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037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昌礼老部长谈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答案看法Word下载.docx

道德这个词,最早提出来的是老子,什么叫“道”,万事万物的规象,就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规律;

“德”,就是按照“道”行事并有所得,叫作德。

荀子在《劝学篇》里面讲到了道德这个词,他的话是这样讲的: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明白事物道理的时候,一个人就懂得了道德规则,事物的道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道德。

韩非子也有一段论述。

他说: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

德者,道之功也。

”意思是:

道是万物的自然存在的规律,德是按照规律办事的工具、方法、规则。

关于德的内容、含义是什么,后人又逐步给予揭示。

孟子到腾国去和腾国的国王一段谈话,他建议加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教育。

孟子说: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一段意思是说,在舜的时候,人也吃饱了,也穿暖了,住的也安逸了,但是,没有教化,社会很乱。

没有教化的人和野兽没有什么区别。

舜很着急,就叫一个姓契的大臣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大臣就提出了这几句话。

这几句话实际上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方法。

父子有亲,即父慈子孝;

君臣有义,即君对臣以礼,臣忠于职守;

夫妻有别,即男主外,搞好家庭经济,女主持家务,培养后代;

长幼有序,兄弟姐妹之间要兄友弟恭;

朋友有信,对待朋友要讲诚信。

把人与人相处的秩序、礼节都讲清楚了,这就是舜时期的道德。

在《尚书》的《舜典》这篇当中,有几句叫做五品,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是对舜时期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方法的概括。

后来有关经典文章用五典,还有的文章用了五常,意思都差不多,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规则,都是对舜时期加强道德教育的概括与记载。

处理人际关系这几个字,明确叫道德来命名的是孔子。

孔子对曾子有一段赞扬,说曾子有德行,说他有四德,这样讲的:

“孝,德之始也;

悌,德之序也;

信,德之后也;

忠,德之正也。

参也,夫是得者一人。

”意思就是说,曾子这个人很有德行,孝悌忠信,把“孝悌忠信”明确为德。

孟子把人的五种关系叫人伦。

孔子把“孝悌忠信”明确为德,一直延续现在没有变。

另外还有一句话,仁义礼智信,这几个字提出,它也是有个历史的演变过程的。

最早在《周礼地官》这本书里面,对六德有概括。

当时概括是这样的“知、仁、圣、义、忠、和”六字,叫六德,这是对周时期道德的概括。

孔子这个阶段,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在《论语》里面都出现了,但是,孔子没有把五个字连在一起讲,什么叫仁,什么叫义,讲得很多,有时两三个字连在一起讲,没有把这五个字连起来。

孟子的时候,就把“仁义礼智”这四个字明确提出来。

孟子就讲,仁义礼智这四个字,不是外边强加给我的,是我本身我就有的,我本身固有的德行。

那么仁义礼智这四个字是干什么的呢,有什么作用呢?

它是一个人待人处事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一个人他不该杀把他杀掉了,叫不仁。

这个钱,这个东西,不该拿,你拿了,叫不义。

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方法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做事的方式方法。

到了汉朝董仲舒,就把五个字明确提出来了,叫三纲五常。

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把这个信就加进去了,所以仁义礼智信,是董仲舒最后把它加进去的,一直传到现在。

那么在历史上这两句话,第一句话,孝悌忠信,如何做人的问题,仁义礼智信就是讲如何做事的问题,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加到一起就是道德,道德的具体内容。

这个提法一直延续到清朝的灭亡,从孔孟提出,一直延续到清朝,延续了两千五百多年。

到了民国时期,孙中山是这样提的: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讲了八个字。

他明确讲,过去的东西要继续提继续用,不能丢。

这是到民国时期一些情况。

那么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道德建设是怎么发展的呢?

从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这个历史阶段,提出加强革命人生观的建设。

革命人生观就是道德建设,把人的道德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是把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当时是国难当头,半封建半殖民地,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推翻三座大山,使人民翻身得解放,建立新中国,这就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所以一切参加共产党的人,首先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为推翻三座大山而奋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不怕流血,艰苦奋斗,这几点也就是当时道德的最高境界。

在这样的环境下,共产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大批的军事家,大批的政治家,大批的革命干部,才建立了新中国。

那么在这个28年的奋斗当中,相当多的革命烈士为革命抛头颅洒鲜血,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生命,相当多的革命烈士在就义之前表现得大义凛然,豪气常存。

如: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砍头不过碗大疤,革命的豪气冲天呀!

