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13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docx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docx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

Safety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enterpriseproductionmanagement.Theobjectisthestatemanagementandcontrolofallpeople,objectsandenvironmentsinproduction.

(安全管理)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AQ-SN-0994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新编版)

说明: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

可以下载修改后或直接打印使用(使用前请详细阅读内容是否合适)。

  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些发供电企业的安全性评价工作,负责查评“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部分,查评时按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制订的内容和评分标准打分,结果得分率普遍低于设备部分和安全管理部分,最高约为70%,低的为60%。

现将查评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建议分述于下,供有关部门参考。

  1电气安全部分

  

(1)电气安全用具方面这次被查的几个企业的便携型接地线基本是全新的,地线均有塑料护套保护,故地线中间均完好无损,但由于地线两端进入铜质压接管过渡段尺寸较短,在使用中塑料护套从过渡段中脱出,导致地线铜芯在根部断股断丝。

  上述现象在几个被查企业的不同变电站和发电厂开关室中均存在,建议要从接地线结构上加以改进,加长压接接地线的过渡段铜套尺寸,保证塑料护套能深入过渡段20~25mm,或者在过渡段外增加一段塑料护套。

发供电企业在采购便携型接地线时,应向生产厂家提出此类防断股断丝的具体要求。

  

(2)手持式电动工具及移动式电动机具的使用,在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具体规定方面,除个别单位尚无具体规定外,已制订的规定中也存在内容有欠缺。

根据笔者的经验,安装和使用漏电保安器时必须明确以下几点要求:

①必须执行《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中3.5条规定,“漏电保护器分别装设在电源端、支(干)线路、负荷端,构成2级及以上的漏电保护系统……”;②除Ⅱ类移动电器,所有使用临时电源的工作,必须通过漏电保护器接入,以确保临时用电安全;③每一只漏电保护器除在使用前应先按1下试验按钮,证明能正常动作外,每隔0.5a要测试其漏电动作电流值、漏电不动作电流值和分断时间值是否符合该漏电保护器的铭牌值,并进行定期检测登录。

上述3点要求中,尤其是第③点尚未引起使用人员和各级安监部门的重视,浙江火电建设公司采购了1台便携式电子测试仪(数字式),由安监部门对公司系统上百只漏电保护器在现场作在线测试,保证了漏电保护器的可靠动作,这一经验值得各单位学习推广。

  (3)动力、照明配电箱存在的问题较多。

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尚有相当数量的配电箱内部结线及配置不合要求,如:

有的各路电源均未配置漏电保护器,或未另外设置Ⅱ类电器使用的插座;②配电箱内临时电源接出不采用插座,而是用端子或闸刀,最终造成拖线盘被迫拆去插头以适应接端子或闸刀,给触电事故带来隐患;③临时电源接线不从配电箱侧开孔处引出,导致箱门始终不能关闭,这对安全极为不利。

笔者见到芜湖发电厂的检修电源箱整改后极为规范:

①打开箱门后无裸露的带电部位,全部采用插座插接;②箱内配有带漏电保护器电源和不经漏电保护器的不同电源可供选择;③箱体侧壁上开了带保护罩的引出孔洞,保障了安全使用。

这种检修电源箱值得推广使用。

  (4)施工现场临时电源敷设存在问题主要有:

①有些单位的制度是若干年前制订的,已不适应当前安全要求;②制度虽有,但执行不严,如抽查中发现有用花线作220V移动式照明,且将灯吊在400V柜网门上,工作结束不收走,拖线盘的橡皮电缆破损处或接头用黑胶带包扎;③对高层布置升压站、变电站未制订防止临时电源线、电焊线等脱落至下层高压设备的措施;④对外包队伍施工用电管理不严,缺乏监督检查。

