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0337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贤煤业120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文档格式.docx

井田范围内构造简单,主要为褶皱构造,在井田北部发育S1向斜,走向北东东向,两翼倾角不大,倾角一般8-10°

在中部偏北发育S2背斜,在井田南部主要表现为S2背斜的南翼,为一单斜构造,倾角一般3-10°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瓦发〔2009〕636号”文的批复结果,矿井在开采9号、15号煤层时,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6.34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7.04m3/min,为高瓦斯矿井。

根据2010年山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9号和15号煤层的测试报告,9号和15号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

9、15号煤层自燃倾向等级Ⅲ级,属不易自燃煤层。

矿井共利用五支井筒开拓,即主斜井、副斜井、进风行人斜井、回风立井和回风斜井,中央分列式通风。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矿井达产时正常涌水量为56m3/h,最大涌水量为76m3/h。

二、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制度

(一)管理机构

山西南娄集团阳泉盂县大贤煤业有限公司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成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公司领导班子由董事长、总经理(矿长)牵头,各分管副职有安全副经理(副矿长)、、生产副经理(副矿长)、技术副经理(副矿长、总工)、机电副经理(副矿长)、总经理助理(兼通风科长)组成。

下设职能科室有:

调度室、安全科、通风机、生技科、机电科、办公室、财务科等。

生产队组有:

掘进队、采煤队、通风队、运输队、机修组等。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按安全生产要求,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等制度,涵盖了生产组织、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矿井各系统、环节已经完善了《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等并现场悬挂。

三、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

为保证矿井联合试运转期间生产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及时处理试运转期间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防范可能出现的事故,加强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之间的协调,公司成立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高金钟

副组长:

候顺年梁丑义杨智军李俊怀

成员:

杨计宝许润怀栾全贵陈德元贾五毛

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室,由每日公司值班领导具体负责当天联合试运转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四、联合试运转系统、范围和期限

(一)矿井联合试运转系统及范围

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辅助系统及矿建工程、土建工程、机电安装工程。

主要包括:

1、生产系统:

15101采煤工作面、15105掘进工作面;

9101采煤工作面、9103掘进工作面。

2、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

回风斜井主通风机选用2台FBCDZ-8-№26(B)型轴流式风机,配套电机功率为2×

250kW,1台工作,1台备用,回风斜井在负担15号煤时,其回风量为5600m3/min,通风阻力1980Pa,等积孔为2.25m2;

回风立井主通风机选用2台FBCDZ-8-№24型轴流式风机,配套电机功率为2×

220kW,1台工作,1台备用,回风立井在负担9号煤时,其回风量为3445m3/min,通风阻力1847Pa,等积孔为1.97m2。

3、瓦斯抽放系统

矿井瓦斯抽放系统设地面抽放泵站,高负压抽放系统选用2台2BEC62型水环式真空瓦斯抽放泵(一用一备),配套电机功率350kW,用于本煤层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瓦斯抽放。

低负压抽放系统选用2台2BEC72型水环式真空瓦斯抽放泵(一用一备),配套电机功率550kW,用于邻近层和采空区瓦斯抽放。

回风立井敷设两趟瓦斯抽放管路,其中一趟φ426×

6mm的螺旋焊缝钢管抽放本煤层瓦斯,另一趟φ630×

6mm的螺旋焊缝钢管抽放邻近层和采空区瓦斯。

4、提升运输系统:

主斜井安装一部DTⅡ型带式输送机,带宽1000mm的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电机功率为2×

315kW,电压等级为660V,担负煤炭提升任务。

副斜井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方式,安装有JK-2×

1.5/31.5型单滚筒绞车,功率185kW。

行人斜井安装一部RJY-30型固定吊椅架空乘人器(猴车),担负全矿井的人员运送,电机功率30kW。

9号、15号煤井下辅助运输采用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设备型号SQ-80/75B,功率为75kW,担负矿井下料、排矸任务。

9号煤胶带大巷运输设备选用STJ80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带宽800mm,电机功率为45kW;

