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857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docx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

江苏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在全省开展全人群的出生缺陷监测,其目的是获得准确、可靠并能反映全省水平的出生缺陷资料,动态观察出生缺陷的发生现状及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决策以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江苏省儿童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U

二、监测范围和对象

凡在江苏省行政区划范围内(不管其户口在何地),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达IoOo克及以上)至出生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儿)发生的缺陷均要报告。

但不包括计划外引产的胎儿发生的出生缺陷。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内容

(1)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围产儿有关资料。

(2)主要出生缺陷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以及临床资料。

(3)出生缺陷的可疑危险因素。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试用版2012)编者按: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监测、人群监测中出生缺陷的首诊和报告,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在总结、梳理多年工作问题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写了《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试用版2012)》。

主要目的是帮助基层监测人员掌握常见疑难、微小畸形的识别和报告。

本指南从2012年10月1日后开始试用,欢迎全国监测人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病例纳入的基本原则:

高、危害严重,造成的健康损失或经济负担巨大。

2・母亲居住地、诊断时间、诊断依据、患儿出生孕周/出生时间/年龄、妊娠结局等关键变量在监测方案所界定的范围内o

3.纳入的病例是临床确诊的出生缺陷,不要把症状、体征、影像学特征、辅助检查的结果指标以及疑似诊断视作确诊疾病纳入。

4.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筛查阳性者,若未获得确诊结果,不作为确诊病例纳入。

如在监测期内

对筛查阳性者或疑似病例做岀了确诊检查,监测期外获得检查结果的,则需要上报。

5.釆用超声检查产前诊断的出生缺陷原则上应在出生后予以确认;产前诊断中心或

有产前诊断资质的医院在产前诊断的出生缺陷可视作确诊病例纳入。

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出生缺陷的灵敏度、特异性受妊娠周数、羊水量、胎位、

响,还与病种及其严重程度有关。

产前超声检查对部分出生缺陷(无脑畸形、开放性脊柱裂等)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无需出生后进行确认;而部分出生缺陷(小头、无眼畸形)即使在产前检查时被发现,仍需出生后再次确认。

6.出现在综合征或多发畸形中的严重

畸形在报告时一般应分别予以注明。

二、不需上报的异常体征或单纯正常变异:

2.心包积液

3.单纯的皮肤水肿,无其他诊断

4.肺动脉高压

5.单脐动脉(如伴发其他畸形,需同

时编码)

6.三尖瓣轻度返流

7.

房间隔膨胀瘤

9.嘴唇内小囊肿

10.胎痣/蒙古斑

11.内眦赘皮

12.虹膜异色斑

13.无结构畸形的吸收胎/纸样儿

14.无结构畸形的双胎输血综合征

三、快速索引

以下为一些需要上报、或达到一定程度

需要上报的出生缺陷和部分出生缺陷上报事宜的具体说明的快速索引。

室径Mlomm者,应随访至32周后,若超过15Inmo

2.脉络丛囊肿:

孕周$32周,且囊肿MIonlm或者在监测期内进行性增大者。

3.小眼:

角膜直径小于IOmm,或眼球前后径小于20mm者。

4.虹膜缺如:

确诊病例不分大小均要上报。

5.

良;

6.副耳或耳前赘生物:

单个M

5≡,多个副耳/赘生物者;遗传性副耳,合并其他畸形或综合征者。

7.

耳前窦道和痿管:

单个M5ππn者,多个窦道/痿管者,遗传性窦道/痿管者,合并其他畸形或综合征者。

上报。

9.房间隔缺损:

不分孕周大小均要上报。

脉导管未闭不报。

生后发现且在监测期内未愈合者。

11.鼻后孔闭锁:

需上报

12.食管闭锁与气管食管痿:

需上报

13•睾丸未降:

足月且监测期内未正

常下降的睾丸未降。

动吸收的鞘膜积液。

15•先天性肾积水:

孕30周以上

肾盂扩张MlOmm者,或随访后确诊者。

17.腹裂:

疝出的器官上未覆盖腹膜。

诊者。

19.咖啡色斑:

单个面部咖啡色斑(不合并其他异常)直径MlOmm,其他部位≥30mm;或直径N5πmι色斑6个。

多血的(单纯性血管瘤):

面部单纯血管瘤M

IOmm,其他体表皮肤≥30mmo

21.淋巴管瘤:

体表淋巴管瘤≥30mmo

23∙21-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

排除平衡易位者,确诊需做染色体核型分析。

均死亡,根据相应情况计算死胎/死产/7天内死亡2例;联体双胎畸形算1例。

25•无头无心综合征:

出生数

算2例,死胎算1例,如另一患儿无缺陷,

则算1例出生缺陷。

若另一患儿也有缺陷,则应填报2例缺陷卡。

26•吸收胎:

