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0099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5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docx

黑河沟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

1.基本情况----------------------------------------------------------4

1.1自然条件---------------------------------------------------------4

1.1.1流域概况-------------------------------------------------------4

1.1.2地质、地貌-----------------------------------------------------4

1.1.3土壤、植被-----------------------------------------------------4

1.1.4水文、气象-----------------------------------------------------5

1.2社会经济状况-----------------------------------------------------6

1.2.1人口与劳动力---------------------------------------------------7

1.2.2土地利用现状---------------------------------------------------7

1.2.3农村经济状况---------------------------------------------------7

1.2.4农村基础设施状况-----------------------------------------------9

1.3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9

1.3.1水土流失现状---------------------------------------------------9

1.3.2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10

1.3.3水土保持现状--------------------------------------------------11

2.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11

2.1建设目标--------------------------------------------------------11

2.2工程布局和建设规模----------------------------------------------12

2.2.1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划分----------------------------------------12

2.2.2土地利用规划--------------------------------------------------14

2.2.3工程总体布局--------------------------------------------------15

2.2.4建设规模------------------------------------------------------16

3.工程设计-------------------------------------------------------16

3.1坡耕地治理工程------------------------------------------------16

3.2植物防护工程--------------------------------------------------24

3.3保土耕作设计--------------------------------------------------25

3.4封禁治理设计--------------------------------------------------25

3.5监测措施------------------------------------------------------26

4.施工组织设计和分年实施设计-------------------------------------29

4.1施工组织设计--------------------------------------------------29

4.2分年实施计划--------------------------------------------------29

5.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31

5.1投资概算------------------------------------------------------31

5.1.1编制依据---------------------------------------------------31

5.1.2编制方法---------------------------------------------------32

5.1.3投资概算---------------------------------------------------44

5.2投资筹措-----------------------------------------------------47

6.效益分析------------------------------------------------------49

6.1经济效益-----------------------------------------------------49

6.2生态效益-----------------------------------------------------54

6.3社会效益-----------------------------------------------------55

7.项目组织管理--------------------------------------------------56

7.1组织管理机构-------------------------------------------------56

7.2组织管理措施-------------------------------------------------56

7.3技术保障-----------------------------------------------------58

7.4监督保证措施--------------------------------------------------58

 

1.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1.1.1流域概况

黑河沟小流域位于四川省***鸭池乡,为金沙江左岸的支流,东经104º16ˊ59″至104º20ˊ5″之间,北纬28º47ˊ15″至28º42ˊ56″之间,幅员面积19.60Km2。

海拔高度从320m到1118m。

地貌类型属冲积槽坝和阶地地貌单元及浅切割单斜低山地貌单元。

1.1.2地质地貌

地质:

黑河沟小流域主要地质为古生界二迭系的龙潭组,部分中生界三迭系的飞仙关组、雷口坡组和须家河组,地质构造属宜宾观音镇—乐山马边县的向斜构造地带,因受喜马拉雅山地质运动影响地面抬升和金沙江及岷江水系切割,构造体系为向斜西北走向。

地貌:

黑河沟小流域主要地貌是南与五指山山脉相连,向北延伸,大部分属浅切割单面低山。

黑河沟小流域幅员面积1960.31hm²,小流域地面坡度组成见表1-1。

表1-1黑河沟小流域地面坡度组成表

项 目

土地总面积(hm2)

坡度组成

<5°

5°~15°

15°~25°

25°~35°

>35°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黑河沟

1960.31

103.89

5.3

552.8

28.2

343.1

17.5

933.1

47.6

29.4

1.5

1.1.3土壤、植被

1、土壤

黑河沟小流域土壤种类有紫色土类、山地黄棕壤土类、稻田土类,水稻土类有红色泥田、大土田、红沙大土田、黄泥田等土种,紫色土类主要有红沙土、石骨子土、大泥土、夹沙泥土等土种,山地黄棕壤土类只有山地黄棕壤一个土种。

