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0580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7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0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0页
亲,该文档总共1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小组合作通读全文。

(发挥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在朗读的方式上不要限制,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

尤、其、区、它。

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如:

“区”字的笔顺:

一区

4、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复习

摘仙桃游戏:

(出示仙桃形生字卡片)你喜欢哪个仙桃就拿起哪个,高高举起,带领同学生读,并为仙桃找朋友(组词或找出形近字),并练习用字词说话。

精读

1、师有感情略带夸张的语气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黄山石的奇。

2、学生分组自由朗读。

争取做到有感情。

3、选读汇报。

喜欢哪部分就练习读哪部分,再上台展示。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内容,选择方式,并给学生阅读以充分的时间,激发学生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诵读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自己感受,体会黄山石的奇特与美丽。

2、配乐齐读全文。

3、自由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试着背诵这一部分,比一比,看谁背得有感情。

(读书要有个性的体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感悟,在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进行积累。

练习

1、出示课后“想想说说”,引导学生弄清意思。

2、小组内练习说。

3、汇报自己的成果。

(结合课文学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拓展

1、现在,黄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去画一画这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再给它们起些有趣名字吧!

画后边介绍边展示。

2、搜集交流。

将你搜集的有关黄山的故事、图片等资料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不限于课文内容,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相互交流,培养了语文综合素质。

1、出示要写的字:

巨、安、块、站。

2、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观察字形。

3、学生练习。

4、教师范写,指导重点。

如巨,与区字形近似,里面两笔不同。

5、学生再练写,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教学反思:

课题:

2古诗三首

《登鹳雀楼》(总4节)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多媒体鼓励学生背诵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古诗

1(课件示鹳雀楼图)很久以前,在我国山西有一座楼阁,示“鹳雀楼”词,指名读。

(表扬已经认识这几个生字的学生)(识字大王)

说说名字怎么来的?

如有生在课前已查到,鼓励学生说,并奖励查阅资料的认真。

(查资料能手)

课件示“鹳雀”图,说名字来历:

因这座楼上常有这种叫“鹳雀”的鸟飞来栖息,所以被人们取名为“鹳雀楼”

2鹳雀楼初建时不怎么有名气的。

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他有一次登上这座楼时,作了一首诗,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了。

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

想不想学?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屏幕跳出“登”,指名读题,齐读。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这首诗。

请小朋友先自己练读古诗,看谁能不光把古诗读准确,而且能和所有生字娃娃都交上朋友,先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3检查生字

课件示没有拼音的诗,且闪烁生字“雀、楼、依、入、欲、穷、目、更”

看,古诗中的生字娃娃在向你们招手了,我们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你认识谁就和谁打招呼,不会的可以请小朋友帮忙!

指名一后进生上台做小老师领读,读对全体跟他读。

(——你今天真勇敢,小手也举得这么高,就请你)(给他带上进步的桂冠)

再请一名学生(也给你带上进步的桂冠)

4检查读诗

生字都认得了,那读好诗句就不成问题了,谁来读?

开小火车读每句诗,注意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课件可画停顿线)

5那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好呢?

指名读,齐读。

6指导质疑

请小朋友自己再轻轻地读读诗,想想哪里你不懂?

交流疑问。

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理解上是有一定的难度。

但小朋友别着急,我们还是有解决的方法的,知道有哪些方法吗?

(1我们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插图,因为这些插图跟古诗的内容有很大的关联。

2反复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多读了,自然就懂了。

3发挥想象,想象可是理解古诗的一大好帮手)

学习方法示于卡片。

二、品读诗句

(1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

(在哪里看?

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

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

问:

白日指什么?

(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

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

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

太阳怎样呢?

看图,读句,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

(紧挨着西山)

依山尽是说太阳——

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

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

怎样画呢?

简笔画:

连绵起伏的山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依山尽”。

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

这句话谁能读好?

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或她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景?

)再指名读,齐读。

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

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指说。

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

(入海流)

黄河水流是什么样的呀?

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示图,交流。

示词,认读。

谁再来说说这句话描绘的情景,争取用上我们说过的词语。

黄河入海的源头在鹳雀楼上是看不见的,因为离得很远很远,作者这样写是他在发挥——想象。

我们也来发挥想象,把黄河奔腾入海的情景画出来。

指名板画。

(必要时师帮助)

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呀!

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

指名,评,男女比赛,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

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

这气象是多么雄浑啊!

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的读读,美美的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

(示第一句话)

指名,两边赛读,齐。

5真有气魄呀!

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

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引读——

他在想什么?

引:

千里目指想怎样?

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

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

示“更”。

(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

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引导说:

诗人想:

要想——,就必须要——。

(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景色)

这是因为——?

让生试说。

板贴:

登高才能望远

指导读。

评。

什么地方也需要更上一层楼?

小结:

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

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

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感受,好吗?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的决心

5小结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喜欢吗?

那把它连起来好好地练练,呆会请你起来朗读,老师还帮你们准备了配乐呢!

