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0073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索罗沟初设报告文档格式.docx

6、效益分析…………………………………………………38

7、项目组织管理……………………………………………41

8综合结论…………………………………………………43

索罗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特性表

序号及名称

单位

合计

一、建设条件

 

1.索罗沟面积

hm²

5.12

2.索罗沟人口

人 

450

3.农业人口

4.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699

5.实测最大24h降雨量

mm 

122.3

6.多年平均大风日数

d 

15

7.多年平均气温

°

C 

10.7

8.森林覆盖率

% 

31

9.水土流失面积

km²

3.24

10.土壤侵蚀模数

 t/(km²

.a)

2083

11.其他

二.设计标准

1.工程防御暴雨标准

(p=10%)

(p=20%)

150.5

2.造林保存率

 %

80

三.工程规模

1.综合治理面积

 km²

3.05

基本农田

 hm²

14

经果林

117

种草

封禁

174.3

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座 

塘坝

拦沙坝

1

蓄水池

排灌渠

km

0.1

3.田间道路

3

四.工程量

2560

1.主要工程量

万m³

21.4

土方量

  

石方量

0.037

混凝土方量

60

2.主要材料

水泥

t 

20

钢材

油料

炸药

树苗

万株 

1.76

种籽

 t

4.所需劳力及设备

总用工日

 万工日

0.5

年均用工日

万工日 

年均出工日

 工日

11

机械施工量

台班

年均机械用量

台班 

5.施工期限

 年

五.工程效益

1.年拦蓄泥沙量

万t 

0.98

2.年拦蓄水量

3.79

3.林草覆盖率

91

4.经济效益

万元 

104.4

六.经济指标

1.静态总投资

万元

38.6

工程措施

17.6

植物措施

其他措施

0.52

其他费用

1.81

基本预备费

1.1

差价预备费

2.综合经济指标

单位面积投资

万元/km²

7.5

单位面积总经济效益

内部收益率

1.4

效益费用比

1.51

1.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1.1.1索罗沟概况

索罗沟小流域属嘉陵江一级支流两当河流域。

流域东临鱼池乡上摊村河,南接显龙乡姜家湾,西依下三房,北以大坡山为界。

流域南北长3.7km,东西宽2.1km,流域面积总5.12km²

水土流失面积3.24km²

,海拔981-1343米之间,相对高差362米,索罗沟为中部黄土山塬峡谷区,谷坡陡峻,岩石裸露,网状分布,黄土覆盖层较厚,水土流失严重。

1.1.2地质地貌

(1)地质:

索罗沟小流域地处秦岭海槽褶皱带,属古生代未期秦岭地槽褶皱成山体断裂下沉的构造盆地,由于多次造山运动影响,流域内地质多呈红色砂砾岩,砾状砂岩夹质粉砂岩,石英岩、粘土质岩等,岩石山体表层广布有黄土与黄土状岩石碎屑残积物覆盖,即现在的主要耕作层。

(2)地貌:

索罗沟小流域处于中部河谷丘陵盆地区,经过长期侵蚀切割分成目前网络状沟谷、坡、梁结构。

流域沟道总长7km。

沟壑密度1.4km/km²

,沟道比降1.7%。

根据索罗沟小流域坡面情况分析,3.4.5级坡度居多,地面较平的山坡15--25度分布在山坡、山梁等部位。

不同坡度统计表(hm²

<

45.7

2

--10°

19.7

10°

--15°

136

4

15°

--25°

172.6

5

25°

--35°

121

6

>

35°

17

1.1.3土壤

索罗沟小流域主要土壤有棕壤土、褐土、红粘土。

棕壤土多分布在坡积、残积或黄土母质上发育形成的地带,土壤表层主要有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等,土层较厚,土壤发育层次明显,PH值5.5──7,有机质含量在4%以上。

褐土主要以典型褐色土、黄僵土、石灰质褐色土为主,多分布在耕种的坡地上,红粘土主要分布在陡峻的荒山荒坡地带,PH值8.0左右,土壤熟化成度差,土层薄,肥力不足,土壤侵蚀严重。

