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223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

冀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师生情

课程说明:

本单元主题是“师生情”,因此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讲讲心中最崇拜的老师的故事。

在授课之前,可以“教师节”为话题引入课题。

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时,最好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结合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可以用同一乐句为例,分别用单纯四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进行演唱,通过听辨、对比,使学生区分单纯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不同时值,体验单纯音符和附点音符对于表现音乐情绪所起的不同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而完整地聆听歌曲,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内涵,有效地把握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另外,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分小组创作,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交流合作中完成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歌曲《在老师身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体验师生深情。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2、能够以甜美的声音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3、结合音乐作品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4、能够熟练演奏出口琴的低音区各音。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引导学生体验师生深情,体会老师的无私与伟大。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3、鼓励学生唱出内心最有感触的乐句。

(二)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准确识别和演唱。

2、引导学生感受《在老师身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两首歌曲速度和情绪的异同。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2课时

(二)教学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钢琴、附点四分音符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在老师身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配乐诗朗诵。

教学目标:

1、乐于聆听歌曲《在老师身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能够体验师生深情,能跟着录音哼唱歌中对自己最有触动的乐句。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3、体会诗中感情,能找出与之相匹配的音乐。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呀?

为了向敬爱的老师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一起来学习几首赞美老师的歌曲,唱给他们听好不好?

2、初听歌曲,《在老师身边》,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引导学生深入聆听,进一步关注音乐,了解歌曲内容。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5、引导学生唱一唱主题乐句。

6、再听歌曲《在老师身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然后,可再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7、初听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使学生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

8、引导学生哼唱最有印象的乐句。

9、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0、再次听赏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歌曲内涵与音乐情绪。

11、鼓励学生讲讲自己心中最崇拜的老师的故事。

教师一定也要有所准备,讲一讲自己最崇拜的老师的故事,或从报纸、杂志中搜集一些相关文章,和学生共同赏析。

12、准备各种情绪的音乐,供学生选择,为朗诵诗歌配乐。

13、再次充满深情地听赏歌曲《在老师身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4、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学吹口琴。

教学目标:

1、能用甜美的声音充满深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歌曲的感情,并能唱准附点四分音符。

2、会吹奏口琴低音区各音。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

上一节课我们大家欣赏了赞美老师的两首歌曲,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引导学生深入聆听,进一步了解歌曲内容。

4、教师范唱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5、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随音乐表达内心感受。

提醒学生动作要轻。

6、教师: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页,让我们看着歌词再听一遍歌曲录音,大家可以随音乐小声哼唱。

7、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8、由教师伴奏引导学生演唱歌曲。

注意调动学生的感情,正确把握音准、节奏、发声方法、咬字吐字。

9、教师出示附点四分音符卡片,结合歌曲练习演唱。

10、分四组,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11、再听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引导学生想象。

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12、引导学生用甜美的声音充满深情地演唱歌曲。

13、指导学生学吹口琴。

⑴复习中音区各音:

1、2、3、4、5、6、7、

⑵用学过的音做“听音”游戏。

14、小结。

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以师生深情为主题的。

在教学时,我参考了教参中的一些建议,利用创设的各种情景来吸引学生,通过讲自己最崇拜或最喜爱的老师的故事,塑造了教师光辉又高大的形象,使学生对老师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把老师想对学生说的话和学生想对老师说的话都倾吐而出,形成了一种和谐、平等、温馨、友谊的氛围。

在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时,除了在歌唱技巧方面的指导外,更注重对歌曲情感上的处理。

突出歌曲的“情境创设”,体现“轻轻”、“敬爱的”、“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等地方的处理,通过练习,使学生的演唱水平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单元梦幻世界

课程说明:

本单元以奇幻的梦为主题。

在听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时,可先让学生闭目聆听,使其充分感受乐曲的情绪。

再次聆听时可为学生播放相关课件,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感受大提琴的音色,并能记住主旋律,哼唱主旋律。

