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946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基础选择(18分,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馒头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

相传馒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唐代以后,馒头成为大众食品,广义的馒头类食品包括包子、花卷、烙饼等发酵面制食品。

B.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增大,引发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C.有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反映,在隆化县境内的一块指示牌上,将“董存瑞烈士陵园”写成了“董存瑞烈土陵园”。

D.2016年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奖评选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新闻单位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全省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重点大学应该鼓励学科交叉,注重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发现和研究现实社会问题,鼓励师生创业,为人才的成长营造宽松的环境。

B.2016年10月31日是星期日,我们衡水中学举行了备战高考宣誓仪式。

仪式上,学校领导不仅对学生给予了美好的祝愿,也对老师们提出了要求。

C.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文指出,节日将至,变相的公款消费、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现象可能抬头,此类腐败现象将受到严厉查处。

D.从去年开始,市委宣传部把项目化管理引入到文艺精品生产当中,形成了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带动作品、项目完成兑现补贴奖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里约奥运会最火的无疑是“洪荒少女”傅园慧了,她不仅在中国引发热议,在日本也走红,甚至不少欧美媒体也纷纷报道。

众人纷纷称其可爱,对其奇葩言行叹为观止。

B.青春总是稍纵即逝,青春终于在流水一样的时光里走到了尽头,茫然失措的站在岁月的渡口,等待着,在下一个不知是怎样的日子里仓惶的漂流。

C.这几天,每当谈及里约奥运赛场那万人空巷的冠军之战时,被称为“骨气女神'的朗导便神采奕奕起来,她说:

“大家都知道,这次队员们打得都挺顽强的,她们堪称一群‘骨气女孩’。

D.《十年》导演们宣扬绝望,这是他们的自由;如果想匠心独运火一把,属于艺术家的小聪明;但如果真想在香港这个城市里“吓住”公众,扩散焦虑,那么,究竟会给香港带来什么,他们应当思考,香港公众也应当思考。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称雄之前,刘备成功地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胸无大志的庸才,这一韬光养晦的做法让他得以与强大的曹操和孙权一起称雄三国时代。

②“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硕人》通过对齐女庄姜的细腻描绘,刻画了一个珠圆玉润、亮丽动人的古典美人。

③自8月1日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的消息正式宣布,网上盛传商务部反垄断局已两次约谈滴滴并依法进行调查,滴滴对此讳莫如深。

④由于缺少有效监督,《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在许多地方沦为一纸空文,只有真正令行禁止,才能达到公共场所“无烟化”的目标。

⑤城市规划大师罗琳.博斯在做主题演讲时说,城市环境和建筑休戚相关,所以要改善城市环境不能忽视城市建筑的整体规划。

⑥他此时正心事重重,尽管窗外鸟语花香,一片春意盎然,他也目不窥园,无心欣赏,还时不时的叹上一口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

我国古代有甲骨文,两河流域有泥板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文字则刻在印章上。

__________,各地发掘的印章有2000多枚。

据推测,这些印章多用于商业贸易,有的还具有宗教性质。

A.文字的发明就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印章可以说是古印度河流域文化的一大特色

B.文字的发明就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古印度河流域文化的一大特色可以说是印章

C.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文字的发明印章可以说是古印度河流域文化的一大特色

D.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文字的发明古印度河流域文化的一大特色可以说是印章

6.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③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④都经历过,但是,⑤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⑥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A

也许

只要

B

一方面

另一方面

因为

大概

/

C

不但

而且

虽然

/

除非

D

不仅

而且

/

可能

只有

第Ⅱ卷(共13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44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7--8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7.两首诗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之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8.请分别指出两首诗后两句额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胡骑:

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

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

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9.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10.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形象?

请简要赏析。

(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11.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怎样紧扣“秋”字写景的?