1.1.4植被

索罗沟小流域由于山大沟深,新生沟壑区内岩石深切,所属植被多分布在坡陡、沟深、土层薄的山地或梁峁,植被种类多为松树、柏树、刺槐、狼芽刺为主的乔木林和灌木林。

流域内现有乔木林158hm²

,占林地面积45%;

灌木林176.6hm²

,占林地面积50%;

疏幼林地16.7hm²

占林地面积5%。

植被覆盖度69%,森林覆盖率31%。

1.1.5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索罗沟土地总面积5.12km²

,其中:

梯坪地25hm²

,占总面积的9.6%;

坡耕地131hm²

,占总面积25.6%;

用材林158hm²

占土地总面积的31%;

,占总面积34.5%;

疏幼林16.7hm²

,占总面积3%;

非生产用地4.7hm²

,占土地总面积的0.9%。

流域内人均土地1.14hm²

,人均耕地0.35hm²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不合理,主要是坡耕地多,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思想观念还没打破,无支柱产业,因此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合理利用坡耕地资源、是发展流域经济的根本出路。

1.1.6气候特征

索罗沟小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0.7℃,日照时数1969小时,≥10℃有效积温2993.6℃,年平均蒸发量1239mm,无霜期181天。

早霜期出现在10月初,晚霜期一般出现在4月中旬,日极端最高气温36.8℃,日极端最低气温-15℃。

该区年均降水为699mm,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55%,多以暴雨形式出现,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为122.3mm。

1.1.7河流水文

索罗沟小流域所属水系为嘉陵江水系三级支流,年径流模数为0.8万m³

/km²

.a,年径流总量4.1万m³

1.2社会经济状况

1.2.1人口与劳动力

索罗沟小流域辖1乡(镇),1个行政村、3个村民小组、89户、450人,人口密度88人/km²

,人口自然增长率0.8%,农业人口450人,劳动力158个。

1.2.2农村各业生产

(1)农村产业结构

索罗沟小流域内产业结构中以农业为主,林业、牧业为辅,根据2005年两当县统计年报,农业总产值180万元,其中:

农业产值124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69%;

林业产值3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21%;

牧业产值1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7%;

其它产值6万元,占产值5%;

人均纯收入1595元/人。

流域内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黄豆,经济作物有向日葵、油菜等.

(2)农业生产

该流域内主要种植有小麦、玉米、黄豆等,种植面积共计156hm²

,小麦平均单产3000kg/hm²

,玉米平均单产6750kg/hm²

,黄豆平均单产1250kg/hm²

,人均产粮1968kg,人均基本农田0.056hm²

(3)林业生产

流域内共天然林158hm²

,灌木林176.6hm²

疏幼林地17.6hm²

,疏幼林主要近年新造水保林林为主。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森林资源开发不合理,多为原料出售,缺乏综合加工利用,因而产值不高,收入很低,资源浪费严重。

(4)畜牧业生产

流域内畜禽结构以牛、猪、鸡为主,养有生猪约212头,牛约105头,鸡约350只,饲料主要为草场加农作物秸杆和其他农副

产品,主要存在问题有饲料较丰富,但使用不合理,饲料工业缺乏,对牲畜经营管理粗放,饲料报酬低,生产效益不高,商品率低。

1.2.3农村基础设施状况

索罗沟小流域已实现“三通一平,交通便利,乡村道路完善。

1.3水土流失及治理状况

1.3.1水土流失状况

流域内土壤侵蚀剧烈,地貌发育活跃。

侵蚀方式主要以水蚀为主,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3.24km²

,占土地总面积的63.3%。

轻度流失153.3km²

,占流失面积的47.27%;

中度流失159km²

,占流失面积的49.03%;

强度流失12hm²

,占流失面积的3.7%。

无明显流失187.7km²

占总面积的33.7%。

侵蚀模数为2083T/km²

,土壤侵蚀量1.06万吨。

1.3.2水土流失的危害

流域内土壤侵蚀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具体表现为沟蚀、面蚀。

面蚀经常发生在伏耕后的陡坡地中,在暴雨径流的冲刷下,陡坡地形成细沟状的侵蚀沟,造成耕作层土壤大量流失,土壤板结,破坏了土壤氮、磷、钾有机结构,土壤肥力下降,形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由于人为的毁林开荒,乱开滥挖,使稳固沟坡两岸的根网系统死亡从而失去固结土壤的能力。