那么这些思想恰恰是传统道德的延续,孔子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见义勇为,士可杀不可辱,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等等。

在建国前的二十八年的奋斗中,民族的道德精神完全体现出来了。

现实的道德建设和传统的道德建设是融为一体的。

建国以后这段历史我们的道德建设是怎样做的呢?

中央提出了树立正确的革命人生观。

那么怎么实现,把人的道德建设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通过改变国家的贫困面貌,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个人的道德建设融为一体。

当时国家大的局势是这样,西方对中国封锁、禁运。

1960年以后,中苏关系破裂,又把专家撤走,那个情势下是非常困难,又面临着三年困难,经济发展是相当困难。

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在这段历史也得到了升华,两弹一星是什么时候搞起来的,就是这段历史搞起来的,包括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啊,一切从事两弹一星的人,就怀着对国家一颗赤诚的心,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搞上了天,他们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揉在了一起,得到了高度的升华。

农村来讲,改变生产条件,农业学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对改变生产条件起了很大的基础作用,动员了全国人民的力量,改变山河,也是把个人道德建设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揉在一起。

工业学大庆也是一样啊,1960年前后,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一个很大的包,用煤气来开啊,没有石油,很困难啊,在那么一个情况下,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把石油打出来了,打出来中国人的志气,把道德建设达到一个升华阶段。

改革开放这段历史大家都清楚,应该说我们党中央对道德建设,全民素质建设是高度重视,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出加强价值观建设,特别是提出来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而且制定了全民道德规范,胡锦涛总书记还提出了八荣八耻,这是全民的道德建设。

干部党员还搞了党内民主生活准则,把文化建设、教育建设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我的看法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对于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全民建设、道德建设,党中央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口号,应该说是文件最多的一个历史时期。

那么现在值得研究的问题是个什么问题呢?

我们制定了这么多文件,提出了这么多要求,应该说能收到很大的效果,但是,经济高速发展了,但是道德的情况,温总理讲清楚了,滑坡、信任缺失,这就是说提出一个很大的问题,怎么样把党中央提出的这一系列的关于加强道德建设,思想建设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实处,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温总理也从这个角度提出问题,怎么解决当前的问题。

以上讲的第一个问题,中华道德文化建设的回顾。

第二个问题,借鉴历史上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问题。

借鉴历史,成功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有四点:

借鉴历史的第一点,加强道德建设与民族兴衰、国家存亡关系的认识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治理国家,几年时间,经济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了,但社会问题多了,不讲道德,奢侈腐败,很乱,在这样一个形势下,管仲非常担忧,因此他向齐桓公提出来加强道德建设问题,而且提出了四个字,“礼义廉耻”,他说“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来的。

第一个字是礼,就是不讲礼节嘛,人与人之间不讲道理,不讲礼貌,没有礼数,长辈不长辈,晚辈不晚辈,亲戚不亲戚,没有礼节了,不乱套了?

所以他要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用礼来规定。

第二个字是义,就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问题,钱该拿不该拿,这个事儿该干不该干,你得有个标准啊,这个标准用义来界定吧,不该拿就是不义的,不敢做的做了也叫不义。

第三个字廉,就是不廉洁嘛,贪污受贿嘛,主要是对官员来讲,对官吏来讲。

第四个字耻,那就是社会问题了,没有耻辱,不懂得耻羞了,社会问题不就乱套了。

“礼义廉耻”,这四个字就是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的一个杠,后人也把这四个字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中华道德来提的。

管仲还把道德建设和民族的兴亡的关系讲的很清楚,“礼仪廉耻,国之四维”,什么意思,就是国家的四个城墙,“四维不张”,如果说这四个城墙不结实,倒了,有缺口了,是个什么结果呢,“国乃灭亡”,国家要灭亡了,他就把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国家兴亡的这么一个高度来看待,讲到位了,值得我们深思。

对道德问题,要以政治的观点来看待,要当成大事,当成全局性的问题,当成国家兴或者亡的问题来看待,这个问题他给我们提出来了。

这个提法是不是过高呢,不是的,不过高,回顾回顾历代王朝的灭亡,灭在哪儿了,都灭在这几个问题上了,腐败的问题上面,诚信的问题上面,奢侈浪费的问题上面,民不聊生的问题上面,都灭在这儿,根本上来说,都灭在腐败,腐败是表现,根子是人心,是一个人的道德问题,这是根。

