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155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①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

②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③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④那雪正下得紧

⑤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A、①③⑤②⑥④B、①③⑤②④⑥

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③①②⑤⑥

4.下列对《林》细节描写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B.林冲要去沽酒,离开草料场时,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一细节描写,说明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C.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进行铺垫。

D.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5、“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两句里,“紧”用得准确奇特,下列对它赏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紧”是紧张的意思,它能显示出林冲当时心情的紧张.

B.“紧”是紧急的意思,它最主要是显示出了雪越下越大,林冲的生活也会越来越艰难.

C.“紧”一方面写出了雪下得大下得猛,一方面暗示了情势的危急,故事高潮的到来,渲染了气氛.

D.“紧”一方面写出雪下得大,一方面写出了林冲内心对前途的忧虑.

6、林冲形象的社会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林冲是一个非常软弱的形象,林冲的形象说明了只要当官,就不会有彻底的革命性.

B.林冲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的所做所为,只是想要维持自己一家的平安.他的形象说明在当时社会,只想着安稳生活的都不会有好结果.

C.林冲杀陆虞侯是因为他想要报仇,其他没有什么想法,这说明林冲只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

D.林冲被一步步逼上梁山,他的经历说明官逼民会反.

7.有关别里科夫的形象,下列概括有误的是()

A.别里科夫其实沙皇俄国统治下的一个牺牲品,他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B.别里科夫那样猥琐,却又有强大的力量震慑全城,是因为他是沙皇统治者的鹰犬。

C.别里科夫和柯瓦连科的对话,充分暴露出别里科夫思想保守,害怕变革的思想。

D.别里科夫其实也是希望得到幸福的,他向往新的生活,这可以从他能够谈恋爱看出。

8.下列分析别里科夫恋爱失败的原因,错误的是()

A.别里科夫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他不可能与华连卡这样的人走到一起。

B.华连卡是一个向往新生活,热爱新事物的人,她不可能与害怕新事物的别里科夫走到一起。

C主要是因为有华连卡的弟弟从中阻挠。

D.别里科夫的性格与华连卡的性格不同,思想不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是()

A.别里科夫每天穿着雨衣,戴着帽子,打着伞,对这种怪异的行为的描写,作者运用的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试图把别里科夫漫画化。

B.“千万不要出什么乱子”是别里科夫的口头禅,说明别里科夫作为沙皇统治下的卫道士的那种怯懦性格和害怕变革的思想。

C.他住的卧室非常小,床上老是挂着帐子,这样描写更显示出别里科夫保守的性格,和阴暗的心理。

D.别里科夫死了不到一个星期,这个城市又有许多别里科夫出现,这说明别里科夫是非常受当时人欢迎的。

10.下列对套子的题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套子其实不只是指别里科夫的穿着,还指他的思想和行为。

B.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实际在现在的社会也上也有,比如说保守。

C.别里科夫是因为戴上了沙皇统治者给他的套子,他才显得那样变态和猥琐。

D.华连卡姐弟因为没有任何套子显得非常活泼快乐,所以说应该摒弃社会上给予人的任何套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1.对下面句中括号内的词的解说错误的是(3分)( 

 

A.(睢园)绿竹 

 

睢园:

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

B.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

指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

C.邺水(朱华) 

 朱华:

曹丕诗中有“朱华昌绿池”的句子

D.光照(临川之笔) 

  临川之笔:

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1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B.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D.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1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的意思是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站在高大的山陵上秋天的美景。

D.“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三秋”,季秋,这里指秋天是一年的第三个季节。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4分)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滕王阁诗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5、诗歌第一句中的“临”字写出了滕王阁怎样的气势?

下文的哪些景物是由“高阁临江渚”引发出来的?

(5分)

16、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2)《滕王阁序》中写晚霞自上而下,鸟儿自下而上,相映增辉;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的名句是,。

(3)《归去来兮辞》中抒发诗人在山野游玩的闲适自由之情,描写草木茂盛,泉水缓慢流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夕阳爱情

江慧妍

①我一直恨父亲。

②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考取了重点高中。

原本前途无量,但因为被一个城里的姑娘伤了心,便自暴自弃,没有继续学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

③母亲相貌平平,因为仰慕父亲的才华,下决心要嫁给他。

父亲家贫,有姑娘主动上门,爷爷奶奶当然高兴。

老人家做主,两人便成了亲。

成家第二天,父亲便搬回镇上的教工宿舍,说是要专心准备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从此很少回家。