稻田土主要分布在冲积潮坝上,海拔500m以上主要为山地黄棕壤,其余部分则分布紫色土类。

耕地土壤土层深厚,一般在50cm,层次不明显,土壤化学风化浅、淋溶弱,矿质养份丰富,土中多砂砾,粘粒少,据***土壤普查测定,小流域内耕地土壤含有机质1.14%,含氮0.0991%,含磷0.124%,含钾3.23%,水解氮59PPM,速效磷1PPM,速效钾116PPM。

山地土壤主要为山地黄棕壤,土层厚在40cm,有机质含量28.11%,含氮0.85%,碱解氮551PPM,速效磷18PPM,速效钾114PPM,PH值4.1,小流域土土壤理化指标见表1-2。

表1-2黑河沟小流域土壤理化性状表

土壤类型

平均土层厚度(cm)

土壤容重(t/m3)

土壤养分含量

PH值

有机质(%)

含氮(%)

水解氮(ppm)

含钾(%)

速效钾(ppm)

含磷(%)

速效磷(ppm)

紫色土类

40

1.5~2.56

0.848~1.69

0.0991

59 

3.23

116

0.124

116

4.8~7.7

2、植被

黑河沟小流域植被带属于干热河谷阔叶林带。

天然植被种类有:

慈竹、苦竹、水竹、楠竹、马桑、桑、香椿、刺槐、柏树、杉树、千担树、桤木、柏杨、卷子、油桐、青冈、夜合、马伏草、抱耳草、熟地草、油草、丝茅草、绿茵草等。

人工植被种类主要有:

油樟、红橘、梨树、李子、桑、枣子等。

1.1.4水文、气象

1、气象特征

黑河沟小流域年平均气温18℃,年最高气温40℃,年最低气温-3.1℃,≥10℃的积温6202.3℃,无霜期32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00.2小时。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977.5mm,最大年降雨量1348.1mm,最小年降雨量598mm,暴雨主要集中在4—10月,以7—9月为最多,平均每年出现暴雨天数4天,7—9月降雨量533.2mm,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54.4%。

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92mm。

表1-3黑河沟小流域气象特征表

观测站名

气温(0C)

年均降雨量(mm)

7~9月降雨量(mm)

暴雨天数

≥10℃积温(0C)

无霜期(d)

年均日照时数(h)

太阳总辐射量(J/cm2)

年最高

年最低

多年平均

最大量

年份

最小量

年份

多年平均

大乘气象站

40

-3.1

18

1348.1

1973

598

1994

977.5

533.2

4

6202.3

325

1000.2

88.5

2、水文

黑河沟小流域属于金沙江水系,全长8.7Km在***鸭池乡流经宜宾县高场镇注入金沙江,年径流量2850万m3,径流模数0.1,径流年际变化与降雨量年际变化一致。

多年平均输沙量4.4万t。

小流域内蓄、引、提水总量17.4万m3,占年径流总量的0.52%。

水资源利用现状见表1-4。

表1-4黑河沟小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表

项目

水源情况

输水管(渠)

需要解决灌溉条件

需解决生活用水

水库

塘堰

水井

蓄水池(窖)

数量(座)

年供水量(万m3)

数量(座)

年供水量(万m3)

数量(眼)

年供水量(万m3)

数量(口)

年供水量(万m3)

长度(km)

年供水量(万m3)

水田(亩)

果园(亩)

梯坪地(亩)

人口(人)

牲畜(头)

黑河沟

0

0

40

80

21

0.91

74

0.67

16

26.4

7652.7

2698.2

0

5170

4760

1.2社会经济状况

1.2.1人口与劳动力

黑河沟小流域计划治理6个村(光明村、油花村、民乐村、保护村、白坝村、染房村),总人口5170人,其中农业人口5170人,农业人口密度263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

农村劳动力3170个,常年外出打工的人数在1000人左右,在当地打工的人数在1500人左右。

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支持项目建设。

1.2.2土地利用现状

黑河沟小流域项目区土地面积1960.31hm²,其中:

水田510.18hm²,坡耕地680.49hm²,有林地374.94hm²,灌木林3.00hm²,经果林197.98hm²,疏幼林119.33hm²,水域面积10hm²,难利用地12.29hm²,非生产用地33.66hm²,荒山荒坡18.44hm²,人均土地面积0.38hm²,人均耕地面积0.23hm²。