请试作分析。

(5分)

12.这首诗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试作简要分析。

(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

王昌龄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

一宿阻良会,清风徒满川。

【注】①潞府:

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

客亭:

旅馆。

崔凤童:

作者新结识的友人。

②依然:

形容思念依恋。

13.诗的颔联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14.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默写填空(7分)

15.名句默写及文学文化知识填空。

(共7分,每题1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用方圆不相和教导我们道不同,则不相与谋。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写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之貌。

(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助设问突出自己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寒以寄寓苦情的诗句。

(4)苏轼在《念奴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六部”中_______________主管科举取士,每部设_______________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湖桥绝唱

李培俊

天成支书不该再唱这出戏的。

大年二十九上午,天成刚从南方收了一笔货款回来,到家后就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心脏时而擂鼓一样嘣嘣跳得一下比一下快,时而又扑腾扑腾慢了下来。

老伴儿铺好床,让他躺下,又在他背后垫上枕头。

天成就要睡着的时候,村里唱戏的锣鼓敲响了,天成一翻身就爬了起来,穿上鞋就往外走。

老伴儿说:

“你就不能在家歇一会儿?

唱了几十年了还没唱够?

”“天成唱戏会有唱够的时候?

”天成说,“你不知道,那个演秦琼的角儿把秦二哥唱成四不像了。

天成是远近有名的戏迷,不敢听见锣鼓响,不敢听见板胡、二胡吱扭。

一听见人就没了魂儿。

正在地里锄庄稼,锣鼓家伙一敲,锄头往庄稼地里一扔,就往戏台上跑;正吃饭哩,听见弦子拉过门儿,把饭碗往桌上一放拔腿就走。

土地承包那年,生产队分割财物,那些唱戏的行头分不下去,给谁谁不要。

天成就和队长商量,拿一头壮牛换回了唱戏的行头。

为此爹娘和他怄了半月闲气:

“你就守着那中看不中吃的玩意儿过日子吧!

让它们给你拉犁拉耙吧!

天成生就是唱花脸的料,他演的秦琼秦叔宝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气。

扮相好,唱腔好,做功也近乎专业水平,叫板上场,往往都是碰头彩,掌声叫好声压过了锣鼓大钹。

可是近二年,天成已经风光不再。

村里人都觉得,生活中的天成和戏里的天成不一样了,现在的天成和过去的天成也不一样了。

以前的天成,戏里戏外都是肯为乡亲们两肋插刀的英雄好汉:

刚当支书没多久,就领人修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开山凿石,脚面砸肿也不离开施工现场。

接着,他又组织村民在东岗山平整出一个千亩果园,栽种苹果、梨枣、山楂,分给各家经营管理。

嘟噜成串的果子,把大家的腰包撑得满满当当。

坏就坏在天成建了自家的果品加工厂。

那一年,水果不好卖了,各家的水果都是卖一半扔一半,入了冬天,湖桥村还弥漫在水果腐烂的酸甜之中。

大家就埋怨天成没把项目看准,坑了一村的老少爷们儿。

,起初,还有人为天成说话,劝那些怨天尤人的人家:

支书也没长前后眼,能前算八百年后算八百年?

毕竟,他让湖桥,胡桥铺了这些年了,富了这些年了。

也就是这时候,天成建了自己的果品加工厂,把大家卖不掉的苹果、梨枣、山楂加工成果脯果醋,卖往天南地北,赚了一笔又一笔。

于是,人们便怀疑天成,领人修公路也好,建这个千亩园也罢,其实是为他自家的果品加工厂铺垫,是为自家挣钱夯基础。

人们再见天成,便没有多少好气,连面子上那点招呼也敷衍不出来。

村里唱戏,招呼也不给天成打,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天成却不请自到。

他去的时候正是半下午,冬天的阳光软绵绵的,天成的脸上便像镀了一层金子,黄黄的。

有义就说:

“支书,你还来唱戏?

你的戏已经唱得很有水平了,跟真的一样,我看就算了吧。

天成岂没听出话里的另一层意思?

