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344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docx

营销论文参照格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医疗、住房、教育已然成为压在民众身上的“三座大山”,尤其在近些年,医药卫生行业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看病贵”已经成为社会舆论抨击的重要问题,“药价虚高”、“以药养医”、“流通环节过多”等这些话语在新闻媒体屡见不鲜,每年的“两会”都将其列为热门话题。

针对这一关系民生的问题,自1997年至今,国家已经连续二十余次降低药品销售价格,累计为患者削减药费400多亿元,但众所周知,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看不起病,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害问题之一。

从我国虚高的药品价格现状可以看出:

药品的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国家的价格政策、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及消费心理等因素对我国药品价格的影响已然失灵。

1我国虚高的药品价格现状分析

1.1药品价格的概念

药品价格,属于政府严格管控的价格范畴,是药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由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国家税金、企业利润四个部分组成。

1.2药品流通价格调查

为了切实了解“药价虚高”的实际情况,针对贵州药品市场销售的某些药品进行流通价格调查,具体如下:

表1.1贵州药品市场上销售的某些药品的流通价格(单位:

元)

药品名称

产地

规格

批发价

零售价

缬沙坦胶囊

海南

80mg×14s∕盒

27.00

70.80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黑龙江

0.1g×6s∕盒

1.10

7.90

山东

0.1g×12s∕盒

1.80

11.80

柴黄片

海南

500mg×24s∕盒

6.00

15.80

阿莫西林胶囊

广东

0.25g×20s∕盒

4.60

15.70

河北

0.25g×50s∕盒

5.70

12.90

美洛昔康片

海南

7.5mg×20s∕盒

13.00

46.00

表1.1贵州药品市场上销售的某些药品的流通价格(单位:

元)续

药品名称

产地

规格

批发价

零售价

乳癖消胶囊

广东

0.32g×60s∕瓶

7.50

15.70

虫草清肺胶囊

青海

0.3g×12s×2板∕盒

35.00

49.50

乳癖消片

辽宁

0.32g×100s∕瓶

8.70

23.50

消癌平片

海南

0.51g×36s∕盒

55.00

78.00

1.3药价虚高的表现

1.3.1药价虚高的概念

药价虚高指的是作为流通商品的药品,其价格与价值之间背离价值规律,价格与价值差异持续增大,不呈正常价值规律曲线波浪状起伏的现象(如图1.1和1.2所示)。

[1]

图1.1价值规律曲线

图1.2药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1.3.2药价虚高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一,药品单价高

据某晚报2004年9月29日报道的药品加价的一般流程。

一般药品从出厂价一直到消费者手中时的零售价的定价潜规则:

出厂价×5×1.15=零售价,而这个最终零售价全部都经过了当地物价部门的审定。

如供应价为26元的某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其零售价为135元;供应价为4.5元的某甲砜霉素胶囊,其零售价为80元。

第二,医院比药店高

某研究员自2005年10月起开始调查医院药品招标采购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差距,于2006年6月完成调查报告《零售药店、私人诊所、民营医院药品采购价格与国有二甲以上医院药品招标采购价格的比较分析与政策建议》。

调查报告显示:

医院的药品价格普遍高于零售药店的药品价格。

国家规定,医院在购进药价上加价15%卖给患者,但这只是所谓的“明扣”,实际上,药厂还要给医院至少三成以上的“暗扣”,也就是药厂给医院和医生的提成。

2005年,发改委曾做过相关统计,全国医院的进销差率平均为42%,大大超过了15%的“明扣”线。

第三,新药比老药高

康必得、感康、感叹号、白加黑、泰诺、新康泰克……有多少人知道其主要成分都是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传统老药对乙酰氨基酚,然而现在这些经过精心包装处理的“新药”,其价格却已经翻了几十倍。

有一种名叫“XXX”的老药,每支(10ML)1.28元,可是一旦变成了新药“XXX”,其每支售价高达52.64元。

其实,每支XXX的剂量最多相当于两支XXX,而XX的价格却比XXX的价格高出20多倍。

先锋必和利君派同的主要成分都是头孢哌酮钠,都是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但因为后者比前者“新”,价格高出40元。

同一种药,不断被企业“翻新”,其药价可能就会翻几番,比如我们常见的“罗红霉素”,由于生产厂家和商品名不同,药品的价格差距很大,最便宜的低到近6元,最高的竟达27元左右。