所以政治的基础就是道德,道德出问题,政治就要出问题,政治出问题,国家就要出问题,他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

他还告诉我们,道德建设不光是与政治有紧密相连的关系,道德建设跟经济建设也是紧密相连的,经济发展靠什么,也靠人心,人心诚信了,经济就会出现良性的循环,人心不善,人性恶,欺诈多了,诈骗多了,经济就会出问题。

你看,温总理说的不就是经济发展问题吗?

毒馒头、毒奶、瘦肉精,怎么出来的,人心出问题了,道德出问题了。

所以你道德出了问题,经济良性循环是不可能的。

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社会和谐也是相一致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多,道德出问题了。

家庭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不孝的多了,打骂父母的多了,夫妻离婚的多了,家庭不稳定了,现在离婚率高到什么程度,有的地方统计百分之三十九点多,太高了,有了孩子谁管,谁也不要,能不出问题吗?

诚信一出问题,社会问题不也就多了吗,互相欺诈,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所以社会和谐的根子也在道德问题上,是道德出的问题,所以道德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那么道德建设和文化有没有关系,道德也是文化,是文化兴衰、繁荣、正与邪的一个基础。

孔子时期,他喜欢听韶乐,用现在的话是健康音乐,不愿意听郑乐,他认为是靡靡之音,当时就存在着正与邪。

那么现在也是有啊,有的青少年犯罪,邓颖超在世的时候,甚至讲,有一些影视节目,实际上是诱导孩子犯罪。

不健康的电视剧,不健康的影视节目,它对孩子伤害很大,特别这个现在的网络发达了,有的游戏节目,对孩子伤害太大,有的孩子犯罪,杀害父母的,就是因为迷恋网络。

你说,文化跟道德的关系是不是非常紧密?

特别现在社会,联系得更紧密,搞好了,对道德建设是锦上添花,搞不好,是诱发犯罪。

对于搞文化的人来讲,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就会出什么样的文化作品。

总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道德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道德兴则国兴,道德衰则国衰,道德亡则国亡。

道德是基础,道德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兴衰,道德是个大问题。

关于道德建设问题,管仲是齐国的大政治家,他有明晰的洞察力,有智慧的决策力,有执行的决定力,对治理齐国,这个人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当代来讲,我认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都是大政治家,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在他们的领导下,把我们的国家治理好。

借鉴历史的第二个问题,道德文化建设是个科学的体系。

有五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道德规范是在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秩序乱的情况下提出和推行的。

舜时期的五伦,齐国管仲提出的礼义廉耻就是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第二个特点,五伦五常是立足于人性善的观点提出的,人是可以教化的,人也必须教化才能成为一个好人。

五伦五常是没有阶级性的,是对人性善的揭示,是对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的规则,是对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礼规,实现人际关系之间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规则。

第三个特点,对人成长的规律作了科学的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路线图。

修身,即修正自己的错误,做个好人;

齐家,即把家庭关系处理好;

治国,即当官或干事业;

平天下,即结果,做官,做个好官,富裕一方,平安和谐一方,做事业也能有所作为,为众人修好。

这四句话也就是人生成长的规律揭示,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是为官做事业的基础,为官是天下太平的基础。

最基础的是人,人要修身,做事先做人的道理也在这里。

这也是先做人后做事的具体道理的具体阐述。

先做人后做事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是不可违背的。

做人,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继续,社会教育是保持,终生修持是保证。

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也是育人的规律,现在仍然适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应借鉴,培育好人才,走好人生路。

第四个特点,道德文化建设,不但有文化的界定,而且是行动的规则,让人看得懂,学得到,办得到。

第五个特点,经过千年的实践,它是真理,是科学,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真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的真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真理。

真理能穿越时空的,穿越社会阶段的。

这就是西方人向中国2500年前孔子那里寻找的真理、宝贝。

需要借鉴历史的第三点,古人把孝作为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成才之道,立家之道,立身之道,也是治国之道。

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孝是一枝独秀的孝文化,而且,用一部书对孝作了专门的论述,称之为《孝经》,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孝经》这部书对孝的意义,孝的内涵,不同人如何行孝,都提出了明确的界定和不同的要求,《孝经》既是一部理论书籍,也是一部实践的书籍。

那么,对传统文化教育,孝道教育,停了一百多年以后,在当代进行孝道教育,还灵不灵,行不行?

