色是:

“潭水莹澈,夜间潭光塔影,相映如画。

我来到这景色如画的西源一看,大吃一惊:

“龙潭”周围的草坡上,支着一个个大铁锅,锅里煮着黑黃色的碱水,碱水里放着黑的白的羊皮。

羊皮又拖到“龙潭”里漂洗,刚涌出地面的清泉,立刻被污染成一潭黑黄恶臭的污水。

看来,人们的生计和致富,比保护自然环境更胜一筹。

济水消失了,黄河吞没了它下游的河道。

但是,黄河并没有吞没济水之源!

济渎依然存在,泉水依旧涌出,为什么河南省分县地图册上都不再标示济渎了呢?

为什么济读清源刚涌出地心,就变成一潭恶臭的污水呢?

这哭泣般依然涌着泪珠儿的济水之源呵,你也要消夫吗?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它们两千多岁的年轮里,也许还收藏着司马迁的足音”中,“收藏”把抽象的足音化为可收藏的物品,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异曲同工。

B.如今济源县的年轻人不知道故乡的命名缘由,济源县的地图上没有标识济水和济渎庙,作者抚今追昔,指出了这就是济水今不如昔的深层原因。

C.文章中,古老的汉柏、“龙潭”等自然景观和济渎庙、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以及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文献资料相映成趣,增添了文章的厚度。

D.曾经独流入海、繁华一时的济河如今已经消失,曾经清澈的济源如今已被严重污染,触目惊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的批判、对现实的忧思。

5.文章引用唐代诗人李颀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6.“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从文章结构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两个方面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旨在记录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

其主题为“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聚焦于政策到实践的转化过程。

其研究目标为:

阐明精准扶贫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实践的丰富过程,揭示取得的成效、经验,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促进精准扶贫实践的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今后要进一步拓展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空间,实现贫困人口增收。

一方面,要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力度,通过产业扶贫和就近就业相结合,来拓宽贫困人口灵活就业和增收的途径。

西部地区还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劳务对接工作,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贫困人口在省内就地就近就业。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贫困省份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强化与东部帮扶省市的劳务对接关系,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

(2017-12-14《中国劳动保障报》)

【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中国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德国《时代》提奥·

索默:

“上世纪70年代中国那些极度贫困地区如今都已不复存在。

在短短30多年间,中国已转变为一个发展动力十足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先例。

”7亿多人脱离贫困,是中国政府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外界评价中国政府成就时,这一点绝不容忽视”。

澳大利亚商务论坛主席埃文斯说。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说,在减贫脱贫方面,“中国是个英雄”。

  “贫困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古今中外的众多事实证明,市场无法解决不平等问题,所以政府干预是必须的。

”亚洲开发银行主任经济学家万广华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减贫脱贫成就举世瞩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级政府全方位积极参与。

脱真贫、真脱贫。

这个提法包含两方面涵义:

一是彻底摆脱贫困,不会返贫;

二是不仅仅指收入上升,而且要保证群众生活质量,包括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都得到根本性改善,从而真正过上美好生活。

他说:

“这一要求是对扶贫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对全球减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7-10-23《人民日报》)

【材料三】

精准扶贫,关键词聚焦在“精准”二字。

精准扶贫让大数据导航,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可以用得上的大数据类别包括气候数据、地理数据、人口数据、价格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交通数据、互联网搜索数据、生命科学数据等。

合理运用好大数据,能够为精准扶贫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通过科学分析气候和地理数据,我们能精准判断在特定地区、特定地貌、特定环境下的农村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采集当地和全国性报章杂志等文本数据和广播电视农技节目的音视频数据,能归纳出近几年公众媒体对于某些经济作物的推广报道偏好,帮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农作物。

对于互联网关键词搜索数据进行舆情分析,能精准判断未来市场对于某些农产品的需求走势、市场分布、价格区间、品类标准、包装喜好等市场因素,从而按照市场需求精准生产。

将大数据结合传统社会经济统计学分析模型,能给农业生产绘出一幅更具慧眼的智能地图,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脱贫的质量。

(2018-01-03《浙江日报》)

【材料四】

科学评估助力精准扶贫。

减贫脱贫成效如何,既要用数字说话、善于运用第三方评价,更要看到老百姓的实际脱贫成效。

有的评估指标过分依赖数字,反而有失准确性。

比如,评估一户人家是否脱贫,有评估机构全用数据去评估:

每人四季衣服应有多少件?