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选用SSJ800/2×

4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带宽800mm,电机功率为2×

40kW。

15号煤胶带大巷运输设备选用一部DTⅡ型带式输送机,带宽1000mm,电机功率为90kW;

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选用SSJ1000/125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带宽1000mm,电机功率为125kW。

5、供水施救和防尘洒水系统

(1)供水施救与压风自救装置共用一套。

供水管路与压风管路均由主斜井及副斜井敷设至9号煤与15号煤井下,沿大巷成枝状布置,在矿井所有采区避灾路线上、移交工作面及其它人员较为集中地点,均设置供水管路,压风供水自救装置。

供水压风自救装置型号为ZYJ。

压风、供水自救装置设在压缩空气与供水平行管路上,布置地点为距离采掘工作面25~40m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道有人作业处,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每隔100m设置一组供水自救装置,每隔50m设置一组三通阀门。

大巷间隔200m设置一组供水自救装置。

(2)井下消防洒水管路采用合流制,消防洒水管路系统由副斜井引入井下,到达井底后,消防洒水管路呈枝状沿大巷敷设,送至各用水点;

在胶带巷每隔50m、其它巷道每隔100m设一三通管并设阀门,为清洗巷道之用。

在工作面、掘进头、煤仓以及煤炭运输转载等处设喷雾喷头,在回风巷、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头设置水幕,以净化空气,在工作面设洒水器。

回采工作面采煤机安装内、外喷雾装置。

回采工作面胶带和回风顺槽从大巷入口往里50m位置、在距离工作面约30m内位置各设置一道水幕,隔爆袋。

6、防灭火系统

(1)黄泥灌浆系统

地面黄泥灌浆站位于主工业场地,安装50ZJ-I-A50型泥浆泵,从地面黄泥灌浆站沿主井敷设直径φ114×

6黄泥灌浆管进入井下,经胶带大巷、轨道大巷、15101回风顺槽至15101工作面采空区。

采用预埋管采后灌浆,即每个回采工作面采完后通过密闭墙上的预埋管向采空区灌浆。

预埋管为钢管,一般预埋10~20m,其一端通采空区,一端接胶管,胶管长20~30m,与灌浆干管相连。

如果开采过程中15号煤层自燃发火严重,则可选择随采随灌埋管灌浆法,即在放顶前沿回风道采空区预先埋好灌浆管,预埋管一端通采空区,一端接胶管,胶管长一般为20~30m,放顶后立即开始灌浆。

随工作面的推进,按放顶步距用调度绞车逐渐牵引灌浆管,牵引一定距离灌一次浆。

工作面停采前实行“多轮适量,间隔进行”,停采后实行“连续足量,充分灌注”。

(2)防灭火束管监测系统

束管监测系统型号为KSS-200,分析室设在副井井口附近,配置了工控机、打印机、稳压电源、空气泵及束管单路抽取机柜、空气泵、氢气发生器、气相色谱仪。

束管主管采用20芯束管,主管自副井行人斜井进入井下,经集中轨道下山、轨道大巷、顺槽敷设束管,在15号煤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风门处设分站,对CH4、CO、O2气体含量进行实时自动监测,通过地面真空泵及气相色谱仪对抽出的气体进行自动分析。

7、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在矿井调度室内设置信息中心,装设KJ70N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主要设备包括主机、UPS、打印机、调试电话、防雷电装置等设备。