自由练习,指名,赛读,齐读。

(可老师参与)

三、情境中指导背诵,

小朋友读得多好呀!

让老师更喜欢这首诗了。

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

这首诗先写——是诗人看到的,再写——是诗人想到的,非常好记,是吧?

谁来背?

设置情境:

注意,你现在就是大诗人王之涣,此时,你正站在鹳雀楼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夕阳挨着群山下沉和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的壮丽情景,你诗兴大发,请—

(活脱脱一个小王之涣呀!

)谁也来做一回王之涣?

我们一齐来吧!

回去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欣赏欣赏!

四,延伸教学

小朋友,其实象这样好的古诗词呀,古诗书上有好多好多。

我们平常应该多去读读、背背。

我们要让我们的小脑瓜里多积累一些好的古诗词,因为这对你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老师知道,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已经在这样做了,是吧?

那谁来向大家展现一下你的小本领呢?

指名背诗。

这么多小朋友想背呀,可时间不允许了呀。

这样吧,你们再准备准备,这个礼拜的班会课,我们来举办一次古诗诵读会,到那时你们再来大显身手,好吗?

过:

下面我们要来练另一样小本领了。

五、识字、写字

1记生字

这课的生字怎样记住他们呢?

看田字格,同桌一起记。

交流:

先说说难记的,再让编出字谜的小朋友说说。

相机区别:

人跟入,目和木

或:

哪几个字要提醒小朋友别写错或用错?

2指导写

哪些字感觉比较难写,需要老师教的?

示字,说说要注意什么?

写此字。

(背景音乐)

结束:

小朋友今天表现非常出色,老师要奖励你们一句祝福的话.

示:

祝小朋友身体健康,学习更上一层楼!

齐读

《送孟浩然之广陵》

3月10日(总5节)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范读

二、揭题质疑,初探明意

1.读诗题,想想这首诗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送何人去何方何地送如何送)

2.自读诗句,探究释疑

3.反馈交流探究成果

三、图文对照,深探悟情

1.揣摩诗句,说说从哪些字眼可体会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

2.图文结合,质疑探究

3.讨论交流

①质疑插图

(课文插图中的诗人站在江边不合适,应站在黄鹤楼的最高层,诗人和孟浩然是好朋友,他想多看一眼孟浩然,就"

更上一层楼。

"

(诗人站在江边是对的,李白送孟浩然,从黄鹤

楼一直送到江边,望着朋友乘帆远去,不忍少看一眼,直到帆影碧空尽,他还站在那儿,不曾移动半步。

他们真是难舍难分啊!

设计理念: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程标准指出: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关键在于保护和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敢于除旧破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

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空间更广阔,思维更活跃,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强,研究气氛更浓烈。

②创新想象,挑战诗人

A、寻找伙伴,合作改诗

B、讨论交流,阐明理由

学生改写的诗有:

西辞黄鹤楼,三月下扬州。

帆影碧空尽,长江天际流。

故人辞黄鹤,三月下扬州。

孤帆碧空尽,唯见江际流。

……

C、小结。

同学们的想法很大胆,也很有新意,但是少了"

孤帆"

、"

唯见"

等词,就不能表达出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而李白用七言律诗就把他与孟浩然的深厚友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字字值千金呐!

4.感情地吟诵诗句。

四、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用"

质疑探究法"

,自主选择《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中最喜欢的一首探究解读。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

一个人今天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性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

《望庐山瀑布》

授课时间(总6节)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4.激发学生搜集、学习古诗的兴趣。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借助文字产生联想,想象香炉峰紫烟缭绕的奇妙景象和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

教具准备:

有关瀑布的录相  标有节奏和重音的诗句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

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

请孩子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他的哪些诗篇?

2.指名背诵。

3.我们班的孩子真是聪明能干啊!

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写景抒怀的名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注意生字“庐”和“瀑”的读音及字形。

4.课题中的“望”是什么意思?

从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是站在远处观赏庐山瀑布的。

)那么,瀑布到底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去欣赏那飞花碎玉,气势磅礴的美景吧!

(播放录相)

5.看了刚才的录相,你最想说一句怎样的话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受?

诗仙李白观赏了庐山瀑布后也是心潮澎湃,挥毫写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让我们来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质疑释疑

1.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朗读,相机纠正读音,点拨字形。

3.请放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同桌相互讨论。

4.集体交流疑难之处,讨论释疑。

5.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学懂了哪句诗,来汇报一下。

(相机指导学生板画)

6.感受三千尺的高:

一米﹦3尺,3000尺﹦1000米

假若一层楼高4米,那么三千尺相当于多少层楼房的高度?

7.小组学习,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的语言来说一说。

8.吟诵着诗句,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品味吟诵,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全诗,试着划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强调:

你是怎样理解的就怎样标。

2.屏幕显示标有节奏及重音的诗句,试着轻声朗读。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想象,真正做到“读出声、读形、读出情、读出神。

”)

3.教师范读。

4.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5.小声背诵。

6.男女生比赛背诵。

四、拓宽思维,积累运用

1、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他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

此时此刻,你们还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

五、课外延伸,积累古诗

古人说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你是个古诗爱好者吗?

