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热爱生命》阅读答案.docx
《蒙田《热爱生命》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田《热爱生命》阅读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蒙田《热爱生命》阅读答案
篇一:
蒙田___热爱生命__公开课教案
热爱生命
蒙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品读文中重点语句。
能力目标对文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通过练习,发展运用不同文学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介绍,自杀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中最为常见的死因。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自杀人数逐年上升,2006年就已进入自杀“高发年”。
中小学生自杀也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0年11月
2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说:
“从1月1日至11月27日止,全国中小学生自杀数让他感到非常痛心,这个数字是73。
”
现在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
死亡是否是个人的事情?
(王英监认为是自己的事,观点是:
一个人是否自杀取决于它的心态是否健康。
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环境,但自杀的人是少数的。
所以说环境社会不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心态,自杀的人心态不好,是个人的原因,所以死亡也是个人的原因。
宋浩源认为是自己的事,原因是死亡操纵在个人手里,有些人想要死,而有些人就没有这种想法,这是为什么?
这是心态不成熟的表现。
有些事影响到人的心理,才会有死的想法。
更多同学认为不是自己的是,观点是郭美琪王英鉴又说:
一个人一出生就被家人呵护着,爱护着,所以我们的生命是家人的。
国家为了培养我们,投入了很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精神面貌决定国家的精神面貌,所以我们要积极乐观的过好每一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老师:
人是个体的,更是社会的。
个人的自杀是不负责任的。
给家人、朋友带来的是无尽的伤,永远的痛,给社会带来的是负面影响,甚至是很大的损失。
下面看大屏幕:
◆生命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苦呵护的结果◆每起自杀案至少对6个人产生严重的影响◆人生之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老师总结:
生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事,涉及到亲人朋友,甚至社会,关乎到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人生之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既然死亡不是我们自己的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种种情况
呢?
难道随着物质的发达,人的精神与意志注定要沦丧?
人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命、面对生活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蒙田对此作出的思考。
幻灯片热爱生命
板书,竖写热爱生命
二、检查预习
1、找同学介绍随笔知识。
(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读随
笔也要轻松些。
)
3、现在找同学读课文,大家要读出随笔这种文体的特点和韵味来。
4、教师范读
5、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6、学生分组,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探讨研究。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全班性讨论。
7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答疑。
第一个问题,怎样做才是热爱生命?
王英鉴答:
只有我们努力的抓紧每一分,每一秒,高效做事,努力地做一些对社会对我们有意义的事,让生活更充实,让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热爱生命,却不怕死,这似乎是矛盾的呀?
因为作者明白“生之本质在于死”,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死亡是人人都不能避免的。
这句话是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
课件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客观的,豁达的。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
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是一个长长的在前面等待你的假期。
既然死是一种必然,我们呢,也不必急着去赴那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去度那个长长的假期吧。
冰心曾说过,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她还说,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第三个问题,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为什么?
王英鉴:
因为生活是美好的,而我们每个人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大自然的厚赐,所以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更要学会享受生活的方法。
我认为享受生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快乐的心情,良好的心态。
中考时,我考上了实验中学,我很高兴,因为这是德惠市最好的高中。
上学期期末,我考进了重点班,我很骄傲。
重点班的老师很好,同学们
很团结,我很开心。
回到家,父母很慈祥,对我很关心,我觉得很幸福。
第四个问题,“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
中各种快乐的人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浑浑噩噩,消极悲观地对待生活,留下太多遗憾,临终必然苦恼。
好,答疑就到这,下面我们回到课文。
《热爱生命》这篇短文结构很简单,三段两部分。
一二两段为第一部分,第三段为第二部分,概括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我和哲人对生活不同的态度对比,表明我为什么要热爱生命。
第二部分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
板书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好,我们先看第一部分,我为什么热爱生命呢?
赏玩、领略值得称颂富有乐趣
作者认为生命是自然的厚赐,优越无比,值得称颂,富有乐趣,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能说明生命诚可贵呢?
学生回答(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有机会;人的生命是可贵的,只有一次,命只有一条;还有许多事没做,还有许多没经历呢;责任还没完成等等)
教师补充
小沈阳说人这一生可短暂了,有时候跟睡觉是一样一样的,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哈嗷~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哈嗷。
生命最是无常,马云说,十年后三大癌症肝癌、肺癌、胃癌将困扰中国每个家庭,他最担心的是大家挣的钱不够医药费。
下面同学们看大屏幕。
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于今年1月16日下午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年仅33岁。
春晚福娃邓鸣贺,于4月28日晚,因白血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年仅8岁。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52岁患淋巴癌,如今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情已趋于稳定。
这是他重返创新工场的照片,看起来仍然比较虚弱。
河北清苑县农民郑艳良没钱手术自锯病腿。
湖南常德汉寿一中化学教师张薇怀抱患白血病儿子上课。
不上课,一月她只能领830元的“财政工资”,上课则可领到2300多元,为给孩子治病,她是“能挣一分是一分。
”
同学们,生命中充满各种意外,而你至今身体机能健全,生命安然,所以,你要懂得珍惜与感恩。
每天早上当我们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活
着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该庆幸,我们是幸福的人,是幸运的人。
这一部分作者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写的,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什么呢?