主机选择2台PIV工控机,互为备用。

当电网停电后,UPS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2h。

服务机1台,图形端机2台,打印机2台,主机的串行口通过传输接口与地面、井下各分站通讯。

中心站软件一套,监测主机的信息可以全部上网。

矿井监控室的双电源引自地面10kV变电所的低压380V的不同母线段。

在地面通风机房、封闭式胶带走廊内、井下主变电所、工作面、进风顺槽口、掘进头等处设有分站,

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测风站内、采、掘机上、煤仓上方、地面封闭式输送机走廊内均设置甲烷传感器、在工作面回风巷设一氧化碳、风速传感器、在总回风巷、采区回风巷的测风站内设风速和一氧化碳传感器、在井下水仓设水位传感器、在井下煤仓上设有煤位传感器、在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一氧化碳和烟雾传感器、在井下变电所、胶带机头硐室等设置温度传感器、在局部通风机风筒末端设风筒传感器、在通风机风硐内设负压和风速传感器、对井下主要风门开关状态进行监测,设有风门传感器、对采煤机、掘进机、局扇、主排水泵、通风机、胶带机等主要机电设备配置设备开停传感器和馈电传感器、在避难硐室内布置一个监控分站,在生存室内安装瓦斯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O传感器、CO2传感器、O2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硐室两个通道口外安设瓦斯传感器、CO传感器和O2传感器、在井下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胶带机下风侧、主要风门处、总回风巷及采区回风巷等处均安装有声光报警器。

在井下采煤工作面进风巷、掘进工作面及胶带机机头硐室等处均设有断电、馈电传感器

8、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

采用KJ153型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无限射频识别技术(FRID),通过双频点实现可靠的全双工通信,每个信息采集器和人员识别卡采用全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软件进行设计,具有读卡距离远、可任意调整系统的识别范围、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多张人员识别卡、便于网络连接等性能优点。

人员定位中心站设在矿调度室,配置了一台数据服务器、两台监控主机和一台数据传输接口。

两台监控主机实现了双机“热”备份,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在30S内即可投入工作,保证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系统为双回路供电,配备了UPS电源,电池容量可以满足不小于于8小时的供电,并装备了可靠的接地和防雷装置。

另外在调度室和副井口入井处各安装一块电子显示屏公示牌,及时公示井下人员数量和矿级领导带班人井情况。

9、通信系统

采用KTJ103调度有线通信系统,包括调度主机、调度台、维护终端、数字录音系统、配线架(含耦合器)、在线UPS不间断电源及接地装置和避雷单元。

系统总容量为200门,担负行政用户、井上下生产岗位及主要管理岗位的调度与指挥。

调度通信系统设置在调度室,24小时不间断运行,并配备备机,当主机设备出现故障时备机能在5min内投入工作。

调度中心采用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间断电源保证不小于8小时在线工作。

在矿办公楼、调度室、矿灯房、地面变电所、主斜井井口房、副斜井绞车房、通风机房、地面生产系统、井下水处理站、二级泵站、生活污水处理站、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等设置电话机,用户数52个。

矿井无线通讯系统采用KT105A煤矿无线通讯系统,并通过专用接口接入生产调度通信系统,对地面生产管理、消防、救护、运销等,井下主要班组人员等专门调度人员及时快捷地通信联络。

语音广播系统采用KXT23数字网络广播系统,本系统由调度指挥中心的节目播放设备和井下局部播放(或其它)的设备组成。

主要控制设备设置在调度指挥中心,井下各局部播放点分别为一个独立的广播分区进行系统控制。

10、压风自救系统

在工业场地设地面压风机站,站内现安装四台SA250A/0.85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风冷),单台压风机基本参数:

额定排气量40m3/min,排气压力0.85MPa,配套电动机10kV,250kW;

压风机两台工作,两台备用,既可以满足生产过程中风动工具供风要求,又可以满足在发生灾变时压风自救系统需气量要求。

压风机站其电源为双回路,两回均引自主井场地10kV配电室的10kV母线段,供电线路选用YJV22-8.7/10-3×

50交联电力电缆(2×

0.2km)。

直配空压机250kW电机,另配辅助设施、照明及操作电源。

供水施救与压风自救装置共用一套。

压风管路均由主斜井及副斜井敷设至9号煤与15号煤井下,沿大巷成枝状布置,在矿井所有采区避灾路线上、移交工作面及其它人员较为集中地点,均设置压风供水自救装置。

主干管选用φ219×

6无缝钢管,胶带大巷干管选用φ194×

6无缝钢管,工作面顺槽支管、综掘及普掘面顺槽支管选用φ89×

4.5无缝钢管。

在井口、井底和大巷低洼处设置汽水分离器。

9号煤层在轨道大巷与集中轨道下山之间布置一个避难硐室,15号煤层在轨道大巷与胶带大巷之间布置一个避难硐室。

其压缩空气就近引自井下压风管网,进入避难硐室前20米的管路采用直埋敷设防止灾变破坏

为确保在井下发生事故时,被封闭在无任何安全出口地方的人员可以打开出风口进行自救,在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设置压风自救装置及供气阀门。

