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23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Word格式.docx

蛋白质

由20种氨基酸构成,其中以下9种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有些氨基酸成人可自身合成,但婴儿却无法合成,如牛磺酸。

脂类

由多种脂肪酸构成,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a-亚麻酸、花生四烯酸(A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对婴幼儿尤为重要。

碳水化合物

由各种糖类组成,如单糖、双糖、多糖等,婴儿需要的主要是乳糖。

矿物质

6种常量元素:

钾、钠、钙、镁、磷、氯;

8种必需微量元素:

碘、铁、锌、硒、铜、钼、铬、钴。

维生素

14种: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胆碱,对婴幼儿比较重要的还有肉碱。

 

特别提醒:

虽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幼儿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也不能给宝宝过多摄入或滥用维生素和矿物质,否则会对宝宝身体有不利的影响,常见的有维生素A、D中毒、补钙过量等。

2.婴幼儿所需营养素的食物来源

婴幼儿所需的营养素主要来源于核心的婴幼儿食物,婴儿的主要食物是母乳或母乳代用品。

从4~6个月龄开始,逐步从单纯靠母乳或母乳代用品逐步向母乳以外的其他食物过渡;

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则从婴儿期的以乳类为主食物过渡到以谷类为主,奶、蛋、鱼、禽、肉、蔬菜和水果的混合膳食(见表1-2)。

单一食物只提供有限的营养素,所以宝宝进入幼儿期后,应注意多种食物的合理搭配。

主要功能

主要来源

构成人体组织;

合成各种酶、激素和抗体;

给人体提供能量等

奶、蛋、肉、鱼、禽和豆类

脂肪

人体能量的贮存形式;

维持体温正常;

保护脏器等

烹调用的植物油、动物油和肉类

提供人体能量

谷类、水果、土豆、豆类

构成骨骼和牙齿;

维持肌肉、神经正常活动等

奶和奶制品、蔬菜和豆类

构成血红蛋白

瘦肉、肝脏、动物血和强化铁的婴儿食品

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大脑智力发育

海产品、蔬菜和强化碘的食品

维生素A

维持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皮肤、口腔及眼黏膜健康

乳汁、肝脏、蛋黄和胡萝卜、桔黄色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C

辅助贫血的防治;

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新鲜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代谢

肝脏、蛋黄

小贴士:

膳食纤维:

宝宝步入幼儿期后,食物中还包括许多非营养成分,如纤维素、果胶等,统称为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是很重要,可以促进肠蠕动,避免便秘。

强化多种营养素的婴儿食品:

婴幼儿期间,容易出现某些营养素缺乏。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现在已有条件将这些营养素按一定的量添加到婴幼儿食品中,如强化了铁的婴幼儿食品。

因此,正确选用合理配方的食品非常重要。

小心食物中的残存毒物。

因为环境污染或人为地使用激素、农药,很多动植物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超过限量,采用这些动植物加工成食品,将会危及人体健康,而婴幼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对食物中残留的毒物比较敏感。

所以,为宝宝选购食物时,最好购买无毒、无公害的食物。

另外,在食物的加工过程中,也要注意适当浸泡,以减少毒物的残存量。

二.孕前、孕产期及哺乳期的营养

要宝宝健康聪明,出生后的喂养固然重要,但在胎儿期甚至在母亲怀孕前就应该做好营养准备。

1.孕前、孕产期及哺乳期营养的重要性

要准备生小宝宝了,首先应在怀孕前要有思想准备;

由于孕产妇对营养的需求不同于平常人,所以同时应在营养方面加以重视。

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都不利于母亲自身及胎儿的健康。

Ø

营养不足对自身健康的危害:

•易诱发缺铁性贫血等营养缺乏疾病。

•易诱发妊娠并发症。

•易在分娩时遇到子宫收缩乏力、难产、产后出血等危险。

•产后虚弱、易感染及母乳不足。

营养不足对胎、婴儿的不良影响:

•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受限制,出生时低体重。

•易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

•易导致出生缺陷。

•导致胎儿的死亡。

营养过剩的危害:

•孕期脂肪堆积过多,产后难以恢复体形,易从此成为肥胖者。

而肥胖与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密切相关。

•增大难产、手术生产和产后出血的概率。

•胎儿易发展为巨大儿,并在分娩中易造成产伤。

2.孕前、孕产期及哺乳期的营养指导

孕前营养指导:

准备怀孕了,夫妻双方在怀孕前至少三个月对各自的营养、健康状况进行调整和检查,使身体的状况尽可能达到最佳状态,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这个过程叫做孕前营养准备。