单纯吸收胎不作为畸形上报。

若纸样儿随正常胎儿娩出,出生数算1例,不计算死胎。

不作为畸形上报。

四、部分疑难出生缺陷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疑难解析

(一)神经系统

先天性脑积水

【临床表现】

症状:

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不明显,

随着症状加重可出现反复呕吐,脑发育障碍,四肢中枢性瘫痪,尤以下肢为重。

体征:

①头颅进行性增大,与面部、身体发育

不成比例;②典型的“落日征”,额部向前突出、眶顶受压向下,双眼球受压、下旋,致巩膜上部露白;③前囱扩大且张力增加,颅缝增宽,头皮静脉扩张,头颅叩诊呈“破壶音”;④常有智力改变、发育障碍及视神经受压性萎缩,可

致双目失明;⑤眼球震颤、惊厥亦较常见;⑥可合并其它部位畸形。

【纳入】

导水管狭窄:

第三、四脑室SyIViUS导水管变窄或未完全开放。

交通性脑积水:

脑脊液吸收减少,导致大脑中的脑脊液增多。

Dandy-WaIker畸形水脑畸形

类型不明的脑积水

阻塞性(非交通性)脑积水:

大脑内外脑脊液的流出、流入受阻。

【排除】

由颅内出血所引起的脑积水,早产儿中

可见。

由脊柱裂引起的脑积水,诊断为脊柱

裂。

单纯巨大脑室/脑室扩张

[ICDlO编码】Q03.0—Q03.9

【疑难解析】

产前超声可诊断脑积水,但一般必须经

过产后证实。

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内,若超声检查

超过15≡,需结合前述的纳入和排除原则来

判断是否需要上报。

脉络丛囊肿

【临床表现】

无明显临床表现,主要的超声影像特征

表现为:

脉络丛强回声,内见囊性无回声暗区,囊壁薄,边缘光滑、整齐,多呈圆形。

囊肿单发或多发;可单侧、双侧出现;可为单纯囊肿或多房分隔囊肿。

【纳入】

孕周M32周且囊肿大于IOmm或者在监测期内进行性增大。

【排除】

合并脑积水,归类为脑积水

合并染色体异常,归类为染色体异常

【疑难解析】

正常胎儿发育过程中可出现脉络丛囊

肿。

首次检出脉络丛囊肿时应随访观察,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可选择羊膜腔穿刺或脐带穿刺进行

细胞培养,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进一步诊断是否为18-三体、21-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二)面耳颈部

【临床表现】

眼球前后径小于20≡o

(2)无眼:

眼眶内无眼睛组织或眼球。

【纳入】

无眼畸形小眼畸形

【排除】

眼睛其它尺寸正常的小角膜

【疑难解析】

无眼和小眼常伴有大脑和面部畸形,常

是遗传综合征的组成部分。

产前检查时发现的病例一般应在产后复诊确认。

虹膜缺

【临床表现】

双眼的虹膜发育不全或缺如

【纳入】

虹膜缺如、虹膜发育不全

【排除】

AXenfeld~Rieger综合征

ChandIer综合征

虹膜萎缩

PeterS异常

Rieger综合征

【疑难解析】

常)中可伴发虹膜缺如。

(2)当虹膜缺如和白内障同时发生时,

应分别注明。

【临床表现】

(1)无耳:

外耳廓全部缺如

(2)小耳:

外耳廓部分缺损畸形或发育不良

【纳入】

无耳伴或不伴外耳道闭锁小耳伴或不伴外耳道闭锁

【排除】

具有正常外耳全部结构的小耳。

外耳正常的单纯性耳道缺如、闭锁、狭窄或畸形。

鲤弓综合征

【疑难解析】

(1)无耳或小耳出现在GOldenhar(眼耳椎骨发育异常综合征或耳椎骨综合征)或鲍弓综合征中。

(2)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病例,一般须经过产后证实。

副耳或耳前赘生物

【临床表现】

面部皮肤单个或多个赘生物,位于耳屏或耳轮角前至口角连线上,以单侧居多,多数为单个副

>Γ<∙

耳。

体积小,正常肤色,质地软,可含有软骨组织;形态各异,呈柱状、球状、分叉状等。

多为单发,可伴耳前窦道痿管等,或并发于其他综合征中。

单纯副耳不影响智力和听力。

【纳入】

单个副耳/副耳廓/耳前结节N5mm者,多发副耳2个及以上(无论大小),遗传性副耳,副耳合并其他畸形者

【排除】

软垂疣:

又称皮赘,柔软,细小,肉色或深色

皮脂腺囊肿:

俗称粉瘤,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

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

小如米粒,大如鸡蛋。

毛囊痣

乳头状瘤

【疑难解析】

(1)注意与面部畸胎瘤、耳前窦道和痿管相

区别。

(2)副耳/耳前赘生物可见于第一、二鲤弓综合征或其他综合征,进一步的头颈部检查科明确诊断。

(3)副耳包括耳前结节、部分副耳廓到完整的重复耳(多耳)等一系列畸形,严重者一般需手术切除。

耳前窦道和

痿管

【临床表现】

耳屏前方形成皮肤的狭窄盲管或点状凹陷。

耳前窦道多为盲管,盲端以薄弱的纤维组织带与耳

廓软骨或外耳道软骨或骨壁相连,或向下至腮腺筋膜。

耳前痿管则与鼓室或咽部相通。

多为窦道,少见痿管。

窦道口多位于耳屏前方或耳轮脚前,可为单侧或双侧,窦道口经皮下向内下方深入迂曲伸展,或有枝叉。

管道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有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组织,管内有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

一般无自觉症状,挤压时可有少许稀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微臭,局部偶感微痒不适。

感染时局部红肿、疼痛或脓肿,反复感染可形成脓痿或瘢痕。

【纳入】

遗传性耳前窦道/痿管,多个窦道/痿管,合并于综合征性

【排除】

无症状的、无需治疗的、散发的单个耳前窦道和痿管。

[ICDlO编码】Q18.1

【疑难解析】

(1)耳前窦道和痿管可见于第一、二鲤弓综合征等多种综合征,部分病例可合并肾脏先天畸形,发现耳前窦道和痿管时需做进一步的头颈部检查、肾脏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

(2)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内,单个散发的耳前窦道和痿管若直径M5≡n且需进一步治疗者、遗传性耳前窦道和痿管者、以及窦道和痿管2个及以上者(无论大小)需上报;若监测期内自行愈合的单个耳前窦道和痿管不上报。

四、部分疑难出生缺陷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疑难解析

(3)循环系统

室间隔

缺损

【临床表现】

心脏左右心室的间隔上有缺损O

【纳入】

室间隔缺损(VSD

【排除】

法洛氏四联征中的室间隔缺损或心内膜垫

缺损。

流入型、三尖瓣下型和管道型室间隔缺损。

【疑难解析】

(1)室间隔缺损常见类型包括:

肌型、膜部

缺损可在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未经治疗而自然愈合O

(2)间隔动脉瘤预示膜部型或膜周型室间隔

缺损正在愈合。

(3)产前检查时发现的心室间隔缺损,一般

应在出生后再次复诊确认。

房间隔

缺损

【临床表现】

心脏左右心房的间隔上有缺损O

【纳入】

房间隔缺损

二型房间隔缺损(ASD2或ASDn)

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同时存在:

出生后第一天难以区分房间隔上的开口是房间隔缺损还是卵圆孔未闭,此情况下视为房间隔缺损。

【排除】

房室间隔缺损:

属于心内膜垫缺损

关闭

I度房间隔缺损:

属于心内膜垫缺损

【疑难解析】

可以自然愈合。

(2)I度房间隔缺损属心内膜垫缺损,不会自然愈合。

动脉导管

未闭

【临床表现】

出生数天后,动脉导管未关闭,血流持久性地从动脉导管流过。

【纳入】

足月出生或出生体重≥2500克婴儿的动脉导管未闭。

【排除】

给予前列腺素治疗的出生体重$2500克或

足月的婴儿中的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中的动脉导管未闭。

【疑难解析】

(1)监测期限内未足月儿的单纯动脉导管未

闭(不合并其他异常)不作为畸形上报。

(2)上报具体要求:

医院监测中,生后72小时后动脉导管未闭且在7天内未愈合;人群监测中42天内未愈合的动脉导管未闭。

(四)呼吸系统

鼻后孔闭锁

【临床表现】

鼻腔到鼻咽部的开口阻塞,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

【纳入】

鼻后孔狭窄

鼻后孔膜状闭锁,伴有或不伴有骨缘

完全性骨性鼻后孔闭锁

【排除】无

【疑难解析】

鼻后孔闭锁可见于CHARGE联合征中(虹膜缺如、心脏缺陷、发育迟缓、生殖器发育不全和耳畸形和/或耳聋)O

(五)消化系统

食管闭锁与气管食

【临床表现】

(1)食管闭锁:

食管末端成盲袋状但并未与胃相连。

(2)气管食管痿:

食管和气管之间有异常通道,

常合并食管闭锁。

【纳入】

单纯性食管闭锁

伴有食管气管痿的食道闭锁食管狭窄、食管环或食管蹊气管食管痿

【排除】

气管闭锁

Q39.0—Q39.4

气管食管裂

[ICD10编码】

【疑难解析】

部分食管气管痿的病例,如果气管和食管间的通道保持开放状态,可在出生后几周、几月、甚至一年或更久才能诊断出来。

(6)泌尿生殖系统

睾丸

未降

【临床表现】

又称为隐睾,指睾丸未从腰部腹膜后下降到达阴囊底部。

新生儿的阴囊相对较任何年龄期大,正常情况下都是弛缓地悬垂。

单侧隐睾患儿的阴囊明显不对称,双侧隐睾患儿的阴囊扁平。

如患儿睾丸不在阴囊内、耻骨棘旁及腹股沟外,多数属于完全性睾丸未降。

如睾丸已通过外环但未降入阴囊,可在耻骨棘旁扪及,则为不完全性睾丸未降。

【纳入】

睾丸异位(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单侧或双侧)睾丸缺如(单侧或双侧)

【排除】

未足月新生儿的睾丸未降

在监测期内睾丸已正常下降的患儿

【疑难解析】

隐睾为先天性阴囊内没有睾丸,包括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异位和睾丸缺如。

鞘膜

积液

【临床表现】

先天性鞘膜积液系鞘状突在不同部位的闭合不全引起。

(1)睾丸鞘膜积液,睾丸固有鞘膜内有积液,

最常见。

(2)精索鞘膜积液,又称精索囊肿。

鞘两端闭合,中间未闭合部分积液,与腹腔和睾丸鞘膜腔不相通,发生在女孩的囊肿称圆韧带囊肿。

(3)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鞘状突在内环处闭合,精索部未闭合,积液与睾丸鞘膜

腔相通。

(4)交通性鞘膜积液,鞘突末闭合、睾丸鞘膜

腔的积液经一小管道与腹腔相通。

肠管和网膜进入鞘膜腔可形成先天性腹股沟疝o

【纳入】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

圆韧带囊肿

【排除】

继发于睾丸肿瘤、外伤、附睾或睾丸炎症的鞘

膜积液

【疑难解析】

(1)在监测期内确诊的病例需上报。

如在监测期未经治疗鞘膜积液自动吸收,则无需上报。

(2)睾丸鞘膜积液有疝形成的可能,可伴腹

股沟疝,应分别注明。

先天性肾积水

【临床表现】

因尿路出现梗阻所致,可一侧或双侧发生。

【纳入】

肾盂先天性梗阻性缺陷和输尿管先天性畸形所致的肾盂积水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所致肾积水

迷走血管压迫所致肾积水

【排除】

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囊肿

尿道瓣膜、尿道憩室、肾发育不良

【疑难解析】

30孕周以上的胎儿其肾盂扩张MlOlnnh

且由具有产前诊断资质的医院作出诊断,视作确

诊病例上报。

若病例在随访期内未明确诊断为先天性肾积水,随访期内显示肾盂无扩张,或肾盂扩张小于IOmm,无需上报。

(七)肌肉骨骼系统

脐膨出

【临床表现】

腹腔脏器(小肠、大肠、肝、肾等)从脐环缺损处疝出,进入脐带。

疝出器官被腹膜所覆盖,疝囊可破裂。

【排除】

腹裂:

疝岀的器官未被腹膜覆盖。

Q79.2

脐疝:

无腹壁肌肉缺损,完全被正常的皮肤覆盖。

[ICD10编码】

【疑难解析】

(1)脐膨出可见于OEIS综合征中(脐膨出、外翻和肛门闭锁)。

(2)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和/或羊水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可用于筛査脐膨出。

腹裂

【临床表现】

前腹壁缺损,小肠、部分大肠、肝脏和脾脏可疝出,疝出的器官上未覆盖腹膜,通常发生在脐右侧。

【排除】

脐膨出:

疝出器官被腹膜所覆盖

脐疝:

无腹壁肌肉缺损,完全被正常的皮肤覆

盖。

【疑难解析】

(1)腹裂可见于肢体-体壁综合征中,该综合征以肢体短缩、腹壁缺损、神经管缺陷和心脏缺陷为主要特征。

(2)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和/或羊水血清甲胎蛋

白可用于孕期筛查胎儿腹裂,但不能用于诊断该疾病。

先天性豔关节脱位

【临床表现】

股骨头的位置在醜臼之外

【纳入】

先天性髓关节脱位(单侧或双侧,未特指)

先天性骯关节半脱位(单侧或双侧,未特指)畸形性髓脱位

【排除】

髓屈曲或骯挛缩畸形、韻前脱位、髓前脱臼、髓半脱臼、不稳定性髓关节

【疑难解析】

(1)先天性髓脱位经常发生在足位或臀位分

娩的新生儿中,女性比男性常见。

醜发育不良常常单独存在,也可伴发其他骨骼异常,或作为遗传综合征的一部分。

部分先天性髓脱位为家族疾病。

(2)监测期内自行愈合的病例不上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