第四,洋药比国药高

据某经济报报道,2007年4月28日某医药企业向我国最大的OTC药品生产企业叫板,闹出一场被称为医药界最激烈的“工商博弈”之后,两家企业“分道扬镳”。

6月16日,某医药企业在所属的所有销售终端,全面推出替代的同质国产替代药,价格要便宜60%以上,如XXX销售31.1元的XXX,同质替代低价药的价格只要1.5元;XXX的吗丁啉(多潘立酮片)零售价是19.3元,用于替换的国产多潘立酮片零售价为4.5元;XXX的XXXX零售价为16.5元,替换的国产同质药为3.5元;XXX的采乐零售价为34.9元,同质化品种XX零售价只是12元,从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中我们应该有所感悟。

第五,招标比不招标高

据某法制报2006年5月22日报道,药店里零售价仅7元钱的“血塞通”,经过集中招标采购后,中标价竟飙升到19.17元。

更离谱的是,一片胃铋治的中标价竟是市场价的14倍……本为降低虚高药价而设置的药品集中招标,在烟台竟演化成了一种怪现象。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烟台,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是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药品价格越招越高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药品招标中,中标药品价格越大,医院的利润越高,另一是招标过程中的巨额费用。

据RDPAC的资料显示,某省一次挂网招标采购就收到了1200万元之巨的药品招标采购的费用,一个品种30块钱,中标费一个品种300块钱,如果中标,在医院的交易还要按比例提出。

2药品生产成本因素与药价虚高

2.1生产成本的概念

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2.2药品生产成本的概念

药品生产成本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药品时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形式。

它是药品价格构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是价格构成的主体,也是制定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

2.3药品生产成本的构成要素

药品的生产成本主要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组成,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为总成本。

固定成本,即在一定范围内不随药品的产量变化而发生价值量变化的成本,主要包括:

固定资产折旧;企业管理费用;药品设计成本等。

可变成本,即在一定范围内随药品的产量变化而成正比例发生价值量变化的成本,主要包括:

生产药品所消耗的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的价值;动力成本(气、水、电的消耗);低质易耗费用;劳动人员的工资、奖金;劳动人员的医疗、养老保险等福利费用。

2.4药品生产成本的信息不对称致使药品价格难控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中的双方(或多方)拥有的相关资料不同。

药品生产成本的信息不对称就会致使物价部门在对药品按社会先进成本定价时出现较大误差,导致虚高定价。

根据我国药品的定价原则,政府定价原则上是按社会成本确定价格,对供大于求的药品,要按社会先进成本定价。

这条原则在真正执行时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核定社会成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现在影响社会成本的因素众多,对于药品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可以是原料和辅料,也可以是生产技术和辅助技术,药品还会因规格、剂型和包装的不同而不同,这些因素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影响药品成本,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不可能在每一次定价或降价时都把与药品生产成本有关的因素全部核查清楚,因此政府对药品的定价、限价实际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具体到一个省、一个地区或一个药厂,这种不公平就会放大并累积起来,进而就造成药品价格的扭曲;其次,目前药品的品种众多,随着时间的变化,还会不断增加新药,同时淘汰很多药品。

然而,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保证对现存药品都了如指掌,掌握所谓的社会成本,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腐败因素也是造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而腐败的形式太多,仅从企业生存和逐利的角度出发,就会加大各方面的费用,虚报成本,尽量提高申报的价格,以物价部门现有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要真正核实还有很大的困难,而且对物价监管部门的监管缺乏制度,腐败没有成本,药价虚高就从偶然转变为必然。

[2]

3药品流通费用因素与药价虚高

3.1流通费用的概念

流通费用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所耗费的全部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它分为纯粹流通费用和生产性的流通费用。

3.2药品流通费用的概念

药品流通费用是指药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

3.3药品流通费用的构成

药品流通费用由生产企业的药品销售费用和发生在流通环节的费用构成。

生产企业的药品销售费用只是药品流通费用的一小部分,它往往成为生产企业药品总成本的一部分,主要包括:

药品的广告宣传、促销、售后服务的费用等。

发生在流通环节的费用占药品流通费用的大部分,主要包括:

药品的运输、储存费用;中间商的开发、维护费用等。

3.4药品流通费用的变向加成致使药品价格上涨

据调查,目前一般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患者,这之间的价差大多在10倍以上。

一般生产环节毛利在15%~30%之间,药品批发企业毛利在10%~15%之间,医院和零售商的毛利在20%~30%之间,这些环节所有毛利和费用加起来还不到药价的80%,剩余的巨额利润都被隐性交易者所瓜分。

[3]

在我国,药品进入医药流通环节,生产厂家一般常采取三种销售模式:

直销、委托医药公司销售和以上两种混合的销售模式,但为了回款及时、方便,大部分药厂都是采取委托医药公司销售。

国家“顺加作价”的政策使过多的药品商业流通企业参与到药品流通领域,致使流通环节加长。

据专家测算,药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在我国往往有6至9个流通环节(国外一般为2至3个流通环节),结果造成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现象严重。

各个药店、医院由于进货批次、时间和环节的不同而药价不同,但由于相关制度的缺陷,追逐利益的趋向会刺激医院及药店更多的购进“差价大、返点多”的药品。

在处方药的销售过程中,制药企业与医院之间存在权力结构的失衡。

制药企业处于药品流通的上游环节属于卖方,医院处于下游环节属于买方。

由于医院的寡头垄断,80%以上的处方药必须通过医院渠道销售,使医院在药品流通中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同时由于我国制药企业众多,相互间的替代性强,对医院的依赖性强,在经营博弈中处于弱势方。

因此,一个品种要挤进医院就必须以钱铺路,进入医院以后,还要给目标医生合适的“回扣”,还有药房“统方人员”的统方费等等。

一些制药企业还会规定每个月在医院终端用花费一定的终端费用,用于请医生吃饭等能促进药品销售的方面。

这些费用都会虚报在药品价格上面。

在OTC药品的销售过程中也存在与处方药销售类似的情况。

虽然只有20%的药品通过药店渠道销售,但制药企业从未放弃这个销售渠道,因此制药企业就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比如一个新品种进入药店销售,必须交“进店费”,一般在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还有给药店的“返点”,这就包括给药店负责人和某个店员(行内称“枪手店员”)的“回扣”,这些一般是一盒几元钱;另外就是一些宣传材料的费用等等。

这些费用一般都会计入生产成本。

这些都是OTC药品销售的“潜规则”。

在药品的整个销售过程中,地区经理、主管及医药代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提成也会计入生产成本。

比如说,某一种药的批发价是35元,零售价是50元,那么销售终端每购进一盒药,医药代表提成为5元、地区经理和主管提成为3元和2元,再减去批发商的加价、回扣及给销售终端的回扣等费用,最终这种药的成本就是4元左右。

药品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顺加作价”和各项“潜规则”开销,都会计入药品生产成本,这就出现了成本虚报,最终导致药品价格上涨。

4国家的药品价格政策因素与药价虚高

4.1我国药品的价格规制概述

4.1.1政府规制的概念

政府规制又称政府管制、政府监管,都有共同的涵义,即政府借职能权力,通过制定行使权力的规则,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

4.1.2药品价格的政府规制

药品价格管制属于政府管制范畴。

政府管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医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药价的政府管制所控制的主要决策变量是医药价格、产量和企业数量,其中价格管制或是为企业指定一个特定价格,或是要求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定价。

如果政府认为某个被管制企业定价过高,会倾向于为其制定一个最高价格,以此保障消费者权益,实现社会福利。

药品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其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都比较低,所以药品价格与人们的利益紧密相关,各国政府都对药品价格进行必要的管制,主要政策是对列入《国家医疗保险基金报销目录》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如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实行政府直接定价;德国政府制定参考价,并对药品零售价格实行差率控制;英国对与药品价格直接相关的企业利润率水平进行控制。

我国对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

对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其他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少量特殊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4.2我国药品价格的规制失效推动药品价格的虚高

所谓“药品价格规制失效”是指由于政府对药品实施定价时的信息不对称、管制者被俘获以及医疗机构的双重垄断等因素导致价格管制难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

国家发改委二十余次的政策性药品降价并未达到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和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目的,却使得医药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就是这一规制失效的表现。

在我国的药品定价中,政府干预过多过细,企业自主权低,政府部门不但规定了药品定价办法,还要规定利润率、销售费用率、流通差价率和折扣率等。

政府部门控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药品价格,根据自己的行为来降低药品价格,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却未必是好事。