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法国作家萨克雷说过: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我们要用好的心情和态度去看世界,你会发现世界原来是如此美好,我们用阳光的心情去对待生活,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哪怕你正身处逆境,哪怕你正面对不幸,我们都要勇敢顽强,积极乐观,保持平常心、从容不迫地面对一切。
诗人泰戈尔说: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史铁生的母亲对儿子说,:
“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地活”
第二部分怎样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珍惜光阴增加分量如何享受生活?
珍惜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爱我所爱,从春天
的一丛小草一只蝴蝶中,从秋日水中流动的月影里,发现美之所在,找到快乐的源泉。
怎样珍惜光阴?
争分夺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人的一生黄金时间是40年,再去掉节假日,睡觉、吃饭、聊天、看电视等,我们工作的时间大约是1200天,这我们还是以活到80岁计算。
鲁迅先生曾说过: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
让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举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加以佐证。
举出实例证明这个观点。
王英监举霍金,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瘫痪,他唯一能动的
地方只有两只眼睛和3根手指,其他地方根本不能动。
他却身残志坚,
克服了残疾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
论和宇宙论家,被称为“宇宙之王”。
杨光,出生8个月就因病而双目失明,但他的模仿能力超强,音乐天赋更让其
他人望尘莫及,他是一位很好的键盘手,竖琴也吹得相当不错,尤其自己原创的歌曲非常好听。
多年来他用音乐诠释他心中的世界,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用音乐唱出人的心灵、美好的情感、生活的恩赐。
丛飞,曾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直到胃癌晚期,他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只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其余的都寄往贫困山区。
他说:
“我刚刚做完第10次化疗,还要做第11次、第12次,因为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
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个小时都是很有意义的。
”
老师补充:
还有饮鸩身亡的苏格拉底,引颈就刀的阿基米德,进退皆忧的范仲淹、鞠躬尽瘁的周恩来等著名的人物都是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生命的自我超越。
而今天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孩何玥,这些最美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爱与希望。
这些“最美的人”不仅仅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
他们留给我们的,除了感动,更是人性的真善美,他们彰显的,是对生命的热爱、超越和升华。
他们生,生的伟大,他们死,死的光荣。
宋小宝在小品《看病》里说:
“人这一辈子啊就像坐火车一样,早
下车,晚下车,早早晚晚都得下这趟车。
但是最重要的是呀,在车上这
段时间,你得活的精彩。
”
下面我们看大屏幕(几幅图片——刘伟,何玥,廖智等),这些图
片,有的能唤起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温柔,有的能激发我们笑傲人生的勇气,就让我们抛开烦恼,怀揣感恩,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让我们的生命之花人生的暴风骤雨中盛放!
作业,结合本节课,结合老师给印发的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读后感。
最后让我们在汪峰的《怒放的生命》的歌曲中结束本节课。
篇二:
蒙田.doc热爱生命
蒙田《热爱生命》教案4
作者:
佚名点击数:
518更新时间:
2011/5/179:
10:
47
-
教学目标
1了解《热爱生命》的作者蒙田。
2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
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释。
3通过阅读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
”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二、走近作者
米舍勒?
爱冈?
德?
蒙田(Michel.de.Montaigne,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
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全集》。
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
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
《散文集》在法国散文史上有重要地位。
蒙田也是欧洲近代散文这一体裁的创始人。
三、阅读思考
㈠学生速读课文《热爱生命》:
将繁难句子在文中勾画下来,注意体味。
㈡讨论·回答
师:
蒙田的《热爱生命》以说理为主,我们就来具体看看他到底说了什么理——
⒈文章第一段阐释了什么?
怎样阐释的?
讨论后明确:
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
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
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之情。
-
⒉提问:
作者对“度日”有几种理解?
讨论并归纳:
有四种。
⑴天色不佳,令人不快时,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
⑵风和日丽时,是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⑶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
⑷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⒊提问:
那些“哲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讨论并归纳:
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事似的。
⒋提问:
“我”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讨论并归纳:
“我”觉得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
优越无比的。
⒌提问:
“糊涂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讨论并归纳:
“糊涂人“觉得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而白白虚度此生。
⒍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明确:
因为作者认为:
①“生之本质在于死。
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
”“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③在“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想增力生命的分量”。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也就是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
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时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
⒎提问:
作者认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享受生活呢?