聆听童声齐唱《小星星的梦》时,应把重点放在感受歌曲的意境上,可以通过布置教室、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手段配合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感受其意境,并可鼓励学生自编一些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学唱歌曲《愉快的梦》前,可以让学生复习乐曲《梦幻曲》,把学生带到梦境中,教师可采用听唱教学法,先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使其感受6/8拍的特点。

在学唱歌曲时,可分声部学唱,再合唱。

鉴于歌曲的抒情韵味浓厚,教师要提醒学生哼唱旋律时声音要轻柔,情绪必须要有起伏。

音乐活动“浪花中的音符”要按顺序进行。

首先进行创编节奏的练习,引导学生灵活摆放节奏卡片,并让学生拍一拍自己创编出的节奏,检查是否流畅,对不合适的地方进行修改。

在创编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插入美妙的音符,并唱一唱,发现问题可以随时解决。

然后,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大胆创作,尽量得出多种方案。

使学生通过摆一摆、拍一拍、唱一唱的实践操作,体验创作美感。

在创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卡片组合不当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要硬性组合,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并重新摆放卡片顺序,最后由师生共同评议选出最佳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乐曲《梦幻曲》、歌曲《小星星的梦》,学唱歌曲《愉快的梦》,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体验音乐所描绘的美丽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

2、能够以欢快的情绪,甜美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愉快的梦》,体验歌曲所描绘的美丽意境,抒发自己丰富的情感。

3、能主动参与音乐创作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敢于想象、大胆创新,并与他人一起完成音乐创作。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通过对比聆听乐曲《梦幻曲》、歌曲《小星星的梦》,引导学生感受它们不同的情绪。

2、学唱歌曲《愉快的梦》,引导学生以欢快的情绪,真挚的情感,甜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难点

1、二声部的合唱技巧及歌曲演唱的情感表现。

2、音乐活动中的节奏创编与旋律创编。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本单元可安排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听赏《梦幻曲》和《小星星的梦》。

第二课时:

唱歌《愉快的梦》。

第三课时:

音乐活动“浪花中的音符”。

(二)教学准备

1、录音机、歌曲《愉快的梦》、《小星星的梦》和乐曲《梦幻曲》的音响资料。

2、钢琴、三角铁、碰钟、双响筒、沙锤、手鼓、响板等打击乐器。

3、多媒体课件及星星、月亮的道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梦幻曲》和《小星星的梦》。

教学目标:

1、乐于聆听乐曲《梦幻曲》、歌曲《小星星的梦》,感受其不同的情绪。

2、体验速度的变化对情绪变化的影响。

能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布置教室,给学生一种神秘的、如梦境般的感觉。

教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梦?

2、新课教学。

⑴让学生闭目聆听乐曲《梦幻曲》,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⑵介绍大提琴,让学生了解其音色。

⑶组织学生再次聆听,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在梦境中的故事。

⑷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乐句,并试着哼唱。

⑸教师用钢琴演奏出乐曲的主旋律,引导学生小声跟琴哼唱。

⑹初听歌曲《小星星的梦》,使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⑺组织学生复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听赏时,教师可戴上月亮的头饰,让学生按小组分别戴上星星、白云的头饰,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赏兴趣,并能使其在听赏歌曲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还可以师生交换头饰,反复听赏歌曲,使学生深刻体会音乐的内涵。

⑻再听歌曲《小星星的梦》,让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⑼教师用钢琴分别演奏出《梦幻曲》、《小星星的梦》的主旋律,让学生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重点让学生感受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情绪的变化。

⑽给学生留一个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梦用歌声、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或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愉快的梦》。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愉快的梦》。

2、体会6/8拍的节拍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梦幻曲》和《小星星的梦》,为歌曲教学做好准备,创设情景。