你想成为一个“腹有诗书自华”的人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你赶快行动起来,去搜集李白的诗篇,让自己在下周的“李白诗歌大荟萃”主题队会中,大显身手吧!

快乐读书屋一《黄果树瀑布》

(总7)

认知目标:

掌握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色。

技能目标: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山川秀丽,有许多优美的自然风光。

这节课让我们到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去游览观赏一番。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哪些地方观赏黄果树瀑布的?

交流,小结。

三、再读课文

1、读2—4自然段

⑴指名读,想一想:

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⑵小组议议,再讨论。

第1自然段:

瀑布的声音大。

①自由读、指名读。

②学生评议朗读,体会瀑布声音“渐近渐响”的变化。

③听录音,感受。

④感情朗读。

第2自然段:

瀑布的形态宽。

①自由读。

②抓住句中打比方的地方,体会瀑布的宽。

③再读,想象。

④看录象,感受。

⑤感情朗读。

第3自然段:

“银雨撒金街”的奇景。

②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银雨撒金街”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③看录象,感受。

⑶小结。

2、讲读5—7自然段

⑴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⑵指名读6—7自然段。

想一想:

坐在谷底的岩石上,看到离自己这么近的瀑布,你觉得黄果树瀑布怎么样?

⑶小组议议,再讨论。

第6自然段。

①自由读:

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板书:

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③背诵《望庐山瀑布》,比较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宽;

④听录音,再次感受瀑布声音的大。

⑤抓住“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体会黄果树瀑布充满活力,我们为之兴奋。

⑥感情朗读。

⑦小结。

第7自然段。

①教师引读。

②自由读,抓住“只觉得胸膛在扩展”,体会黄果树瀑布充满生机,我们拥抱瀑布。

③看录象,再次感受。

⑷小结

3、讲读第8自然段

⑴教师引读。

⑵我们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①写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③作者又是怎么说的?

朗读第1自然段。

大自然的杰作

四、齐读课文

五、课外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下面的内容,练一练:

1.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2.你喜欢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或试着背诵下来。

3.通过写诗或作画的方法,把你学了课文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 大自然的杰作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日月潭》

授课时间:

(总8节)

学习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边讲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风光。

让学生产生兴趣,投入学习。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标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C、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D、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E、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4.自主识字展示与交流。

出示生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可以是以熟字带生字,可以是拆部件,可以是猜字谜等等,在识字中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摘果子”游戏:

让同学摘果子,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树上的果子就掉下来,其余留在树上。

挑最易写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练习写字,并展示。

重点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建”练习平捺、写好建字底。

三、朗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一、二自然段):

1.读通课文第一段。

读通顺、流利。

2.提问:

日月潭在哪里?

那里的环境怎样?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优美的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进行理解,读好句子。

拓展介绍名胜古迹:

潭北山腰有座文武庙,从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

南面青龙山有玄奘寺,供奉着唐代高僧玄奘的灵骨。

3.提问:

为什么叫“日月潭”?

引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

(1)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段。

(2)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复述。

(3)看画面复述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小组内复述,教师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复述,选择复述好的在全班展示,并引导全班同学复述好。

朗读感悟第二部分(三、四自然段)

4.自主朗读第二部分,感受日月潭清晨、晴天、雨天变幻多姿的美。

流利、有感情。

(1)自由读。

(2)在小组内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读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听听小伙伴是怎么读的。

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朗读。

选择学生难读的句子进行指导,相机引导学生巩固识字(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4)说一说,你看到了日月潭哪些时候的迷人景象,美在何处?

(听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请朗读出色的同学进行展示,引导全班读好。

(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气:

清晨、蒙蒙细雨时要读得轻柔;

太阳高照时要读得响亮、明朗。

四、整体朗读,日积月累

日月潭的景色这么美,请你通过朗读把它介绍给大家。

在音乐声中自由读文,可以自己读,或小组成员轮读、齐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组内进行赛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找出课文里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读背背。

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住,存入“词语宝库”。

五、实践活动

可以回家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讲给父母听,可以找找有关日月潭的故事和传说。

课题:

能说会写我想去……

授课时间:

(总9节)

教学目标:

1.能抓住特点,有顺序地说出自己喜欢并想去的地方.

2.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主动表达和交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清楚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打动感染别人.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课件播放:

祖国秀丽的山川浩瀚的大海葱郁的森林无边的草原……唤醒学生记忆,创造情境.

2.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明确说的内容和顺序.

.3.分组交流,分享愿望.

以小组为单位,人人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愿望.

4班级交流,评选优者.

小组推荐代表展示.

5.总结.

能说会写摘抄描写景物的句段

(总10节)

1.教育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经常积累描写优美的句段,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2.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教学流程:

1.展开话题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游览了祖国的一些风景名胜,如庐山、日月潭、黄果树瀑布……欣赏了美丽迷人的风光,使我们对祖国有了新的认识。

你还读过哪些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