抽查时发现民工用临时电源沿道路地面穿行,电源闸刀直接放地上(无箱),闸刀胶木罩缺损,用铜丝作保险丝等。

  (5)电气作业人员掌握触电急救及心肺复苏法十分欠缺,被抽问的经过培训的人员中有50%以上对触电急救和心肺复苏法操作要领回答不准确,或十分生疏,学的内容基本忘却。

故建议各发供电企业应做到:

①企业的医务人员和安监人员中必须有具备师资资格的紧急救护培训人员,作为本企业轮训复训的师资,这类人员需具备地方有关部门颁发的师资证书;②新进电气作业人员必须学会紧急救护和心肺复苏法,并将此条作为上岗必备条件;③每年要对已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复训,数量达电气作业人员1/3~1/4;④每年《安规》考试、日常安全检查时,将考问有关人员紧急救护知识作为固定内容,起到温故知新作用;⑤根据条件和需要,扩大培训人员的面,除电气作业人员外,凡使用电动工器具、移动式电动机具的人员、检修工人等,均宜学习紧急救护知识;⑥大修现场应制作触电紧急救护法示意图,放置于醒目地点,既可提高现场安全气氛,又可提醒实际操作时规范操作要领。

  2高处作业安全

  

(1)供电企业的登高脚扣和升降板抽查中无明显问题,但有一个情况应引起重视,华东网内曾发生过二次线路作业人员在杆上作业时发生触电,下面监护人因无登高工具,无法登杆及时使其摆脱触电状态并将其救下地面。

安徽六安供电局明确规定每挡作业人员应带2付脚扣,以备监护人登杆救护之需,这一规定值得推广。

  

(2)脚手架挂牌验收、定期检查制度执行不严,存在不挂牌,工作结束后不立即拆除等情况。

  (3)竹木梯是检修施工的常用登高器具,查评中发现1个企业的所有木梯脚均无防滑措施。

无锡供电公司规定工程车返回工区后,所有竹梯必须卸下,放入规定存放地点,防止竹梯露天堆放加速损坏,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4)安全帽存在问题主要有2点:

①一些单位忽视了安全帽是否在制造厂质保期内(一般制造厂质保期为28个月),凡超过质保期者,未经抽检试验合格,不得继续使用;②多数单位未专门制订安全帽管理规定。

  3起重作业安全

  

(1)各式起重机、电动葫芦等主要存在问题为:

在进行年度检查试验时,地方技术监督部门均不做1.1倍容许荷重的静力试验(按规定每年试验1次)。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经常使用的各类起重机每年的年度检验均应做1.1倍的容许工作荷重静力试验,以检查起重机的机械结构、刹车、保护装置、液压部件是否完好。

  

(2)钢丝绳双头绳索的结合每长度不符《安规》要求,少数仅为规定要求的60%~70%,且麻芯已完全裸露在外,多数不做每年1次的2倍容许工作荷重静力试验,双头绳索使用时容易损坏或发生超载,必须严格执行定期试验。

  (3)多数卡环也不做每年1次的2倍容许工作荷重静力试验。

建议各单位可将相同规格卡环串联一起,利用起重机代替拉力计做静力试验。

  4小型锅炉及压力容器

  

(1)供电企业的小型锅炉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①压力表不定期检验;②缺少安全阀定期试拉、定期排污、水位计冲洗、水质化验等应记入运行日志的内容;③该保温的管路、烟道、除尘器等不保温,阀门不挂牌命名;④转动机械缺防护罩;⑤个别烟囱的底脚未与砼紧固牢;⑥个别锅炉蒸汽集箱上缺安全阀。

建议供电企业的生活锅炉请就近的火电厂负责检修维护,并请该厂锅炉监察工程师按小型蒸汽锅炉监察规程定期检查指导,以确保安全运行。

  

(2)压力容器存在问题是:

①未将氧、乙炔气瓶作为压力容器登记造册;②生活用蒸汽/热水热交换器无透气管也无安全阀;③忽视了高压断路器的压缩空气储气筒的登记和定期检查。

由于供电企业缺锅炉压力容器专业人员,建议委托就近火电厂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5作业环境