但他不在乎,浅浅一笑,把正上妆的“秦琼”拨拉到一边,说:

“还是我来吧。

天成到底没能把这出戏唱完。

虽然,天成扮相依然利利索索,虽然,天成唱得字正腔圆,可就是没人喝彩,锣鼓家伙敲得有气无力。

梆子专往牙上敲,老也跟不上趟。

对打的时候,演敬德的有义使的双鞭,劈头盖脸便往头上罩。

虽不至于伤了天成,但那份重量,要挡开它们却也颇费气力。

就是这时,天成一头栽在戏台上。

天成的丧事办得冷冷清清,大部分人家躲得远远的,实在碍不过平时情面的几户人家,在灵堂草草焚上几张纸,掉头走了。

打墓时,村主任福海出了东家进西家,求爷爷告奶奶,就是把人叫不到地里。

这个说要去丈人家走亲戚,那个说要约朋友喝酒。

福海火了,颤抖着敲响了那口弃置多年的铜钟。

人到齐后,福海扯起嗓子就骂:

“你们这些人,良心都叫狗给吃了,嗯?

天成支书可是为咱湖桥累死的呀!

“说他是为挣钱累死的还差不多!

”有义嘟囔一句。

“你说啥?

”福海伸手给了有义一巴掌,“放你娘的屁!

你知不知道?

天成支书这个果品加工厂是给咱村里办的!

他怕看不准,办瞎了,带累乡亲,用自家房产作抵押贷款……现在销路打开了,赚钱了,年前把厂子转到了村委名下,这两年赚的二百多万元,一分不少都在村里账上存着……”

人们如梦初醒,知道冤枉了他们的支书,便哭着,在天成灵前跪出黑压压一片。

正月十五,湖桥村又唱了一出戏,是铁妮主演的《大破天门阵》。

他们是专门唱给天成支书看的。

一大早,福海让人把罗圈儿椅绑上两根抬杆,垫上棉垫,又在上面铺了一块红绸布,然后,把写有天成名字的牌位恭恭敬敬安放妥当,抬到戏台下正中间。

左边是村主任福海,右边是天成支书的老伴儿,后面是湖桥村三千口的村民。

铁妮虽已有七个月的身孕,用布缠了腰身,扮相依然娇俏可人,一招一式,把那个穆家大小姐演得惟妙惟肖。

戏演过半,铁妮的眉头突然皱成疙瘩,接着蹲下身捂住肚子,再接着,戏台响起一阵婴儿的啼哭。

声音高亢、洪亮,搅得戏台上下骚动不安。

村里人都说:

这孩子是天成支书托生的,他不想离开湖桥的老少爷们儿呀!

于是,铁妮生下的孩子就取名叫天成。

这名字是全村人起的。

但不知道这个天成长大了会不会也像天成支书那样喜欢唱戏。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独立成段,颇具匠心。

不仅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为下文天成死在舞台上做了铺垫。

B.天成支书为村里人做了很多事,却无人理解他;他去唱戏,村人也对他冷嘲热讽,最终他倒在了戏台上,这场戏成了他的绝唱。

C.天成是个铁杆戏迷,以致他玩物丧志,在生产队分割财物时,拿一头壮牛换回了唱戏的行头。

为此爹娘和他怄了半月闲气。

D.市场萧条的时候,村民看着自己辛苦培育的水果卖一半扔一半,对天成有些猜疑,等到天成建成果品加工场后,猜疑便变成了深深的埋怨。

E.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寓意深远,既讴歌了天成这一类人的崇高精神,也警醒像村民一样的人看问题不要浮于表面,对人不要一味猜忌。

17.小说在刻画天成支书这一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五、阅读书写大冲关(10分)

18.近几年,广场舞已成为中国社会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国大妈甚至“舞出”了世界影响。

一位外国大妈说:

“很佩服中国大妈的自信和勇气,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舞。

不过伴奏声音太大,会影响别人。

在我们国家,建筑工地都要测量噪音,违规是要受处罚的。

上面的材料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个不少于150字的议论文段。

巧用修辞,使语言更别致。

六、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变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变形标准。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要求:

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B(A项成分残缺,“培养”无宾语。

应在“问题”后加“的能力”。

C项并列不当,“公款消费”包括“公款旅游、公款吃喝”。

D项成分残缺,缺少“形成”的宾语中心词,句末补“的工作格局”)

3.B时间或机会很容易失去。

(A项,“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赞叹所见事物已好到极点,含褒义。

C项,“神采奕奕”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应该用“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D项,应该用“另辟蹊径”,即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匠心独运”的意思是独具创新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形容文学艺术等方面构思巧妙。

4.B(珠圆玉润:

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诗文流畅明快。

休戚相关: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目不窥园:

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5.解析:

由语境可知,第一个横线处,要说明的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文字的发明”;第二个横线处,要说明的是“印章是古印度河流域文化的特色”。

分析四个选项,A.B两项中的第一个横线处的内容,颠倒了表述对象的主客体;B.D两项中的第二个横线处的内容,颠倒了表述对象的主客体。

答案:

C

6.D

7.相同点:

两首诗都是悯农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1分。

不同点:

范诗写的是江上的渔民,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但它是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打来的,2分。

雍诗写的是秦地的农民。

麦收时节,风雨不止,白发老农长久站在麦场高处,盼望着天晴。

2分

8.①范诗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1分。

在大风大浪里,这条小船就像一片树叶一样,让人感觉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但为了生计,渔民不得不这样。

2分。

②雍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1分。

白发老农像鹤一样站在麦场高处,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老农伸长脖子望天、长时间站立的样子,写出了老农内心的焦急。

2分。

9.四层含意:

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

(写满3点满分,少点扣1分。

10.通过细节(动作)描写(2分),刻画出一个深切思念家人的诗人形象。

诗中以“步月”“看云”描写诗人内心的不宁静(2分),以“清宵立”“白日眠”写诗人思念之久、之倦。

(2分)

11.抓住秋天的典型意象描写秋景:

黄叶满地,古木萧瑟,寒花凋零,幽泉断断续续。

突出秋天凄寒荒寂的特点。

12.诗人借用庄子“机心”典故,表明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

其实是故作旷达之语,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孤独忧愤的心情。

13.(5分)颔联主要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角度写景。

上句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愁客(作者)独对秋月的情态,是静景;下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傍晚的天空回荡着山寺钟声的感觉,是动景;进一步渲染了空寂的氛围。

(答出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给2分;分析上句、下句内容和“渲染了空寂的氛围”,各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如拟人、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6分)①孤独寂寥。

作者独处萧条郡城的空寂旅馆,备感寂寥;②惊喜欢乐。

偶遇新知,斗酒相娱,获得了意外的欢乐;③思友惆怅。

结尾写清风满川,胜景堪赏,而良友不在,徒增无限的惆怅与思怀。

(每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

(1)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明辨之,笃行之

(7)礼部尚书

16.AE。

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

B项中“无人理解”不太妥当;C项中“玩物丧志”不妥;D项中“猜疑”和“埋怨”位置不妥,起初是“埋怨”,后来建工厂后才有了“猜疑”。

17.①嗜戏如命。

他是远近有名的戏迷,扮相好,唱腔好,做功近乎专业水平。

(2分)②精明能干。

他带领村民致富,水果销路不好时及时建起果品加工。

(2分)③默默奉献。

独自扛着压力,默默承受村民的误解,最终因为帮村民致富而累死。

(2分)

19.

(1)人为何而活?

是浮华的外在,还是内在的力量(自信、实力等)。

(2)人要活出自己。

(3)人不要被世俗裹胁。

(4)单纯地写“面子”话题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