由于沟道比降较大,沟岸植被破坏严重,在暴雨多发季节内洪水携带大量土壤及泥沙涌入河道,造成河道淤积,水位上升,严重威胁城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制约着本区经济的发展,治理索罗沟小流域水土流失势在必行。

1.3.3水土保持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当地干部和群众对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热情。

截至2004年底,流域内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共兴修梯田25hm²

,营造水保林17.6hm²

,兴修水利水保工程1座(处)。

2建设目标、规模和总体布局

2.1建设目标

2.1.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根据该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结合两当县气候,土质及农业生产情况,通过分析各种自然条件,经过科学分析论证,综合治理以“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抓特色产业,打造精品小流域”为指导思想;

适地适种,良种繁育,综合防治为基本原则。

根据索罗沟小流域的土地资源及水土流失情况,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采用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用3到5年时间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使农、林、牧得到协调发展,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杜绝人为的水土流失产生。

项目实施后,索罗沟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5hm²

,占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94%,索罗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4%以上。

减沙效益达到90%以上,蓄水效益达到80%以上。

2.1.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项目实施后林草植被度将由现在的69%提高到91%,新增林草面积近1.17km²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4%;

初步控制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

2.1.3发展农村经济目标

由于流域特殊的地质地貌,一遇大雨容易形成山洪,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之耕地土层较薄,坡度比较大,遇到干旱季节,干旱十分严重。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干旱制约着本区域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造成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群众生活较为困苦。

索罗沟小流域经过综合、集中、连续治理后,森林覆盖率提高。

随着水土流失得到进一步控制,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促进了流域内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土地利用得到充分利用,小流域经济初具规模,索罗沟人均收由1595元增加到1858元,经济增长率在16%以上,人均有粮2750公斤左右,群众生活普遍得到提高。

2.2工程总体布局

2.2.1土地适宜性评价

流域内山多平缓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质量不平衡。

流域内现有耕地面积156hm²

,其中梯坪地25hm²

,占耕地面积的16%,坡耕地161hm²

,占耕地面积的84%。

流域内部分坡耕地多为陡坡耕地,而且分布均在25°

以上的山腰、山顶、山脚,有相当一部分是毁林垦殖出来的,应进行退耕还林,按其坡度考虑,只宜作林业用地。

适宜农业用地少,耕地面积没有充分耕种,粗放经营,耕地产出不高。

未能因土适种、因土改良、因土施肥,因此低产旱地面积大。

2.2.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根据小流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索罗沟今后以经济林为主发展方向,将25°

坡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退出的耕地宜林则林,未能利用的,进行封禁治理,让其自然修复。

通过土地调整后,小流域林业用地468.3hm²

,农业用地39hm²

,其它用地4.7hm²

,到治理末期,小流域内梯坪地39hm²

,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09hm²

2.3建设规模

索罗沟小流域计划治理面积3.05hm²

,主要采用农业、工程和植物三大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理,农业措施:

工程措施:

拦沙坝1座,排灌渠0.1km,作业便道3km,植物措施:

经济林117hm²

2.4总体布局

2.4.1各项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开发,根据流域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危害程度、设防要求、生产力发展方向、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地布设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合理确定各项措施的比例,形成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体系。

(2)、防治结合,在治理的同时,高度重视无明显流失区和轻度流失区的预防保护工作,加大封禁治理力度,加大自然修复力度,切实防止人为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强化水土保防治水土流失。

(3)、治理开发一体化在治理开发的同时,结合三大效益,即: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群众脱贫致富,开辟新途径。

选择生态地的优势产品,使流域成为商品生产基地。

(4)、突出重点,选好突破口,针对当地生产发展和群众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选择加速治理开发的突破口,建设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大力发展区域优势。