  

(1)《固定式钢直梯》(GB4053-83)2.6条规定“攀登高度超过2000mm时应设护笼,护笼下端距基准面2000mm”抽检发现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钢直梯绝大多数未设置梯笼,对职工的安全十分不利。

  

(2)平台、人行通道、升降口的固定式栏杆多数不符合国家标准,主要存在问题:

①栏杆扶手距基准面(地面、钢平台平面)的高度不足,最低的栏杆高度不足900mm(标准规定不小于1050mm);②多数防护横杆只装设1道而不是标准要求的2道;此外,升压站高层平台走道上施工时的钢筋吊攀尚未割除,万一巡检人员晚上走路不慎发生绊跤,很矮的栏杆,又只设一道横杆,后果将不堪设想。

  (3)厂房、平台、屋顶等处未挂允许承载的标志牌;

  (4)高层布置升压站和变电站的上层平台雨水排水口正对下层220kV闸刀、互感器等设备,发生暴雨时容易发生闪络引起设备事故。

  6防火防爆

  

(1)消防器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为:

①主变压器、汽机房油系统、锅炉燃油系统等处的消防箱内,未配备专门供灭油着火的喷雾式水枪,仅放置了供常规灭火用的直流式水枪,这是在发电厂和供电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整改;②室外主变压器附近未按《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要求放置相应品种和数量的小车式灭火器,如110kV变电站室外主变应配置2台25kg手车式干粉灭火器,有的单位仅配置一台50(或70)kg灭火器,理由是灭火剂容量已达到要求,而忽视多台灭火器从不同方向同时扑灭火灾效果大,高于单个扑救的概念;③灭火器材放置位置离变压器太近,万一着火,救火人员难以接近取用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必须按典型消防规程配备品种、数量;灭火器放置地点应距防护设备一定距离,一般宜保持5~8m距离(参照典型消防规程主变防火距离)。

  

(2)主变压器防火问题:

①主变压器事故放油阀紧靠主变本体且绝大多数在出口装了堵板,万一着火后需要放油,人员根本无法靠近;②所有被查的供电企业中除500kV变电站外,220kV及以下的变电站均无消防水源、消防水池等,有些变电站虽有深井泵,但其主要是供生活用水之需,故蓄水池一般不超过10m3,万一发生火灾,水的压头及流量均不足以供灭火之需;③变电站中二台主变之间极少设计防火墙,从防火距离分析,似乎能满足典型消防规程的要求,但万一发生着火爆炸,由于无防火墙,可能会殃及相邻主变;④主变压器充氮灭火装置经常只投手动,不投自动,充氮灭火装置距主变太近,一旦主变着火后人员无法靠近手动操作。

  建议:

①主变压器事故放油阀应装2道阀门,1只为截止阀,另1只为旋塞式隔绝阀,凡主变已有防火墙的,阀门应引至防火墙外侧,事故排油管引回放油坑内。

对于无防火墙的,则应将事故放油阀引至距主变3m以外处,并在其内侧砌筑1道2m×2m的防火墙;②110kV及以上变电站要完善消防水系统,站内场地许可的,可在站内建50~100m3

  消防水池,并加装可供2支消防水枪的消防水泵,同时寻找站外的河浜、水池、鱼塘作为消防水源;③建议充氮灭火装置与主变压器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中间宜砌筑防火墙保护充氮灭火装置不遭火灾影响。

  (3)有些发电厂的消防水与生活水(包括家属区生活水)、工业水是合并在一起的,当发生火灾后,为保障消防水压力和流量,可能要切断某区域或某些设备供水,值长和消防部门应有预案。

  从上面1~6项存在问题分析,许多是设计和施工遗留的问题,建议建设项目的业主,在初步设计审查时应按国家规定向设计单位、制造厂、施工单位等提出具体要求,不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周尚艺)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