由于制药企业在药品定价上没有自主权,企业按市场规律办事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制药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相关制度的缺陷进行虚高定价。

政府部门通过建立种种制度来降低药品价格,可是由于政府的价格监管制度存在严重漏洞和缺陷,部分官员权力寻租,利用自己对药品价格的审批管理权,与药品生产企业共同抬高药品价格。

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不法手段获得高的定价许可,同时使自己的高价药品能够进入医院的药品采购目录。

而众多的高价药品进入医院,必然带来患者的负担加重,造成药品的价格虚高。

国家为了解决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只能通过再次政策性降低药品价格。

药品的价格就在政府的监管中一升一降,不但没有增加患者的福利,反而产生了很多的管理成本。

药品降价后,医院觉得收益不大,就会逐渐减少该药品的采购,最终致使药厂淘汰这些低价品种。

而作为药厂,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们便会巧妙地利用国家的药品注册审批政策的缺陷,通过变换药名、简单改变剂型或者包装等方式,改头换面包装“新药”,谋取不正当利益。

因此,虽然国家通过种种方式来降低药品价格,但由于存在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最终不仅没有起到有效规制药品价格的目的,反而导致药品流通环节“高进高出”,造成药品价格虚高。

[5]

5药品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因素与药价虚高

5.1药品市场供求关系因素与药价虚高

5.1.1供求定理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5.1.2我国药品市场供求现状

在市场上,供求关系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经常地,药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不例外。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于种种的体制原因,它的供求关系却背离了供求定理。

以感冒药为例,我国现在的感冒药市场上已有近万个品种,但依然有许多药品生产企业在不断向里挤,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药品的价格却依然很高。

由此可见,我国药品市场一直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失灵状态下。

5.1.3药品市场供求关系失灵致使药价无约束上涨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应该通过其市场供求关系来制定和调节,而在我国药品市场上,某些药厂和中间商能够将“铜”变成“金子”,甚至将“稻草”变“金条”。

正是由于药品的特殊性,类似的情况可以列举出很多,基本上都是作为生产者的企业或供应者的医院、销售企业似乎可以完全不考虑市场供求关系,仅仅根据自己的意志就可以确定药品的价格,而处于弱势的消费者也就只能承担惊人的药费。

5.2药品市场竞争因素与药价虚高

5.2.1竞争的概念

经济学上的竞争是指经济主体在市场上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不断进行的角逐过程。

5.2.2药品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抬高了药品价格

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和增进社会福利。

我国目前制药行业有4000多家企业,市场集中度低,是竞争性行业。

基本上不存在制药企业凭借垄断进行虚高定价的问题。

因此,现实中的药价虚高问题,不能完全用垄断解释。

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中,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确立市场地位和优势是各制药企业必然而合理的选择。

正当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是企业借助专利技术、产品质量、价格、服务、广告等手段确立差异化优势,获得有利的市场竞争位置。

然而,我国制药行业和医疗系统,在制度环境缺陷的诱导和助推下,呈现出来的却大多是虚假差异化竞争。

由于药品注册审批、定价、招标等制度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和漏洞,加上在利益的驱使下法律法规得不到公正执行,致使寻租现象和商业贿赂泛滥,公平有效竞争环境无法形成。

在这种制度环境中,一些制药企业凭借其寻租获得的批文,更换药名、虚增疗效,作虚假广告宣传,建立虚假差异化竞争优势;一些大中型医院则通过搞形象工程和虚填申报材料,参加行业主管机关的评比活动,获得“服务质量星级”升级,确立并不真实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容易造成药品流通的混乱。

在我国,药品市场明显供大于求,医药行业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药品市场的竞争不是单纯的质量与价格的竞争,更多的是折扣高低和贿赂多少的竞争。

各生产厂家为了生存,为了让自己的药品最终使用到消费者身上,在占药品销售80﹪的医院渠道中,他们必须想方设法进入基本医药目录;想方设法进入公费医疗目录;争取做卫生局、各大医院以及药品招标机构的工作;争取在招标采购中中标;分别做临床大夫、科主任、药房主任(甚至划价人员、上架人员及库管人员等)的工作,以使药品经上述人员之手可有偿地到达患者手中。

为了有效打通以上环节,各生产厂家费尽心机,逐一地在各环节上做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当然,这些费用要计入药品成本,最终由患者承担。