鞋子多少双?

粮食多少斤?

床有几张?

引起一些村民的反感。

用好第三方评估这一新生事物,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应该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中央相关部门不久前表示,要建立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推进信息共享,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和检查评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在“互联网+”时代,应积极搭建贫困农民办事不出门、卖货在网上的“互联网+脱贫”新模式。

贫困地区的政府应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农产品销路。

用扶贫数据平台实现扶贫的精准,让扶贫对象与帮扶部门的信息实现精准到人,让扶贫进入、退出机制、第三方评估实现适时动态监测,支持互联网企业在扶贫领域的投入和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

(2018-01-02《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中中国扶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搞好精准扶贫脱贫的顶层设计,又要聚焦于政策到实践的转化过程。

B.中国精准扶贫仅仅30多年,就使7亿多人脱离贫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C.合理运用好大数据,能精准判断农村适合种植的作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农作物,从而按照市场需求精准生产。

D.在“互联网+”时代,精准扶贫需要互联网企业在扶贫领域的投入和参与,需要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西部贫困省份只有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力度或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才能进一步拓展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空间,实现贫困人口增收。

B.中国减贫脱贫的速度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用数据和事实证明了是“脱真贫、真脱贫”,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C.只要运用了大数据,就能能给农业生产绘出一幅更具慧眼的智能地图,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脱贫的质量。

D.运用数据对减贫脱贫进行评估是把双刃剑,既要用数字说话,去衡量减贫脱贫成效,又不能过分依赖数字去评估,反而有失准确性。

E.中国减贫脱贫的巨大成就在主要归功于各级政府全方位积极参与,贫困户接受政府的扶助后就能减贫脱贫,不会返贫,真正过上美好生活。

9.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精准扶贫取得成就的原因。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自是外户不闭。

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

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

知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曰:

“太守与民争利,可乎?

”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

甫数月,丁母艰去。

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

曾巩传》)

【注】常平:

官仓名。

10.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

B.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

C.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

D.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

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

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因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

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

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

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

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

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2)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开篇两句,见浮云而念游子,通过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想念之情。

B.三、四两句,诗人推已及人,抒写对故人的衷情,体现两人形离神合的深情厚谊。

C.“冠盖”四句,写李白希望能高冠华盖跻身达官贵人之间,但终老却为之所累。

D.最后两句,在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同情,也包含着诗人的心事。

E.全诗描述梦境,写李白“告归”,反映出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命运的不平之气。

15.“告归”至“若负”六句,从不同角度将李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以青泥岭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表现了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两句,通过对稀疏白发的描写,表现出诗人伤时、忧国、念家的愁思之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台湾当局操弄文化“台独”,在新课纲中拟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

这个消息传出后,许多媒体都对台当局数典忘祖的行为进行谴责。

②高纬度地区的冬天是漫长而寒冷的,但北国的冬天又总是那么诱人,富有魅力,银装素裹,囊萤映雪,常令南方的游客流连忘返。

③我们谈作风,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只挂嘴边,而是要努力扎实地工作,以移天易日的精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④这个令人美慕的家庭,没有那么多花前月下的浪漫,有的只是比常人更多的担心和牵挂,17年来无论遇到任何困难,警嫂于永濡与丈夫始终相濡以沫。

⑤对于恶搞经典行为,必须认识到其浅薄和无趣,需要金刚怒目,更需要大张挞伐,以春风化雨、久久为功的经典教育将人们引至高远境界。

⑥用功譬如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

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

A.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④⑥

1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B.《战狼II》《红海行动》等影片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正确的打开方式仍然是用心制作。

C.《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的出版,对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传承传统手工艺及工匠精神有重要意义。

D.在传统文化偏见的引导下,我们对于文化的认同常常局限于文化名人、文化习作,而忽略了我们自己本身其实也无时无地处身于文化之中。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见到仍然戴着白花的朋友,他同情地说:

“听闻家严前些日子过世,希望你节哀顺变!

B.今天是小女出阁的大喜之日,您能有幸拨冗参加,对此我们全家都深表感谢。

C.真是非常抱歉!

我刚刚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恕我失陪,请大家见谅。

D.礼物收到,本打算敬谢不敏,但转念一想:

虽受之有愧,然却之不恭。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