2、新课教学。

⑴组织学生初听歌曲《愉快的梦》,使其感受音乐的情绪。

⑵复听歌曲《愉快的梦》,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律动,进一步体会6/8拍的节拍特点。

⑶教师范唱歌曲。

⑷指导学生跟琴用“la”和“lu”哼唱歌曲旋律。

⑸引导学生随歌曲伴奏轻声模唱两遍,提示学生把握住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并以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

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⑺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演唱歌词。

⑻再听歌曲《愉快的梦》,提示学生闭目聆听,启发学生听出二声部的旋律。

⑼教师找一名乐感好、唱歌好的学生一起范唱。

方法:

教师先范唱,唱到二声部时请这位同学唱一声部,教师唱二声部。

须配合2—3遍,其间提示学生认真体会、听赏。

⑽引导学生跟琴演唱第一声部。

⑾引导学生跟琴演唱第二声部。

⑿组织学生合唱歌曲,提醒其注意声音的和谐和音准。

⒀组织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视唱歌谱。

⒁最后用甜美的声音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浪花中的音符”。

教学目标:

1、能主动参与音乐创作活动。

2、在音乐活动中敢于想象、大胆创新,并与他人一起完成音乐创作。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愉快的梦》。

2、音乐活动“浪花中的音符”。

⑴创编节奏的练习。

1让学生自由ABCD②ABC③④⑵①②ABC③④⑤3、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国歌队歌

课程说明: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四单元运动场

课程说明:

本单元内容以“运动”为主题,因此,每一节的教学都应从运动的相关内容出发。

在听赏管乐合奏曲《运动员进行曲》时,教师可结合各种运动会开幕式中运动员入场式的画面让学生聆听音乐,使学生充分感受运动员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风貌。

还可组织学生随着音乐节奏踏步或走路,进一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听赏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时,可结合管乐合奏曲《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进行对比,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对于表现音乐情绪、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在学生熟悉旋律后,可让学生试着唱唱乐曲的主题旋律,以使学生更容易听出变奏部分的主题旋律。

为了搞好《小小足球赛》的教学,教师可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也可在黑板上画一个足球场,再准备几张小运动员踢球和足球的图片。

老师范唱时,根据歌词内容将足球和小运动员踢球的图片一张张贴入足球场里,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帮助学生尽快记住歌词。

学习附点八分音符和反复记号时,要结合歌曲教学进行,不要单纯讲授。

在完成本课听赏任务后,若还有剩余时间,教师可提供一些其他进行曲或变奏曲让学生聆听,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其风格特点,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扩大课堂信息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管乐合奏曲《运动员进行曲》、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体验乐曲的欢乐情绪,联想音乐所描绘的各种运动场面,从而更加热爱运动,热爱生活。

2、能以自然的声音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了解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和反复记号的作用。

3、能为图画选出相应的旋律,并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在欣赏管乐合奏曲《运动员进行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使其能够随着音乐节奏踏步或走路,并表现出运动员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风貌。

2、引导学生聆听钢琴曲《乒乓变奏曲》,感受变奏部分对表现音乐情绪、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引导学生以自然的声音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二)难点

1、引导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

2、引导学生听出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变奏部分的主题旋律。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本单元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听赏管乐合奏曲《运动员进行曲》和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

第二课时:

唱歌《小小足球赛》;音乐活动“体育运动中的旋律”。

(二)教学准备

1、录音机、CD机或VCD机等音响设备,管乐合奏曲《运动员进行曲》、钢琴曲《乒乓变奏曲》、歌曲《小小足球赛》和其他进行曲、变奏曲的音像资料。

2、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等伴奏乐器;双响筒、响板、串铃、三角铁等打击乐器。

3、电脑多媒体设备、幻灯机及相关图片。

4、相关道具,如:

乒乓球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管乐合奏曲《运动员进行曲》。

2、听赏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

教学目标:

1、乐于聆听管乐合奏曲《运动员进行曲》,感受乐曲塑造的运动员雄壮威武的音乐形象,能够随着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跟着音乐神气地走一走。

2、能专心聆听钢琴曲《乒乓变奏曲》,体验作品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感受音乐所描绘的乒乓球比赛的精彩场面。

3、能够随着乐曲哼唱钢琴曲《乒乓变奏曲》主旋律,了解变奏曲知识。

教学过程:

1、听赏管乐合奏曲《运动员进行曲》。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管乐合奏曲,请你们认真听一听,想想这段音乐在哪儿听过?