压风自救装置设在压缩空气管路上,压风自救装置由减压装置、消音装置、过滤装置、控制阀和呼吸器组成。

呼吸器由不燃性材料制成,用时罩住人体,阀门打开即可供人呼吸。

每组压风自救装置配备5~8个ZYJ型隔离式自救器(单个装置耗气量0.15~0.2m3/min)和5~8个防护袋.,可供5~8人使用,压缩空气供给量,每人按0.3m3/min计。

距离采掘工作面25~40m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道有人作业处,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设有总阀门,掘进巷道中每隔10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每隔50m设置一组三通阀门。

大巷间隔20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11、排水系统

主水泵选用三台MD155-67×

5矿用耐磨离心式水泵型,功率280kW,转速2950r/min,电压10kV。

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可以满足要求。

排水管管径和吸水管管径选择:

选用φ194×

6,吸水管选用φ219×

6。

中央水仓分为主、副水仓,总容量为1008m3,井下水从中央水泵房经主斜井排至地面矿井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并充分利用。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6m3/h,最大涌水量为76m3/h。

正常及最大涌水时均为1台水泵和一趟管路工作。

采区排水选用三台IS100-80-160B单级离心式水泵型,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配套YB防爆系列电机11KW。

排水管管径和吸水管管径选择:

选用φ133×

4,吸水管选用φ159×

4。

配备MYZ-200型探水钻机,最大钻探深度350m≥200m(满足要求)。

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对上部煤层和本煤层采空区积水超前进行探放。

12、供电系统

矿井供电电源分别引自路家村110kV变电站35kV母线侧和南娄110kV变电站35kV母线侧,导线型号均为LGJ-120mm2;

在矿井工业场地新建1座35kV变电站,变电站选用2台SZ9-8000kVA35/10.5kV型变压器(一用一备);

井下10kV高压供电,双回路线路经主斜井井筒敷设至15号煤层中央变电所。

在矿井工业场地中西部新建一座35KV变电站,变电站选用2台S10-12500/35双绕组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容量12.5MVA,变压器和线路均为一用一备运行方式。

站内安装有35KV、10KV两个电压等级的高压配电装置设备,35KV及10KV配电装置均为高压开关柜结构形式,户内布置。

(二)联合试运转时间

计划联合试运转时间为6个月(2012年10月-2013年5月)。

五、联合试运转期间各系统的测试

(一)生产系统

1、采、掘工作面测试项目

1.115105掘进工作面是否达到《作业规程》要求,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

1.2采煤、掘进工艺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采、掘工作面使用的机具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1.3采、掘工作面的循环作业进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采、掘工作面测试方法

2.1每班分别记录各工作面各工序的进度情况和机具使用情况。

2.2分别记录各采、掘工作面的完成情况。

3、掘进工作面测试机构和人员

3.1掘进队负责组织安排各班次跟班管理人员现场做好记录,负责记录各采、掘工作面每班的完成情况。

候顺年

成 员:

杨锁成杨海忠

3.2调度室负责统计、登记各采、掘工作面每班的完成情况,并按每天、每旬、每月汇总进尺。

负责人:

贾五毛

杨峰赵冬青

(二)通风系统

1、测试项目

1.1测定矿井主要通风机现运转时的风量(负压),配风情况是否满足各工作地点用风需要,能否有效地排除、稀释有害气体及粉尘,保证供给新鲜风,风量满足规程规定,风速合理,控制粉尘飞扬。