黑河沟小流域内水利设施用地少,提水、引水、蓄水量少,保水保灌耕地少,复种指数低,土地投入产出率不高,耕种坡地开垦荒山荒坡,不利水土保持。

黑河沟小流域耕地面积1190.67hm²,小流域耕地坡度组成见表1-5。

表1-5黑河沟小流域耕地坡度组成表

土地总面积(hm2)

耕地

耕地坡度组成

面积(hm2)

占土地面积(%)

<5°

5°~15°

15°~25°

25°~35°

>35°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1960.31

1190.67

60.7

626.292

52.6

398.87

33.5

100

8.4

66.67

5.6

0

0

1.2.3农村经济状况

1、农村产业结构

黑河沟小流域农业总产值974.75万元,其中农业408.23万元,占41.8%,林业59.85万元,占6%,牧业505.17万元,占51.8%,渔业1.5万元,占0.15%。

农村经济总收入122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6元。

2、农业生产

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2006年播种面积分别为水稻510.18hm²,小麦330.18hm²,玉米260.31hm²,油菜35.00hm²,大豆55.00hm²。

表1-6黑河沟小流域粮食生产现状表

农业人口(万人)

播种总面积

基本农田

粮食产量

基本农田粮食产量

总计(hm2)

平均(hm2/人)

总计(hm2)

平均(hm2/人)

总计(t)

播面单产(kg/hm2)

总计(t)

播面单产(kg/hm2)

0.517

1190.67

0.23

510.18

0.10

1514.6

1272

1656

3246

3、林业生产

林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水果,2006年黑河沟小流域出产梨3.20t,李子1.80t,桃3.00t,其余收入为乔木林伐木收入。

4、牧业生产

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家庭饲养业,主要是养猪、鸡、鸭、鹅、蚕,其次是养殖黑山羊、牛。

2006年黑河沟小流域出栏生猪4020头,山羊1760头,家禽4380只。

牧业饲料主要为玉米、红苕等,青饲料主要为农作物的枝叶,如红苕腾、大豆叶、蔬菜的老叶子等。

牛、羊、家禽一般是在林草地上放养。

5、渔业生产

渔业生产主要是鱼塘和山坪塘水面养殖,养殖面积0.8hm²,2006年产鱼1.87t,市场零售价在10元/kg。

黑河沟小流域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上交通闭塞,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相当困难。

(2)种养殖业以家庭为主,未形成规模养殖。

(3)农业水利设施严重不足,水资源利用不充分。

(4)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逐年减少,耕地越来越贫瘠。

1.2.4农村基础设施状况

小流域内有村级公路35km,6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

对外交通有屏山到宜宾的公路,路面为混凝土路面。

黑河沟小流域项目区内有山坪塘40口、水井21眼、蓄水池74口、输水管(渠)16km,每年蓄、引、提水总量107.98万m3。

群众生活燃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柴山地砍柴,少数农户也购煤炭作燃料。

人畜饮水相当困难,有少数地方挑水吃,群众对兴建微型蓄排水工程积极性非常高。

表1-7黑河沟小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表

水源情况

输水管(渠)

需要解决灌溉条件

需解决生活用水

水库

塘堰

水井

蓄水池(窖)

数量(座)

年供水量(104m3)

数量(座)

年供水量(104m3)

数量(眼)

年供水量(104m3)

数量(口)

年供水量(104m3)

长度(km)

年供水量(104m3)

水田(亩)

果园(亩)

梯坪地(亩)

人口(人)

牲畜(头)

0

0

40

80

21

0.91

74

0.67

16

26.4

7652.7

2698.2

 

5170

4760

1.3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

1.3.1水土流失现状

黑河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占流失面积的85%,也有少量发生于洪水期间滑坡、塌陷。

水土流失总面积10.31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3%,其中:

轻度2.01km2,占流失面积的19.5%;中度流失8.00km2,占流失面积的77.6%;强度流失0.18km2,占流失面积的1.7%;极强度流失0.12km2,占流失面积的1.2%。

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916t/km2.a,年侵蚀总量5.49万t,年土壤侵蚀厚度2.2mm,水土流失地类分布情况见表1-8。