(2)复听音乐。

教师:

你们能不能随着音乐的节奏神气地走一走?

(3)教师:

同学们走得真精神。

谈谈你的感受,你能根据自己的感受为这首乐曲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4)出示曲目名称。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运动员入场”、“学生排队走向操场”时都要播放这段音乐。

(5)再次聆听音乐,同时可以让学生看各种体育比赛前运动员入场或颁奖仪式中获奖者走向领奖台领奖时的录像或图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特点及运动员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音乐形象。

(6)引导学生随录音小声哼唱主旋律,然后让学生看着课本唱一唱曲谱。

附点八分音符学生不易掌握,教师要多范唱,让学生在反复感受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切不要单纯讲解时值的长短。

(7)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8)请学生互相交流课下在网上搜集的关于进行曲的资料,然后教师加以总结。

(9)分小组模仿运动员入场的情景,鼓励每小组在队形、编排上要有特点,与众不同。

(10)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

2.听赏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

(1)初听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并引导学生从乐曲演奏形式、演奏乐器、乐曲风格及音乐情绪等方面谈谈《乒乓变奏曲》与《运动员进行曲》有什么不同。

(2)复听乐曲,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情绪,感受作品描绘的乒乓球比赛时的精彩场面,并随着音乐的节奏,用动作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如:

用“弹舌”模仿打乒乓球的声音或做一些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等。

(3)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为这首乐曲起一个名字。

(4)出示乐曲题目,再听音乐。

启发学生想象、联想。

(5)跟着教师的琴声用有弹性的声音哼唱主题旋律,然后让学生看着课本唱一唱曲谱。

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跳音。

接着随录音再唱一唱。

(6)听变奏曲部分。

教师:

请同学们说说这段乐曲像主题旋律吗?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范奏乐曲,以便学生更好地听辨。

(7)教师分别出示五个变奏部分的曲谱,简单分析主题旋律的变化。

(8)复听全曲。

鼓励学生当听到主题旋律(包含变化的主题)时,用动作或眼神告诉大家。

最后听辨主题旋律(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了几次。

(9)完整聆听全曲,使学生感受到通过主题的变奏,乐曲更加充分地表现了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心情和熟练的球技。

(10)播放乐曲录音,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分组为乐曲创编一小节伴奏音型。

(11)组织学生分组表演。

让学生感受单声部、多声部打击乐器伴奏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弹钢琴,和学生一起演奏。

(12)若时间充裕,可播放《小星星变奏曲》、《陕北变奏曲》、《红星歌》等变奏曲,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变奏曲的风格,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13)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也去打乒乓球,多参加体育活动。

3.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小小足球赛》。

2、音乐活动“体育运动中的旋律”。

教学目标:

1、能够以自然的声音富有激情地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2、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能为图画选出相应的旋律,并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1)初听歌曲。

教师穿着运动衣进入教室。

教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来听一场足球赛,好吗?

请大家仔细听听,想象一下运动场上的情景。

(2)复听歌曲。

教师:

请同学们再仔细听听小运动员们是怎样参加比赛的?

(3)再听歌曲。

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足球和小运动员的图片一张张贴入足球场里。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教师弹琴,引导学生轻声演唱歌曲。

教师要对音准、节奏及旋律的起伏加以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反复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教师加以总结。

(7)引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歌词中“注意!

射门!