通过这一段学习传统文化的实践证明,孝的教育,道德教育,哪里搞,哪里好,哪里搞,哪里灵,什么人搞,什么人好,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有一次我同一位学者讨论社会和谐问题,我提出了一个观点:

社会和谐先和人,和人先和心,和心要打开“孝”这个总开关,总闸门。

这是老祖宗告诉我们的道理。

孔子曰: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用现在的话说,孝是天地间最根本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躬行的。

天地间的根本法则,人们把它作为准则。

用它规范天,天则光明,用它规范地,地则增利,用它规范人类,则天下顺。

因此,用它教化,虽不急速,却能取得成效,用它行政,虽不严厉,却能使天下太平。

这几年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大量事实说明了这个问题,凡是学传统文化学习好的地方都是从打开孝这个大门开始的。

事例说明,孝可以中止犯罪。

有一个企业高管,几个人在一起筹划一桩犯罪活动,在快执行时,一个高管中止了,他的父亲是小学教员,为人师表,很正统,这个高管考虑,如果东窗事发要坐牢,他的父亲知道就很难活下去,这将是他最大的犯罪。

一个“孝”念救了他。

孝可以使一个犯了罪的人悔过自新。

海南有个海口监狱,有一个罪犯是县委书记,因为海南的县委书记规格高,这个县委书记是个厅级,监狱长才是个正处啊,对干警他看不起你,很傲,改造很困难。

后来监狱里组织学《弟子规》,他说叫我学《弟子规》,小儿科,不学。

怎么办呢?

海南对清明很重视,清明这一天,家族里的人没有特殊情况的,一定回家祭祖。

监狱做了一个特殊的规定,清明节放他的假,干警不跟,相信你能够回来。

他感动了,对他的信任,他很高兴。

但是回到家一进家门,高贵的头就低下来了,你在祖宗面前你给祖宗怎么交代,你是个什么人啊?

当第二天祭祖的时候,在坟上整个家族都跪拜,都起来了,就他长跪不起,他愧疚啊,对祖宗他没法交代啊。

回去的晚上母子两个谈了很长时间,快天明了,母亲说,休息一会儿吧,第二天要回监狱。

他回到床上睡不着啊,又起来拿个笤帚在院子里扫地,这是他走出家门第一次拿出笤帚扫地啊,等他快扫完的时候回头一看,他母亲也没睡,倚在门旁在看他,看到他母亲的眼神,他就控制不住了,母子两个抱头痛哭,忏悔啊,对不起母亲啊!

这个人回去以后,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马上变了,说我犯罪了,我是个罪人,我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共产党,从此以后表现的非常好。

所以一个犯罪的人,也是从孝把这个闸门打开来的,孝的力量是何等大啊!

再说一个县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从一个孝字打开工作大门的。

山东有个武城县,它的宣传部长也是到处讲传统文化,讲县委怎么开展传统文化的。

有一次,我到这个县里去,县委书记接待我,给我汇报他们打算怎么样搞传统文化,问我怎么个搞法,我说很简单,你回家以后给你母亲洗脚,叫你电视台录上像,然后你开常委会,把你洗脚的事儿给你常委看,看完了之后让常委回去之后也给他父母洗脚,也上电视,放给全县看。

这个县委书记真做了。

他讲,当我把腰弯下来的时候,我一下子变成小孩儿了,跟母亲心一下子拉近了,所以说他觉得变了个人。

回来以后呢开常委会,把给他母亲洗脚的录像给大家看,并要求常委们回去以后也照做,结果常委都做了,录像在电视台向全县播放。

这一下把全县这个孝的活动给打开了,评孝子、孝星,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活动,一年一评,搞的很好,带动各项活动都搞起来了,真是孝感天下。

说明一个县通过孝文化,打开政治思想工作的局面也是可以的。

山东电视台搞了个《天下父母》栏目,已经由山东走向了全国,在全国影响很大,实际上他把孝的种子通过这个栏目撒遍了全国,这个孝的种子撒到哪里,哪里开花,哪里结果,现在这个导演也讲到全国,也成了名人了,证明这个孝,哪儿讲,哪儿灵啊。