孕前营养准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夫妻在怀孕前均要加强营养,女方尤为重要。

如在准备怀孕前三个月开始,可按医嘱补充适量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叶酸(叶酸可降低神经管畸形儿的发生率)。

•双方尤其是男方应停止吸烟、喝酒。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熬夜。

•情绪平和、心情愉快、遇事不要吵闹、烦恼。

•加强体格检查,预防各类疾病,发现疾病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体重过重或过轻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肥胖者应在膳食平衡基础上减少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以减少脂肪为主),并进行中等或低强度的运动。

绝对不要进行药物减肥。

•体重过轻者应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检查是否有营养不良性疾病,如果在进行药物减肥应停止。

此外,还应加强营养,最好让体块指数(BMI)达到理想水平即BMI为18.5~23.9后再怀孕。

(注:

体块指数(kg/m2)=体重(kg)/[身高(m)]2)

•体重正常者应按孕期膳食指导调整饮食,创造更好条件来适应妊娠。

孕期营养指导:

已经怀孕了,准妈妈应该:

•合理摄取营养,均衡饮食(参见附录1孕妇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按医生的指导,补充适量叶酸、钙、铁、碘、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

•定期监测自己的体重(见表2-1孕期体重增长参考表)。

•定期到医院检测血色素。

表2-1孕期体重增长参考表

周数

孕妇体重增加(kg)

胎儿平均体重(g)

平均身长(cm)

8~9

0.5

1

4

9~10

0.7

2

10~11

0.9

6.5

11~12

1.1

7

12~13

1.4

14

9

13~14

1.7

25

14~15

2.0

45

12.5

15~16

2.3

70

16~17

2.7

100

16

17~18

3.0

140

18~19

3.4

190

20.5

19~20

3.8

240

20~21

4.3

300

21~22

4.7

360

22~23

5.1

430

27.5

23~24

5.5

501

24~25

5.9

600

30

25~26

6.4

700

26~27

6.8

800

32.5

27~28

7.2

900

28~29

7.4

1001

35

29~30

7.7

1175

30~31

8.1

1350

37.5

31~32

8.4

1501

32~33

8.8

1675

40

33~34

9.1

1825

34~35

9.5

2001

42.5

35~36

10.0

2160

36~37

10.4

2340

37~38

10.5

2501

38~39

11

2775

47.5

39~40

11.3

孕早期(妊娠13周内):

孕早期以清淡易消化的膳食为主,如有妊娠呕吐吃不下,可少量多餐,在三餐以外,可根据情况加餐。

孕早期是胚胎分化、器官形成期,需注意补充叶酸。

孕中期(妊娠13~27周):

进入孕中期后,胎儿生长发育到了加速期,母亲的热能及营养素的摄入十分重要。

此时,准妈妈的早孕反应也停止了,食欲有所增加,但要注意均衡膳食,不宜暴食、贪食,使体重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

孕晚期(妊娠28周~分娩):

这一时期胎儿生长快,达到最大加速度,准妈妈营养仍以全面均衡为要点,继续自我体重监测。

但由于胎儿较大,对胃部造成积压,准妈妈的食欲会有些不好,此时也可少量多餐,注意减少盐的摄入量,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分娩时营养指导:

分娩一般要经历8~10小时,体力消耗大,产妇若不饮水或不进食可能会导致分娩时乏力,甚至出现脱水、酸中毒等,影响胎儿的安危。

因此应关注产程中的饮食,为正在分娩的妈妈提供诸如牛奶、面条、馄饨、鸡汤等半流体或流体食物,既补充能量又补充液体。

哺乳期营养指导:

哺乳期,妈妈除了满足自身营养的需要,还要提供婴儿全部的营养,所以乳母应摄入富含各种营养素的食物,以摄取优质蛋白质为重点,多吃蔬菜、水果,脂肪要少,碳水化合物适量,并要注意多喝汤汁以增加乳汁。

“坐月子”传统的营养问题:

我国传统过份注重且只注重月子里妈妈的营养,这存在两方面弊病:

首先,头一个月里妈妈营养过剩,有损健康;

其次,从第二个月开始忽视妈妈的营养,导致母乳质量下降,不利于宝宝生长及乳母健康。

因此,在整个哺乳期应提倡均衡膳食,才能为宝宝提供营养充分的母乳。

素食妈妈的母乳喂养问题:

•对于只吃蔬菜、花生等核果类食物的全素妈妈,乳汁分泌量可能会很少,乳汁中的营养成分也难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全素妈妈应补充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提高乳汁的质量;