1.2进行一次全矿井反风演习,检验通风系统是否稳定可靠。

2、测试方法

2.1坚持做好瓦斯的正常检查、管理工作,分析了解瓦斯超限或异常的原因及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瓦斯超限。

2.2坚持每旬对各测风点进行测风,熟知各用风地点风量的配备及变化情况。

2.3进行矿井反风演习,检验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2.4各班次运行、管理人员做好各岗位现场记录。

2.5运行参数检测、检验报告。

3、测试机构和人员

通风管理人员对全矿井的通风状况进行管理和测试,机电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主要通风机运行情况及各项参数的测定和记录。

许润怀

蔺玉发韩石头赵万喜

(三)瓦斯抽放系统

1.1测定矿井高、低负压瓦斯抽放泵运行时的风量(负压),是否满足满足设计和规程规定。

1.2测定抽放工艺参数和设备是否符合设计和规程规定。

1.3测定瓦斯抽放系统管路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1坚持做好瓦斯抽放系统的正常检查、管理工作,了解瓦斯抽放系统的运行和操作原理。

2.2坚持每班对各抽放点进行检查,熟知各抽放点的工艺参数和管路连接。

2.3各班次运行、管理人员做好各岗位现场记录。

2.4运行参数检测、检验报告。

瓦斯抽放管理人员对全矿井的高、低负压瓦斯抽放系统运行参数的测定和记录。

许润怀

乔茂林栾海军

(四)提升运输系统

1.1测定提升系统和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可靠性。

1.2测定提升系统和运输系统是否满足运料、排矸要求。

1.3测定提升系统和运输系统各环节的运行时间。

2.1认真记录主、副斜井提升设备、胶带大巷、轨道大巷以及集中胶带、轨道巷等设备的预防性计划维修情况。

具体包括:

日检、周检、月检日常维护保养内容及范围以及小修、中修、大修的检修周期(日期)、检修内容及检修标准等预防性计划维修的内容及范围。

2.2记录各提升、运输设备运行中的安全情况,是否出现异常情况等,记录每班的出煤量、排矸量。

2.3记录、统计每班下放到车场的矿车(材料车)的数量。

记录、统计、分析矿车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

2.4统计分析现有矿车(材料车)数量是否满足掘进工作面及其他工作地点的需求量。

3.1矿调度负责记录、统计每班矿车(材料车)提升(下放)的数量。

按每天、每旬、每月进行汇总。

贾五毛

3.2机电部门负责记录、统计每班提升绞车的运行状况、运行时间、安全情况、各部件、部位维修保养及检修情况等。

陈德元

刘宝林李振军

(五)供水施救及防尘系统

1.1测试井下管线、阀门设置是否合理、到位。

1.2井下水量是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1.3测试掘进工作面粉尘含量。

1.4测试各转载点的粉尘含量。

2.1记录供水施救管路日常巡检和用水量情况。

2.2记录供水施救系统运转状况及日常维护情况。

2.3检查防尘供水管路系统是否完善、完好,有无跑冒滴漏现象。

2.4使用CCZ-1000型直读式测尘器按期测定各工作地点的粉尘含量。

2.5记录检查各防尘净化水幕及转载点喷雾的降尘情况。

由机电管理人员负责对矿井的供水施救系统进行管理和测试工作。

成员:

刘宝林付忠民

由通风管理人员负责矿井防尘系统的测试工作。

蔺玉发

赵万喜杨大明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1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可靠。

1.2瓦斯超限是否能按照规定断电。

2.1每隔7天必须对井上下所有甲烷传感器进行调校,并测试超限断电功能是否正常,并填写测试记录。

2.2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监测日报表必须报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审阅。

2.3检查甲烷传感器和其他各类传感器设置位置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AQ1029-2007的规定。

由调度室监控中心负责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测试工作。

韩冰李小红

(七)人员定位系统

1.1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可靠。

1.2人员定位系统是否能监视所有采区、工作面人员分布状况。

定期核对入井人数,及时反馈漏识别或入井识别卡故障信息,查找数据不一致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准确统计入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