从历史上来讲,就有个以孝治国的问题啊,汉朝的初期,有文景之治,提出了以孝治国的口号,他们带头行孝啊,以孝治国,也是一段历史佳话。

孝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老祖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孔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告诉我们,道德的基本点是爱,人类的爱是从爱父母开始的。

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源泉,教化必须从孝道开始,从孝道这个总根上生发开去。

这就是总开关、总闸门的道理。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在现代教育当中,《弟子规》是打开人民智慧的金钥匙,孝是打开《弟子规》这个大门的金钥匙。

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抓人的教育,不抓孝的教育,就是没有抓到根本,就是没有抓到点子上,结果就是事倍功半;

它还告诉我们,不把孝的教育列入教育的整体规划内容,甚至作为重要内容,这个教育计划就是不完善的教育计划。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抓孝道教育,以孝治单位,以孝治家庭,以孝治企业,以孝治村,以孝治乡镇,以孝治县,以孝治市,是可行的。

借鉴历史的第四点,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因为在农耕社会,就是封建社会吧,农村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村人口的道德素养决定着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道德素养。

因此,在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史上,家庭教育成为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主要战场,把道德教育一代一代的传承到现在。

我讲讲我个人的体会,一个人的“三心”,一个是孝心,一个是恭敬心,一个是诚信心,是在家庭培养出来的。

我讲讲我个人的成长故事。

我今年75了,家是农村,孝这个字儿,我父母到现在也没给我讲过一句话,“你要孝顺我们”,但是,他们用行动教育我。

从我记事起,我的父亲,早晨干活回来以后,把我爷爷的被子拿出来,在院子里面晾上,逮虱子,接着打上一盆水,放上毛巾,让我爷爷去洗脸,劳动一早晨,回来伺候我爷爷。

再说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来亲戚看我爷爷,带来油条,我母亲把油条不给孩子吃的啊,我当时是家庭唯一的男孩子,也没有份,母亲就把这个油条篮子高高的挂着,早晨拿出一个,用开水冲上,她端到我爷爷跟前,叫我爷爷喝,然后叫我爷爷去吃饭。

我爷爷不坐,任何人不敢坐,我爷爷坐下了,我父母坐下了才让我们坐。

爷爷拿起筷子了,父母才拿起筷子,我们小孩才敢拿起筷子,这个规矩就是这样来的啊。

这个孝字是我看父母演给我们的。

再说恭敬心,家里来了客人,都是长辈了,进门让说,叫大爷,叫什么亲戚,先叫人家,然后倒茶,双手捧着,很恭敬,给客人喝。

然后呢,给我几毛钱,买香烟,父母对人很恭敬。

对老人的恭敬心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诚信心,我父母从小就讲,人绝不能欺骗人,说的话就得办,不能说假话,从小就这样教育,他们一生也是这样过来,从来不讲假话,不骗人。

在我心中的孝、恭、信三个字,都在家庭培养出来的,都是跟父母学的。

所以一个有三心的人,既有孝心、有恭敬心、有诚信心的人,到社会上干事是没问题的。

人的一生,第一个实验基地是家啊,实验什么,如何和人相处啊,以什么心和态度与人相处。

在家庭关系还有兄弟姐妹处理问题,这个关系处理好了,到社会就会与同事相处。

我母亲今年是九十八岁,快百岁老人了,我的生日我不单独过,我跟我老母亲一起过,请老母亲吃饭,在我生辰的那个时刻,我亲自给老母亲磕三个头,把最好吃的东西,我双手捧着,跪到老母亲面前让她吃下。

(此处加五张照片)我也跟我的子孙们讲,你们过生日也要同父母一起过,因为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难日啊,阴间阳间就隔了一层窗户纸啊,女人生孩子,实际上那是用命换来的啊,作为孩子不孝顺父母还行吗?

所以每年的春节,年三十,我带领全家祭祖,全家给老母亲磕头,这些都是我向老母亲学习的结果。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全世界四个文明古国,三个文化断了根,唯一的没断的就是中华民族,为什么,我认为,家庭的传承、孝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了关键性作用。

孝,上第一课的都是自己的父母,农村的妇女99%的人不识字啊,但会学会教,代代相传,几千年就是这样传下来的,我的父母是看她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