讨论并归纳:
作者认为要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⒏提问:
为什么要这样享受生活呢?
讨论并归纳:
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十分慷慨的,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生命,更会抓紧点点滴滴的时间,去学习,去工作,去干一番事业,那种我们的生命是十分充实,充满乐趣;如果我们胸无大志,碌碌无为,消磨时间,便会觉得活着无聊透顶,毫无乐趣可言
⒐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
两段文章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
第一段,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对生命的热爱;第二段,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段谈得更具体,更深入,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
-
⒑归纳中心
《热爱生命》通过对“度日”一词的含义的议论,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的理解,说明人们应当抓紧时间,热爱生命,享受生活。
四、拓展思考
提问:
由本文你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何在吗?
观点一: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鸟划过天穹,无痕。
一群鸟后依旧是光滑的碧空。
遥望之后还是一无所有。
生命到底是什么?
对于人生,我们会留下些什么呢?
成为一个可以留在史册上的象形文字,不枉此生?
生命于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百余年以后我们会在哪儿?
另一个世界,一个魂魄?
也许到时我们不过是一缕轻烟,什么也不是。
于是我们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努力为我们这个短暂的生命之旅留下一些美好的难忘的记忆。
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幸福的。
我们可以感受到天地之间充满灵气,草露清清,云霓浅浅,碎风点点。
生命在简简单单地延续着。
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在我,已不只是一种繁茂与艳丽。
活过了这么多时光,我想,我已没有理由为自己找一些莫须有的借口逃避。
面对人行道,也该有种坦然,有种坚强。
观点二:
再没有比懂得死亡的真实更能强化生命的了。
只有真正面临死亡的威胁,生命的珍贵才真正显示出来,才会认识到人不会有永远过不完的明天,才能真正悟出人生的真谛,充分享受生命,追求做人的自在与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
大去之期来时,才不会有那么多不瞑目的遗憾。
以豪迈坦然的心境,像再也无力拿起猎枪的爱斯基摩老人那样,悲壮地自沉于万古不化的冰海之中,走向生命的彼岸。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不怕死,不等于不想活,求活是每个个体生命的自然本能,对生的渴求,也源于对死的恐惧,回避思考生死是消极的人生。
孔子云:
“未知生,焉知死。
”知死不是死,恰恰是生,对死的思考,是对生的关注。
哲学家的生死观是生与死齐,死是发展,是生的方式的最高总结,是回归大自然的最悲壮行动。
观点三:
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话,他与妻子婚后在贫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
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访他们,看到莫扎特夫妇正在携手跳舞,因为他们无钱买炭御寒,就以跳舞来暖和身体,在对方明亮而乐观的眼睛中,他们一定看到了快乐。
只有心灵快乐的人,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有生命的快乐,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心灵的健全。
五、结束语
通过学习这篇谈论生命问题的文章,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我们应该爱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别是应该珍惜我们每一天的时光。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珍视生命,让生命更加充盈!
《热爱生命》作者:
汪国真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篇三:
蒙田热爱生命公开课教案
热爱生命蒙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品读文中重点语句。
能力目标对文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通过练习,发展运用不同文学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情意目标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一、导入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
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这说明现代的人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轻视。
那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呢?
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呢?
如果能请教一下世界上的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与《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二、作者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
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
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三、文体常识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
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
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引自刘锡庆《“随笔”随谈》)
四、朗读: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
五、整体把握
第一段:
1、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
1:
使人感觉:
浅显、熟悉、亲切,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说自己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
“度日”
(过日子,多指日子过得很艰难)。
人活着,表现方式就是过日子。
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
作者将日子分为两类:
“坏日子”,飞快地“度”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运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度日”的双重含义。
作者是如何看待“好日子”和“坏日子”的?
坏日子——“度”,好日子——“品”。
2、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
“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而自己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如果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正确,“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糊涂人”正是如此。
苏格拉底忍受饥饿、贫穷,忍受儿女的不恭和妻子的恶意中伤,同时还忍受暴政、牢狱、铁镣和诽谤,二十七年如一日。
这样一位伟人学者和无敌的将军,却从不拒绝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并且玩得十分高兴。
在蒙田眼中,“这一切活动都与圣贤相称并为圣贤增光。
”
3、“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
【参考】人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伟大而神奇的杰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既然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的厚赐,更值得我们珍惜。
)
第二段: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
说明随便打发时光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
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
第三段:
题目是“热爱生命”,为什么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要谈到死亡?
面对“死亡”,作者的态度:
不怕死,乐于生,充实生活。
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原因是,1、强调不是因为生命的艰辛。
2、“生之本质在于死”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死亡是人人不能避免的。
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又是衡量生命价值的起点,俗话说“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