母亲没有怨言,有时周末还带一篮子鸡蛋上镇里找父亲,为他做几个小菜,改善生活。

④一年后,便生下了我,然而父亲还是很少回家。

父亲每年都认真准备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但年年都没有过关。

父亲便灰了心,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所带的班年年考试都是全镇第一名。

父亲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⑤母亲还是没有很多的言语,只是默默地肩负起一家老小的起居饮食。

小时候,我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一头乱莲蓬的头发和一双枯树皮般的大手。

记得那年我大概九岁吧,一个初夏的夜里,外面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额头烫得吓人。

母亲二话不说,背起我便冲进密集的雨里。

我的体重不算轻,母亲背着我很吃力。

我伏在母亲的背上,迷迷糊糊中紧紧接住母亲的脖子。

我突然觉得,母亲其实很瘦,伏在母亲的背上硌得慌。

⑥母亲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一滴一滴地打在我的手背上。

突然,母亲一脚踏空,两个人就要摔在地上了。

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力量,一只手在地上一撑,一只手死命地把我搂住。

我没有摔倒,但母亲却是整个人都跪在地上,母亲搂着我号啕大哭。

⑦我永远记得,母亲几乎是爬着把我背到了镇上的医院。

第二天,我的烧退了,母亲才托人捎信到学校。

父亲赶过来看我,我静静地坐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一言不发地看着父亲给我削苹果。

看着父亲白净修长的手指在苹果上灵巧地旋动,突然,我恨起父亲来……

⑧这样的恨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

我拼命学习考取了重点大学,努力使自己最优秀。

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有能力把母亲接到城里住了。

更重要的是,我有能力使母亲离开那个不平等的家了。

然而,母亲却不肯走。

母亲说:

“女儿,我哪儿也不去,这里是我的家。

⑨父亲已经退休了,他终其一生也没能考上公办教师,终于被清退回家了。

握惯粉笔的父亲握起锄头始终不及母亲麻利,父亲便常常被母亲支使去干轻松的活儿。

我很失望,我清楚地记得那个雨夜母亲伤心的泪水,难道母亲已经忘记了吗?

⑩多年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

我赶回家看望,母亲甚至连我也不认得了,呆呆地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偏着头傻笑。

父亲拿着一把梳子为母亲梳头,却总有一绺头发翘起来。

父亲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梳着那绺头发。

母亲伸手挡开父亲的梳子,急急地跑到鸡窝边捡起一个鸡蛋,孩子般咯咯笑着,说:

“煮给阿弥吃,煮给阿弥吃!

⑾阿弥是父亲的小名。

我突然冲动起来,直截了当地问父亲:

“你爱过母亲吗?

”父亲沉默了许久,才对我说:

“从前,我不懂得爱……如今,你不要担心你妈的病。

安心工作,我会好好照顾好她的。

”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远处,没有看我。

风吹过母亲的衣襟,又吹起父亲额前花白的头发。

⑿晚霞从盘缠的葡萄藤缝隙里细碎地筛落下来,洒在父亲和母亲的身上。

远处田野的麦穗金黄灿烂,仿佛和夕阳连成了一体。

(1)文中多次提到我“恨”父亲,请概括我“恨”父亲的原因。

(2)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并说明其作用。

(6分)

(3)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寓意深刻,请简要赏析。

(8分)

(4)父母的“夕阳爱情”是悲剧还是喜剧?

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中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

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体验或思考?

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答题卡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1、12、13、

14、

(1)

(2)

15、

1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8

(1)、

(3)

(4)

语文月考答案

1、C(A、玷辱dià

n,B、提防dī,D、模样mú

)2、C。

3、A

4、C(“进行铺垫”不正确,应该是“埋下伏笔”)5.C6、D

7.D8.C9.D10.D

11、C 

C项中“曹丕”应为“曹植”。

12、A 

13、D(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14、

(1)于日下,于云间:

倒装句式,目:

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2分。

(2)益:

更加。

宁:

难道。

穷:

困厄,处境艰难。

句意2分。

15、第一句中的“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它下临大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

(2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引发出来的。

(3分)

16、首联的下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尾联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分析2分,感慨3分)

赏析:

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重阳节,在滕王阁上宴请群僚和贵宾。

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盛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诗。

律诗的基本章法是:

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

前四句描写滕王阁目前的形势,暗含着今昔的对比。

第一句写滕王阁的外形和地理位置。

滕王阁高耸入云,面临着江水,所以阁中的人可以据此眺望远山、欣赏秀水。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可如今阁中有谁来欣赏呢?

