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2674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改基础理论知识问答文档格式.docx

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A.学生B.教材C.教师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二,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情境B.

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

  8."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的内容包括()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

  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

  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判断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6.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4.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7.实行"

三级课程管理"

的作用是什么

  8.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9.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10.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

以学为本"

的设计思想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

预设与生成"

的关系.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C);

2.(C);

3.(D);

4.(D);

5.(A);

  6.(A);

7.(B);

8.(C);

9.(B);

10.(B);

  11.(B);

12.(A);

13.(B);

14.(C);

15.(C);

  二,多选

  1.(ABCD);

2.(ABC);

3.(ABCD);

4.(BCD);

5.(ABCD);

  6.(AC);

7.(ABC);

8.(ABCD);

9.(BCD);

10.(ABCD);

  11.(ABD);

12.(BCD);

13.(BCD);

14.(BCD);

15.(BCD);

  二,判断

  1.(×

)2.(√)3(×

)4.(√)5.(×

  6.(×

)7.(√)8.(√)9.(×

)10(√)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P8

  答:

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

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15

(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

(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P34-35

  答案:

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包含着三层含义:

(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

(2)倡导全人教育;

(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P43

(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

综合性学科"

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

(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5.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60-62

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

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6.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P94—95

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的作用是什么125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141

  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

言传身教"

学生通过"

耳濡目染"

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

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

落差"

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

非常重要.

  9.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P150

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0.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

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的设计思想P26

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

目中有人"

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

学习领域"

学习主题"

目标要素"

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

学生"

和"

学生发展"

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

教"

更好地为"

学"

服务,从"

更好地服务于"

从"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

的关系.P50

  答案要点:

  首先,辩证地理解"

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

预设"

完全封闭,一切尽在"

教师掌控之中"

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

生成"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

引导"

塑造"

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

详略得当"

.所谓"

详"

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

三维目标"

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

知识点"

;

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

略"

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

粗一点"

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

走教案"

演教案剧"

.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

与时俱进"

与境俱进"

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

生成价值"

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

但是,这种"

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

开放"

与"

灵活"

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

  (举例略)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P67—74)

  

(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

(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

(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

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1.与以往课程相比较,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突出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其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确立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比较好地阐释了新世纪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其变化的具体表现如下:

(1)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

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举会做人的过程。

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情况,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程结构发生了转变。

在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调整的基础上,与以往课程多是由学科构成不同,建立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

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其时代性,又要反映其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4)课程设置发生了转变。

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5)课程实施发生了变化。

以往教学大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新课程实施致力于学生个性成长。

学校要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方案还要求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保障高中课程更有个性。

(6)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方案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生长空间,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2.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整体结构是什么?

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科目下设模块,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本结构。

其整体结构如下:

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共计116学分)选修学分I选修学分II

语文与文学语文10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外语10

数学数学10

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8

历史6

科学地理6

物理6

化学6

生物6

技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8

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15

社区服务2

社会实践6

3.与以往的课程结构相比,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一:

课程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

普通高中新课程应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最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科目下设模块。

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础结构。

这与以往高中课程只是由各种科目组成有很大不同。

变化二:

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要求富有弹性。

高中学生选修课程的增加和要求的灵活化,体现了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和尊重差异的课程理念,这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修习方案。

课程实施者应注意帮助学生从选择中学会选择,实事求是,优化组合,发展其根据个人实际规划人生的能力。

变化三:

实行学分管理。

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要求具体而明确。

如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以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

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l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

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学校和教师应按照学分管理的方式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变化四:

体现模块课程特点,课程时间安排相对集中。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普通高中课程时间安排的变化,要求课程实施者改变以往主要是按学时备课的方式,加强学期备课和学段备课,以适应模块整体性的特点。

4.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强调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基于这一考虑,学校制定的学生学习目标应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包括: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方法的探讨;

考试新方法的探讨。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高中新课程评价不能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

所以,高中新课程评价在学生发展方面的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一般性发展目标和个性化发展目标。

(2)重视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

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3)考试只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唯一手段,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5.考试改革的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

考试命题应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

(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