表1-8黑河沟小流域水土流失地类分布情况表

单位:

hm2

项目

坡耕地

经果林

有林地

灌木林

疏幼林

草地

荒山荒坡

难利用地

面积

占%

面积

占%

面积

占%

面积

占%

面积

占%

面积

占%

面积

占%

面积

占%

合计

680.49

66

197.98

19.2

374.94

0

3

0.3

119.33

11.6

18.44

1.7

12.29

1.2

轻度

197.98

3

中度

680.49

119.33

强度

18.44

极强度

12.29

剧烈

 

 

 

 

 

 

 

 

 

 

 

 

 

 

1.3.2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1、水土流失成因

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

一是项目区大多为易风化且易流失的砂岩性土壤,地形破碎,大部分山高坡陡,坡耕地面积大,分布广,项目区内雨量丰富,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15度以上的坡耕地上。

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大量的森林被人为砍伐,光秃秃的山、光秃秃的坡耕地,加之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大部分为顺坡耕作)和施肥方式,广种薄收,套种面积小,复种指数低,年覆盖时间短,耕作制主要为一年一熟,农民种植使用有机肥少,土壤板结,水分渗透力下降,土壤涵养力下降,一遇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2、水土流失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降低土壤肥力。

由于土壤耕作层特别是表土层流失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干旱威胁加剧,造成靠天吃饭,生产抗旱任务加重,广种薄收,大部分坡耕地产粮150kg/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土层厚度越种越薄,土壤肥力越来越差,农业生产水平相当低,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2)破坏地表完整。

荒山更荒,增加了水土流失危害,形成恶性循环,增加了土地利用难度,造成土地资源的减少。

(3)破坏植被,引发山地灾害。

冬春缺水,夏秋用水浑浊不堪,给人畜引水造成困难。

同时,降低了地表拦截降雨能力,造成了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隐患。

(4)生态环境失衡。

大量的水土流失,加剧旱洪灾害,夏秋河水泛滥、冲毁和淤积水利工程,淹没粮田,规划区内山坪塘以年均20%速度减少蓄水量。

并且大量的泥沙直接注入金沙江造成下游河道抬高淤塞,增加了防洪标准。

1.3.3水土保持现状

小流域从2001年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农业部门实施了低产田改造工程。

小流域属粮食主产区,部分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少量的坡改梯工程,当地农民自发栽种果树,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水土保持功能较低。

2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

2.1建设目标

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

该流域土地总面积1960.31hm2,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31.53hm2,占总面积的52.6%。

本次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8.26hm2(其中难利用地12.29hm2未治理),治理率为79.3%。

年土壤侵蚀模数由现在的4605t/km2.a减少到500t/km2.a,土壤侵蚀量由4.49万t减少到1.14万t,减沙率达到74.6%。

详见附表7。

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通过植树造林,封禁管育等措施和加强完善好治后管护工作,使苗木保存率达80%以上;流域内治理后的林地面积达到814.31hm2,比治理前增加119.06hm2;林草覆盖率达到42%,增加7%;梯田、梯地增加28.39hm2;水保林增加70.74hm2;经果林增加48.32hm2;详见附表4。

通过整治塘堰和新建蓄水池、沉沙凼、排灌沟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增加拦沙、蓄水效益,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详见附表7。

3、发展农村经济目标

通过治理,农业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经济得到发展,人均基本农田由现在的1.48亩/人到治理末(人口自然增长率7.4‰)期的1.56亩/人,经济果木林由现在的0.57亩/人提高到0.71亩/人,从而保证人均基本农田和产业开发用地2.2亩以上的目的。

农业人均纯收入由现在的2266元/人提高到2660元,增加30%。

详见附表2和附表7。

4、其它目标

通过实施水窖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封禁措施,基本解决小流域的人畜饮水和用材问题,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人们安居乐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2工程布局和建设规模

2.2.1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划分

1、各类指标增长预测

(1)人口增长预测

小流域现有农业人口5170人,按人口自然增长率7.4‰,期末农业人口增加到5247人,考虑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小流域移民安置300人,预测期末农业人口达到5547人。

(2)基本农田预测

根据小流域农业人口预测,同时考虑迁入和迁出人口,以及向家坝水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