第二句一转,描写滕王阁的冷清萧落,“罢”即“停止、结束”,“玉鸾”指舞女身上的饰物,欢歌艳舞、玉响鸾(銮)鸣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这一句暗含着对比,诗句描写目前的情景,却让读者不禁联想到过去那歌起舞动、玉鸾和鸣的热闹繁盛的情景。

第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进一步描写滕王阁的冷清寂寞。

雕着精美图画的梁木、用玉做成的门帘朝朝暮暮和南浦的云西山的雨为伴。

这两句依然暗含着对比,过去,雕梁画栋的楼阁有王子的居住更显其气势,珠帘有玉面相衬更显其温婉高贵,可如今人去楼空,一派苍凉。

后四句抒发生命短暂、繁华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

读过苏轼《赤壁赋》的读者不禁会想起其中的句子“(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这是诗人消极心绪的流露。

此处抒情手法极妙,不仅有前四句之景为情做铺垫,还有“闲云潭影日悠悠”“槛外长江空自流”之景与情的完美融合。

这样,情感就是饱满的、浓厚的、真实可感的,让读者不得不沉浸于其中与诗人共伤悲。

第五六句,“闲云潭影”写出了滕王阁的落寞空寂,“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写岁月之久长与流逝之匆促,很自然地让人想到建阁的人。

最后两句抒发“阁中帝子今何在”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把人的目光牵引到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把人的思绪带领到了更加纵深的历史。

长江不停地无情地流动,时间冷漠地永恒地流逝,历史上无论多么辉煌显赫的生命,都注定凄惨地悄然地逝去。

“空”把悲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把消沉之思绪凝结到了顶点,荣华富贵为空,功名利禄为空,情爱道义亦为空。

17.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8、

(1)①对母亲感情冷淡,使母亲伤心;

逃避丈夫责任,让母亲像男人一样干活。

②未尽父亲职责,对“我”照顾不够。

(每点3分)

(2)①父亲自净修长的手与母亲枯树皮一般的手作对比,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②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认不出“我”与不忘煮鸡蛋给父亲吃作对比,突出了母亲对父亲爱得执著深厚。

③父亲开始对母亲的冷淡、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与晚年对母亲的爱作对比,表现了父亲对爱的理解感悟。

(每点2分,共6分)

(3)①描写夕阳、晚霞美景,照应文题,深化主旨。

②盘缠的葡萄藤象征父母间无法割断的感情。

③金黄灿烂的麦穗隐喻父母在晚年收获爱情。

④以景物描写收束全文,表达了“我”对父母晚年相依相伴的欣慰之情。

(1点2分,共8分)

(4)示例一:

是悲剧。

①起因之悲。

有才华的父亲被城里的姑娘伤了心,后由父母作主结婚。

②过程之悲。

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愿与爱自己的母亲培养爱情。

③结局之悲。

当爱来临时母亲却因老年痴呆感受不到爱情。

示例二:

是喜剧。

①母亲最终得到了父亲的真爱。

②父亲最终l董得并珍惜这份爱情。

③“我”从父母的“夕阳爱情”中感受到爱的真谛。

(这是一道探究题,答悲剧或喜剧都可以,但必须围绕“夕阳爱情”这条主线。

每点2分。

言之有理即可)

18.(60分)

【写作指导】

首先要注意“得”前面的限定语:

“学习时”“成功后”“失败时”,这三个限定语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一些诸如成功与失败的人生态度方面的问题。

可选其中“一得”行文,也可综合行文。

第一“得”是写学习时要沉得住气,如记叙学习时沉住气的表现或具体做法(如能拒绝诱惑,能心无旁骛,能放下包袱,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等),或论述为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沉得住气的原因、意义等;

人生在世,必须沉得住气。

沉得住气,是事业的开始;

沉得住气,是成熟的标志。

有时候,沉得住气,需要韬光养晦,需要高瞻远瞩,才能有所作为。

第二“得”实际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对待成功的问题,“成功后弯得下腰”可以理解为“不过分沉醉于暂时的成功而停止不前,仍需‘弯得下腰’继续前行”,或成功后不能自负、自傲,甚至功劳独揽,否则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弯得下腰,告诉我们处世要低调,要学会忍耐。

弯腰是一种姿态,是为了更好地挺起自己的脊梁;

弯腰是一种风范,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第三“得”是限定在“失败时”,论述为什么要“抬得起头”,或阐述如何“抬得起头”,或记叙“抬得起头”的表现即可。

抬得起头,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激烈情怀,也是君子心底坦荡荡的优雅自信。

人生天地间,当活得豪迈,活得潇洒,昂首挺胸,显出一股压不倒摧不垮的正气,展示豁达宽广的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