”学生容易喊唱,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歌唱的方法去朗读;歌曲的后半部分更要充满激情,突出趣味性特点。

(8)学生学会歌曲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视唱歌谱。

(9)分组编排歌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10)小组展示。

(11)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2.音乐活动“体育运动中的旋律”。

(1)教师弹琴,让学生先听容易的旋律,如:

第2、4、5、6条旋律。

(2)当学生听出后,让他们跟着琴声,按节奏做动作。

提示学生动作要漂亮,表情要美。

(3)第1、3条旋律区分起来较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旋律特点,还可以让学生做着动作去体验。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对所听音乐的独立感受和见解。

(4)提问:

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还有什么情景?

你能表演吗?

能不能配上好听、适合的音乐?

(5)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充分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学生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帮助与指导。

(6)小组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3.小结。

教学反思:

本单元内容以“运动”为主题。

在听赏管乐合奏曲《运动员进行曲》时,教师结合各种运动会开幕式中运动员入场式的画面让学生聆听音乐,使学生充分感受运动员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风貌。

还组织学生随着音乐节奏踏步或走路,进一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听赏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时,结合管乐合奏曲《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进行对比,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对于表现音乐情绪、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在学生熟悉旋律后,让学生试着唱唱乐曲的主题旋律,以使学生更容易听出变奏部分的主题旋律。

为了搞好《小小足球赛》的教学,教师提前在黑板上画一个足球场,又准备了几张小运动员踢球和足球的图片。

老师范唱时,根据歌词内容将足球和小运动员踢球的图片一张张贴入足球场里,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帮助学生尽快记住歌词。

学习附点八分音符和反复记号时,结合歌曲教学进行,没有单纯讲授。

在完成本课听赏任务后,利用剩余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一些其他进行曲或变奏曲让学生聆听,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其风格特点,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扩大课堂信息量。

 

第五单元幸福的家

课程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幸福的家”,家可以是祖国这个大家,也可以是学校、家庭这个小家,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表现幸福的家的歌曲,导入新课。

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可采用听唱法教学,让学生变换方式多方面感受音乐,指导学生低音区的乐句也要保持用高音位的方法来唱。

在学会唱歌曲以后可让他们数数歌曲共有几个乐句。

如果条件允许,可利用多媒体或一些图片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音乐舞蹈等。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表演典型的少数民族的歌舞片断,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我国各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拓宽学生的音乐与文化视野。

听赏《红红的中国结》与《可爱的家》时,可将两首歌曲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东方与西方音乐的异同,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歌曲《红红的中国结》、《可爱的家》,学唱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感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够用自然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智慧喷泉”,感受不同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通过听赏与学唱,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

2.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难点

1.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中运用了很多切分节奏与十六分音符,演唱时要提醒学生唱准确。

2.启发学生在音乐创作活动中创编旋律。

课时分配:

本单元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唱歌《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第二课时:

听赏《红红的中国结》、《可爱的家》;音乐活动“智慧喷泉”。

教学准备:

1、录音机、CD机或VCD机等音响设备。

2、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等伴奏乐器及相关打击乐器。

3、电脑多媒体设备及一些相关图片与音像资料,如:

关于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光片、服饰及相关的乐器等。

4、可根据情况准备一些道具,如:

新疆帽、手鼓、蒙古族的红绸与头巾、朝鲜族与傣族的服饰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

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世界地图,并提问: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家住在哪里吗?

进而展示中国地图。

教师:

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教师或学生在课件上点击该民族主要聚居地的地理位置,此处显示该民族的服饰,同时出现该民族的音乐片断。

教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共有一个幸福的家》这首歌曲都唱到了哪些民族?

2.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出的情绪,了解歌曲内容。

(2)请学生说说歌曲中都唱到了那些民族。

(3)多遍复听,教师随着音乐播放多媒体课件或展示有关朝鲜族、维吾尔族、傣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及相关的乐器等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4)在熟悉歌曲旋律后,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然后随着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