6药品消费价格心理因素与药价虚高

6.1消费心理的概念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商品购买、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6.2药品消费的特点

6.2.1被动性消费

消费者是药品购买的主体,但对药品购买的选择权却主要在医生手里,消费者不可能因为药价高或药量大拒绝购买,因而其消费具有被动性。

6.2.2被迫性消费

只有在疾病的折磨下,消费者为了减轻自身的病痛而不得不购买相应的药品,其消费的被迫性显而易见。

6.2.3单盲性消费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对药品的相关信息是不了解的,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药品的消费具有单盲性。

6.2.4应急性消费

由于药品具有一定的有效期,一般消费者不会储存大量药品,只有当自身患病时才会购买一定量的药品,即消费者只在急需时才会购买药品,因而药品的消费具有应急性。

6.3药品消费价格心理

6.3.1消费者对药品价格的习惯性心理

这种心理是由于消费者在长期的、反复的购买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某些药品价格的反复感知而逐步形成的。

消费者往往从习惯价格中去联想和对比药品价格的高低和涨落,以及药品的质量,由此刺激或抑制着自身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对某种药品消费习惯性心理一经形成后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6.3.2消费者对药品价格变动的敏感性心理

指消费者对药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消费者对药品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既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又有消费者在长期购买活动中对于不同品种药品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价格尺度,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6.3.3消费者对药品价格比较的倾向性心理

这种心理是指消费者对药品价格高低进行比较、选择时的心理指向。

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对药品价格高低的判断、比较和认定都是相对的。

往往是根据药品的质量、原材料、功效、规格、时效性及外观造型等判断来比较药品的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接受。

6.3.4消费者对药品价格的感受性心理

指消费者对药品价格高低的感觉程度。

消费者的感觉和判断往往由于比较过程中的心理错觉而较多的带有主观心理因素,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药品价格高低差别。

[6]

6.4药品消费价格心理的扭曲给了药品高定价的“机会”

据某报2008年9月11日报道,平价药店在京遭消费者冷遇。

一家新开张的老百姓大药房相比于其他药店,其药品的价格非常具有“诱惑力”。

像阿奇霉素胶囊,一般药店的价格为每盒25元到30元,而这家药店仅卖每盒16元却不能吸引消费者,百姓阳光、福济堂、利君堂等平价药店都面临同样的尴尬。

记者采访了30位消费者,其中90%都表示,如果购买药品会选择传统药店或者指定的医保药店,而不会选择在平价药店购买药品。

也正是由于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消费者在对药品的消费时非常谨慎。

发生上述情况,主要是消费者的“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的心理在起着主导作用,加之如“齐二药”、“欣弗”事件等一些假药、劣药事件的报道不断,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更加对低价药品不信任。

而药品生产企业、零售企业(医院)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消费心理,将药品价格越定越高。

结语

药品作为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的商品,不仅它的安全性、有效性被社会所关注,而且在“看病贵”的社会呼声下,它的价格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药价虚高的现实,反映出了影响药品价格的各因素已然失灵。

是药品生产成本的信息不对称、药品流通费用的变向加成、国家价格政策的规制失效、供求关系失灵、不正当的竞争及消费心理的扭曲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推动了药价虚高的进程,但应该相信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机制会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药价虚高的问题最终会被解决。

 

参考文献

[1]于雷.药价虚高问题的价值规律讨论[J].中国医药导报,2009,

(2).

[2]宋远方,宋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79-80.

[3]陈文玲.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究竟原因何在——对药品价格问题的调查研究与思考(上)[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

(1).

[4]王志强,卢祖洵,胡大琴等.我国药品价格管制政策失灵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2008,19(22).

[5]熊平,文佳燕.浅析药品价格规制中的博弈关系[J].商业时代,2008,(8):

66.

[6]王明旭,陈晶,王丽敏.医药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8-189.

 

致谢

青春的火花在碰撞中产生,年轻的激情在奋斗中激荡。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以本篇论文的完成而画上句号,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友谊,更收获了人生的真理、明确了人生的方向。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我、帮助我的各位老师,是他们让我的知识得以丰富、能力得以提高,感谢他们的精心栽培。

通过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让我更近距离的了解了医药、了解了药品在广大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更明确了作为一名药学生的责任和人生的方向,正如那句誓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