(5)、规模化治理,区域化布局。

(6)、防治结合,巩固治理成果。

2.4.2各项治理措施布局

根据索罗沟内流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拟定各项治理措施布局如下:

(1)、坡面:

山坡土层较厚,水热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在坡度较缓的地块治理措施以坡改梯建设为主,在地埂栽植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既可稳固田坎,又可以发展经济林果产业。

在坡度较陡但土层较厚的地块营造经济林,以栽植花椒、核桃为主,形成坡面经济林带;

对稀疏残林进行封育管护,利用自然修复,使其尽快郁闭成林,改善生态环境。

(2)、沟道:

索罗沟内沟道较多,多为土石结合沟道,由于历年来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沟道侵蚀严重,有较明显的天然跌水,沟岸扩张,沟头延伸快。

对此,我们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在沟道内布设拦沙坝,抬高侵蚀面;

在沟岸及沟头大力营造防护林,防止沟头上切。

(3)、道路体系:

各项工程的实施必须要有道路作为基础,根据工程需要,修建田间道路系统,便于运输及农业生产,做到“山、水、田、林、路”综合发展。

3工程设计

根据水土流失的情况,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按照《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设计完成 

3.1水平梯田(坡改梯)设计

3.1.1土坎梯田

3.1.1.1设计原则

确定水平梯田断面,即求出不同坡度下梯田的优化断面。

(1)、地块选择符合建立基本农田的要求,地面坡度一般在15º

以下;

(2)、布局设计科学,实施程序合理;

(3)、地块集中,田、林、路、渠结合;

(4)、田面水平,无集流冲刷的可能

(5)、田面适度5─15米之间;

(6)、田坎坚固,填方上虚下实,预留一定的沉陷高度。

(7)、生土深翻0.3米以上,表土还原0.2米以上;

(8)、田坎利用率高,无胁地减产可能;

3.1.1.2设计标准

水平梯田的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3h~6h最大暴雨,一般减少径流90%,减少泥沙95%以上。

梯田的断面设计一般是地面坡度越陡,田面宽度越小,相应的田坎高度越大;

坡度越缓则相反。

田面宽度为陡坡区5m~10m,缓坡区10m~15m。

3.1.1.3水平梯田工程设计

水平梯田断面示意图

水平梯田断面要素关系为:

田坎高度H=BxSinθ

原坡面斜宽b=Hctgα

田坎占地宽Bm=Hctgα

田面毛宽Bm=Hctgθ

田坎高度H=Bmtanθ

田面净宽B=Bm一b=H(ctgθ一ctgα)

式中:

θ—原地面坡度;

α—梯田田坎坡度。

除以上因素外,田边应有蓄水埂,高0.3m~0.5m,顶宽0.3m~0.5m,内外坡比1:

1。

3.1.1.4水平土坎梯田规格要求

根据流域实际情况,选用地面坡度15°

~25°

地方进行坡改梯。

(1)田块布设需顺山坡地形,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田块尽可能在100~200m,以便利耕作。

对少数地形有波状起伏的,耕作区应顺总的地势呈扇形,区内梯田埂线亦随之略有弧度,不要求一律成直线。

(2)梯田坎高应小于3.5m,坡度为15°

~20°

田面宽度8m~15m;

坡度为20°

田面宽度5m~15m;

(3)地埂高一般0.3m,顶宽0.4m,埂内坡1:

1;

坡改梯设计图式:

坡改梯典型断面示意图

3.1.1.5工程土方量和土方移运量的计算

土方量:

V=1250H(近似值)

土方移运量:

W=833.3BH(近似值)

W—每hm²

土方移运量,m³

-m。

3.1.1.6水平土坎梯田规格要求

由于索罗沟内规划坡改梯图斑地形较复杂,耕地坡度不均匀,根据索罗沟实际和工程实施可操作性,按照地面坡度15度以下设计坡改梯断面,按土坎梯地设计。

①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

②梯田坎高应小于2.5m;

③地埂高一般0.2m,顶宽0.3m,埂内坡1:

④全部采用人工修筑。

坡改梯设计工程特性表

型号

地面坡度

田面宽度

田坎高度

田坎坡度

P-01

~15°

15m~8m

1.5m~2.5m

60°

~80°

3200m³

/hm²

3.1.1.7坡改梯施工方法

坡改梯的施工包括定线、清基、筑埂、保留表土和修平田面等五道工序。

⑴定线:

根据梯田规划确定为梯田区的坡面,在其正中从上到下划一中轴线并在中轴线上划出各台梯田的Bx基点。

从各台梯田的Bx基点出发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接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田的施工线。

⑵田坎清基:

以各台梯田的施工线为中心,上下各划出50~60cm宽作为清基线。

在清基线范围内清除表土厚约20cm,清除石砾等杂物,整平,夯实。

⑶田坎必须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

修筑中每道埂坎应全面均匀地同时升高,分层夯实,每层虚土厚约20cm,夯实后厚约15cm。

⑷保留表土:

采用逐台下移法,整个坡面梯田逐台从下向上修,先将最下面一台梯田修平,不保留表土。

将第二台拟修梯田田面的表土取起,推到第一台田面上,均匀铺好。

如此逐台进行,直到各台修平。

⑸修平田面:

将田面分成下挖上填写与上挖下填两部分,田坎线上下各1.5m范围,采取下挖上填法,从田坎下方取土,填到田坎上方。

其余田面采取上挖下填法,从田面中心线以上取土,填到中心线以下。

3.1.1.8管护和利用

(1)、维修养护

①、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对梯田进行检查,发现田坎(田埂)有缺口、穿洞等损毁现象及时进行补修。

②、梯田田面平整后,地中原有浅沟处,雨后产生不均匀沉陷,田面出现浅沟集流的,在庄稼收割后及时取土填平。

③、根据田埂泥沙淤积情况,从田埂下方取土,加高田埂,保持埂后按原设计要求有足够的拦蓄量。

(2)、促进生土熟化

①、梯田修平后,在挖方部位多施有机肥(单位面积施肥量较一般施肥高一倍左右),同时深耕30cm左右,促进生土熟化。

②、新修水平梯田,第一年选种适应生土的作物,如豆类和洋芋等。

(3)、田坎利用

①、根据田面宽度,田坎高度与坡度及适宜当地土地条件,县经济价值高的花椒来发展田坎经济。

②、田坎利用与搞好田坎的维修养护,保证田坎安全相结合。

3.1.1.9图斑设计

根据规划图斑的坡度及土层厚度,索罗沟共规划土坎梯田图斑2个,共14hm²

,全部为人工修筑,共需移动土方约4.5万m³

3.2拦沙坝设计

3.2.1设计原则

索罗沟内重点治理沟道比降大,多跌水,遇暴雨易形成山洪,冲毁农田,淤塞沟道,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大量泥沙涌入红崖河,抬高河床,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我们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沟坡兼治、保证安全”的建设原则,经现场测绘,详细论证。

布设拦沙坝1座,以便起到拦蓄泥沙,保护农田,防治沟底下切及沟岸扩张,减少水土流失,防汛抗旱的作用。

3.2.2坝址选择

根据索罗沟内这条沟道的地形地貌,选择沟谷狭窄,坝址上游地形较开阔平坦,沟底比降均匀的地形,这样筑坝工程量小,拦蓄能力强。

为使坝基稳固,坝址应该选择在石质坚硬,无大的地质构造变化,两岸无疏松的塌土、滑坡以及没有安全隐患的地段,特别要注意坝基下有无软土或淤积泥沙。

3.2.3工程设计

(1)、坝体选择:

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气候特征及水文条件,坝体选择75#浆砌石进行砌筑。

(4)、拦沙坝高度:

拦沙坝高度可根据不同的建筑材料选用以下经验值,对不透水性拦沙坝,必须在设计高度上加0.25—0.5m的安全超高。

拦沙坝高确定为3米,顶宽1米,取10米为平均长度,迎水坡垂直,背水坡1:

0.2-0.6。

(5)、拦沙坝溢水口设计:

①拦沙坝溢水口可直接设在拦沙坝顶部靠近地质条件好的岸坡一侧;

在溢流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