或者可以考虑采用部分母乳喂养,使宝宝从配方奶中获得一定的营养补充。

•除了全素,还吃牛奶及奶制品或蛋黄的妈妈,乳汁不受影响,可以用母乳喂养。

妈妈营养应从女童抓起:

•妇女承担生育的重任,营养保证必须从女童抓起。

•女童早期营养好,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尤其是生殖系统的发育,为孕育后代打下良好基础。

 

三.母乳喂养

宝宝顺利降生了,谁不想让他(她)得到最好、最全面的营养。

请记住,母乳能提供给宝宝最好的营养。

所以,除非有特殊原因,请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并坚持母乳喂养。

1.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好处与存在的问题:

母乳喂养的好处可多啦,对宝宝:

•母乳中含有抵抗多种疾病的抗体,母乳喂养的宝宝少生病

•母乳看似比牛奶稀薄,但所含的营养最全面、最充分,母乳喂养的宝宝最健康

•母乳对于宝宝最容易消化吸收,且吸收率最高

•经常接触母亲的肌肤,母乳喂养的宝宝最满足、最有安全感

对妈妈:

•不用买奶粉、奶具,母乳喂养最省钱

•不用消毒,且温度适宜,母乳喂养最方便

•母亲身体恢复快,且以后不易得乳腺疾病

母乳喂养还需注意:

•如果母亲自己营养不良,母乳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母乳的质量好不好,可以通过宝宝的生长情况(如体重的增长等)来判断。

•母乳喂养的新生宝宝往往维生素K不足,一般宝宝在医院出生后会打一针维生素K;

在宝宝出生后3个月内,也要补充适量维生素K。

•母乳喂养的宝宝往往维生素D不足,应按医嘱服用适量鱼肝油。

还应多晒太阳,注意不能隔着玻璃窗;

也不要长时间暴晒。

哺乳期的妈妈也要多晒太阳。

为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从怀孕7个月起,就应做些准备:

•乳房:

孕期经常洗澡,勤换内衣,戴适宜棉织乳罩;

乳头凹陷者,需在妊娠晚期内在医生指导下纠正。

•早吮吸:

产后半小时内应与孩子进行皮肤接触,并让孩子吸吮;

妈妈与宝宝住在同一个房间里,以方便哺乳。

•充分泌乳:

产后,妈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营养,包括足够的汤水。

母乳喂养需要家人的支持:

母乳喂养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家庭成员的鼓励与支持。

很多年轻妈妈没有经验,不知如何喂奶,如果再有乳头短宝宝不易吮吸等情况,刚开始喂奶就非常困难。

这时,身边如果缺少家人的鼓励和支持,很容易放弃母乳喂养。

如何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哺乳次数:

次数可不受限制,按宝宝的需要哺乳。

刚出生的婴儿,一般每天的哺乳次数为8~10次,随着宝宝长大,次数逐渐减少,并逐渐有规律。

•排便情况:

每天要更换6块或更多尿布,并有多次少量或一次大便。

•体重:

宝宝的体重保持正常的增长(参见不同月龄宝宝的体重、身长参照表)。

•如果母亲3~4小时不喂奶,会感到乳房胀痛,哺乳后乳胀感消失。

哺乳时可听见宝宝的吞咽声。

•每次喂奶后,婴儿一般能安静2小时左右。

母乳喂养要点提示:

•推荐坐着喂奶。

•宝宝的小嘴应该含住乳头和乳晕(指乳头周围深色的部份)的大部分,这样乳头不会被吮破。

(图:

正确含接姿势)

•哺乳后,不要用力拉出乳头,可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嘴角或下巴,使外界空气稍稍进入口腔形成负压,宝宝的小嘴就会自然松开乳头。

•初乳(指出生后一周内的母乳)中含有很多抗体,一定要让宝宝吃。

•每次喂前,用干净的纱布清洗乳头;

喂后,挤一滴奶涂在乳头上,在空气中晾干,以保护乳头。

•两侧乳房轮流喂,让宝宝吸尽一侧再吸另一侧;

不要只喂一侧;

第二次从上一次后喂的那一侧开始喂,每侧乳房大约喂15分钟。

•最少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最好能达到8个月或1年。

•母乳哺养的宝宝换奶时,会拒食奶瓶。

4个月后,让宝宝尝试用奶瓶饮水或配方奶粉,便于宝宝以后顺利度过转奶期。

•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在4~6个月后必须及时添加非乳类食物(详见五、泥糊状食物与固体食物的添加)

及时排空乳房,每次喂奶后,要及时将剩余的乳汁挤出,主要是有利于持续地分泌乳汁,并可避免母亲得乳腺炎。

母乳喂养后要及时给宝宝拍背排气,喂好奶后,不要马上把宝宝放在床上。

将宝宝竖直抱起,让宝宝的头靠在妈妈肩上,拍打宝宝背部,使吞入胃里的空气吐出,以防止溢奶。

2.部分母乳喂养

有时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完全用母乳喂养,如母乳不足,或者母亲需要外出工作等,就需要补充母乳以外的代用品,即合格的婴儿配方奶粉。

进行部分母乳哺养,需注意:

•尽量保持母乳的分泌,定时喂奶,并注意休息、营养和良好的心态(参见母乳喂养要点提示)。

•等宝宝适应了奶瓶后再去上班,可先将奶水挤出,装在干净奶瓶里给宝宝喝。

•尽量在上班前和下班后,及时给宝宝喂奶。

•工作时间超过6个小时,至少要挤一次奶,挤出的奶装在消毒好的瓶子里密封,放入冰箱保存,并于当天使用。

•选择适合宝宝月龄的奶嘴,注意奶具的消毒(参见人工喂养要点提示)。

用奶嘴吃奶,比吮吸母乳省力。

宝宝如果先习惯了奶嘴,就会拒绝吸母亲的乳头。

因此,在宝宝未习惯吮吸母乳前,不要随意用奶嘴喂宝宝。

更不该使用安慰奶嘴。

四.人工喂养

如果宝宝出生后,妈妈生病或乳汁很少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母乳喂养,全部用其他乳制品代替,就称为人工喂养(也称为他乳喂养)。

1.20世纪母乳代用品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前,母亲如果无法提供母乳,可以请奶妈代替喂养婴儿,否则只能用动物的乳汁或米汤等进行人工喂养,常常导致部分婴幼儿营养不良、患病,甚至死亡。

20世纪后,人类(主要是儿科医生及科研机构)不断对母乳成份、结构等进行研究,以母乳为蓝本对动物乳进行改造,使代乳品有了革命性的进展,其成份、含量逐渐接近人乳,为无法母乳喂养的婴儿提供了科学的代用品。

20世纪婴儿配方粉发展里程碑和重要营养素首次添加的年代(图意:

采用阶梯的形式,展现下面的发展历程(文字要出现在图中),阶梯上有一个小孩在爬。

2002年,富含α-乳清蛋白的婴儿配方奶粉面世;

2000年,添加天然类胡萝卜素;

1998年,首次添加纯植物来源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A);

1989年,首次添加5种核苷酸;

1961年;

乳清蛋白为主的婴儿配方奶粉面世;

1940年,首次添加铁和重要维生素;

1933年,首次添加胡萝卜素);

1915年第一个模拟母乳的婴儿配方奶粉诞生

2.母乳代用品的种类

配方奶粉是最接近母乳的婴儿配方食品,按原料可分为乳基配方奶粉和豆基配方奶粉,按用途可分为一般配方粉和特殊配方粉。

乳基配方奶粉:

•起始配方粉:

又称婴儿配方粉,适用于0~6个月宝宝,多以牛乳为主要原料,其配方设计以母乳的构成为依据,添加了重要营养物质,也减少了牛乳中不必要的物质或调整了一些重要成份的比例。

可单独用于小婴儿的喂养。

•延续配方粉:

又称较大婴儿配方粉或后继配方,适用于出生6~12个月的宝宝,作为混合食物中的组合部分之一。

一些婴儿配方奶粉添加了母乳中所含的有益成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A)、β-胡萝卜素、牛磺酸、肉碱、核苷酸等),来改进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包括视力、神经系统等)有重要作用。

豆基配方奶粉:

有专为牛乳过敏、乳糖不耐受以及母乳过敏的宝宝设计的大豆分离蛋白配方粉和低乳糖奶粉等。

特殊配方奶粉:

用于有生理异常或特殊膳食需要的宝宝。

有专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设计的配方粉,有为先天代谢障碍者(如苯丙酮尿症)设计的配方粉等。

选择特殊配方奶粉应向专家咨询,根据宝宝的需要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

有些特殊配方奶粉在市场上没法购买,需要在医院治疗使用。

婴儿配方粉选购原则

选用婴儿配方粉品牌时,应考虑宝宝年龄及自身的经济条件,最好咨询儿科或儿保医生的意见选购。

如果条件不许可,不能为宝宝提供配方奶粉,也可以喂其他母乳代用品。

2岁以内的宝宝不要用鲜奶代替配方奶粉,对宝宝来说,除母乳外的其他乳汁,如牛乳、羊乳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参见附录2母乳与牛乳中营养素的比较),如牛乳蛋白质中的酪蛋白太高,不利于宝宝消化;

牛乳中饱和脂肪酸太多,不饱和脂肪酸太少;

牛乳中蛋白质、钙、钠、钾等的高含量与宝宝未成熟肾脏的能力不相适应。

因此,2岁以内的宝宝最好选用配方奶粉,尽量不用鲜奶。

3.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要为宝宝选择合适的奶瓶(含奶嘴)和奶刷。

•奶瓶及奶嘴的清洗、消毒一定要彻底,否则极易引起宝宝腹泻。

奶嘴应取下单独清

洗,并将通气孔剔干净,避免宝宝吮吸时流出不畅。

•因为宝宝的肠胃发育尚未完善,无论使用哪一种代乳品,妈妈都应该严格地按相应的冲调原则操作,否则很容易引起宝宝腹泻或其他健康问题。

认真阅读冲调说明,选用配方奶粉喂养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奶粉冲调说明,严格按照说明上注明的水与奶粉比例、冲调程序等进行冲调。

•奶的温度要适宜,不宜过热或过冷,妈妈可将调好的奶液滴几滴在自己手腕内侧或手背,以不烫手为合适。

•每次喂奶时间为15~20分钟,不宜超过30分钟。

喂奶时应把奶瓶垂直于嘴,若奶嘴有两孔时,两孔对着两侧嘴角,使奶嘴处充满奶液,以免宝宝吸入很多空气而引起腹胀、溢奶。

•每次喂奶结束时,奶瓶中应有剩余奶,以便妈妈观察食入奶量并确认宝宝是否喝足。

•人工喂养的宝宝喝完奶后,同样需要拍背排气。

(方法见第三章“母乳喂养”)

•两次喂哺间隔一般在3小时左右,不必强求宝宝把奶瓶内的牛奶喝完。

剩余的奶汁应立即处理掉或妈妈喝掉,并及时清洗奶瓶,避免细菌生长。

•若发现宝宝对牛奶有过敏反应,如呕吐、腹痛、湿疹、荨麻疹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在医生指导下改用其他不含牛奶的代乳品(如婴儿配方豆粉)。

奶嘴的选择及开口的方法

A、刚出生的宝宝应选用小流量奶嘴,最好是保证滴乳的速度为每秒一滴。

否则针孔太小吮吸困难,太大容易呛着宝宝。

B、随宝宝月龄的增加,孔径应逐渐增大。

C、市售奶嘴常见的孔径开法有好几种。

中间单孔(见图)和十字孔(见图)的奶嘴,宝宝吮吸时容易呛奶;

无孔的奶嘴(见图)需要妈妈按正确方法(见下)自己开孔;

已按正确方式开孔的奶嘴(见图),这种最为方便科学。

D、奶嘴的正确开口方式应为:

距离奶嘴端原点两侧,与轴线呈45度扎两个小孔,不能在中心垂直扎,以避免宝宝呛奶;

用针烧红,在空气中降温,然后扎眼,每扎一次,小孔开大一点,要温度过高,以防针孔过大。

五.泥糊状食物与固体食物(辅食)的添加

婴儿在4~6个月内,营养几乎完全来自乳类。

4~6个月后,婴儿需要逐渐补充一些非乳类的食物,包括果汁、菜汁等液体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泥糊状食物以及软饭、烂面、切成小块的水果、蔬菜等固体食物。

这一类食物俗称为“辅食”,或者称为“补充食物”、“非乳类食物”、“断奶食物”

提供婴幼儿营养的形式有三种:

液体食物、泥糊状食物、固体食物。

1.及时添加泥糊状食物及固体食物的重要性

4~6个月期间,是宝宝快速生长的一个时期,此时必须为他(她)添加泥糊状食物,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

在这一阶段,泥糊状食物与母乳同样重要。

科学合理地添加非乳类食品与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所谓泥糊状食物,从物理性状来说,是指含液体量介于液体食物和固体食物之间的食物,如粥、米糊、菜泥、水果泥、肉泥等。

它是4~6个月以后的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重要营养来源,泥糊状食物不是“副食”,是主要食物之一。

它与液体食物(母乳或配方奶粉)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泥糊状食物既包含宝宝生长发育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